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论文范例

工业生产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1

1新型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1.1工作票、操作票的电子开票,网络化流转及防误验证技术

目前,供电系统作业的工作票、操作票靠手工书写,开票效率较低;同时,大量纸质工作票和操作票的管理、统计、分析困难;另外,工作票和操作票的审核和流程控制使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操作顺序靠人为控制,安全措施难以保障。新型供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具有操作票、工作票专家系统功能,能根据作业令生成工作票及相关的工作模板,实现电子化开票、防误逻辑判断、网络化流转控制及管理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票内容的安全性。

1.2新型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技术

目前,广州地铁接触网挂地线操作和验电操作之间的顺序仅仅在管理制度上进行了规定,并未实现严格的技术关联。由于接触网验电和接地操作频繁,又没有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这方面的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新型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技术把接触网验电操作及验电结果引入到接触网接地操作流程中,并实现了技术关联。在现场操作前,必须经过防误主机的模拟预演和防误逻辑判断。按照防误逻辑,只能生成先验电后挂接地线的操作票,操作票生成后传入电脑钥匙,操作过程和操作顺序由电脑钥匙按操作票顺序执行。

1.3新型接地线管理技术

变电所及接触网管理人员对于使用的接地线,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无法掌握接地线在现场的使用情况,缺乏强制闭锁,若出现接地线漏挂、漏拆、误挂、误拆时也无法监管。采用新型接地线管理技术,对变电所和接触网的地线实现规范管理,防止地线的漏拆、漏挂、误挂、误拆,同时实现接触网挂接地线之前的强制验电、接地线状态的远程上报及地线操作过程的远程监视等功能。此外,通过智能地线柜和内置的地线管理器主机、地线检测闭锁机构,实现地线的强制闭锁和规范管理。地线管理器主机用于管理、控制、检测闭锁机构,并向防误系统提供地线的当前状态,执行防误系统的解锁、闭锁命令。检测闭锁机构用于检测识别解锁、闭锁地线,检测闭锁机构的个数可根据地线数量配置。地线柜用于对地线进行规范存放。智能地线检测装置是安装在地线上的无线通信装置,能实现对临时接地线所挂接的地线桩的识别,并与远方主机通信,实时上传地线位置与状态。

1.4新型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

接触网挂接地线操作使用的接地棒和验电操作使用的验电棒为两个独立设备,相互之间没有联锁关系,操作不安全;另外,由于接触网验电棒和接地棒很长,挂接操作非常不便。所以,急需一种既能解决接触网接地安全,又能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验电接地装置。新型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就是通过一种智能装置,融合在线验电、人工验电、接地操作、接触网带电状态监视等功能,并实现验电和接地之间的安全联锁,保证接触网在带电状态下无法进行接地操作,确保接地操作安全;同时,简化验电、接地操作方式,仅在智能验电接地柜上用便捷的操作完成就地验电和接地操作,或通过远方后台在判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遥控方式完成接地操作,而不采用传统的验电棒和接地棒直接对接触网进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是在直流验电闭锁技术基础之上,对验电装置和接地装置进行了融合,并实现了安全联锁。

1.5远程视频联动监护技术

目前,广州地铁在部分电气设备场所安装了摄像机,但主要功能还是以环境、防盗监控为主,未实现电气设备操作及告警的视频联动监护功能。远程视频监视技术实现了对现场电气设备操作过程的视频联动监护、告警联动监视、巡检联动监视、事故录像及回放等功能。通过操作视频联动监护,值班人员在监控中心对远方设备进行模拟操作或遥控操作时,可以实时了解现场设备的操作情况以及相关设备操作前后的运行状况;另外,也可以对作业人员在现场的就地操作过程进行远程监护,确保操作安全。通过告警视频联动,值班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第一时间了解告警设备及告警相关区域的实时状况,提高事故处理的及时性。通过巡检视频联动,值班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定时对现场设备及相关场所进行远方巡视,减少巡检人员前往现场的频率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视频录像及回放功能,提供事故发生期间的场景资料,有利于事故的追溯和分析。

2系统网络总图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在OCC电力监控机房设置系统服务器、通信接入等设备,实现对全线所有变电所、值班所、检修班组、车辆段变电所的集中管理与监控。在OCC电力监控机房对防误系统与监控系统进行通信,实现监控系统对各变电所遥控操作设备的闭锁功能。图1是新型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网络总图。

3创新点

3.1全面防误,从整个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考虑,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包括调度控制中心、维修中心供电部变电所分部、维修中心供电部接触网分部、车辆中心维修部检修分部等多部门、多班组、多地点、多层次安全生产、协同工作及设备交叉作业的综合防误功能。

3.2防误网络化,系统具有操作票、工作票专家系统功能,能根据作业令生成工作票及相关的工作模板,实现网络化开票、流程控制及管理功能,代替手工填写纸质票的传统工作模式,保证开票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3智能移动操作控制终端,将智能移动操作控制终端技术引入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中,解决了现场倒闸、挂拆接地线等操作的强制闭锁,并实现了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的实时上报功能。

3.4直流验电引入强制闭锁,系统实现了固定地点的强制验电。将直流验电的结果直接与挂接地线强制关联,防止带电挂接地线的误操作事故发生。

3.5接地线管理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接地线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在变电所、列检库、接触网,对接地线进行统一编号和固定地点挂接操作,并具有接地线的存取记录和接地线挂、拆位置的实时上报功能。

3.6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装置,通过一种智能装置,融合在线验电、人工验电、接地操作等功能,并实现验电和接地之间的安全联锁,保证接触网在有电状态下无法进行接地操作,确保接地操作安全,同时简化验电、接地操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3.7视频联动监护,实现对现场电气设备的模拟、操作、巡检过程的视频联动及监护功能,并具有事故告警视频联动功能,提高作业安全性,并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故现场情况。

