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毕业论文范例

法制毕业论文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1

作者:赵坤 赵朴 刘丽艳 王自良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签订协议,规范实习管理签订协议是搞好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第一个环节。毕业实习之前,学生所在系、实习生、实习单位三方要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协议书的形式规范各方的行为。协议书规定:1)学生所在系要成立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和专业实习指导小组,负责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实习考核与鉴定,并选派指导教师,开展实习检查,定期为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指导及临床技术指导,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实习顺利完成。2)毕业生有权利参加临床毕业实习和选择实习点,学校和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条件,严格按照毕业实习方案开展实习与学习,接受实习单位的领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不得向实习单位谈条件、索报酬,不得从事纯经营性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纪律,承担相应的技术和经营责任,不得泄漏实习单位的技术秘密;不得单方违约转点、中止实习或提前返校,定期向学校和实习单位汇报实习情况,按时参加实结及考核鉴定,完成协议书中所安排的各项实习任务。3)实习单位有权利组织、管理、教育学生开展工作、生产劳动、学习和技术训练,有权利接受、拒收、遣返实习学生,并且按照学校实习方案要求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培养教育的法律法规安排毕业实习和工作,为毕业实习生提供基本的实习、学习和生活条件。指定专门的兽医师负责毕业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日常管理教育和技术指导,如实填写实习鉴定,不得安排实习学生进行产品经营和推销活动或非法活动,对学生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保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毕业实习。

实习过程分“四步走”“四步走”实习法是根据实习时间长短的不同,将实习分为四段,每段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全面了解临床工作,快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具体作法是第1步:调查了解,观摩学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要用较短的时间熟悉并掌握以下内容,即动物医院的设计,包括小动物诊疗室、大动物诊疗室、宠物诊疗室、手术室、药房、化验室的设计及管理,门诊病例的接待及处置,动物医院的日常管理等;在养殖场实习的学生要了解该场的养殖规模、免疫程序和常发的传染病、兽医诊疗室及化验室的设计、疫苗及药物管理、传染病爆发时的处置预案。第2步:协助兽医师处置病例。担当兽医师助理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具备兽医人员的要求和素质,掌握兽医师的基本操作技能,该阶段是在实习的中期,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实习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协助兽医师开展全面工作,把自己当做一名兽医师,站在兽医师的位置来处置门诊病例或养殖场疫病监测,了解兽医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掌握兽医师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第3步:接待门诊,独立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学生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实习以后在基地兽医师或指导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开展工作,以衡量自己能否胜任该项工作,找出不足和差距,进行改进和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步:总结提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提高能力。在实习结束前1~2周,学生完成前段的主要实习任务之后停止参加实习单位的兽医工作,进行专题论文的写作和实结。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进行全面认真地回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总结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实现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采用“5+1”考核法,检验实习效果毕业实习考核是检验毕业生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和实习效果的手段之一。所谓“5+1”考核是指实习考核的5小项(实习出勤、实习态度表现、实习笔记、实结、实习鉴定)和1大项(毕业论文答辩的成绩)。实习考核小组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小组组长共同组成,对5小项进行考核,每小项满分为14分,共计70分,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出勤分数,根据实习过程中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和生活作风等评出实习态度表现分数,实习笔记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实习笔记分数的主要参考,实结考核则包括兽医理论应用程度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程度,而实习鉴定则是对毕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德、能、勤、绩的综合评价。最后毕业论文答辩的考核由学术学位委员会负责,主要根据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和内容要求进行评分,满分为30分。毕业实成绩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5个等级。总评时5小项中任何1个单项得分低于该单项满分的50%者,总评不能为优秀;2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总评不能为良好;3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或总分低于60分者、或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低于18分者,总评为不及格。

协议书制度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日常行为,把实习期间学生教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协议书制度加强了学生教育管理,改变了学生实习状况、行为和态度,使毕业实习管理由松散转变为规范化,使实习从商业型转变为学习型和择业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协议书制度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企业不但可以考察选择毕业生,而且要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承担培养教育人才的社会责任。“4步走”实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认识规律,符合人的正常思维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法则,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实际,抓住实质。“5+1”检验实习效果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有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减少实习中的请假和缺勤现象,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深入实际,培养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这种实习模式在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实施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实习质量,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大为增强,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并较快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港口工程;毕业设计;模式创新

