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科研项目绩效管理问题探究

医药卫生科研项目绩效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科研院所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目前多参照检测机构或工程验收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因此存在诸多问题。了解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现状,明确其重要性,对其指标体系和分类进行完善,尽可能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科研项目的高效完成,从而提高医药卫生行业的科技生产力。

【关键词】医药卫生;绩效管理

20世纪初期,绩效管理的概念被引入,用来考察企业投入资源与获得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价企业的业绩,后又主要应用于工程方面的评估。“绩”指是否按期达到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偏向于研究成果的产出评价,“效”则指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资金效益等,侧重于投入与产出两者比较的评价,此两部分构成了绩效考评,可综合评价项目成果。对于医药卫生领域而言,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绩效的产出,包括①成本指标,即在确定的执行期限内,项目的支出是否与预算相符;②数量指标,即包括、获奖奖励、人才培养、发明专利获得、著作完成、获得临床批件等具有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等,还包括诸如发现新靶点数量或获得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数量等个性化指标;③时效指标,即指按时间节点完成预期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材料如申报书、中期报告和结题材料等,以及预算执行计划完成率;④质量指标,即是否按照项目预期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等。再有一个是绩效的评估,主要是对项目产出的研究成果进行效益评估,以期达到有效调控项目实施、作出科学评价的目的。对于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而言,绩效管理的内容还可以包括促进学科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可持续影响的社会效益指标。另外对于个别科研管理体系较完善的科研院所,还包括满意度指标,用于评价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1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1绩效管理体系是学术研究的需求。学术界的人才管理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新技术的引进,全球化/区域化,专业化、进步化的知识,高等教育的普遍化,政府角色的变化等。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在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院所中是突出的。解决成本、质量和效率、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科研项目的一大要求,也是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院所科研实力评定的重要衡量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估,及时分析科研项目的成效,并提出合理化的改善方案和建议,可以使科研项目更加顺利的进行,并达到产出和效益的优化[1]。

1.2绩效管理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绩效评估不仅发生在高校及科研院所,而且发生在社会全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NPM)的引入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新公共管理注重效率、问责制和有效性。NPM关注的是性能和效率,其概念与通过绩效管理指标衡量产出的方法相吻合。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院所是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发展和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纵向项目承担的任务主体,对这些科研院所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有利于促进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在疫情之下,医药行业的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1.3绩效管理可提高科技生产力。科研院所衡量科研人员是否合格主要是通过考量科研人员能否为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和经济效益作出贡献。对科研人员岗位合理设置考评内容和考评侧重点,通过绩效考核,督促和指导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在绩效考核的评测结果中使科研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劣,了解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的问题所在,帮助科研人员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科研工作者的科技生产力,推动科研项目顺利高效地进行和结题。

1.4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都要对绩效考核有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全体科研人员都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看待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在科研院所中营造良好的考核氛围,将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效率和科研院所管理水平。对于科研管理部门而言,绩效考评有利于管理人员监督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强化项目管理流程,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2医药卫生领域绩效管理现状

2.1指标体系设置不尽合理。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医药卫生领域绩效管理也照搬工程实施项目方面的评估指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和不合理。由于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属于主观评价,所以没有准确的量化指标来评价科技项目的质量。不同的科研项目和课题,设置的绩效考评指标也不尽相同。在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时,很难全面、真实地反映其质量水平,比如对于医药领域科研课题而言,有的数量指标是发现新分子靶点的数目,有的设置的指标则为合成新型先导化合物数量,这种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设置的指标会导致采集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再例如满意度指标的设立,最初用于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关系,而用于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时,很难进行这方面的评价:谁来评?谁满意?如何进行?又如在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中经常会出现产出指标的时效延滞,尤其是、专利授权和人才培养方面;甚至在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绩效评估也受时效延滞的影响,所以,在项目结束后进行的绩效评估,有其局限性,有时很难达到全面、客观评价科研项目绩效的效果。

2.2现存绩效考评制度缺乏策略或焦点。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的绩效考核机制仍然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科研院所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专业领域稳步加强,因此在绩效考评过程中,往往单一强调科研成果和产出等数量指标的完成是否良好,而忽略了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意见。而采纳这些一线科研人员的意见可更好地促进绩效考评体系优化完善。切不可在绩效考评中引起科研人员的负面情绪从而违背“讲求实效,鼓励创新”的初衷[2-3]。

2.3绩效考评过程流于形式。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由于其设定目标不同,所以很难以统一的指标或标准进行考评,只能是在一些共有之处打分,而这样获得的考评结果其实很难与绩效考评的初衷和内在目的相关联,考评后亦无法根据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以上原因最终致使绩效考评流于形式,无法对科研项目的实际完成有所帮助,而使其变成了例行公事,可有可无[4]。另外并不是所有的项目在结题时都需进行绩效评估,特别是人才项目,时间滞后明显,无法在结题时完整地对项目进行评估;还有科研经费较少的项目,科研成果一目了然,没必要进行绩效评估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2.4绩效考评结果缺乏指导性。目前负责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绩效考评的主体主要是各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由于对项目实施绩效考评时间不长,准备工作略有不足,加之相关培训和教育的缺乏,因此给绩效考评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并且考评后很难从专业角度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给予科学、完整、合理的评定报告,以及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且或多或少注入一些主观看法和因素,从而使考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指导性。

