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

摘要: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中,由于管理机制与现实要求存在差距、缺少规范化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没有针对预算计划执行情况的系统化考核方法,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难点。只有对现有管理机制、绩效评价方法与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构建规范化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保障预算绩效目标制定、跟踪监控以及评价的科学性,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预算绩效;监督评价;管理策略;事业单位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预算绩效管理旨在强化对财政资金支付流程、使用效果的控制,使得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同时设定绩效管理目标,进而在依据预算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围绕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与评价。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分析和计算预算绩效的考核指标,比对和评价既定管理目标是否按照预期的轨迹得以落实。此外,跟踪考核和评价预算绩效的同时,还要求将评价结果反映到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用于考核相关人员的履职状况、优化下一个预算管理周期的预算编制,并且作为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的依据。所以在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时,要求事业单位改变以往的预算管理理念和方法,从由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转而进行全员参与的支出效果管理。

二、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实施的时间较短,相关管理人员无论是在认知与理解层面,还是在制度体系构建和执行力上,都与现实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体现为事业单位管理层对预算绩效管理内涵缺乏正确认知,没有为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创造有利的环境,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岗位设置、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财务部门在明确预算绩效目标以及对其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时,得不到其他部门及科室员工的有效配合,所以管理规划的制定和执行都难以顺利进行。

(二)无适用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由于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共服务领域、业务范围与具体的服务方式十分多样,批复其支配的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有着多种多样的体现形式,要想运用量化数据或特征指标加以精准反映和刻画,则需要针对不同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提供公共服务方式以及特定类型项目的执行过程,构建细化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具体预算支出事项的评价标准,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才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教育、卫生服务等领域都还没有相对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使得各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依据。

(三)评价结果得不到有效应用

在对预算绩效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的过程中,具体的评价结果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具体部门或科室的工作成效,所以对于被评价预算计划的执行主体及其主管部门或单位而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既可以作为评定各岗位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也应成为衡量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评价其管理者履职状况的标准之一,而且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也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能否实现财政资金与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至关重要。但目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有效应用机制尚未完善,体现为由财务部门完成的预算绩效评价并未被视为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有价值参考,没有体现出其应有价值。

(四)没有成熟和规范化的技术和方法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指标体系的构建,还是具体数据和信息的汇总与处理,都需要在系统化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计算机等技术,才能够通过构建分析模型和运用特定算法,达到运用量化数据或者特征指标反映预算支出成效的目的。但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缺陷或者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难以运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解决绩效预算编制、监督与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也没有就预算绩效管理给出具体技术应用要求,或者明确信息处理方法,所以基层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在实践操作中,无法保障相关数据和评价结论的准确和客观。

三、应对策略

(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伴随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过程同步实施,所以事业单位要想拥有流畅运转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可以借鉴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的管理体系构建模式,从改进相关制度、完善组织结构与改变管理理念着手。首先,应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岗位设置,并且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其职责划分与工作绩效考评办法,使得相关部门、科室之间在预算绩效目标论证、监督执行过程中相互协同,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规划得到顺利执行。其次,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深入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明确自身在管理目标落实过程中的职责,在日常管理与决策中注重保障各项工作规划的执行成效,为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和监督创造条件。

(二)完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构建过程既需要有足够的管理经验和历史数据的支撑,也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与专业背景。所以这方面的问题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以解决。由各级财政部门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事业单位共同探讨,通过总结各单位历年的预算绩效管理经验、绩效评价方法以及最终的管理成效,分析相关指标的设置、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技术应用的科学性,提炼出相对成功与合理的部分进行推广。与此同时,逐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让基层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有更为系统化的科学依据。

(三)完善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

为了让预算绩效管理真正起到约束事业单位管理行为、提升财政资金与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必须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环节。首先,通过理顺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流程,明确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途径,使得相关预算绩效指标的责任主体第一时间得到评价反馈,从而依据具体建议审视预算计划执行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及时改进保障下一步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落实。其次,优化事业单位管理的决策流程,在进行投资项目论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把相关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优化管理决策并保障各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取得良好的预算绩效。

(四)强化信息技术及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

为了提高预算绩效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事业单位应完善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预算编制、执行与监控需要,优化现有系统架构与软件系统。首先,确保各部门及科室间的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便于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及时汇总各方面信息,跟踪分析预算计划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落实情况,并且将评估预测结果反馈到执行主体,促使其就出现偏差的部分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其次,财务部门人员应运用自身的技术与专业优势,针对本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目标评估的需要,引进专业计算机软件和适用的数学分析方法,提升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在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融入绩效管理,能够动态监测财政资金的分配与利用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果,客观评价预算资金利用的合理性。但目前在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适应以及没有系统化的技术和方法等现实困难,只有强化顶层设计并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才能够逐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使之起到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与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建萍.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今日财富,2019(2):114.

[2]黄小珊.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以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9(22).

[3]蔡建顺,许本红.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解析[J].金融经济,2019(14):185-187.

作者:宋晓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