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摘 要: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国有企业重要的财务风险包括预算管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等,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足、缺乏监测与预警、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情况,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亟待优化。依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国有企业需要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与评估,建立起全员参与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时防范和化解重大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提升国有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制定财务风险报告制度,对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强化预算管理、资金回收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等关键财务风险的应对,深入分析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制定最优化的风险管理方案,使财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推进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防控体系;风险评估与运用

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需要加强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综合评估企业内外部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机制,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风险管理效能的最大化。[1]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基础不准确或未能及时调整不合理假设,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可能产生的影响;预算未能合理分解到各单位、部门及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不能进行有效跟踪,对超预算支出的审核流程不恰当或审批不够及时,未建立预算考核机制,考核流程不完善等,上述情况对预算执行力可能产生的影响。资金回收风险主要体现在业务扩张过快或投资力度过大,可能对资金流动性产生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经销商欠款数额巨大,不确定性增加,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风险增加;没有对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和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提供信息支持;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提醒、催收不力,导致公司资金无法及时回笼;采购付款加快,销售回款放缓的非良性循环,加大企业资金链安全风险;大额资金使用审批程序不完善,造成资金监管失控。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或风险分析;论证分析未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对技术、环境、政策等重要因素的判断明显违背事实,未制定风险防范预案;投资决策与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结果严重背离;对投资项目未进行全面有效的跟踪管理,出现风险或发生损失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止损;违反规定开展非主业投资或境外投资;违反规定或风险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开展股票、基金、期货、外汇、委托理财等高风险投资业务。[2]筹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未进行充分分析论证、适当审批而盲目融资或过度融资,可能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影响;融资结构不合理,可能对公司的资金成本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融资渠道单一,可能对公司的资金供给产生影响;融通资金运用不合理(如短贷长投或不符合融资用途),可能对公司资金链安全产生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为企业科学、高效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企业资金高效运转、资产不断增值提供良好环境;为企业创造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提升企业全面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将风险管理要求全面嵌入企业的内部制度,建立分工明确、互相制衡、运转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优化信息管理技术改进风险管理方式,加强风险指标监测,建立财务风险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强化风险管理防控的责任感。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一是全面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要覆盖国有企业所有层级的单位、部室,贯穿经营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二是重要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需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三是有效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需适应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保证相关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四是制衡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应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兼顾企业的运营效率,不断完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和经营业务等方面的操作流程;五是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产生的收益要高于财务风险管理支出及可能产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需要及时识别风险,企业应通过内控制度和相互制衡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等控制风险,明确企业可以承受的最大风险限度,保证自身的正常安全运营。[3]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有企业需要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风险意识不足,未能建立和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全面性不足。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以资金管控风险为重心,对投资、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的风险管控作用不够重视,没有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业务进行综合考量,忽视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战略决策、经营发展的整体影响。二是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前瞻性。财务风险管理仍停留在经营业务活动的分析总结阶段,没有形成对风险的事前控制及事中监督,没有制订定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的相关制度。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较慢,控制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使得国有企业总是被动的应对市场的冲击,进而引发财务风险,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组织体系、指标设计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存在不足。一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单一依靠财务部门实施,受限于财务人员的专业使得企业在相应的经营活动中无法提出合理性、建设性的长远规划,使得企业最终的决策缺乏科学分析的基础;二是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指标设计不合理,当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固化的数据指标,在实施分析过程中以定量为主,对于性质的认定不足,未能采用动态的理念对于不同的经营事项进行评价分析,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失去评价意义;三是未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中,多数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没有针对各职能部室相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规定不同的风险职能,风险监管职责不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风险决策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不完善,财务风险处理的责任机制落实不到位。[4]

(三)企业财务风险缺乏监测与预警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防范新时期市场风险方面存在监测与预警机制不成熟的情况。部分国有企业当前运作的财务系统仅在会计核算方面发挥作用,无法为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分析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实际经营业务,不能通过财务风险指标的即时监测,发现国有企业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对企业销售、采购、生产、投资、筹资等重要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发出信号,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控意识

国有企业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防控意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需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将员工风险考核与绩效结合起来,激励员工参与财务风险控制,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建立财务风险定期评估预测机制,加强对外部经济环境的预测评估,与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进行对标,提升国有企业主动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敏感性以及准确判断财务风险的职业判断能力。对财务风险评估预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制订降低或规避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保证风险降低至企业可承受范围内。[5]

(二)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财务风险的监督管理负总责、全员参与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把财务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个人,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责,调动全员参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重要业务循环和财务事项建立动态的风险防控评价分析指标,逐步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工作体系;设立财务风险责任追究机制,防止出现重大财务风险、造成重大损失。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需要规范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的职责与运作,形成防范、监测和化解财务风险的合力,及时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二是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测评指标体系,财务风险测评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己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毛利率等,国有企业还应结合日常监测的企业逾期还款、两金占用、民企清欠、资不抵债、连续亏损等高风险事项增减变动以及签约指标、同行业对标等情况,制订具体可行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及因素分析运用动态的理念对不同的经营事项进行评价分析,综合评定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三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应该按照合规、全面和风险导向原则,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规章制度有效执行的监督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转提供制度性保障。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

国有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强财务风险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系统的监控功能和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和化解财务风险。一是建立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企业的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对容易产生潜在风险的领域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监控,发现财务或经营指标存在异常情况时发出预警提示,有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规避或减少风险损失;二是通过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如 Z 值模型、企业绩效评价、杜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债务、投资、担保等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化测评,加强财务管理各环节和资金活动过程的风险评估;三是制定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制度体系,通过月度、季度财务分析、债务风险和资产质量风险分析以及年度预算、决算、审计报告、绩效评价和财务风险专题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测评,防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财务风险突然发生;四是建立财务风险报告制度,风险管理报告要综合评估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深入分析原因,权衡风险与收益,对识别的潜在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及优先控制的风险。对风险分析的结果权衡风险与收益,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定期向董事会或决策层汇报风险测评形成的财务风险管理报告。

(四)加强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运用

国有企业应根据测评结果综合考虑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对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按照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按业务归口部门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建立与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切实严格控制财务风险。一是加强预算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应明确预算风险管理的目标,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范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与考核等流程,识别预算在编制、执行、调整和考评等环节的潜在风险,定期召开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二是加强资金回收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流动的全过程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大额采购、赊销、关联方往来、对外担保、对外借款、融资性贸易及金融高风险业务等经济活动的管理,加大对资金管控风险的排查力度,强化大额资金往来梳理,关注重大资金异常变动,加强对电子支付手段的资金管理,对资金支付实行分级审核,不相容的岗位要严格分离,同时对资金管控机制开展有效性测试,对关键岗位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投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综合运用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切实做好企业投资项目论证,对投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因素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案,避免重大财务风险发生。四是加强筹资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应优化融资结构管理,严控债务风险,综合评估企业财务承受能力,保证现金流安全,充分论证不同筹资形式的风险程度和企业自身筹资的条件和原因,严格债务刚性约束,避免企业债务风险发生。同时需建立健全筹资风险控制制度,确保筹资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6]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日渐增多,及时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尤为重要,国有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监管到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强化财务风险评估与运用,完善财务风险报告制度,全面提升国有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郎海贇 单位: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