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浅论(3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浅论(3篇)

第一篇: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完善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财政工作透明度的逐渐提高,交通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完善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因此,本文首先梳理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现行的预算管理工作方式,分析发现现行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完善

一、引言

预算管理称为全面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是这四项预算的有机组合。通过预算管理,有助于业绩评价,促进交通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励员工完成相对应的目标。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既具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殊性,也具有交通行业预算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在对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的确定上,应当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结构布局逐渐合理,中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态。而在这种新形势下,现行的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了,如何完善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同时,由于交通事业单位的特殊身份,也要受到财政预算的整体制约,受国家《预算法》的统一管理。2000年,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为政府采购和财务招标制度,主要为国库集中支付。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同时,交通事业单位也形成了中央统一预算、拨付和集中管理的新的预算管理内容和方式。

二、现行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

现行的预算管理编制部门原则上归口于财务部门统筹安排,首先由各个部门进行编制,最后主要由财务人员负责汇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专业经验的限制,大部分的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实际业务,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因此在结合业务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参与较少。但是预算的编制是离不开实际业务的基础,这就容易造成部分“纸上谈兵”的情况。由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在预算管理工作上的分离,有时会造成预算和实际差别很大。例如,在每年九月份交通事业部门开始编制下年预算时,业务部门刚刚签订了新的合同,两个部门没有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换,造成了下一年预算的大幅度偏离。

(2)缺乏预算的执行监督。

交通事业单位是政府机关的下属单位,是政府履行社会义务的手段之一,其经费的使用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交通事业单位机构人员众多,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致使目前交通事业单位机构较多,经费使用随意。而且,交通事业单位对于预算执行情况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执行规则,奖惩机制不健全,致使预算管理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3)预算编制的模式落后。

目前,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模式是“基数增长法”,基数增长法是以单位及其收支情况为基础,根据当期政策变化、社会物价水平变化以及机构变化等情况调整基期情况。现在社会日新月异,各类事物变化较快,“基数增长法”的预算编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行预算管理要求。在2009年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和模式发生变化后,在西部等经济实力较弱的交通事业单位,大部分采用专项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单位预算管理。

(4)单位没有适应新的预算管理方式。

交通事业单位对于经费的申请在2009年税费改革前后具有非常大的区别,很多单位未能形成一个成熟规范的体制,直接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力,也降低了经费的利用效率。在新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一些交通事业单位未能严格按《预算法》及相关政策进行预算的编制、上报、执行与检查考核,使得预算管理这一工具未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三、加强和完善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的建议

(1)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积极培养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注意预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积极培养预算意识,对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积极学习,使得预算工作有理可依。在9月份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当积极和各个部门联系,进行信息共享,特别是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这两个部门占据预算编制绝大部分板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积极调动整个单位的积极性,使得预算全员化,从而使得编制的预算可以更加全面。编制预算的财务人员是决定预算编制的质量的关键因素,交通事业单位应当注意培养财务人员的能力,可以实行轮班制来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可以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的预算人才。积极引进财务人才,首先应当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要求,而后才是能力和学历。

(2)加强预算监督机制,建立预算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

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点之一。各个部门在预算决算确定之后应当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管理,利用现行的OA自动化办公系统进行预算设置,随时关注预算数额的变化,对比预算和实际的区别,积极调整支出项目,缩小两者差额。交通事业单位的责任人应当将预算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之一,积极和相关预算责任人沟通,每年进行内部审计,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对于预算的执行力高低每个部门必然有一定区别,在加大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应当建立预算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每个部门预算执行程度做出绩效评价,并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励或者惩罚,积极调动执行人员的积极性。

(3)大力引进新的预算模式,改进预算编制方式。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开端,积极学习新的预算编制方式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基数增长法”和“滚动预算”对于税收改革后的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远远不够的,积极引进“零基预算”编制方式有助于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下一年预算时,不考虑以前年度的预算情况,一切从零开始,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综合各方面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工作人员应当将“基数增长法”和“零基预算”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每个部门、每项项目的预算明细,利用两种编制方法的优势编制出更加全面的预算。

(4)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基本支出是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点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对于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评定基本支出定额标准时,应当做到不偏不倚,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划分,不能仅仅是按照人均进行定额标准制定;应当将定额标准落到细节,确定每个基本工作或者人工的定额标准,不能仅仅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定额标准制定;应当因地制宜,不能因为同样的工作就按照同样的定额标准,例如,制定差旅费时,办理同样的事,要按照不同的出差地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