3.8解锁钥匙智能管理,紧急解锁钥匙的智能化管理,可防止解锁钥匙的随意使用。支持刷卡、网络、短信3种授权方式,并能对解锁钥匙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4结语

该研究项目实现了工作票、操作票开票过程的电子化,流程审批实现了网络化,并从技术上保障现场操作与工作票操作票相结合,在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系统解决了目前挂接地线必须依靠专业人员的问题。标准化、规范化的地线管理和强制闭锁使非专业人员也能正确挂接地线,减少了专业人员的投入,节约了人力成本。系统还缩短了停电时间,将以前1.5h的停电时间缩短为0.5h,从而延长了现场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项目与现有的规章制度相结合,互为补充,建立了一个程序化、网络化、可视化、标准化的供电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保障了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生产,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保障了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提高了轨道交通的社会形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何霖 庞开阳 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第二篇

一、培训项目的开发阶段——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是最大的培训需求

根据浙电PMS培训工作流程的规划,项目启动后PMS培训团队中的部分教师随各地市局的业务专家一起入驻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参与PMS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在PMS软件开发的同时,我们其余准备参与培训的教师也着手进行PMS培训项目的岗位需求调查和分析。通过对省公司运检部和各地市局生技部门的走访调查了解到省、地市一级的系统管理员及PMS高级专职约30人,他们需要涉及系统的角色、权限的设置和综合管理。县局级的系统管理员及PMS专职约200人,他们需要涉及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应用管理。基层的一线员工中需要使用PMS系统来进行流程管理和开票操作的主要为各生产部门的专职、主管、班组长等骨干员工,全省约有4600人。他们又可分为四大专业类别:主网输电类近800人;主网变电类约600人;配网供电类约2000人;配网变电类约1200人。可知,一个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换代所产生的培训需求是很大的。按照岗位需求调查和结果分析,PMS培训团队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各自要求,并结合培训中心的机房条件,拟定了开办六个类别培训班的培训计划;并分别撰写了各自的PMS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在计划开办的各类培训班中,除了面向地市局系统管理员的PMS高级管理员培训班,是由开发PMS的软件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来进行具体培训外;对其余的主网、配网各类培训班,全部由PMS培训团队负责其培训课程、培训教材的开发,并完成各期培训班的教学实施和培训考核。

二、培训项目的实施阶段——围绕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培训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PMS培训团队拟定各专业类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为PMS的常用功能模块中与各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操作;培训时间均拟定为4天。由于主网、配网各专业类别的培训内容众多,知识跨度也较大,故对培训模块进行了分工;并确定了集中备课(制作PPT课件),采用案例教学法,围绕实际工作流程来讲解PMS各功能模块的应用等原则。关于教材开发,决定先用软件公司提供的PMS操作手册和一些应用实例作为临时教材;再分工编写输、变、配各专业的正式培训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曾多次邀请PMS开发人员来介绍各功能模块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具体操作;现场走访已开始将部分模块进行试点应用的相关地市局,了解PMS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另外,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作了必要的准备。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期待已久的PMS培训正式开始了。根据省公司运检部的要求和PMS软件中各模块的开发进度,按照先管理层再生产层、先配网再主网的顺序陆续开办了各专业的PMS培训班。

在培训的教学手段上,全部在网络机房上课;培训师一般采用“讲解→演示→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先通过PPT课件来讲解此模块的功能框架、流程环节和注意要点;再以某一具体案例在PMS环境中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进行演示;然后要求所有学员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用户工号进入PMS环境,将所演示的案例流程再操作一遍;最后由培训师对各人的操作结果进行简要点评。由于培训中的案例均是来自于实际的工作流程,如操作票、工作票、缺陷填报单、停役申请单、年/月/周计划等表单的填报、审核、执行,直至归档等;故很受学员欢迎,可使他们在培训结束后,马上应用到生产管理中。在培训进入第二年后,除了继续对生产岗位上的相关员工进行原计划的PMS多功能模块培训外,还根据基层员工的要求开设了对PMS单一功能模块的培训班、新开发模块的培训班和对原模块修改功能的补充培训班等等。随着国网公司通过省公司对各市县局的PMS实用化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后马上调整各培训模块的时间安排,增加了实用化评价指标考核部份的培训。总之,围绕企业的生产需要安排培训及随着企业的生产实际来修改培训计划,一直伴随着PMS培训的整个实施过程。

三、培训评估阶段——企业举办PMS应用竞赛是最好的培训质量检验

从PMS培训工作一开始,培训中心督导室就派人对各培训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审核;在培训过程中又不定期地对各个培训师的课堂教学实行专家听课,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均要求学员填写“培训项目反应评估及改进意见书”,并在回收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下期培训班中能改进和提高。培训师之间也是互相听课,兼作辅导教师,既能熟悉PMS各功能模块间的关联情况,又能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学习层的评估上,采用了操作和书面两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培训目标主要是在工作中使用PMS来进行各种工作流程的管理,故在平时的操作练习所填写的单子中各培训师均要求学员填上自己的姓名,以便教师给各人的操作进行评点和打分。

另外,在各模块的培训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又布置了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员在每天的培训中抽空完成。培训结束前的书面考核采用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实例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核成绩通报学员工作单位,不合格者要进行重学补考。在开始PMS培训一周年时,为了推动各市县局的PMS应用,省公司运检部决定举办一次全省PMS应用竞赛。各市县局踊跃参加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预赛;PMS培训团队参与了决赛的出题、监考和批改工作。在培训进入第二年后,为了迎战国网系统的PMS应用竞赛,各地市局又进行了输、变、配专业的选拔赛,各推选出前三名来培训中心进行省公司的选拔赛,PMS培训团队又全程参与了出题、监考、批改和后期集训的教练工作。通过教练和选手的共同努力,国网浙江公司最终取得了国网系统27个省级参选单位的团体总分第二名,受到了国网公司的嘉奖;PMS培训团队也受到了省公司的表彰。这两次竞赛,特别是全员参与的市县局举办的预选赛,对PMS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好作用;国网竞赛的优异成绩也是对PMS培训项目最好的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

