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日益革新、农科投资力度的逐渐加大,对农科财务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章针对农科机构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加强农科机构内控管理的有效途径,以期推动农业科研机构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内控管理;问题;加强途径

农科单位的主旨是开展农科项目,负责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推行服务的农科研究组织。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农业科研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科机构的科研项目与各种财政专款规模逐渐增加,急切需要农业科研机构根据实际状况,在内部创建出自我管束、自我监控的风险预防体系,并把内控管理贯穿于单位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一、农业科研机构内控存在的不足

(一)农科单位内控管理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国家对农业科研机构还缺少一套切实可行的内控指导性标准。当前,基本上所有农科单位的内控均参考财政部门早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这一标准尽管在基本观念、原理、方式等方面适合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但其设计理念重点针对企业,对农科机构的针对性及适应性比较弱化。制度的缺乏将直接造成农业科研机构内控工作发展速度不满足农科单位大战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农科单位缺少书面化的内控机制,仅仅以普通的财经法规取代内控机制,凭借经验加上简单的控制,只是针对其指出范围、标准进行限制,对业务程度的控制比较简单,产生问题时缺少统一的处理标准及依据。

(二)科研资金预算控制不当

现阶段,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在确定科研预算资金时,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凭借个人经验来处理,但是,其对所要遵守的专项资金控制及财政法规认识不足,在忽略与财政部门交流的情况下,常常导致资金预算管理不当,存在缺少科研资金绩效观念与利用率低等问题。基于此,财政机构根据科研项目预算及应用进度加以监督时,极易造成决算和预算出现很大差异。

(三)内控机制执行力差

农业科研机构内的人员素养参差不齐,加上少数领导凌驾在内控机制之上,遵循内控机制的观念较低,造成内控机制的信任度与威胁力降低。加上少数单位缺少实行内控工作的专门技术人员,缺少对全面财务工作的准确掌握和控制,容易导致内控机制失控。

二、强化农业科研机构内控管理的途径

(一)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是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效果的基础,农科单位内控机制的建立与设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全面研究运行体制、管理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同时,从如下几点入手:①全面调研、多次探讨修整、通过一段时间与范围的测试后,方可形成可操作的标准机制;②制度设计必读符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③制度建立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④内控机制的描述模式不仅要包含文字描述,还要有匹配的业务流程图及表单,方便执行人员更好理解;⑤要及时修改制度,维持机制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简而言之,需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优化农科单位的整体、财务、科研、研发等规章体制。

(二)加强预算管理

农科单位收支的基础是通过批获的部门预算,预算确定了单位支付方向与支付规模能力,做好单位内部预算工作是加强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若部门预算从制定过程就不科学,将导致部门预算丧失原本的意义,也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控制效果。预算控制是农科单位财务工作的核心,渗透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强化预算控制是保证科研目标及早实现的关键途径,是各种事项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农科单位应结合业务特征,仔细做好预算制定早期的调研工作,全面掌握第一手信息。要科学制定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经费收支方案,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把预算管理引入各部门的业务绩效考评体系当中。

(三)提高内控机制执行力度

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对会计者展开法律法规、基本准则、方针政策等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其业务素养与能力。而且,注重会计职业品德建设,为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精准性、完整性打好基础。为减少与消除人为干预,采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优化会计控制平台,保证内部会计管理的有效实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国家财政革新的逐渐深入,科技体制变革的迅速推进,必定对农业科研机构内控提出更高的标准。科学创建农业科研机构内控制度,对有效预防风险、保证资金顺畅运行、提升会计数据质量有着显著的现实作用。现代内控机制是一种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而建立与优化内控机制是做好农科单位财务控制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洋.对科研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8(03):79-81.

作者:付亚萍 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