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关键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关键施工技术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作业的关键点,分别从项目重点、作业难点两个角度加以阐述主体结构作业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主体结构作业中应采取的关键施工技术,分别从测量、模板、钢筋、混凝土四个方面加以叙述关键技术的应用技巧,以提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作业性能。

关键词:测量;模板;钢筋;混凝土

现阶段,建筑楼群朝高层方向持续发展,以减少建筑项目对土地资源的侵害,提升区域空间的利用效率。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以其主体结构为重点,用以提升其作业稳定性,延长高层建筑工程的运行周期,为建筑商创造经济效益。

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作业的关键点

1.1施工项目的重点

高层建筑指的是高于20m的建筑,以3m为一层计算时,至少有7层;以2m为一层计算时,至少是10层。由此说明,5层以下的建筑工程,不具有高层性质,多数被称为多层、矮层。高层建筑的整体特征在于高度,所以在选择施工材料期间,其实际承载的重量系数较高。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作业期间,重点工程项目在于配置混凝土。混凝土材料的作业程序,通常采取试样制作的方式,以此增强材料的实用性。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为实现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应分析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外观设计,并且确定作业方案、校对图纸设计,保障设计的创新性,提升外观设计的科学性[1]。

1.2施工作业的难点

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是一种具有大规模性质的工程,通常具有较长的作业周期。在作业期间,遭遇较为恶劣的自然气候时,如寒雪、暴雨等,给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施工团队应结合现场的自然条件,选择具有适应性的作业流程,挖掘作业潜在的应用价值,提升施工作业的可行性。与此同时,高层建筑作业期间,存在的难点问题有材料运输、水电等。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作业的具体需求,制定灵活性管理方案,以解决高层建筑作业带来的诸多问题。

2主体结构作业中采取的关键施工技术

2.1测量技术

在作业前期,应细致化开展勘测工作,以此确定较为精准的施工数据。勘测人员应亲临作业现场的勘测项目借助专业设备,以实现对路面属性的精准测量;路面属性包括水平度、垂直度;勘测自然地基成分,测定其内部包含的土质层含量;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区域平面图的构建,并且虚拟建筑项目的立体模型;详细确定建筑结构的相关参数,具体包括墙体属性、结构衔接夹角度等。勘测与测量工作,可以保障高层建筑的作业水平。此外,勘察人员应将主结构的实际方位在图纸醒目标注,以提升图纸的可读性,提醒作业人员重点工程的位置,以减少工程误差。

2.2模板施工

主体结构工程实施期间,为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作业人员借助模板支护功能,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能。各施工项目在配置主体结构时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结构外观样式、施工材料等。因此,大部分施工单位采取模板制作的方式加强结构支撑效果,通过原材料加工方式,以减小投资力度,优化施工成本。依据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对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材料自重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施工作业中,钢板为模板材料的主要表现形式。支护技术有多种表现方式,具体包括永久性、临时支护。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建筑结构具有稳定状态等因素,综合确定支护形式。与此同时,在模板拼接期间,应严格检查接缝的密封状态,尽可能地减少后续施工期间发生不利事件,如跑浆、漏浆,此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此外,搭建临时支护方式时,应关注模板拆除的作业项目。模板拆除的流程为倒序的安装流程,以此增强支护效果。

2.3钢筋技术

在实践作业中发现,高层建筑应用的建材主要成分为混凝土,基于其造价低、强承载力等因素,与高层建筑内部的主体结构工程需求具有贴合性。然而,混凝土材料具有抗侧力差的问题,应采用较为规范的技术,对其加以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期间产生裂缝问题,提升作业环境安全系数。为此,在混凝土中加入若干钢筋,采用钢筋笼的制作思想,以增强建筑抗侧力。在钢筋施工作业的实际应用期间,应明确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选择性能良好的钢筋原材料,并且有效收集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开展性价比的对比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具有经济适用性的采购方案,为工程主体结构作业的良好实施提供条件[2]。在钢筋抵达施工现场时,应安排管理人员实施质检流程,以此保障钢筋质量。在加工钢筋的流程中,主要工艺项目有钢筋固定、预应力筋伸展、钢筋防锈技术等。此类工艺的实施,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钢筋绑扎作业运行期间,实现方式多种,较为普遍的是人工、电焊。在实际捆绑钢筋时,应综合确定捆绑结点,并且全面检测捆绑牢固度等。钢筋作业程序,直接关乎高层建筑内部主体结构整体性能,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2.4混凝土作业技术

混凝土在实际作业期间,混凝土灌注实现方式是泵送(技术应用规则如表1所示)。在泵送混凝土期间,其运输速度、流量等参数的确定具有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配合振捣、压实等作业方式,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振捣作业的宗旨在于减少混凝土材料内部存在的气泡;压实作业旨在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密度,提升其作业效果。此外,作业人员应综合结合区域性天气特征,配合有效的混凝土养护流程,力争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待混凝土呈现凝固状态时,施工单位应严格开展验收流程,排查其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

3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开展主体结构作业期间,应实现准确获取施工区域的客观条件数据,构建具有可行性的作业图纸,加强模板、钢筋作业的规模性,提升混凝土的作业效率,以此全面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促进其主体结构发挥稳定性作用,为人们提供稳定安全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扩.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2):149.

[2]王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12):68-69.

[3]习攀.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6(1):334+336.

作者:黄勇泉 单位:广东省建筑构件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