四、总结与反思

PMS培训从开始至今共举办各种专业类别的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学员约4600余人;除了尚在开办的少量深化应用班外,大规模的PMS培训已基本结束。但考虑到今年浙电PMS要与国网的PMS接轨,且国网的PMS将推出2.0新版本,故全省的PMS应用人员又将进行一轮新的培训。为此,笔者对近三年来的培训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现将经验和教训归纳如下:对于与PMS培训相类似的大型培训项目,成立一个培训团队是必要之举。在PMS培训长达两年多的过程中,培训团队一直是PMS培训工作的核心;团队人员在培训内容、日常事务、对外沟通、竞赛考核上的分工负责有力地保证了培训过程和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PMS培训开始前就派培训师参与PMS软件的开发过程,对其后的培训很有好处,既可了解PMS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功能的实现过程,又认识了软件公司、各地市局的专家人脉,为后面培训过程中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培训前对岗位需求的分析要细致,培训中要经常与基层保持沟通,努力围绕生产的需要来安排培训。尽量少用边开发边培训的方式。由于时间紧迫,浙电PMS培训项目采用了边开发边培训的方式,从而给培训质量带来了许多不完整性。如以配网的计划模块来说,开始培训时只有周计划管理和月计划管理两个子模块;半年后,新增了季计划、年计划、停电计划三个子模块。到了第二年,为了与95598(即电力营销系统)贯通,又将其中的周计划子模块作了颠覆性的修改;这些不断的变动对培训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是经常要发生的事情。作为大企业中的培训中心或培训机构,只有牢固树立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意识,积极参与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作者:周俊龙 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管理培训部

第三篇

一、以人为本,强化执行力度,提高责任意识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标准化管理的大力实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不断规范,项目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公司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相互督促提醒,将保障安全生产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能力。建立二级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尝试对各生产单位的安全员由专门部门进行垂直管理,提高安全员对施工和检修过程检查与监督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对基层所站实操培训的引导和考核,发挥基层业务培训针对性强、见效快的优势,与大面积培训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公司全员始终掌握注重实效的安全技能,融入电力工程建设实际,把问题找准、原因吃透、措施做实,就能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推进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执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是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更要有不折不扣强大的执行体系,强调各项管理工作紧密有序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联系的管理和控制体系。从制度上完善自上而下的安全责任落实体系,从机制上形成以安委会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决策机制。从管理上创新了违章曝光、手指口述、安全问责等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制定严密、有效的安全组织和技术措施,确保每个人、每项操作有章可依,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操作管理模式。比如应用“作业现场数字化管控系统”等新技术,保证作业现场的可控、能控,同步抓好用户侧安全监管,构建涵盖受电端设备的大安全框架,使电力企业真正实现本质安全。

明确安全施工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做到勤分析、勤调整、勤检查,细致工作,减少失误、杜绝“三违”。施工与安全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同验收,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召开安全施工调度会,对各级责任人签订项目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完善重点工程建设安全措施为主题的“责任链”。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不留监督的死角和盲区,确保安全检查工作不走过场。实施过程中,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有关键的洞察力,重点理顺和控制,对执行力度和速度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

二、以物为重,实现实时管控,打造坚强电网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在电力企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及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也要以电网设备为基础,摸清电力安全的生产规律,时刻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一是设备安全管理要标准化。严把设备质量验收关,对设备安装、调试、试验、验收进行全过程把关验收;从设备投入使用到老旧退役、报废,全部应用ERP管理,加强管控,对退役、报废设备进行回收利用,做到设备全寿命管理。施工安全负责人应对企业的安全工器具使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安全工器具、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等是保障职工生命最有效的工具。二是检修作业标准化。

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也能有效地控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所以规范检修技术文件,提出检修综合评价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促进检修管理按照标准化循环不断提高是有必要的,它可以确保设备检修合格率和保护校验率均达到100%。通常公司应用的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及轮换制度、设备参数记录报警设备等都是为了发现事故隐患而采取的重要技术手段。三是运行作业标准化。结合主要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规定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设备安全运行责任、权利、义务主体,对关键环节重点关注,确定工作内容和应达到的工作标准,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实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公司还安装了安全工器具远程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现场管控系统,加大对小型作业现场的检查力度,对供电所的安全情况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和摸底,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处理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设备整治力度,通过对变电站进行有计划地改造,安装无线测温、主变在线滤油,更换电动开关,更新微机“五防”系统等手段,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同时光纤通道要实现“一缆双通”,变电站要实现光纤环网或双通道,确保调度信号传输的安全;建成集控站,组建运维操作队,确保无人值班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安全工作努力的方向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2

1.1畜禽场规划

畜牧业本身的养殖场所,必须要确保人口稀少,特别是要远离经济发达、运输便利的地区,进而使得畜牧业能够直接从城市、郊区朝着农村进行转移。养殖场本身还必须要完全远离环境的敏感区域,也就是重要河流、风景区等,其选址要充分的考虑坡度、排水等问题。在针对养殖场的厂房进行设计期间,所需要考虑到的环境条件较多,至少要保证污水治理、环境综合利用、养殖厂基本设施功能等几个方面能够得以统筹设计,并且要保证同时施工、应用。此外,养殖厂内部的通风以及采光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真正的使得优质养殖业比例得以调整,其内部的控制措施就成为了关键。

1.2政策管理

畜禽养殖场污染的防治和监督必须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畜牧业企业生产执行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明确限定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畜禽废物的收集、存储、处理方法及再利用时N、P、K的使用总量。对畜牧场污染的排放,严格控制BOD、COD的浓度,使畜牧业污染防治走向科学化、系列化、无污染化。

