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并持续改进。安徽理工大学在落实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多方合作,打造高质量实习教学基地,并将测绘单位和业内专家引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专业认证;测绘工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0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专业接受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并提出认证申请。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该落实专业认证理念,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1]的培养。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测绘类专业学位点最为齐全的高校,也是目前安徽省测绘工程专业唯一且连续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校,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在落实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1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专业性协会会同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活动,主要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质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验条件、教学管理、各种教学文件和原始资料等方面进行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性协会会同工程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开设的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开展的认证工作,旨在使工程教育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专业认证最早开始于美国,之后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陆续引入专业认证制度。认证的专业领域也在逐渐扩大。《华盛顿协议》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2]。

1.2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历程

1992年,教育部委托当时的建设部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等4所学校开展建筑学、城市规划等6个土建类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1993年,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成立,到1998年共有21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认证(通过评估),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也因此成为“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鉴定制度进行合格评估的首例”。之后,建设部陆续启动对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认证工作,开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探索[3]。2006年,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成立,代行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职责,制定了认证办法和章程,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8所学校完成认证。此后,认证试点专业逐渐增多。2013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式成立。同年6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这意味着中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了国际接轨,为我国工程学位获得国际教育界和工程界的认可打开了通道[4]。作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果已得到其他18个成员国(地区)的认可。根据教育部的信息[5],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已覆盖21个专业类,计划2020年实现所有专业大类全覆盖。

2专业认证理念下测绘工程专业必须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中,十分突出地体现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课程体系部分明确提到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于测绘工程专业的补充标准,涉及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专业条件三个方面。其中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三部分,课程设置部分只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五类课程提出基本要求。实践环节部分强调通过课间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集中实习、生产实习与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和科技创新活动“锻炼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申请和组织实施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部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师资队伍方面的内容提到专业课教师要有专业背景、工程背景和国际化背景。专业条件部分主要强调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服务。

3专业认证理念下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3.1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积极参与专业认证工作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测绘类专业学位点最为齐全的高校,也是目前安徽省测绘工程专业唯一且连续两次通过专业认证的学校。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6]和雄厚的办学实力,其前身为1951年山东洪山煤校的测量专科,1990年开设工程测量大专班,1999年开始招收测绘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2003年获“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测绘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2010年成立测绘学院,同时测绘工程专业进行一本招生。2011年开始招收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7年获批导航工程本科专业。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是安徽省高校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高校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安徽省高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专业、安徽省高校水利测绘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于2014年第一次通过专业认证,为期3年;2017年11月再次申请认证并通过。

3.2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在落实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3.2.1搭建平台,建设高质量实习基地

测绘学院联合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北九天城建测绘有限公司(原淮北市测绘院)共建淮北龙脊山综合测量实习基地[7]。该基地实习区面积约25km2,地形起伏小,植被低矮,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交通及住宿便利,适合开展大地测量封闭实习。目前测绘工程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共468名学生已在该基地完成了GPS静态测量、二等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及四等大地四边形测量等实习项目。每次实习结束,学院及时召开总结交流会,不断改进实习内容及保障条件,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已有中国矿业大学、宿州学院等开设测绘专业的其他高校,进入到该基地开展实习教学活动。另外,在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学院及时完成了新校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新校区多功能实习基地占地3000亩,建成D级GPS控制网,由70个D级控制点、14个实习基地首级控制点与3个高级起算点组成;建成高程控制网,由71个二等水准控制点组成。实习基地建成后主要用于测绘工程专业的数字测图实习。

3.2.2以赛促学,持续举办和参加不同级别的测绘技能竞赛

为检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为参加全国测绘技能竞赛选拔选手,学院持续举办校级测绘技能竞赛,比赛内容为一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测量等,要求每一届测绘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全部参加比赛。包括非测绘专业组在内,2014年参赛人数共295人,2015年参赛人数为120人,2016年参赛人数为124人,2017年参赛人数为255人。学院积极选拔优秀本科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2014年、2016年、2018年连续几届均取得好成绩,这对本专业其他同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3.2.3请进来送出去,将测绘单位和业内专家引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学院与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北九天城建测绘有限公司(原淮北市测绘院)联合共建淮北龙脊山综合测量实习基地,学生在淮北实习期间可以利用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型模拟矿井开展相关实习项目,学院邀请九天城建测绘的工程师与学院实习带队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并为实习学生作专题报告。学院与安徽省测绘局、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学院拟与安徽数地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学院提供场地,公司出资,双方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更优越的实习实践条件。学院每年邀请测绘行业的校外专家到校讲学,并参与毕业论文答辩。学院每年举办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听取测绘行业单位领导、专家和毕业生代表对测绘学科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8]。相关研讨会2015年在淮北举办,2016年在宿州举办,2017年在蚌埠举办。学院每一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也都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座谈。

4结束语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设定适当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毕业要求,完善课程体系[9]和保障机制,建设一支具有工程背景和国际化背景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并持续改进。很多高校在落实专业认证教育理念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10]。然而,或多或少还依然存在一些共性和个性的困难与问题,如: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不匹配,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与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培养目标达成度缺乏有效验证,持续改进尚未形成有效机制,等等。面对这些难题,需要专业认证组织、业内专家、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努力,尽快破解。

参考文献

[1]谢忠?.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北京测绘,2018,32(1):141-144.

[2]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5.

[3]陈春晓,于东红.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4(3):4-7.

[4]支希哲,罗向阳,张清江.后《华盛顿协议》视域下的我国工科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3):69-74.

[5]宋欣园.要闻[J].教育家,2018(23):7.

[6]徐良骥,严家平,郭辉.面向矿山型的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测绘,2012(5):93-95.

[7]徐良骥,张坤,张国卿,等.提高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实践教学[J].矿山测量,2015(5):95-96.

[8]张坤,陶远,冯鑫,等.测绘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5(24):102-103.

[9]余建杰,邱荣文,江新勇.非测绘专业土木工程测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测绘,2018,32(1):145-148.

[10]胡仓权.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北京测绘,2014(2):143-146.

作者:张坤 徐良骥 赵志根 张国卿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