一、前言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组成部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术或实践训练,这是国际上各个大学人才培养的通行做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随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和2019年“翟天临涉嫌学术论文造假事件”的曝光,各级教育部门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都高度重视,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串联与模拟应用,是真正开始对未来工作的真实体验,是从零散的书本知识学习向系统应用转变,从理论公式走向与生产实践结合,去真正的开始思考如何应用与解决生产实践问题。那对如何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必要依据专业自身特色开展探索,对如何进行选题、论文(设计)内容要相应提出切合专业实际的要求,对如何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也要摸索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一系统的思考探索,切切实实在具体实施中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规范和提高。

二、提高认识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应引起足够重视[1]。工科专业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能使学生受到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综合技能,提高学生调查研究、理论分析、计算、绘图和外语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经过严谨的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可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工作模式与方法,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阶段。因此,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价值,做好心理准备,掌握清楚工作内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通常是“应用型学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人才的需要,构建面向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向[3]。因此,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又有该专业鲜明的特色,常见课题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实际工程的全部或部分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将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加以应用。一个港口工程设计的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学生具备总平面布置及方案比选能力、结构选型技能、施工图设计能力、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外语文献阅读能力、理论分析、结构设计、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过程,基本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有关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查阅与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选题

教师要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除了指导教师提高教学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选题准备工作。尽量结合工程建设实践和科学研究课题进行,所选课题要有代表性、科学性,深浅适度,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毕业设计的选题还要具有实践性,尽量做到真题真做,使学生提前接触工程实际。毕业论文的选题还要具有前沿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有一定的突破和提高。1.选题新颖。优秀的毕业设计与良好指导效果从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开始。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属于行业发展前沿的生产实践课题,对天天困于理论公式中未找到用武之地的学生容易激发出他们的兴趣。缺乏新意甚至不断重复的选题学生容易失去新鲜感,从一开始就没有激情,甚至由于重复内容多学生设计成果易出现大量重复甚至抄袭现象,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针对具体工程的设计能力。2.选题切合实际。资料要做到严谨,选题题目要与设计基础资料保持严谨一致,切忌凭空想象题目,资料组合而成。随着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逐步深入发现资料自相矛盾,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既影响工作进度也影响老师威信。选题资料质量的提高要求指导教师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精神,实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注意实际工程资料的积累。课题要做到适合学生。切忌选择偏难的科学研究问题,学生难以下手。学生大部分走向工作岗位,主要是急于去体验生产实践中的工程实例,为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对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科学研究难以产生真正兴趣。不针对学生需求实际而安排的科学研究问题毕业设计,很容易背离毕业设计设置的初衷,毕业设计指导完成过程也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动模式变为学生为老师完成任务应付交差的被动局面。3.难度适中、工作量合理。毕业设计的选题要难度适中,让学生容易找到工作思路开展相应工作任务。选题要避免题目设计过大、各种因素过于复杂,完全照搬实际工程案例。学生毕业设计时间基本为一学期,但同时很多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求职压力,完全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首次模拟一项工程从翻译文献、分析任务书及相关资料、阅读规范、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从头到尾完成,中间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存在大量重复的探索工作,而且常常出现后期工作不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设计的循环往复工作,设计的效率比较低。设计量太大,因素过于复杂,随着毕业设计的推进,学生很快失去体验实际工程的新鲜感,知难而退进而失去兴趣,认为自己无法做好毕业设计甚至无法完成,最后从头到尾变成应付差事,甚至篡改设计结果将就应付毕业的低质量设计成果。过于强调工程实践的任务交给学生往往有拔苗助长的不利作用。4.关注学生发展方向设置毕业设计。港口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发展方向主要是考研继续深造与从事与港口工程相近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世界贸易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石油、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成本相对低廉的航运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港口、航道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港口航道建设、管理以及海岸工程等方面的人才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港口工程专业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高就业率,港口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年份都属于紧缺人才。因此,港口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与深造容易做出清晰抉择。港口工程专业学生在制订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基本可以清晰掌握学生的未来工作方向与发展规划,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方向。毕业设计的选题就要尽量做到为学生的未来服务。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可以根据所考取的专业安排一部分带有探索性的科研性质毕业论文。而对选择就业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意向和就业单位的工作岗位性质,安排相近的毕业设计任务,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为适应工作后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咨询类、规划、设计类工作岗位尽量选择典型的设计工程设置毕业设计课题,针对岗位性质不同对文献综述、总平面、结构设计部分提出细化要求,进行侧重设计并强化对相关规范的熟悉应用;施工、管理类岗位在常规的设计部分外,要侧重施工组织设计的设计、施工规范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等的熟悉应用。

