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的运用

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的运用

摘要: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场所,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持续深化下,除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于高校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建立人事管理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掌握前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性,为后续教育教学奠定基础。本文就高校人事管理中激励机制运用展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事管理;高等教育;激励机制;绩效考核

激励机制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高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人事管理水平偏低,导致大量的骨干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育场所,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推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以便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1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主要是激发人们内在动机,赋予人提升和完善自我能力,朝着自身努力目标方向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激励是人们的心理状态改变过程,在外部环境刺激下,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人事管理中,激励目标是充分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改变人们的行为举止,整合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实现人事管理目标[1]。但是,当前高校人事管理重点在于如何激励人,提供持久动力,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以便于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借助合理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高校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赋予高校职工创新精神,以便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质量,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高校人事管理现状

高校人事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逐渐趋于完善,实际工作中效果较为可观。高校人事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但是,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现状来看,现有的激励机制中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导致原有的激励教师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激励机制的制定,缺乏人文建设内容的考量,过分关注教师的物质奖励,忽视教师实际需求和变化趋势的差异,难以满足精神层次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高校人事管理中制定的激励机制创新力度不足,仍然采用以往的计划,教学发展受限较大,与市场和教育环境之间差异显著,不利于激励机制原有作用充分发挥[2]。当前高校人事管理机制建设中,理念陈旧,激励手段单一,原有的激励效果发挥不充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3激励机制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持续深化下,激励机制相对较旧,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原有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有效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率,需要深层次剖析现有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激励手段单一、陈旧

当前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建设中,由于传统理念束缚和影响,导致现有的激励手段单一、陈旧,难以获得可观的激励成效。高校的教职员工由于个体性格和认知不同,需要选择个性化激励手段来满足教职员工个性化需求。但是,现有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偏概全,未能结合个人特点针对性制定激励措施,严重影响到人事管理效果[3]。激励主要是为了调动教职人员工作积极性,可以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教学质量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现有的教职员工队伍中,激励方式主要是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缺失,难以满足教职员工的个性化需要。高校人事管理中,盲目认为只有提升教职员工个人待遇,就能够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但是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精神激励主要是对教师思想方面的激励,如何获得可观的激励效果,成为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4]。

3.2激励机制考核指标不合理

激励机制的落实,需要通过考核指 标来考核不同岗位教职工工作情况。人事管理工作中,应该以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原有的工作价值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现有的考核指标无法充分衡量激励效果[5]。也正是这一问题,导致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无法全面落实,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3人事管理文化建设滞后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管理文化建设滞后,教师在精神思想方面的激励效果同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从管理学角度来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导致现有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行为方式受影响较大,不利于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在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中,为了可以提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果,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6]。受到传统理念束缚和影响,实际生活中为了获得公平待遇,促使人事管理工作公平公正,但是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人们的竞争积极性。部分教师实际工作中,主要精力集中在权力方面,学术研究重视程度不足,通过绩效评价教师岗位工作情况,却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

4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运用对策

4.1构建人性化激励机制,满足教职员工个性化需求

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需要坚持人性化特点,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行方式,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激励针对性。构建人性化激励机制,应该综合考量教职工个性化需求,包括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和社交需求。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高,选择合理的激励措施来帮助教师自我价值实现。故此,通过对教职员工个性化需要调查分析,把握教师个性化需求基础上,确保激励机制更具针对性,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7]。

4.2推行精神激励,促进教职员工成长

高校人事管理中,为了可以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需要推行物质激励的同时,选择合理的精神激励措施,以满足教职工个性化需要,促进教职员工成长。精神激励对于个体内心情绪变化影响程度较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和微信方式与教职工沟通,了解教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为教职工个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4.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与人事管理工作之间联系较为密切,这就需要立足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掌握教职工的发展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绩效计划。制定的战略目标,需要动态调整人事管理目标,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在职业规范下进行绩效评价,选择合理的量化指标,将高校人事管理技术要素和责任要素全面纳入到绩效考核范畴。在绩效考核结果基础上,为后续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有助于提升人事管理效率,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8]。

4.4建设人事管理文化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中,管理文化作为核心内容,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果的关键所在。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塑造人性化人事管理氛围,以便于推动人事管理方式创新和完善,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人事管理部门在教师评价中,注重教师软管理,动态调整人事管理激励机制,摒弃传统理念束缚和影响,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人事管理的宏观掌控,拓宽人事管理工作空间,引导教职工专业成长,对于高校持续发展意义深远。综上所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改革持续深化下,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人事管理文化建设,及时改进其中的缺项和不足,推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以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高校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学良.浅议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J].长江丛刊,2018,20(23):195-196.

[2]田慧中.对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策略应用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13):283.

[3]吴涛.论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J].人力资源管理,2018,16(04):95.

[4]黄枫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7,20(07):60-65.

[5]干慧沁.高校人事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7.

[6]马朝辉.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05):455.

[7]赵晨.浅析高校人事管理激励机制策略应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23(11):150-152.

[8]邹艳辉.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6,26(23):345.

作者:吴涛 单位: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