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帮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本文以BH学院教育系学生为例,通过对教育系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思想引导、学业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针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帮扶措施,希望以此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成效,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扶,助力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管理

为更好地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管理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本文以BH学院教育系学生为例,通过对教育系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分析,指出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院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BH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通过对BH学院教育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每学年60%的在读生想申请贫困认定,43%的在读学生提交贫困认定申请,按照要求43%的在读生最终认定为经济贫困生,35%的在读生最后可以获得奖助学金。通过辅导员的心理访谈、经济困难认定面谈和平常的日常管理发现,这个群体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具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物质缺乏,精神失衡

目前,BH学院教育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情况想多比较复杂,一般有家庭人口数量多、缺乏劳动力、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导致他们在物质方面还是比较欠缺。另一方面,这部分学生因为物质相对缺失也导致了精神上面的失衡,在访谈中,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在高校这个群体中,他们感受着与同龄人存在强烈的差距,不自觉的感到自卑和自负,形成心理上的鸿沟。

(二)不善交际,素质弱化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形成了比较强的自卑心理,普遍存在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表达的现象,甚至与人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碍。如学习上不主动,文化素养一般,文体活动积极性不高,导致这类个体能力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在走上社会时依然存在竞争力弱,就业难等问题。

(三)自助意识、感恩意识不强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长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息严重缺失,在学校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存在比较严重的依赖思想,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自助意识还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懂得感恩,认为国家学校的资助理所当然,有时候,还因为名额问题得不到部分资助还大吵大闹,而不是对国家、学校为自己的帮助感恩,在学校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

(四)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职业规划不明确

BH学院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或是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弱,加之多数经济困难学生背负家庭压力,缺乏正确的学习心态,多选择校外兼职或是其他方式赚取收入,导致无力、无心学业,进而导致因学习成绩较差不能获得学校奖学金等方面的资助,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这类群体进入高职之前就是无奈选择或是被动接受,对自己职业发展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或是规划,在大学期间浑浑噩噩浪费时光。更有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自己家庭无背景,学习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学好学坏都一样,对以后就业迷茫,对学习工作持怀疑态度。

二、BH学院在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

BH学院严格按照国家高校资助政策的要求开展各项资助工作。还特别设立学院助学金、临时补助和中升高补贴。此外,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来改善这部分学生的经济状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助学金的名额不能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扶智与扶志还未能做到并重

国家奖助学金、自治区助学金、学院助学金、学院临时特殊困难补助等资助体系名额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拿不到助学金,只能是按照贫困档次,选择其中最为贫困的同学进行资助,造成没有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存在消极心理,在辅导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出现不配合、不服从的情况,扶志教育还相对缺失。据了解,各大高校都存在类似的情况,从广度上讲,现行的资助体系还不能满足资助的普遍性、扶智与扶志还未能做到并重。

(二)某些辅助性资助措施不到位,增加不安全或不稳定的因素

BH学院在宣传方面做的较为到位,但因为区域政策要求不同,有些地方的助学贷款机制不健全或者执行方面的因素,还是存在部分学生的生源地贷款不成功,信息反馈又相对滞后,在有打算退学念头的学生中,经济因素还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除了尽可能的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外,还需要多关注他们,为这部分学生在校争取辅助性勤工俭学等提供帮助,关注学生后续的资助情况,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比如,BH学院的贫困生数量较多,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可以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岗位津贴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目前的社会消费水平和学生自立自强的愿望。因而而校外兼职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但是,校外兼职安全隐患较大,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可预知的因素。

(三)心理层面的干预在高职院校还较为欠缺

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他们成长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是长期存在的,很难短时间治愈,学生工作队伍素质虽然在近年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由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较多,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少,专业人员少,导致供需矛盾,在精神扶助方面还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学生问题和彻底改善心理问题。另外成功生源地贷款的学生还款意识不足,诚信意识不强,拖欠助学贷款现象时有发生。

三、解决BH学院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在教育系占比较高,在学生群体里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个群体稳定,对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断完善和健全贫困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健全资助体系,帮生活困难

由于我们现行资助体系还未能覆盖全部的经济困难学生,需要我们在助学工作中逐步完善辅助性助学措施。首先增加社会资助,调动社会力量,联系对口专业企业,成立校企资助体系,设立企业冠名的资助项目,一方面加强校企共建,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补足现有资助体系的不健全现象。其次规范完善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加大勤工助学的力度。比如学院勤工助学总补贴不变,多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每个岗位的补贴降低一些,让更多的贫困生获得补贴和锻炼。另外,继续加大对勤工助学方面财力人力的支持,可以相对减少一些外界临时工人的工资支出,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增加勤工助学的名额和开支,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生活难的问题。

(二)完善贫困生信息,建立动态档案及时跟踪监控

严控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关,全面细致的做好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掌握学生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在新生入校时,就要严格审查各类证明材料,力求材料的真实可靠,同时要通过辅导员深入班级、学生干部座谈及贫困认定小组讨论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比如消费情况、日常用品、生活费等等方面进行综合信息归集,建档立卡,形成学生管理档案,同时对此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

(三)帮品德养成,助困与育人相结合

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行为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辅导员除了开展资助活动,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达到物质助人,精神育人的双重功效。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进行家庭教育、进行诚信教育、发奋教育、感恩教育等,

(四)帮技能培养,助力综合能力提高

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激发潜能,培养个性和专长。BH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系毕业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教师职业。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管理、协助辅导员开展各类管理及文字工作,提高各项技能,增强交流能力;

(五)教育育人,扶智与扶志并重

发挥教育本来作用,将教书育人与立志自助结合起来,一方面,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一技之长,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学生管理者需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规划好自身人生发展方向。让每位学生对自己都要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并鼓励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积极参与学生成长过程,并实时监控学生动态,实施管理教育,这样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进步一认识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同时能将感恩教育融于实践之中。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引导他们用劳动收获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行动层面鼓励他们更积极的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

(六)帮心理疏导,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是目前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内容,同时做好学生心理疏导,这是教育管理的关键和难点,心理健康可能成为解决其他系列问题的钥匙。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者,一是加强思想引导作用,杜绝相互攀比的心理,摆脱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提高辅导员自身水平,给辅导员举办专门的心理指导培训,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的知识培训,确保物质和精神辅助的有效性。三是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经济困难情况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分批次的开展资助政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等活动,比如家庭人口多经济困难伴随的缺乏关爱的学生、因为单亲或者孤儿伴随的自卑心理的学生、自然灾害或者家庭突发事故伴随的突发心理压力提供分类关怀指导等。此外,还可开展专业的实践拓展活动,在实践拓展中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自信感和相互帮助的感恩教育,开设专业的心理团辅活动等。

(七)加强就业引导,强化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就业。就业扶贫是重要之举,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途径,同时也是学校教书育人成效的最直观体现,因此,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和引导至关重要,而这些恰恰是这部分学生的难题,为此,除学校需要加强校企共建外,辅导员必须将就业意识、竞争意识贯穿于大学生涯整个教育管理的始终,及早强化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合理规划未来的职业,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摆脱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关系着国家战略的顺利实现,作为高校辅导员,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是我们工作的底线,同时,也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为更好的推进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共同努力,担当起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侯艳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2009.

[2]李翠芳毕李金宇.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5).

[3]张建荣余晓萍.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以江西服装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8(11).P77—P79.

[4]黄继志.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服务型管理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3(19).P111—P112.

作者:农璐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