四、结论

随着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循序进行,交通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发突出,交通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随之,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也逐渐成为交通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之一。预算工作开展的好坏影响到交通事业单位的战略布局。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我们首先应当立足于单位内部,明晰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和经费情况,结合实际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效益需求,发动单位全员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注重预算实施阶段,进行预算工作监督,引进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最后注重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奖励机制的制定。交通事业单位积极认真地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方式,加强资金利用效率管理,才能发挥交通事业单位积极的社会效益。

作者:熊颖 单位: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计划财务科

参考文献

1.程霓.交通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与思考.预算管理,2014(06).

2.郗江华.浅议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财经纵览,2015(19).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是一般公共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情况决定着政府预算管理质量,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入手,分析预算编制、执行、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研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预算管理中,基层预算单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领导重视不充分、机构设置不健全、岗位分工不明确、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不严谨、监督检查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预算管理不细,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甚至还有违反《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发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还有待加强。

(一)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

在现实工作中,各行政事业单位不论单位领导还是具体经办人员都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只是为了完成财政部门安排的业务工作,能够指导下属单位编制预算的也是凤毛麟角,监督本部门预算执行更是一片空白。行政事业单位重财务收支业务,轻预算管理,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定位低,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二)预算管理基础薄弱

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少,财务人员兼职多、工作任务重,对财务知识研究不够,业务能力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为非财经专业技术人员,无证上岗情况比比皆是;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换岗频繁,工作断挡现象屡见不鲜;预算管理的根基不扎实,制约着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预算管理比较薄弱,预算管理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三)对预算管理学习不够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由于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对财经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全面系统。对《会计法》、《预算法》等学习不够,对编制部门预算、预算执行、部门决算的法定职责认识不到位,对无预算(调整预算、超预算)支付资金、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精神内涵拿不准、吃不透。由于学习不深入,大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尚不清楚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衔接,更有单位对转移支付、存量资金、结转结余等名词术语一知半解。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规范

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编制本单位预算时,普遍存在不规范情况。一是预算级次不清,按照有关规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单独编制本单位预算,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医院、公路养护、电视台等单位均未单独编制本单位预算,而由教育、卫计、交通、广播影视主管部门打捆并入主管部门的收支预算;另一方面,按规定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总预算,但由于实行“乡财县管”,县级财政将所辖乡镇作为一个预算单位,视同县级部门进行预算管理。二是预算收入编制不完整的情况,如上年结余资金未纳入当年收入支出预算,基本未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学校、医院等未将自行统筹安排使用的收费项目编入部门预算总收入。三是科目使用不规范,未能正确使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混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使用范围。四是单位信息填制不真实,部分单位未将机动车等存量资产情况、编制人员和实有人数情况等编入部门预算。五是定额标准不统一,部分单位不清楚本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随性意大,项目支出安排不符合根据财力情况轻重缓急安排的原则,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二)预算执行不合理

在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上,预算执行应当讲究支出均衡性,但受诸多因素制约,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基本呈现一个会计年度内上半年执行慢、下半的执行快,即所谓的每年十二月份突击花钱的现象,如某地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56486万元,1-6月支出只执行了60428万元,时间过半但进度却只有39%。在预算执行的进度上,预算执行存在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跨年执行等进度缓慢的情况,如某地全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收入140650万元,但当年只实际支出112688万元,因项目进度等原因尚有27962万元当年未能实际支出,未实际支出金额占当年财政拨款收入的20%。

(三)预算结余不清楚

预算执行的情况(即部门决算)应当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簿,真实反映预算资金结转结余情况。但部分行政事业性单位对《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库〔2013〕218号)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会计制度》掌握不够,对本单位结余资金情况不清,很难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参考信息。在盘活存量资金方面也是如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和《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号)规定“部门预算结余资金以及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包括基建资金和非基建资金),由同级财政收回统筹使用”,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结转和结余资金区分不准确,结转资金的形成年度不清楚,清理本单位预算存量资金非常困难。