四、科学指导

1.制定分类安排指导计划。指导老师要准确掌握本组学生的基本情况,正视学生个人能力差异,因材施教提出学习要求。对学生采用ABC分类法,依据学生个人能力、参照大学期间已完成学业的综合成绩与操作实践能力加权综合评价,将学生现阶段的个人专业综合能力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重点管理、侧重控制和一般控制的管理方法。运用ABC分析法制定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会使老师分清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A类学生数量少,但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差、专业综合能力偏弱、面临重修科目及找工作等负担,是完成毕业设计比较困难的群体,指导老师应集中主要精力,对其毕业设计的设置进行认真规划,实施严格控制;C类学生虽然多,但各方面素质较高、执行力较强,指导老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按工作单位的模式给学生下达任务安排与要求,按时间节点进行进度检查与质量控制的方式进行指导。B类学生介于A类和C类之间,也应给予相当的重视,但不必像A类学生那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规划和控制,指导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措施。2.重视行业标准、规范应用。港口工程行业是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国港口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2017年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中国上榜七个。港口工程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国家审批制度,港口工程有齐全的行业设计与施工规范。项目从前期的咨询阶段到施工阶段,层层审批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毕业设计指导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简化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四年来的专业课程学习,还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大家思维主要还是建立在教材学习基础之上,零星少量地接触到专业规范类书籍。《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码头结构施工规范》(JTS215-201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等,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集中学习、应用规范、行业标准的至关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一阶段建立起来的依靠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习惯与解决问题能力会让学生尽早适应未来岗位、受益终身。3.强调规范化完成任务。规范化要求贯穿港口工程实践的方方面面,做到规范化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做到前期决策严谨、设计方案优化、施工质量保证。规范化的要求对学生从事各个岗位的工作都是必备的综合素质。通常港口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包含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和有关图纸。说明书参照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撰写,做到简明扼要、文理通顺、条理清楚、说明问题。计算书是设计中有关规范条文使用、理论公式及软件使用、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要求规范条文采用正确、理解使用准确,基础计算数据分析准确,计算理论、方法和结果正确。图纸涵盖总平面布置图、结构图和构件配筋图等相关图纸,总平面图、结构图和配筋图要求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要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图幅和比例尺选择合适,投影正确,粗、中、细线条合理显示,尺寸标注规范,文字大小适宜,工程整体与局部均通过投影图、断面图或剖视图详细表达,工程量统计精确,说明准确。

五、模式创新

1.采用联合指导模式。学校教师有理论丰富、与学生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实际工程参与少是相对劣势。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对专业发展新趋势、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都比较了解,更注重对工程实践应用。因此,结合双方优势,开展校内与校外导师联合模式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具有更佳效果。校外导师通常聘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工作经验、长期活跃在工程一线,对港航相关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本行业技术专家。优秀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对学生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2.开展探讨式指导模式。探讨式指导模式是对传统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对多指导、学生一人一题、独立设计指导模式的创新式探索。探讨式指导模式包括合作互助和交流探讨两个方面。探讨式指导模式是一种以任务和问题为运作机制,以学生互助探讨为主、导师引导为辅,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师师合作交流,系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探讨式指导模式形成一个全方位广交流模式,发挥每个参与者的优势与主动性,提高整个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与完成质量,培养学生学会通过主动的交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港口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应用学科,它对学生的培养有自己明显的行业特点。港口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建立走向社会工作的思维模式,为学生建立初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做好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工作至关重要,各部分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准时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教育界,2017(15):33-34.