2产中控制

2.1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

畜牧业的养殖厂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用水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畜禽的养殖用水,第二就是养殖厂生产所需的用水。相对来说,前者是完全通过畜禽的饲养方式、品种、引水设备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决定的,特别是在使用的饮水设备不同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不同程序的渗漏现象。那么就必须要保证饲养方式以及饮水设施的合理性,使得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此外畜禽舍的清洗用水量较大,如果说单纯的使用冲水形式,那么其较大的用水量就有可能会导致液态水粪出现,增大污染量。

2.2改善饲料结构,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无公害的绿色添加剂和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生物制剂处理技术、饲料颗粒化、饲料热喷技术)等手段,可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排泄物中N的含量及恶臭味。选用符合生产绿色畜产品要求和消化率高的饲料,一是要注意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二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在饲料中补充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的NH3,减少臭气的产生;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磷的含量。利用生物方法,将EM有效微生物菌剂加入饲料中,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及降低粪便的臭味。

3产后控制

3.1畜禽固体废物的处理

畜禽本身所排放的大量废物,实际上具备了大量的物质,那么针对畜禽固废进行良好的处理,不仅仅是要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多的是使得畜禽废物得以循环利用,单纯从处理技术上来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技术:主要是畜禽粪便干燥技术,干燥后可用作饲料、肥料等。利用前须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的粪便可作燃料燃烧,也可加工成颗粒肥料或做畜禽饲料、鱼类饵料等。干燥技术主要有自然干燥,加温烘干,机械干燥,热喷处理,微波处理等几种。化学技术:主要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和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是在供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料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还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蛋白,因而,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优质有机肥和再生饲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采用此法者逐渐增多。

3.2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

畜禽场污水量大、有机污染负荷高,基本处理方法,按其基本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但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使畜牧场高浓度的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处理。其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的处理。

4结论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3

(一)违章操作

在生产中,违规操作、操作错误以及不按照化工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等。化工的储存、运输以及生产都有严格的程序,违背安全操作规则,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笔者的统计来看,在整个化学事故中,由于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化学事故大约占了28%左右。

(二)设备故障

1、先天性不足

例如:化工场地选择不正确,规划不够合理,不符合化工厂搭建的安全距离,生产工艺不够成素等等,都会在化工的生产上带来先天性的隐患。

2、设备设计上的缺陷

设备的选取不当,制造安装设备的质量低劣,缺乏比较的管理、维护以及及时的更新等等。多数的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汇总都需要高温、高压,加之多数材料产品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极容易造成生产所需的管、缸、塔由于腐蚀损毁导致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出现跑、冒滴等现象。

(三)管理上的漏洞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能够及时的将隐患消除或者治理,化工生产操作员工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作业环境底下,管理层领导不当等,都容易导致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意外因素

意外事故主要是包括了突然的停水、停电,导致化学反应失去了原有的控制,或者是在有害物质的运输中,出现了爆炸、泄漏或者是车祸等事故。从上面四方面的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看,化工事故造成的原因当中,人为因素占有的比重较高。既然化工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有过高,就应当想方设法的将人为的化工事故的发生控制完好。

二、预防化工事故的几点措施

(一)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设备技术工艺的不断改善以及量得增长,经过多年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而新投入的设备仪器还没有处于稳定状态,而操作人员也没能详细的了解设备的运行,也容易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操作,从而发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所以作为化工企业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设备的安全、质量。例如:根据生产管理的实践,制定出一套相对的、科学的、有效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并建立出相应的台账。尤其是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存储器等等设备以及装置的管理和维护,并对设备定期的检测、维修,如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处理;如遇到不能处理的情况,则需要立刻对有关的单位进行报告。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建立出使用的、恰当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生产的安全与每一个操作员工的人生、财产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关系到企业存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企业想要争取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安全的生产是必要的前提。在企业中,要树立出安全就等于效益的生产经营理念,在内部建立出自我约束、检查、纠正的管理体现,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效的遏制安全事故的预防、发生。

(三)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

在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令第302号文件)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在制度的施行之后,石油化工企业先后将重大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落到实处。如果发生以下几类重大安全事故,则应追求其企业领导责任:其一,违反了安全生产、消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其二,违反了企业新建或者是扩建的项目管理制度规定;其三,违反了国家、行业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其四,面对安全事故,处理不够及时、恰当,从而导致事故进一步的严重或者出现次生灾害;其五,没有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以及上岗技术指导、监督。

(四)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是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完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必须要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其执行力。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是管理的关键,有管理制度不执行,是安全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源头,安全生产必须将制度落到实处,否则一切都是空话。领导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的执行每一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员工都懂得安全、了解安全、重视安全。在遵守安全制度中,对于一些取得了成绩的人员要进行一定的表扬与奖励,相反,对违反了操作规章制度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

(五)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想要将安全生产做到最好,保证员工人生、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话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理。为了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员工将生产实践与安全理论联系在一起。在企业内部,除了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同时,还应当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的生产管理中来,只有调动、发挥出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积极性,才能够有效的切断、防止安全事故的根源。让每一位员工养成安全意识,真正的实现员工能够拥有自保能力、相互保护能力以及配合保护的能力,这样也能够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将至最低。安全生产管理,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对化工企业生产中人员的操作进行安全的、有效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条例、章程等。在企业中建立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应当将安全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心,在上岗之前,加强技能操作培训,改正以往操作中的不安全、不正确的操作方法。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将有效的方法贯穿到生产的每一处。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4

当前,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依旧存有一定的隐患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目前,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

1.1企业工作人员严重缺少安全意识

在企业发展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尤其在很多低危害性的化工企业或者企业内的底层员工,还严重的缺乏安全意识,他们的安全意识依旧比较薄弱,在工作的过程中,这些工作人员通常都会将上级领导所交代的事项忽略,例如,在工作中,很多低层工作人员常常不会穿戴防护用品,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检修的事项,他们也不会在所规定的检修时间内完成检修,通常都拖延检修工作,使检修周期延长,并且在进行高危作业时,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工作繁琐,习惯性违章,不按规定和要求进行作业。也有很多小化工企业的管理层,包括主要负责人,他们把安全生产“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就是不放在心里”,只顾着追求眼前的利益,很少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资金,如,在企业内部不配备消防设备和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很多时候都缺少安全人员进行管理,员工在进入企业内工作以后,企业也不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工作方面的培训,使很多工作人员缺少安全意识。

