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管理模式探析

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事业单位越来越注重现代化人才给单位带来的效益。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以及人员流动的状态下,提升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策略,同时针对事业单位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不同的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不断升级与改革。传统型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变革的要求,人员信息记录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当代社会时效性的要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能够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正确选人用人提供依据,使得职工的优点与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间接提高单位的办事效率,这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整体团队的质量与水平,同时也能够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更新与换代。本文基于事业单位人员高频率流动的状态,提出完善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与模式,并应用现代化科技使其问题得到解决。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围绕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针对流动职工的人员信息进行特殊化处理,经过电子版记录保留一定时间,在流动人员无返职的状况下对其信息进行删减和处理。此种处理模式对于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流动职工信息的短暂保留能够为服务质量提供追责对象,在确保工作内容规范化的状况下删除流动人员的职业信息,流动职业人员信息的及时处理极大地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管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专职人员的信息记录与更新,有效推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二、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状态下人事档案管理问题

(一)重建档案数量较多。重建档案是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我国目前职业信息档案制度以档随人走为主,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对于人员的信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职工跳槽率以及更换工作的频率快,事业单位从成本和利益两方面出发,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和廉价劳动力,并为其员工设置绿色通道,从而导致人事档案的修改与重建成为事业单位常见的现象之一。绿色通道的建立使得人才得到高效利用,便于争夺市场廉价劳动力,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员的档案重建与修改不仅占用人事档案管理资源,同时也不利于人事档案的规范化处理,对于员工个人职业信息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弃档、分档现象频发。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以学历为基础,根据人才综合评估数据决定是否录取。关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其在职时间和在职岗位的变化,其档案记录存在一定的难度。档随人走的管理模式随着员工职位变化出现弃档和分档的现象。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形成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也是造成弃档和分档的原因。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记录的变化尚未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也是造成档案管理混乱的原因。大数据系统根据职工的岗位变化自动在线更新员工信息,极大提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在目前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尚未将数据分析的方式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工式和纸质化的记录,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

(三)流动人员档案存放缺乏秩序。事业单位流动人员入职和离职程序与正式长期职工的档案记录存在一定的差别。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信息记录和档案存放必须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从而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流动人员信息不断更换,从而使得流动人员的档案需要不断交换转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档案的交接转换是造成档案丢失与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流动人员档案记录无备份,档案丢失无法重新找回,对于后续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与存放缺乏秩序与管理团队素质和重视程度存在关联。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转接交换递交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工作人员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存放不断完善。

(四)人事档案材料记录不规范。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主要包括员工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履职状况等。流动人员档案记录最重要的是个人身份证明材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针对流动人员的信息记录必须明确核实身份信息,同时需要完成个人身份信息的备份工作。由于事业单位流动人员变化幅度较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流动人员的信息记录和备份重视程度不足,信息记录不规范,并未对流动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从而为后期管理问题埋下隐患。传统型人事档案记录最明显的特征是原始性,由于缺乏备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信息记录不规范为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增加了内容,因此,针对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信息记录,必须要保证其规范性和真实性。

(五)档案流动管理存在非法之处。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由于在职时间较短,其档案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关于流动人员的信息收集汇总与整理工作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持。我国关于流动人员的档案记录缺乏法律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的最终所有权、归属权尚未作出规定,从而为一些单位贩卖流动人员个人信息提供了“方便”。此外,我国法律对流动群体当事人档案信息的去处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造成流动人员维护自身信息安全的意识较低,流动群体当事人自我信息保护意识较低也是造成信息泄露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加强立法并推动法律程序的完善能够提升档案流动管理的合法性,从而有效降低弃档和分档现象。

三、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一)完善法律法规,依法管档。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国家层面来讲,必须要加强相关部门立法程序建设,完善流动群体信息档案的法律法规,规定流动人员信息档案的所有权归个人所有,事业单位无权处理流动人员个人信息,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档案必须跟随个人流动。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培训,制定流动人员特殊化的档案管理方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流动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培训和培养责任心的方式,提升档案管理团队的水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守职业道德,有效落实依法管档,将法治观念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

(二)实施动态化管理,确保后续资料的完善与追踪。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必须以转岗分流制度为基础,并依托现代用人制度和制度完善细节内容。转岗分流制度关于职工的信息档案处理遵循“变量”原则,“变量”原则主要注重员工职业经历的变化与积累,实现职工信息的动态化追踪与更新,从而有效丰富完善职工信息的内容。因此,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管理制度应当借鉴转岗分流制度的“变量”原则,通过后续追踪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动态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必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联网的形式及时更新职工岗位变化,有效规范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流动人员信息档案的动态化管理将个人档案信息输入网络系统,在线自动更新其信息变化,从而提升信息的连续性,保证员工个人信息的完整。

(三)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对于维护流动人员个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能够有效避免员工个人信息的泄露,使得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有效推进流动群体的岗位流通。系统化、动态化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通过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按照参考标准对流动人员的信息进行处理。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变化较为复杂,信息量较大,依靠传统型人工记录与管理的方案,不能满足其动态化要求,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能够以多种形式进行信息储存,打破传统型文字记录的单一方式,以图片或视频的档案记录方式,能够促进档案管理更加直观立体,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流动人员的档案利用率。除此之外,实现流动人员的信息档案智能化处理,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共享的程度,员工档案信息共享能够为工作招聘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与内容。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共享必须在保密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针对违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惩戒。

(四)档案交接以程序为基础,完善档案功能。流动人员的档案交接必须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同时遵循交接程序。流动人员的档案交接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检测,整理借据和排序归档以及移交工作。信息检测主要确保流动人员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整理借据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必须做好借据注释。其次,将借据根据借用时间和借用方向进行分类,从而为下一步排序归档工作打下基础。档案移交必须明确注释负责人。流动人员档案功能的完善首先需要对其重新定位。流动人员档案信息记录对于个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档案记录内容可增加其工作业绩以及劳动技能和专业特长等方面的记录,及时补充与完善职工个人信息,从而有效推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围绕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展开探讨,主要针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现实价值和问题以及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加强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档案信息管理,不仅要遵循法律法规,完善档案制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同时也要注重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推进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刘山菁.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8((19):137.

[2]朱学栋.浅谈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化和开放式管理[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9):160-161.

[3]梁艳,杨春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J].管理观察,2018(18):49-50.

作者:林妙影 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