[2]许锡宾.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74-76.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3

 

本着服务于本地区的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的,邵阳学院政法系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于2007年创建了法学专业,现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在校学生300多人。4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地方性院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寻求在现有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一从实际出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007年,我国法学已经有40多种专业,2000多个教学点,110000多本科学生。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似乎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   但是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①。而基层应用型法学人才就更为缺乏。邵阳市辖8县1市3区,人口750多万,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7年只有律师不到400人,法律工作者100人左右。因此,面向广阔的就业市场,法学人才市场并没有饱和。我们对目前出现的法学人才就业困难情况做调查,发现主要是人才的培养与市场脱节,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所致。如司法考试通过率低,考研率低,公务员考试通过率低,专业适应能力差等。   2007年我系法学专业教师队伍有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律师2人,全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骨干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本着与市场接轨,又与我们的实际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出发点,我们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良好训练,初步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业技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强的外语读写能力的,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较高的地方性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有这么几个,一是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后挂律师事务所,走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之路。律师是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有身份有地位,是很多法学学生的职业理想。其就业关键点是司法考试加实践工作经验。中国加入WTO之后,懂外语和国际法的律师职业前景被看好。二是通过公务员考试。   包括一般公务员和法检系统的公务员考试。在当今中国,公务员不仅意味着稳定和受人尊敬,同时也意味着很好的经济待遇。其就业关键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三是企业法务职员。走助理-主管-高级法律顾问之路。但是一般只有大公司才有这样的职位设置,不仅要求法学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因此竞争相当激烈。四是中介所中介人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有良好的口才、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②。在中国大多数人大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很好的就业,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是无疑的。我们在课程开设方面主要体现这么几个层次:   (1)整体专业素养的培养。主要指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按照法学本科专业要求,与全国其他院校一样开设了14门核心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等。有些院校开设了16门核心课程,我们暂时保持不变,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以后做调整。   (2)法学思维习惯和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证据学、律师与公证制度、民商法案例分析等课程。我们培养的主要是将来直接从事法律事务的一线法律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太可能依赖本科阶段的学习来获得,但是基本的法学思维习惯和法律实务能力必须在这一阶段形成。   (3)复合型应用能力培养。开设专业英语文字处理技术,(含速记技术)、文献检索与应用、逻辑学、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申论、行政职业能力。考虑复杂的就业形势,无论是考研、考公务员、或者从事其他相关行业,这些都是很实用的就业技能。   (4)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作为文科学生。说读写是三项最基本的要求。与其他院校不同,我们也注重最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又开设演讲课、写作课和书法课、,每个学期或学年度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抢答赛和征文赛事和书画展。   三实践环节落到实处   与其他院校相同的是,我们的实践教学也由初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由法律见习、法庭观摩、实况录像构成感性实践教学;这一阶段主要在大一阶段结合基础课、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第二阶段由法律咨询与法制宣传、模拟法庭、构成演练实践教学,主要在大二进行;第三阶段由司法实习、律师事务实习、毕业实习和构成职业化实践教学,在大三和大四进行。作为邵阳地区唯一一个法学本科专业,每届学生不到100人,人少成为我们落实实践课程的优势。   我们实践课程的落实,一是,实习单位落到实处。很多院校的实习都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到时候交一份实习报告了事。实习成了走过场。学生学不到东西,学校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我们把实习环节作为本科学习重要的一环,学院领导在经济上给与支持,系里领导亲自落实。   2010年9月,我校与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了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协议。同时,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法院、双清区人民法院、北塔区人民法院也成为我校司法实务实习合作单位。2011年又增加新邵县人民法院、隆回县人民法院、邵东县等人民法院作为合作单位。   律师实务实习2007级安排在邵阳市楚信、大行、富强三所律师事务所,2008级增加了天戟律师事务所。二是实习方式落到实处。学生全部在合作单位实习。司法实务实习全程是50天,分7个小组。我们采用的是一名专职法官指导一名实习学生的“一一对应指导”模式,保证指导老师有较多的精力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而不是重形式、走过场,以使学生能在实习期间真正能学有所获。这种实习模式,在我省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尚属首次。律师事务实习,我们与三家律师事务所合作,分三个实习小组,全程是20天。采用的是导师制,一名律师带3-5名学生。三是实结落到实处。一些院校的实结停留在书面报告。我们把它做到实处。