1.2安全生产缺少健全的制度进行管理

在很多化工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共性问题。很多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安全责任并不明确。有的化工企业有安全生产制度,但是这些安全生产制度严重缺少针对性,与本企业内的实际情况不符,很多时候,这些企业内的制度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抄袭的,仅仅是一个摆设,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1.3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存有很多的安全隐患

很多化工企业在生产现场上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首先,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布局上不够合理,物件的摆放也占据了很多的用地,缺少充足的安全空间,更加没有一定的控制设备,导致生产现场的安全间距不足,同时,还存有消防通道被堵的现象。其次,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时间通常都比较长,导致出现了化工企业设备老化,还有严重的被腐蚀的迹象,也有个别的设备已经无法在正常的工作,应该进行一定的更换,但是化工企业并没有给予相应的更换。也有的化工企业,在设备维护方面工作不完善,严重缺少安全控制装置。最后,很多化工企业严重的缺少紧急停车和自动连锁及安全报警装置,发生事故后不能有效减小事故和有效报警,例如,具有高危险性的涉及到氯化、硝化等工艺生产方面没有安全报警装置。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隐患的有效解决措施分析

2.1抓住安全生产是关键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已经成为了共识。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如果缺少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出现事故是必然的。为此,在生产的过程中,无论是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还是底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抓住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作为化工企业的生产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才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化工企业当中,要大力的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对员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事故警示教育等。与此同时,化工企业还需要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传播安全教育知识,确保员工能够通过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的实施,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员工的思想上有效的消除员工的安全隐患,“变不懂安全为懂安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能够坚守自己的那份责任,管好自己,为化工企业生产提供一个安全生产的环境,实现在化工企业工作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的理想型生产理念。

2.2完善化工企业内安全生产制度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制度的存在是保证企业展开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企业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制度,才能够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保证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为此,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行当中,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在企业内部制定一套设计内容广泛、生产安全细致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等制度。用这些制度去保证化工企业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员工的生命安全,切实的实现制度与责任,将其挂到岗位上,并提醒岗位人员要认真的贯彻落实,用制度去规范化工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行为与思维,真正的做到以法治厂,以制度管人。让使员工在日常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等。

2.3经常检查排查,加大安全投入,消除生产现场隐患

在化工企业生产中,要真正的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对化工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公司至少每月度化工生产企业的施工现场检查一次,安全主管部门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车间至少每日对施工设备等检查一次。同时,公司还应进行普检、抽检、专检等工作;还要安排主管领导以及安全员市场进行巡逻检查、监督检等;化工企业车间也应经常自检、互检;班组还要在上班的时候与下班的时候进行检查,并做好安全交接班的工作。并且,各个部门在检查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检查记录,一旦有问题存在,那么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发确保能够将责任与义务真正的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检查排查隐患是手段,最终治理隐患才是企业检查的真正目的。一旦在排查过程中发展由隐患存在,那么必须要进行一部分的投资,将这些隐患消除,禁止为了节省企业生产投资而使得机械设备带病运行。长期以来,化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整改现场隐患难度都很大,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甚至需要企业停产整改。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安全投入,使企业实现本质安全。

3结语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5

人、生产、环境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要素。人通过生产与环境产生能量交换并相互影响,而生产始于设计,也决定于设计,设计不仅提供生产的理念,也提供生产的方案。如果说生产是人与环境能量交换的中介,那么,这个中介的灵魂就是设计,设计对于人与环境的互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平衡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环境污染也从最初的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风险概念应该被确立,这一概念即是:由于工业产品设计所导致的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可能性。其逻辑关系是:工业产品设计定义产品要素、决定生产工艺、指导销售策略、引导消费行为、影响生活方式,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得出其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风险,这将有利于调整设计策略或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其生态环境损害消除或降至最低。这一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产品的选材阶段、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阶段、产品的使用与维护阶段以及废弃物阶段。

二、产品选材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是构成物质产品的基础,选材是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内容。选材,不仅关系到产品的物理性能、视觉感观、触觉感受,还直接关系到产品材料的获取及其加工工艺,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构成产品的材料来看,可大致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目前,在工业产品的用材中,天然材料主要是木材、皮革和稀有石材。天然材料在色泽、质地与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天然材料直接取材于自然环境之中,“来于尘土,归于尘土”,因此并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当某一天然材料的数量与质量发生变化时,对整体生态平衡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树木被大量砍伐,会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链条断裂等恶果。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稀缺性能够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商家对其趋之若鹜,因而,某些优质的天然材料就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从生态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损失将比前者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如果说,对天然材料的过度攫取其危害是显著的,那么人工材料,尤其是不可降解的人工材料的泛滥,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则是触目惊心的。人工材料建立在化学工业的基础上,人工材料之所以诞生,即是为了弥补天然材料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能、原料获取及加工成本等方面的劣势,然而,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人造材料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人工材料泛滥所带来的环境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其获取需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并产生废气和废水;2.难于或不能被自然降解,所形成的固体废弃物会对土壤、水体、生物造成直接或潜在威胁;3.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昂,焚烧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对于产品设计中的选材要十分慎重,既要考虑成本因素,更要时刻以生态利益和环境安全为准绳,着眼于材料科学的进步,依照不同产品的性质和用途,选择最为适宜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应尽量减少构成产品的材料种类,降低其回收、利用的难度,将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至最低。