(四)预算管理不全面

一是政府性债务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债务的概念模糊,偶有新增债务情况发生,录入债务系统不及时不谨慎,化解债务后债务系统消号不积极、不主动。二是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清理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理,对应收款项放任自流不催收、对应注销款项明哲保身不核销,长期挂账现象比较普遍。对固定资产管理得过且过不加强,资产卡片敷衍了事不完整,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健全,清理盘点走马观花不求实,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时有发生。三是政策理解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策理解不透,对中央厉行勤俭节约的八项规定和国务院要求的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务接待公用车费用因公出国费“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理解不透,对严禁违规乱发放津贴把握不准,实际工作中时而畏首畏尾,时而胆大包天。四是预算约束力缺乏。政府采购随意性强,擅自调整预算挪用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盲目。

(五)预算改革不彻底

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到位,银行账户杂乱多,零余额账户名不副实存款余额大,公务卡消费结算抱等待观望态度。二是单位履职尽责不作为,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推进慢,部分单位需经财政部门多次提醒和催促才勉为其难地公开,部分单位只是象征性地公开枝节末叶;主管部门不向下属单位批复预、决算;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政策目标不清、资金导向不明、跨年统筹失衡、运行机制不全、评价方法单一。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利用会计继续教育等机会和工作之余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会计法》、《预算法》等财经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预算管理技能。财政部门要利用召开部门预算会、决算会的机会,以会代训,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基础、预算管理等业务培训;利用财政监督检查的机会,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业务、加强预算管理进行指导,共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二)加强预算编审

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法》组织本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指导下属单位单独编制部门预算。预算编制要完整,预算编制要细化,支出按其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功能分类具体到项级科目,经济分类具体到款级科目。财政部门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审查,从数据审查延伸到制度审查,从报表审查拓展到政策审查,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同时按照《预算法》规定在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在二十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做到预算批复和执行的及时性。

(三)加强预算管理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预算法》规定,加强预算执行并进行详尽分析。一是勤俭节约要实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控机关运转经费和“三公”经费不正常增长。项目支出要充分论证,安排合理,避免盲目上项目。二是履职尽责要主动。除涉密单位外,本单位预算、决算报表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此外,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接到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后,十五日内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三是预算执行要加强。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及时组织非税收入入库,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应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四是债务管理要合规。加强债务管理,控制债务规模,防控举债风险。五是结转结余要控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工作,加快预算执行,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预〔2013〕372号)的精神,控制结转结余资金。同时,要定期和不定期清理往来资金,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的清理和分析,按规定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四)加强监督检查

各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审计部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行为的监督检查,维护法律和财经法规的严肃性。一是单位自查。定期开展预算管理自查自纠,防微杜渐,并及时报送和沟通相关情况。二是财政和审计检查。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检查。审计部门也应对行政事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发现问题进行批露,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追踪问责。各监管部门要根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等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对发现的预算管理问题进行问责,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

(五)推进预算改革

一是全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在最基层的乡镇等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全力推进公务卡强制结算。二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单位零用额账户存款余额的控制,清理撤销长期未发生收支业务或余额长期较小的银行账户,杜绝未经批准擅自开户。三是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探索部门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目标管理等编制部门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是开展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稳机制,稳步推进财政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支出中期财政规划。

作者:王蕾 单位:四川省汉源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张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内部控制问题与建议[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30).

[2]刘儒之、孟虹.构建科学化精细化部门预算管理体系[J].中国财政,2013(13).

[3]杨晨.关于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11)

第三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内控制度

摘要:

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是单位为实现预算目标,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在本单位内部推行的有关管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制衡的制度与方法。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建设进程上存在着内控意识淡薄,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缺点,本文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应该完善自己的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建设,它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可以有效避免事业单位预算部门在单位内部管理、外部的经营风险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与内控制度的联系

事业单位是代表政府面向社会行使政府多项公共事务功能的窗口单位,同时事业单位在很多领域参加经济建设,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主要由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财政拨款等组成,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就是财务人员对核算的不稳定因素做合情合理的判断,目的是控制成本,做到对单位未来阶段性资金的收支、经营成果和分配等经济活动做具体安排,而内控制度则是对单位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权责分工和程序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定,其中内控制度不仅完善了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机构,同时也是本单位进行筹划、调控、管理的基本组织。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保障预算管理的准确、科学的在单位内部实施,做好预算管理和内控相互制衡、相互约束,有合理完善的奖罚制度,定期考核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此为基础完成预算目标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和内控制度现状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重视度不高

事业单位良好的内控意识是保障内控制度在本单位顺利实施的前提,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领导对财务上的内控工作认识不清,只简简单单的认为预算只是会计个人的事情,忽略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有财政机构和审计监督机构的审查,使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敷衍塞责,徒有其表。