实习完毕后,系里召开实习报告会,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有带队教师与法院带实习的法官的意见交流反馈,有各个实习小组的实结,还有学生代表的实结,对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同学提出表扬,评选优秀实习生。#p#分页标题#e#   庭审观摩、模拟法庭、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环节,我们根据实际条件,在市司法局、法制办、各级法院、市政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都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教学管理注重关键   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到底是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一直是个争议的话题。我们的定位是有职业倾向的基础性法律人才,而且是应用类的法律人才,即实践性法律人才和复合型法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这几个关系的处理就很关键。   1.与司法考试的关系处理   几乎所有的法学专业的学生都面临一个全国司法考试的问题,如果以后要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那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槛。当律师、法官、检察官都需要过司考。考研和进入其他单位从事相关工作,通过了司考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在这个关系的处理上,一些院校走极端,把本科教学当成司法考试培训,这样虽然在考试中,学生的通过率高一些,但是,司法考试的重点和科目是有限的,而学生和教师一切围着司考转的话,学生的全面系统的法学素养培养就成问题,尤其是法学理论上的探索习惯就无法养成。而另一些院校则注重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不考虑司法考试的问题,只当作是学生的一个自愿的选择。我们认为作为法学专业人才,一定要具有法学专业的基本素养,养成法学思维习惯,培养法学道德,具有法学实务能力,同时能适应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因此首先是按照法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来运作培养计划,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适当参照司法考试的要求,对司考的重点做一个着重点的讲述,并且适当选用一些司考的例题,供学生练习用。大三暑假前,班主任开始做司考动员,系里根据学生的要求,组织学生集中准备司考,在后勤方面尽量与学校协调,保证给学生提供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也有司考培训班,但是学生自愿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司考主要在课外。   2.关于英语四级   虽然关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必要性,目前在网上有一些非议。但是无论是学士学位要求还是法学硕士入学考试要求,大学期间过英语四级是大学生重要的一个学习门槛。而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的越来越频繁,学好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一项必要的生活技能。法学类本科生作为文科生本书具有学科优势,我们把学业要求和职业要求相结合。一方面很注重学习风气的培养,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早晚自习,且七点半前进教室晨读,一方面在外语教师中特聘教学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主讲,另一方面,班主任和系教务人员配合外语教师的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考试训练。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3.毕业论文与考研、考法检公务员的关系处理   大四是学生最繁忙的一年,忙着实习、各种各样的考试和找工作。在这个同时,还要做毕业论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协调与学生考研和其他考试的时间冲突,我们在大三开设论文写作和论文检索课程,专门训练学生检索资料和练习论文写作,并且有一个毕业论文的预写作练习,从选题到开题申请到开题报告到正文的写作都有一个预热过程。大四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尽量早安排,最好在9月份司法考试之后马上进行,因为学生10月份司法实务实习期间有很多空闲时间来准备论文。而实习之后是11月份了,是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来开题,写开题报告对考研的同学的精力是一个很大的分散和干扰。在选题会上,指导老师与学生有关于如何开题的当面详谈,到开题会上,指导老师与学生错开,A组的老师审B组的学生的题,以便学生能听取更多的老师的意见。之后指导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安排进度。为了让老师有充分的精力有效地进行指导,我们规定了每位指导老师带学生最多不超过8个,并且带优秀论文的老师的工作量多算。定稿一般安排在学生3-4月份法检考试后,以免学生顾此失彼,从而有效避开冲突。   五培养效果   目前,07级已经顺利毕业,08级也进入大四,总结来看,培养效果有如下特点:   (1)学习成绩优秀。07法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90%,位居全院第一;08法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70%,位居全院第一;07级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52%,全省名列前茅,08法1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54%,全省名列前茅。   (2)就业能力强。2010年,07法学班在法检考试中,笔试通过为32人次,最后录取为16人;12人考取了研究生,1人考取了其他公务员,其他人进律师事务所,或者其他行业从事法律顾问工作等,就业率为90%。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方高校;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作为地方高校,应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1]。化学院系是实施化学教育的主体,作为学校教学部门,基本任务就是化学教学,它分为理论、实验二部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中的定律和学说都源于实验,同时又为实验所检验。早期的化学也被称为实验化学[2],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曾专门撰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有效形式”[3],可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就应该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任务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学校化学教育中承担培育化学专才的目标任务,可具体分解落实在以下四个部分:①所谓的“专业基础扎实”,是指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实验能规范操作并得出正确的数据和结论,现行的专业基础课对应的基础实验都担负着这样一个任务;②“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则指通过较为复杂的综合实验,熟练掌握上述“三基”,并在实验过程中加进一些综合性、开拓性知识经验,以锻炼学生综合技能及拓展思维;③通过某些综合实验及其模仿实验逐步为设计实验,创新实验铺路引导,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④在设计实验、创新实验里精选出好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模式”,也为化学系有“50%以上的毕业论文在实验室中完成”的目标贡献份额。总而言之,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优选的创新实验)一套化学实验教学运行模式来完成培养化学专才的任务。