三、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确立工业产品的各项效果和技术指标,并通过选择和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将其实现。具体来看,工业产品设计需要对产品的外观尺寸、造型、结构、材料、色彩、表面肌理等进行定义,生产和制造则是依照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内容而展开的。众所周知,简化生产工艺能有效提升效率、压缩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减轻环境压力。一方面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如设备的创新,多轴联动机床、激光雕刻机、大型3D打印机的面世,使得以往复杂的工序得以简化并能够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再如材料的创新,记忆合金、纳米陶瓷、石墨烯等新材料相继出现,除具备优异的物理性能之外更能够简化产品结构和制造工序;但无论是新设备、新材料还是新工艺,都需要长期的研发和巨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工业产品设计的优化,相较于技术创新,通过设计手段简化生产工艺将更加直接和高效。如在“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开展的简约设计(Minimalismdesign)、可调节设计、模块化设计、工艺简单化设计等,都能够极大地降低产品复杂程度,提升模具利用率并简化装配工序;此外,采用简洁的造型、单纯的材质、简单的结构,利用料本色、材料本身质地、暗线装饰等具体的设计手法也能够有效地简化生产工艺。诚然,复杂的生产工艺,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然而,以此为标榜并刻意为之,反映在设计上,即是复杂的造型和结构,繁复的装饰和材质的堆砌,虽能够造就一时的感官刺激,然而从长远来看却是难以持续的,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取的。研究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工业产品设计向着“结构最简单、材料最俭省、造型最简练、表面最纯净”的方向发展,从而简化生产工艺,将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

四、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输与销售是产品转化为商品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不论是商家还是设计从业者,都对其高度重视。从设计角度来看,要保证运输与储存的便利、高效,以及促进销售,重点在于产品的包装,可以说,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产品的包装形式。首先来看运输阶段。从规模上来看,产品的运输无外乎两种,一是大批量的运输,如从工厂将产品运送至销售地,二是小批量或单品的运输,如从销售地运送至客户手中。无论是哪种形式,在运输过程中,对包装的核心要求是保证产品安全,即是保证产品免于因震动、撞击、挤压、受潮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产品损坏或失效。为了保证产品安全,就必须采用更坚固的材料、更大的缓冲空间、更好的密封效果等,随之产品包装的质量更重、体积更大、耗材更多,但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包装本身物料的浪费;二是运输效率的降低,而这也是运输阶段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部分。产品包装除保障产品安全之外,另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增强展示效果,展示效果对产品的销售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产品在包装上煞费苦心。产品包装设计,为了增强展示效果,促进产品销售本无可厚非,在此要批判的是“过度包装”。所谓“过度”,即是包装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畴,如运用高档材质、复杂工艺、夸张的体量等,甚至在部分行业,包装的成本已经高过产品本身!其目的,无非是通过“过度”来追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如果说,过度包装的首要问题是对资源的浪费,那么更大的负面效应是对社会生态的破坏,因为这种包装形式营造奢侈消费,助长奢靡之风。研究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产品包装向着轻量化、小型化、集约化、便于利用、易于再生的方向发展,这既是还原产品包装的本真,亦是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五、使用与维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业产品设计将定义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方式,是使产品具备物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关键。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施动者是人,受动者是生态环境,连接两者的介质是产品,因此产品需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人的需求,二是环境的制约。满足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Usability)。产品的安全是基础,要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确保用户的使用安全;易用是更高的要求,即是方便人们更好地去使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以下要素:可学习性、可记忆性、减少误操作、具备效率、令人满意。这既是工业产品设计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亦体现出目前产品设计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将会导致人在使用与维护产品时遇到诸多不便,甚至是危险,以至于对人身财产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要适应环境的制约,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产品的质量,二是产品的能耗。在这里,产品质量是指能否长期、稳定、高效地工作;而产品能耗是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能环保。要满足上述要求,首先,需要通过设计为产品设定适当的功能范围,功能范围过窄,会使得产品功能单一,适应性不足;功能范围过大,会造成功能浪费、结构复杂、维护困难。其次,需要通过设计使产品具备优良的工作性能,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应用,材料运用、结构和工艺设计上。再次,需要通过设计使产品具备科学的使用功能,主要体现在高度协调的人机关系。研究产品的使用与维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易用性,实现产品使用和维护的绿色高效。

六、废弃物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产品丧失物质功能和使用价值后成为废弃物,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最为明显。现代设计强调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Design)的理念,提出设计应当使产品具备“从摇篮到摇篮”(CradletoCradle)的可持续性,即是希望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但要使产品具备这一属性,需要摆脱两方面的困境:一是材料的限制,二是观念的束缚。工业产品的用材绝大部分是人工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的共同特征是制造容易、回收困难,因而其成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尽管所谓“绿色材料”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现实是这种材料并未成为目前工业产品的主要用材,这里既有技术的因素、经济的因素,也有人们观念的因素。相对于突破材料的限制,观念的转变显得更加困难。首先,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普遍是“喜新厌旧”。产品生命周期的完结和产品代差的出现,是造成这一观念的客观因素,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产品推陈出新的频率越来高、间隔越来越短,刺激着人们的视听、调动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许多产品被提前“终结生命”。其次,人作为视觉动物,总是被精美、华丽的事物所吸引,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事物拥有更夺目的特征,而更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物质的迷恋和财富的炫耀,反之,质朴、简单的事物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实际上,这是植根于封建时代、发展于工业时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当今的投射。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缺乏主动延续产品生命和参与废弃物再利用的动机,人们已经习惯于购买和抛弃,而非维护和再造,因为前者意味着喜悦和简单,而后者意味着乏味和挑战。研究产品废弃物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是对可持续这一命题的思考。可持续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可持续,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以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并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是达成可持续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七、结语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6

