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创新路径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创新路径

摘要:本文以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创新路径为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根据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管理改革创新路径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路径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财务预算管理是我国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实现短期运营和长期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所谓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有全员、全额、全程三个方面组成。全员是让每一名和预算相关的人员都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全额,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总体,既包括国家各级财政拨款,同时也包括其他专业及辅助活动等渠道获取的收入;全程,是实现对预算管理流程全面控制。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逐步改制,其资金来源逐渐走上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发展道路。由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全面分析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把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的长期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必然选择

财政把资金集中进行统一结算的制度,即国库集中支付,能够实现对资金收支的事前监管,避免超额预算开支以及舞弊财务的问题出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重视预算管理,加强对于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职能,而全面预算体制中全员、全额、全程三个组成部分能够将单位的预算工作连接成一个整体,统一预算,统一管理。由此,既能够实现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配套作用,同时也能够树立单位上下人人预算的意识。

2.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管理思维以及管理量化、细化思维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开展预算工作,每一个事业单位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分配资金、能够使资金投入达到最有效的利用程度,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其次,全面预算管理量化、细化管理的思维特征,不仅符合国库集中制度对单位本身提出财务管理进行量化的要求,同时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比如短期目标实现与长远战略的处理上,都能够真实了解自身收支情况,有利于进行财务资金的管理和成本控制。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前,随着我国国家建设发展需要,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而且国家投入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也在逐年增加,因此,找出我国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事业单位发展乃至国家建设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其一,预算管理工作本来就需要各个部门的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参与,但是很多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干部都存在着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跟自己有关但是关系不大的错误认识。其二,一些财务人员对于全面预算的认识不到位,专业素养不高。在预算管理中,仍然采用过去的旧方法,不进行创新和改革,以至于再好的制度建设都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采用零基预算法,这种预算方法有着在编制预算时不用考虑以往情况的优势,但是由于预算编制实践较短,往往都是根据往年数据经验编制预算,造成预算执行和预算指标相差多大,大大降低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创新的路径分析

1.健全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重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虽然,财政部门为了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各个关键控制节点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依然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诸如财务舞弊、超额预算开支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此,一方面完善收支统筹协调的制度,按照全员、全额、全程三个方面的预算管理标准,监督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将所有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现行体制的框架中,整合与预算编制管理、执行、审计、监督等相关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能,定岗定职定责,提高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有效对接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额以及全程三个方面的要求。

2.加强队伍的人资素养建设

首先,树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全员参与的意识。在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规章制度,提高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力。其次,对于基层员工,也应该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培训教育,让其充分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必然性以及相关的程序流程、规章制度,切实地把这种意识带入与自己相关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去。最后,要特别重视事业单位队伍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廉政教育,增强意识,统一思想,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明确责任和目标,确立参考的标准

完善经济责任制度,将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以及岗位职能加以细化,切实做到“权对岗、岗对人”的责任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性。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每月项目资金的使用以及进度情况要写成书面报告,并认真分析项目反馈结果的情况下对预算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财务人员做账一定要合规合法、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杜绝舞弊等行为的出现,使事业单位有限的资源能够用到最需要、最有效的地方去。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考核制度,这样才能够使全面预算管理更具有参考标准,才能够把责任、成本控制量化、细化,才能把制度落到实处。

4.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大多采用增量方法,但是与国家规定要求的采用零基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相差甚远。一份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是确保预算正确执行的关键环节,应该加强重视,强调效益意识和关键意识,以此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当然,零基预算的方法能够科学准确地判断出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实际支出,进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劣势,都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条件,比如科研事业单位除了运用零基预算法外,还可以根据所承担的科研课题预算来预测不同科研任务量下的变动成本,使预测更加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总之,预算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准确填写,认真审核,才能够确保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5.提高对于预算结余结转规模的控制力度

早在2013年,财政部就对预算结余结转规模问题做出过相应的指示和建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中,对于处于政策专项资金和已获批的政府采购但是还未发生支出性的预算结余,可以结转,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分析。在预算批复下达后,对新报项目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的工作,严格按照投资规划完成工作任务,禁止将项目专项资金建设没有任何成效的转为财政资金收回,这既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建设,同时也不利于存量资金、资源的盘活。对于项目任务已经完成出现的结余资金,事业单位要及时地向财政部门报告,确保资金建设的合理分配。

五、结语

总之,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创新路径探究,是在全面预算管理基础理论基础上,基于新时期新形势新问题的考量,通过全面分析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把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的长期战略目标结合起来,着眼全局,审时度势,变革陈旧的管理观念,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职能,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才能够有效改善内部管理水平,增强我国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财会学习,2016(23).

2.李雪芹.加强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初探.农业科技管理,2016,35(03).

3.聂勇,刘洋.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水利发展研究,2013,13(08).

4.杨赟.浅析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23(03).

作者:边竹芳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