3加强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的方法和对策

3.1加强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绩效考评的认识。首先要提高领导班子对绩效考评的认识,加强对绩效考评各项内容的学习,在绩效考评的指标制定和考评实施过程中都参与进来,并做好全程监督,才能更好地提高全体人员对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视,为绩效考评工作奠定坚实可行的基础。同时应让科研人员明白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工作有利于评价科研项目的实施和进展,可以激发科研创新性,同时对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有很好的评定和展示作用,是扩大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也使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方向互通有无、上下贯通,有助于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5]。

3.2建立畅通有效的反馈机制。有效的绩效管理应该是及时的、有意义的反馈。大多数科研项目负责人都把绩效管理中的反馈元素误以为是年度评估,但是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并经常传达反馈比每年一次正式的绩效考评更重要。“讲求实效,鼓励创新”始终是绩效考评的核心目标,当积极的考评结果出现时,应当及时做出有效的反馈。定期的鼓励、建议和指导对科研人员的学术精神和技术层面的提升都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绩效考评指标的设立中往往有满意度指标,用于评价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这对参与一线科研工作的人员而言,是一个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途径,有利于完善科研项目的管理,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达到优化资金分配、调整研究计划和方向、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等目的。同时也能使科研人员充分地了解考评结果并从中总结和分析,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途径和反馈机制都有助于科研院所的发展和进步,也更能达到绩效考评体系设立的初衷。

3.3加强预算编制中的绩效目标管理环节。科研院所需要的是做出改变,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流程。要在预算编制中融入绩效目标管理环节,推进源头管理。在申报项目资金的同时申报绩效目标,并作为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前提性条件之一,逐步建立对预算的绩效约束,扩大绩效管理对项目设立的影响力。建立财政支出项目库,对新增项目实施项目库模式滚动管理,对重大支出项目,尝试绩效目标细化论证。同时,要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对预算执行实施全程监控,通过专项督查等形式,跟踪评价项目的绩效情况。提高绩效管理质量,要强化项目完成后的事后评价,开展绩效管理的后续管理,要实施评价结果应用,建立评价结果通报机制,以预算公开为契机,逐步公开预算及其绩效,将项目预算安排、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以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3.4法务部门应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科研院所的法律部门,在完善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抓住中心环节,突出合同管理。对合同的拟定、评审、共同签定以及审批制度进行较为合理的调整和严格执行,避免业务管理中固有的法律风险。鼓励合同管理落到实处并使其变得更加标准化和完整。法律部门是科研院所生产经营工作的“守门员”,法律体系建设要围绕科研院所中心任务,服务大局,有效规避各类法律风险。聚焦科研院所研发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各项目部“两考”工作要扎实落地。法律宣传要重质重量,以多形式、多渠道在科研人员中开展法律宣传,提高科研人员法律意识,引导科研人员知法、懂法、守法,做到和谐稳定,从而减少由法务问题带来的影响科研院所学术荣誉和声望等事件的发生。

3.5合理设置绩效考评指标,动静态指标相结合。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如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技术发展、产业化项目、技术服务项目等不同项目来源设置,而非同一套指标体系用于所有的项目。另外,现存的绩效考评体系中所设置的指标,尤其是占比重最大的数量指标,主要是评价科研项目所产出的论文、奖励、人才培养、发明专利、著作、临床批件等可量化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课题可能还包括诸如发现新靶点数量或获得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数量等个性化指标。在评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考评指标与项目的相关性,避免论文和专利仅是符合项目完成期限和应付绩效考核而随意套用,这样有违科研诚信。但是科研项目的产出和投入相比经常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除对数量指标进行静态化考评外,更应增大动态化考评指标的比重,如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当中的时效性指标,需要全过程分时期、分阶段地跟踪评价,才能更加客观、科学、准确地得出考评结果。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是值得注意的动态过程[6]。

4小结

绩效考评这个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尤其在学术界用于评价科研项目的实施更是近些年才提出的。因此相关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尽如人意以及不够完善都是不可避免的。体系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恰恰能促进我们及时学习和改进,并针对现有情况制定适合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的考评制度,以真正实现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目标。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也要强化自身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只有把绩效评估与制定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并在预算编制和批准过程中就把这些全都纳入和整合,绩效考评工作才具有完善的指标体系,实现从源头管理。除此之外,加强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以及合理设置绩效考评指标等举措都能有效解决考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同时建立上下畅通的反馈机制更能及时鼓励、奖励优秀的科研项目和项目负责人,并且使科研人员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及时优化调整绩效考评体系,达到促进学术发展、提高科技创新的目的。

作者:李烨 鲁杰 胡金凤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