关键词:煤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整个的煤化工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因为生产的过程中,总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问题出现,如设备的落后,产品的特殊性质,人员安全意识的缺乏,都会造成生产中出现问题,如财产受到损失以及人身安全等等。对此就应该加以重视,通过问题的分析,积极找出有效的措施去预防以及应对。对此本文将展开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视度和积极性。煤化工的生产中,因为生产的装置比较复杂,而且对应的生产产品又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如大多都是有毒的,而且还对整个生产环境造成一定的腐蚀,因为易燃易爆的特殊性质,造成在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安全问题,在生产、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装置的整个过程中,因为都是处于高压力状况下,所以如果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就会造成储存和使用,可能会出现泄漏,甚至会发生人员的伤亡。所以无论是对于生产安全、人身安全还是设备安全,都需要为了能实现顺利生产重视安全生产,并尽可能地做出对应措施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对此相关的制度、人员的管理等,都要实现管理上的积极应对。

(2)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要求。面对目前在煤化工的生产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相关的管理部门也高度重视此问题,对此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就应该对其安全进行重视,实现更为高标准的生产要求。在相关的制度执行之前就要做好生产制度的完善,实现执行,这样对于整个的生产可以起到基础奠定,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地控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煤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化工的生产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的产品具有危险性,而且整个的生产过程比较繁琐,对此这是非常危险的工作。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伴有非常难闻并且有毒的气体释放,原材料在使用中也具有有毒的特点,在整个生产中,对于煤化工设备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要求,因为相关的气体以及产品原料的影响,造成出现腐蚀的问题,若是在生产中出现问题,难以进行后续的维修以及检修工作,造成运行中的很多问题。目前在煤化工的生产中,出现不安全的生产,都是因为各种问题的影响,如对于煤化工的生产设备并没有进行重视,做好相关的维护以及检修,就其原因就是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支持,对此就会影响生产。而且有些企业因为经济效益的不理想,往往在整个的生产中对于一些必须的投入没有进行资金的补给,当设备进行运行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随之安全隐患问题发生。对此一直以来,在生产中,往往经济效益是最终的生产目的,但是若是安全与效益存在冲突时,就会对安全问题进行忽视,只是一味地进行经济效益的达成。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其相关的产品特性以及原料的使用进行压力以及温度的有效控制,往往在生产中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3对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生产安全的意识未深入人心。当煤化工的人员在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时究其原因,并没有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在整个的生产中也没有按照严格的生产工艺进行操作,整个的流程非常不严谨,出现问题也没有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等。正是人员没有重视安全,而且相关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培训,相关的宣传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才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加强生产安全的责任制度,实现安全生产。

(2)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化工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目前在煤化工的生产中,很多都是比较危险的化学品,对此应该按照相关的管理条例进行生产。但是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就很难控制,并且对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企业中,因为技术比较落后,而且使用的设备没有进行及时地更新以及维修,就会造成生产出现问题,直接危害到人身安全。对此就要在技术以及设备上进行重视。

(3)煤化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规操作。一些化工企业错误理解,导致化工企业在过程的实际操作中,不认真对待的企业在生产和管理系统中若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就会造成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事故。主要是因为在制度的实施中针对出现错误的操作,总是不重视,而且在认识上就有问题,管理的标准就是“不出事就行”。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预防措施的采取,在人员的管理上缺乏认识,应该将无关的人员禁止到生产基地中,而且应该确保安全的生产环境。因为生产中利益的驱使,进行违规操作,就会忽视安全。

(4)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煤化工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有的企业缺乏比较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已经有了制度,但是却在执行中没有落到实处。对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一定要全面地进行生产,并就管理责任制度进行落实,不然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应该不止于形式,应该加强统一化的执行。

4提升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在煤化工生产中,最该重视的就是人身安全。对此每个人应该具有安全生产意识,无论是项目负责人、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等。只有相关的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对其基层的人员进行安全相关的重视。作为领导应该有管理安全意识,对此在开展工作中,进行安全相关的生产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每一个岗位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应该加强培训,使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具有作业能力。

(2)引进新的设备。面对现如今在产品上的高要求,对此若是一直使用传统的落后设备,就会使其达不到要求标准,而且工作效率会降低,但是一些煤化工企业仍继续使用。因此在后续的设备维修以及管理中就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对此煤化工企业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机械设备的引进,可以结合已有的旧设备,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减少其生产安全隐患情况的发生。

(3)对化工设备加大资金投入。我们都知道煤化工的生产需要大型的设备进行生产,而且非常复杂繁琐,对此就会在后续的设备中进行更多的投入管理,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在生产管理中,若是做不到及时的资金投入,就会造成生产的中断,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所以除了重视化学设备的检查修理外,应该投入资金不断地加强检测以及修复。

(4)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个人。在煤化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都会有各种的安全事故发生,对此就要做好预防,最为基础的就是加强安全责任的落实。相关的人员应该就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定时定期,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查。因为生产任务的不一,为了确保安全,对此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快速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就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对其引起事故的人员进行教育,并对负责人进行处理,以警示人员在工作中严以杜绝,对其安全做到深入人心,实现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按照要求进行,才能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之一的就是煤化工行业,因为行业的特殊特点,如生产环境的恶劣,而且都是非常危险的产品生产,对此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就相对比较多。作为煤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将其人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就相关的安全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安全意识得到提高。通过本文的分析,生产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对此只有进行加强措施的实施,才能将其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廉文君.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6(35):328.

[2]陈华涛.关于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13):128-129.

