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机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我国企业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逐步凸现出来。科学利用激励理论能够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掘员工内在潜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率。本文首先对激励理论的概念进行解读,继而分析激励理论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如何提升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关键词:激励理论;现代企业管理;建议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

所谓激励理论,是指现代企业采取特定方式,通过一定的管理模式满足内部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以此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工作效能的一系列原则与方法的统称。学术界比较典型的激励理论有六种,分别是美国学者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费罗姆提出的个人期望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X-Y理论、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激励理论以及亚当斯提出的公平激励理论。这些理论学说观点各异,但是有着相同的共性,即都是通过激发工作者的争取行为动机,来提升其工作主动性与创造力,实现员工对企业贡献率的最大化。

二、激励理论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充分发掘员工潜力,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对现代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源,诚如比尔盖茨所言,倘若把微软最顶尖的二十名设计师剔除企业,那么微软将变得一无是处。员工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通过激励充分发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企业发展才有坚实的保障。实践证明,企业激励制度越合理,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越高涨,创造力也越强,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多。在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理论,能够促使员工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提升自身素质,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通过不断学习加以改进。

(二)更好地平衡企业与员工之间利益,实现双方同步发展

现代企业运用激励理论的目标是在满足员工个人诉求的基础上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通过适当的激励,能够寻找到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最佳平衡点。与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相比,现代企业将激励理论带入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站在员工的角度构建管理体系,从满足员工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方面出发,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牢牢挂钩,使员工发挥出更大的个人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三)有助于稳固人才队伍,降低人才流失率

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储备了能力出众的老职员,这些人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员工面临着更多的就业选择,尤其是一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炙手可热,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这部分人的个人需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待遇,提升他们对企业忠诚度与归属感,这样可有效避免高端技术人才被其他企业高额薪资诱惑而跳槽的情况产生。

三、提高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效果的建议

(一)充分了解员工需求,明确员工激励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在企业中,实施员工激励必须以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出发。这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内容。企业管理者应当针对不同职位的员工的不同续期进行充分的调研。一般而言,针对刚入职的员工,其需求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薪酬层面。因此,可主要采用薪酬激励的方式。而针对已经具备较长时间工作经验的员工,则应在薪酬激励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例如职位晋升、培训等激励,促进员工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抱负的实现。

(二)运用经济性激励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对于员工来讲,就职于公司安排的工作岗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定的工资报酬,因此薪酬激励是整个激励机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激励手段。现代企业的薪酬模式一般是以岗定筹,员工所得工资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经济收入,激发其工作动力。一是实行年终奖制度。我国向来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倍加重视,而且走亲访友也需要较大的花销,在春节之际员工倘若能够收到企业发放的一笔数目可观的年终奖,一方面能够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也切实为部分员工解决了实际困难,必然会使员工工作热情得到显著提升。二是合理运用福利性薪酬。根据现行税收政策,一些发放给员工的福利可获得纳税抵免,企业应当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这对企业和职工而言可谓双赢。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向他们发放一定数额的特殊激励,给予他们更多的福利性补贴。三是适当采用持股激励。员工一旦持有公司的股权,在普通职工身份之外又多了一层公司股东的身份,这样职工就会将个人利益同公司整体利益紧密相连,在开展工作时更能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

(三)运用非经济性手段提升员工企业归属感

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不少企业都认识到在物质需求之外,员工还有其他方面的诉求,所以既要适当的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也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非经济激励。恰当的使用非经济激励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运用愿景激励。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并会在此基础上设立出一定阶段内的发展目标。企业应当把愿景纳入公司文化建设之中,用公司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使职工将个人诉求与企业愿景相结合,推动企业个人同步发展。二是运用管理参与激励。企业发展中,职工付出了努力,就必然有着被企业尊重的强烈愿望,企业为员工疏通参与管理的渠道,就可以有效激发其工作热情。员工在参与公司管理时,可以切实体会到管理层的管理目的,了解到他们工作的不易,有助于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高效管理。此外,还有助于员工之间密切交往关系,提升团队整体协作能力,另外,参与激励也能够促使员工更加完善己身,在参与过公司管理过程中得到更多历练的机会三是运用精神激励。实践证明,使用精神激励所带来的收效远远大于物质激励所能达到的效果,所以公司管理人员在建立员工激励系统时要引入精神激励作为物质激励的补充。于企业而言,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所付出的成本也低于物质激励,而且使用恰当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收效。四是岗位晋升激励。在职工被列为后备管理人才考察对象或是获得岗位升迁时,能够极大的激发其工作热情,职工表现出色将会晋升职位,提高待遇,职工在管理岗位上不能胜任也要果断作出免职决定,以避免对企业健康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四)创造公平、公正的企业环境,确保企业激励作用的发挥

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职业环境。这种环境的实现,不仅需要较好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企业制度来保障,而且需要认真负责的管理者。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付出较多的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且员工也会因此得到更大的满足。因此,企业必须坚持公平的原则,通过公平的员工价值考核和评估,使得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可以得到真正的回馈。在激励过程中,应当综合的从员工的能力、员工的努力等多个因素对员工进行评价,进而给予对应的报酬、晋升等激励措施。同时,良好的环境对于减少员工的负面情绪,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良好的情感联系

在企业中通过构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有助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发挥激励的作用。在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应单纯是上下级的关系,而应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基础。通过构建良好的情感基础,可以确保企业激励的长期有效。因此,企业应当注重维护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达成良好的情感联系,注重日常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密切联系,切实让员工感觉到来自企业和管理者的关怀和信任。同时,作为员工也应明确自身发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端正自己的位置。在确保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以平等的姿态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获得来自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建议,也更有助于促进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企业家柳传志曾说过,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只有经营好人才,企业才会是最终的大赢家。人才是企业的首要资源,只有科学运用激励理论,充分激发出员工内在潜力,企业才会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占得先机。现代企业在管理中科学运用激励理论能够极大地激发企业人才队伍的工作热情,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企业应当通过有效激励使员工获得满意的物质回报或精神回报,以此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光.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2017(10).

[2]罗荣,李瑞胜.浅析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有效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3(26):127-127.

[3]谢作渺,薛冬雪,董菁.股权激励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3):4-6.

[4]吴军龙.激励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X).

[5]蔡新秀.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91-92.

作者:毕大伟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