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摘要:21世纪以互联网飞速发展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的运用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前瞻性的预测,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手段与新途径,为高校精确识贫提供了新的方式。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要通过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平台,扁平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利用大数据做好贫困生的精确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高校教育管理;新举措

人类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与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以其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动、多样的数据类型、动态的数据体系、巨大的数据价值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新形势下,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高校工作者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赋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互联网时代转变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方式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运用大数据创新革新管理模式。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大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能源源不断的赋予价值。”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大数据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变革,也转变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方式。

(一)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前瞻性预测

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可以掌握学生的行为动态,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前瞻性的预测。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实时监控系统,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监测校园内所有数字平台的使用数据,了解、分析学生的行为动向,进而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与传统数据不同之处在于,以亿万级为计算等级的智能计算机可以抓取全校所有学生的数据作为样本并进行自动化分析,不再受到传统数据分析时代样本量和计算量的限制。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当前大学校园普遍使用的校园一卡通为切入点,分析学生的行为模式。每个新生进校都会办理校园一卡通,这张小小的卡片上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家庭情况等),有学生的行为足迹,有学生的消费习惯,还有图书借阅等行为模式。只要通过采集全校所有学生的一卡通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模参数就能及时发现有行为异常的学生,便于高校教育管理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因此,互联网技术转变了传统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方式,有效利用大数据能为高校的学生管理提供前瞻性预测。

(二)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手段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高校大学生,微信、QQ、微博等社交网络软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A站、B站、爱奇艺、腾讯视频上边看节目边刷弹幕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状态;各种层出不穷的游戏APP、修图APP、抖音混音APP是他们的消遣娱乐;微信钱包、支付宝是他们消费时的主要支付方式。五光十色的互联网创造出与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相同的绚烂世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已经和智能手机牢牢地绑在一起,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大数据抓取和分析,智能计算机可以客观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让高校教育工作者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更为准确地贴近当代学生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想法。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分析,牢牢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让教育变得与时俱进又能有的放矢,让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三)为高校精确识贫提供了新的方式

2007年,国家针对全国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形式尽可能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咨询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高校要利用大数据的数据运算方式,抓取全部学生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化分析建立贫困大学生的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做好对学生的精确识贫、精准扶贫,利用大数据做好贫困生的精确管理,开创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新局面。大数据时代与传统数据分析不同之处在于,大数据时代可以抓取全部学生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化分析,而不必受传统数据分析时代样本量与计算量的限制。例如,通过采集全校所有学生的一卡通信,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精确掌握学生的贫困程度。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更新工作理念

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改革传统教育工作中机械生硬的说教思维,用“互联网+”的思维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大数据挑战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知识理念,要求当代的高校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上网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数据素养,学会从大数据中找出学生的行为特点,贴近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更新工作理念,摒弃传统陈旧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及时体察学生的内心情感需要,个性化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让高校的教育管理更有成效。

(二)转变工作方式

面对互联网的时代特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及时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前进步伐,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教育方式相结合,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首先,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抢占网络教育话语权,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其次,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及网上公开课的形式,开展学生学分管理工作,用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填补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在服务管理方式上,要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扁平化、精细化的管理思维,让新时代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的精准。

(三)升级工作要求

互联网时代,便捷的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给新时代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时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通过学校构建的网络平台,加强学校各工作系统的协同,实现高校事务“一站式”办理。例如,学生毕业季,以为学生提供便利为主旨,充分利用“互联网+”一站式平台,串起各个离校手续工作部门,一改学生离校手续在校园内跑上跑下在多个部门来回穿梭的情况,将财务处、后勤处、团委、学生处、院办等多个部门集中在一个地方,让学生先通过网上提交离校手续,再在“一站式”服务现场办理离校手续,减少学生来回奔波。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新举措

高校教育管理事无巨细,烦琐复杂,大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答辩、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小到学生寝室卫生管理都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一一处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思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一改传统僵化的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的扁平化,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双向互动的新举措。

(一)建立“互联网+”高校教育管理平台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学生管理平台。首先,可以考虑利用腾讯公司提供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构建高校学籍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可以实现学籍注册、图书借阅、选课、学分查询等移动自主服务;其次,建立高校学生工作群,利用微信群、QQ群、校园BBS讨论区等工具,搭建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学生管理、考试、奖助学金申请等各项信息,管理者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最后,利用校园一卡通,搭建学生行为模式数据网,通过分析抓取大数据,做到实时监控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旦有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模式,及时与该生的辅导员联系,防患于未然。

(二)通过“互联网+”平台,扁平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相比传统高校教育管理科层制的组织模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更倾向于扁平化。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实现学校各管理机构的网络无缝连接,形成“学校-互联网-学生”一体式管理模式。改革传统层层推进、低效的科层制管理模式,让教育管理者能借助网络深入了解学生动态,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名或者匿名回馈信息。这样的沟通交流管理方式,打破了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有助于管理的深入。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校还能快捷化、便捷化的管理学生日常信息。例如,开发学生学籍管理APP系统,既方便学生在移动终端查看自己的学籍信息和学业成绩,也方便教务处及时录入、修改和维护学生的信息。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微信群、QQ群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在网上发起有关学风建设的讨论,在网上展开小型会议研讨等新颖的工作形式创新学生管理的新途径。总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利用相关APP软件,充分享受网络带来便捷与快捷,提高管理工作成效,改革传统层层递推的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管理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无缝沟通。

(三)通过“互联网+”平台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放的网络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多元的价值观念随着互联网涌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动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性。这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范式。例如,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利用微博、微信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创新党团支部活动方式,抢占“互联网+”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开创以互联网“微时代”为主要形式的党团建设活动,例如通过微信群、QQ群做好党团支部活动的通知;利用微信信息推送等方式做好党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等。

(四)利用大数据做好贫困生的精确管理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当重视贫困生数据库及贫困生帮扶工作的数据云建设工作。作为高校扶贫的基础,精准扶贫保障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关键,其中如何准确识别贫困生关系着高校扶贫工作是否顺利。借助大数据,高校可以建立一个贫困生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法,量化学生的生源地、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学生每月生活开销等数据,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算出贫困生的困难分值,再根据高校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算出学生困难指数,精准确认学生贫困等级。数据库中包含历年高校的扶贫具体措施以及帮扶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动态数据管理的形式实施掌握贫困生的贫困指数以及受资助的流程。高校贫困生数据库需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时时更新,才能直观反映高校贫困生的实际贫困情况。另外,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贫困生资助申请工作、贫困生信息查询,国家、学校最新扶贫动态等,让高校学生扶贫工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参考文献:

〔1〕刘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5,(9):60-65.

〔2〕王寿林.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85-87.

〔3〕尹佳婧.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大学生精准扶贫模式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5):409-410.

作者:吴华宇 单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