[3]吾买尔江•卡瓦.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8):93.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7

1.对备件进行分类与管理不细。

厂控设备及一、二级设备(设备备件凸显不明),导致着急需要时库存量小。

2.存在“有备无患”心态。

相关技术单位出发点不一致,车间技术人员承担设备检修所申报计划责任,在申报计划中会全方位考虑或过多、过全申报备件计划。出库量跟申报计划量出现偏差,长时间下来将造成库存积压越来越多。

3.企业每年的设备技改、大修中没有充分考虑将库存原有备件消耗,改造和改进的随意性较强。

容易造成备件不断购入、不断淘汰,最终造成备件大量积压。

4.企业对备件的计划、申报、审批和入库缺少科学手段与常识。

所统计1套36.52尿素工程,跟着设备使用的年限,备件就会有成千上万种。需要的备件种类越多、越庞杂。

5.缺少多种措施、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备件库存量。

未对每年备件库存积压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有效处理办法处理积压的备件。

二、备件库存控制的有效措施与办法

1.加强备件的分类与管理

备件有成千上万种,价格差异大,对设备影响程度不一,采购周期有长有短,进行备件A、B、C分类,有利于在备件管理工作中抓住重点,利用好有限的备件储备资金,保证设备正常有序运行,并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状态检测、预知性维修。

2.ERP备件管理

ERP管理在每个企业管理都有应用,ERP能提供企业信息化集成的解决方案。不断新增、完善的功能为统计、查询、改进、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节省了大量时间,有限提高了工作效率。

3.加强技改、大修计划的备件管控

设备改造、大修是企业进步的途径。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一些改造的随意性强,要解决问题,首先应从技改项目的立项、技术经济分析抓起,在技改项目申报文件中应增加对原有设备、备件库存情况。

4.备件库存管理

对备件库存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车间执行,充分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作用,利用好备件资金,合理储备,保障设备维修需要,保证生产。由于备品备件的复杂性,在ERP上较难实现完全将备件库存金额指标分解到各车间,为便于每月备件库存考评,以此严格控制企业总备件库存。各单位所需备件均应按计划申报,并且做到谁申报谁使用,用多少申报多少;所有申报的计划备件均应及时采购到货。

5.平衡检修费与申报计划量的矛盾

制订相应的物资领用制度,将检修费用与计划申报量结合起来,做到用多少、报多少、领多少,减少盲目申报计划的现象,控制采购量。

6.引入“零库存”的仓储方式

化工企业的备件品种多、规格多、通用性差,我们可以将单一设备的备件如压缩机、造气炉、油压备件等、通用备件如缠绕垫、机封等备件进行“零库存”方式存储,即代储方式,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协议,由供应商将企业所需物资存储在企业仓库,企业以实际使用量与供应商结算货款,这样即不占用资金又保证了生产物资需求。代储方式实施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选择单一的、大型设备的备件,这类设备备件品种多、通用性差、资金占量大、生产需求量大、供货商单一,如压缩机备件、气化炉备件等。

(2)建立代储方式的物资管理模式,先出库、再入库,由保管员、采购员配合办理相关出入库结帐手序,建立手工帐与ERP双帐并行。

(3)保管员应按月与供应商核对帐目、盘点库存物资,防止代储双方出现帐目偏差,引起纠纷。

(4)代储物资原则仍属于供应商所有,企业不经供应商同意不得转借、调用。

(5)代储物资存储品种需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设立库存定额,确定代储物资存储上限和下限,应以易损件为主,长周期、高价值备件为辅的原则进行备库,防止代储物资多而无用、积压库存、占用供应商资金、占用库房、货架的情况发生。

(6)在按月盘点的基础上,计划员、保管员应密切关注代储库存量,对不足定额数量的物资、备件,及时通知供应商补库。

(7)应保持代储物资货款结算通道的畅通。

7.对备件的计划申报、审批的控制管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设备使用的越长久,需要的备件种类越多、越庞杂,而相对的技术人员、计划管理、审核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势必造成计划的准确性差、盲目申报计划的情况发生,审核、审批计划人员对现场情况掌握不充分,不能准确控制计划采购量,最终仍会造成库存积压,应建立严格的计划审批程序,才能有效的做好计划申报、审批的控制管理。

三、结语

工业生产论文范文8

1.1化工企业安全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经过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化工企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相关的安全文件都已经制定完善,工厂生产的各个工序也有安全常识提醒和注意事项,但是责任人却不明确,使得这些文件的制定似乎成了摆设,没有管理者去进行监督和管理,即使出现问题,也找不到相关责任人。有一些化工企业稍微做得好一点的,会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兼责安全的管理,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在员工会议上进行宣传一下,很少有企业会深入分析安全的问题,也没有制定细节性的到位的制度措施。有一些企业会将社会上报道出来的其他企业的安全事故拿出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但仍然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管理者的人心,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责任不明,没有落实到位。

1.2不重视安全培训,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化工企业的产品特殊性,安全培训是企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实际操作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第一是培训力度还有待大大提升,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对于安全培训的实施是走走场面,拍拍照,流于形式,员工想去参加培训就参加,不想去就不去,正规的考核根本没有落实下去,其效果是很不尽人意的。第二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差,即使是参加了培训,由于不上心仍然无法很好地掌握安全技能的要领。第三是培训质量差,化工企业由于对安全的不重视,也不会去聘请专业的安全讲师对员工进行培训,通常他们随便在公司内部找一个相关管理者进行培训,其培训质量是不容乐观的,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化工企业忽视了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2创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2.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的领先者,要在确保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促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安全第一”的生产标语和生产原则。从里到外、从源到尾抓好安全工作,无论是在设备的引进过程中把好关,还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监督,都需要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这种安全意识不仅要深入员工的心理,更有深入到领导者的心里。

2.2明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化工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位。首先,相关安全生产的规范制度必须完善。企业必须把每个工序的安全操作规范名列出来,另外,相关的处罚条例一一审核列明,从而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提醒自己,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增强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其次,每个工序必须有一个安全负责人,每天监督和管理安全事宜。对于责任人玩忽职守导致安全事故的必须严惩不贷。

2.3认真落实化工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对化工企业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在培训内容上,尤其是对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操作、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情况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和深度讲解,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安全情况。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案例分析,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三方面进行培训,从思想和实际行动上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工作之余多学习多分析,多向老员工老师傅进行请教,切实将自己的安全、企业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结合起来,高瞻远瞩,为化工企业的长远未来作打算,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注重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不能通过的需要重新进行培训,直至员工都能通过考核,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