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思考

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思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迈入新常态时期,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率降低,各部门支出硬性需求较大,财政运行呈现紧平衡特征,此时,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能够实现管理方式由“重投入”转变为“重绩效”,以激发内部潜能、提高资金利用率,使财政收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充分运用,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投入作为推动国家综合实力长效发展的全面性、基础性投资,是支撑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属于国家公共财政的重点保障领域,其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资金配置和推动财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优化校内资源配置、提高校园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在经济新常态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现实环境下,农业类高校如何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力度以及促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改革,对于现代高校教育事业创新发展而言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农业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书的详细阅读,选择在简要了解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概念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探究农业类高校目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现状及面临的有关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建议,以促进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良好运行与创新发展,为高校教育事业长效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由刘罡、王玉斌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年出版发行的农业经济教育类图书,全书主要从高校财务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与收费管理、管理改革与方法探索等四个方面展开详尽阐述,其中涉及资金、筹款、预算、收费、核算等多个专业理论要素,除此之外,书中还重点探讨了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高校绩效预算探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设计、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问题,旨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内容。总体来看,该书理论内涵丰富、实践应用具体、结构体系完整,适合广大农业类高校学子学习阅读和参考借鉴。

一、简要概述

( 一)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行为方式、最终结果及其带来的客观影响效果,代表着综合的成绩和成效,属于管理学概念,预算则是指经国家法定程序审批的年度集中财政收支计划,而绩效预算管理是融合了两种概念内涵所形成的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以业绩评估为核心、以成本为衡量标准、以计划目标为导向的预算体制。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战略性、系统管理性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性等特点,并且实现了提高绩效与增加资源分配的高度结合,力求在各个层面都能够收获良好的成果与效率。以一般企业为例,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下,业绩目标源自于各部门的预算数据,而最终的目标利润、奖金分享、预算目标等又将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通过实际业绩与绩效预算的对比,有助于企业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更加客观和实际的考核评估,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充分发挥出考核评估体系的有效作用,同时有利于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 二) 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预算通常代表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资金表现,是影响高校教育事业活动规模、计划方向和长效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学的预算规划可以有效保障高校一年内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并且能为各类教育事业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由此可见,对于全国农业类高校而言,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发展意义。从农业高校的内部管理需求来看,高校教育事业的工作核心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始终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人才,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计划要求。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农业类高校在取得一定教育教学成效的同时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挑战,只有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促使高校财政预算得到充分利用,才有助于提升农业类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使教育事业目标、投入和产出之间得到有效平衡,从而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社会环境的外部管理需求来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为现代财政绩效管理的切实开展提供有效支撑,使财政支出预算规划得以科学执行,进而在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中发挥出财政政策的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类高校紧紧围绕高校财政资金利用率提高这一核心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大高校财政支出应用成效,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事业在促进就业、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方面的有效价值,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长效、平衡发展。

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现状

一是目标不合理,执行难落实。在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项目与绩效目标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关系,其中绩效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关系到预算项目正常运行,高校财政部门作为预算管理体系内承担主要责任的领头部门,需要对各级部门自行编制及提交的预算绩效目标进行科学审批。然而,由于高校财政资金来源广泛,校内各级机构种类多、结构复杂,所以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绩效目标制定较低、绩效目标体系完善性不足、绩效目标执行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让各级机构在申报绩效目标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导致预算资金利用率不高,绩效目标的有效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不利于绩效目标的顺利执行,最终难以完成既定的预算项目。

二是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农业类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以及合理分配教育事业资金的重要手段,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培训、基础设施等每一项教育事业活动的支出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所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合理实现十分关键。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农业类高校在有关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以致预算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系统规范的执行标准,在预算支出存在问题时也难以实现有效追责,从而导致高校预算资金得不到合理分配与有效适用,不利于农业类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稳定发展。

三是体系不完善,运用不理想。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类高校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现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一方面评价指标缺乏较为明确的针对性,没有考虑到不同部门绩效目标和教育投入需求的差异,容易造成参考标准不统一,进而影响绩效目标制定,降低了绩效目标与实际项目的契合度,以致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不能得到有效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绩效评价涉及范围广、流程复杂,在项目设立、实施管理、监督审查、结果验收等环节中极易出现职责梳理不明、指标定义不明确的问题,进一步影响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切实运用,无法对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实际的监督、约束和评估作用。

三、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探析

第一,制定合理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的关键性要素,农业类高校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首先要明确绩效目标特性,突出预算绩效管理重心以及效益性、有效性等特色,其中高校总绩效目标需要基于其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及战略进行制定,各级部门分目标则需要以总目标为导向,结合部门工作的具体发展进行制定,以便制定出更加切实的绩效目标。其次,绩效目标的选择需要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来分析考虑相关指标,并结合预算项目的具体特征及条件,从成本、数量、质量、产出等多个维度对绩效目标指标进行细化,以提高绩效目标指标的可参考性,与此同时,部门分目标应当与高校总绩效目标保持一定的相关性与一致性,避免出现目标矛盾。最后,应当加强绩效目标执行管理,在有效审核了绩效目标的完整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强调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既定的绩效目标开展工作,以充分发挥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的重要作用,并切实达成预算项目。

第二,强化预算绩效运行监管。对于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来说,其运行体系应当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全面性,为了确保预算项目的有效性,实现严谨、公平的预算控制以及合理的奖惩机制,构建一个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一是在确保预算资金按照编制计划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预算项目运行的整体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与科学评价,并且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原则严格执行,以提高绩效运行监管效果,保证在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得以有效监管。二是通过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加强农业类高校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力度,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作用及责任。三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监督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性、实时性、全面性等技术特点,可以实现预算资金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控,以此更加突出预算绩效监督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

第三,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绩效评价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创新发展,因此,农业类高校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一方面应当构建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原有的通用性指标为基础,再根据不同部门在成本、质量等多维度的差异进行分类规范,确定出极具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指标,实现定量与定性指标有效结合、相对性与绝对性指标有效结合、投出与产出指标有效结合,从而在横向对比或纵向对比方面都有助于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参考性。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监管机制,根据评价指标加强各个环节的责任约束以及明确各级指标定义,以提高绩效评价价值和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最终实现农业类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杨洁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