(二)财务预算管理内控机构是空架子,用来敷衍审查机构

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内控机构是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有些单位领导人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更谈不上内控机构的构建,有些单位即使有也是徒有其表的空架子,没有机构内人员或者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调其他岗位员工来顶替工作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领域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方面可依据的法律法规很少,财务部下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范对象主要是企业,不过这里面的内控思想、制定原则、制作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也同样适用。在实际情况中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却不尽人意,有的单位可能只是用一般性的财务规章规范来当做内控制度去执行,对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的控制有些过于随意,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只是依照过往经验和惯常做法,没有正确的内控制度可遵守。

三、完备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和措施

(一)预算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1、首先是合法性原则

事业单位要遵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内部建立合乎法律程序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依法定程序走的步骤看起来可能是稍显繁琐,但是实际上在规避不法行为的作用上举足轻重不容小觑,所以严格遵照合法性原则建立完备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是必要的.

2、第二要遵守协调性原则

主要是依据指国内环境、政策导向、单位自身的发展来制定或修改财务内控制度。协调性原则对外是指合法性原则,也就是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钻法律漏洞,也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与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致的、协调的,对内部就是要协调适应本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和本单位的发展情况是互相协调的,不能存在内控制度和单位内部控制实况不适应的问题。

3、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原则

内部控制一经制定,单位从上到下都要严格执行,对于严格执行到位的,要给予表彰,对于没有做好严格执行的,要给予处罚,以显示内控制度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和权威性,对于位高权重者偶尔犯错、或者是普通员工出现的小错要本着防微杜渐和一视同仁的态度正确处理。

(二)完备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提升事业单位一把手对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视程度的认识

建立健全的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领导人对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可以组成内控制度建设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亲自监督主持对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责成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严格遵循内控制度进行工作,保障预算目标在各部门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2、其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清晰准确的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因此我们除了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度之外,还要提升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亲自莅临到统筹预算编制的制定工作中去,遵循合法性、协调性、权威性的准则来制定预算编制工作,力求预算编制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对事业单位的具体收支标准要做到详细规定,另外还要准确标出各项资金支出的用处和去向,能细化到具体项目的要力求具体化、细致化,各部门在完成具体的预算目标过程中要做到严厉的自我约束,严厉禁止随意添加支出项目,超出预算范围等等行为。

3、区别一般性支出和重要性支出

部门预算的编制应该严格依照本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自身的财力进行编制,把一般性支出和重要性支出按重要程度标示出来,在严格保障重点性支出需要,从严对待一般性支出,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详细的要包括本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要编制到。

4、对事业单位物资财产要做好内部控制,力求内部控制做到对每个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

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物资财产要做到定时按期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和会计账目进行对比,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领导,找出原因,追查责任,将责任要追踪到具体的人身上,不能办糊涂事做糊涂账,防止有不法分子中饱私囊的违法乱纪行为,一旦发生资产损毁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向领导报告,经领导核准后才能核销。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账目要力求做到清晰明白真实有效,需要严格的授权审批手续,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授权审批手续才能完成,务必准确明示部门员工的权限和义务,做到内控制度对每个员工的行为做到约束。

5、完善内部制度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共同努力

完善内控制度要做好统筹成本控制和单位效益的协调关系、财务内控制度和会计自身职业素养的之间的关系、旧式的内控方法和新颖的适合单位发展的内控方式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对以上三对关系的正确处理,就可以使内控制度的优势在单位内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单位各部门要做好协调共同努力,尤其是单位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做好对预算部门内部控制的监察,财政部门主管内部控制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财政部门除了要提高对预算机构内控制度建设的构造和领导,还要不断促使预算部门提升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充实和完备。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除了做好平常的监察监督外,还要定时不定期的对整个预算机构的财务内控制度以及执行度进行监督审查,以督促其健康良性发展。

6、对内做好内部审计,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除了加快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地位之外,还要做到建立内审复查程序,即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告一段落后,要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再核查内审结果的执行情况。同时,内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内审人员要具备高质量的管理能力、丰富准确的法律知识和熟知本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这几点同时具备才能更好的监督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四、结束语

预算部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提升本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有力手段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控制度的建设将提升预算部门的内部管理、规避运营风险、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等方面的作用,尽管如此,预算部门建立内控制度还存在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使单位领导加大对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建设力度。

作者:李金跃 单位:河南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

[2]陈艳利,张丽娜,孟悦.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J].财政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