2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院校传统的基础实验教学模式,重视化学理论教学,一般是教授理论主课的老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下意识地把实验教学变成了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使得实验教学体系变得不够完善,忽视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关键素质—能力的培养,加之实验教学人员非专技所长,致使实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如果学校实验管理顶层设计不理顺,那么实验教学四个基本要素“内容”、“人”、“财”、“物”就无法协调安排;如果实验教学的内容、考核、激励不合理,书面考试完全代替,那么真正需要考察的“能力”和“素质”就容易出现得不到训练、体现和考核等表象问题[4]。

3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3.1以基础实验教学目的为导向,确立“能力”是关键

在教育部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而设计的一套体系中,明确要求应以培养学生关键素质—“能力”为目的,采取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最大可能性改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措施。这是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坚决实施的措施,具体是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加深对化学理论的理解,熟练地进行规范操作,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培育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得的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完成实验的观察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和判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总结和评价能力、文字报告能力等设计好路线,这是人才培养更深层次必然要求,是人才培育精髓实质[2]。为了这个根本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3.2推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化学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出色、创新能力强,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专门人才。落实到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可分解成4个单项:①理论验证、基本操作的实验,我们可以优选一些现行实验,验证性的诸如《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氧化还与电化学》、《环己酮、糠醛与氨基脲的竞争反应》实验等等,基本操作的诸如《常用玻璃仪器使用及玻璃管的简单加工》、《五水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物质熔点沸点测定》实验等等;②培养一般研究方法的开拓知识面的实验,我们设计成综合实验,包括运用多种实验技术,需要理论宽泛的《4-苯基-2-丁酮的制备》,《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红外光谱测定》综合性实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及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并形成报告的能力,它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例应当加大;③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如:《苹果中钙的提取及测定》、《四苯基异二醇光化学合成及表征》的实验……设置成设计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相对独立地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来完成设计实验,进而培养兴趣、探索未知、发展个性、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提高素质,这种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质—能力设计实验应该增加;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写出逻辑严谨、情理并茂而又科学的毕业论文,通过2~3年实验训练和增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及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等科研性文章的写作技巧,懂得了文献调研、确定实验方案工艺、实施物质合成、分离纯化、物质表征,进而弄清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关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这样基本化学科研范式,结合具体课题(学生自选,导师命题),就自然而然地写出好的毕业论文(因为上述环节涵盖了论文所有过程),再加上学生按自己的个性意向,选择导师,导师又以自己的优势方向指导学生,导师优势学术与学生志趣双向耦合,既调动了指导教师发挥优势才干的积极性,又利用了他们掌握的研究项目、实验室、资金、物质设备、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学生按兴趣选择,他们学习研究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动力强劲,那么师生的优势叠加自然会产生施教者希冀的效果,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或成果便会不断涌出。事实上,2018-2020年学生的论文质量比起往年有大幅度提升(教育部专家对教学质量评估的结论)。所以,应推广“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导师的科研项目实验、自选或命题实验)”一条龙式的独立实验教学模式。这样便可将“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之中。

3.3加强创新型实验和项目建设

创新型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可独立地设置成实验教学环节,也可列入选修课或课外科学技术活动的实践环节。创新实验项目从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到提出课题、设计方案、确立方法、选用仪器,完成实验,到分析结果等,都完全由学生自行确定。这种由想法到结果的实验,是一种设计性创新实验,难度较大,为增加成功概率,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在做好基础实验、练习综合实验、实践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具备了深厚的实验功底后,经学生、老师、项目及经费四项匹配后实施,万万不可流于形式。课题的内容和形式不限,可使学生感受科研工作的全部内涵和乐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钻研、探索、创新精神,以达到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目的[5]。经过多方努力,成果也较为显著:各科研课题组(每个组2-7名)中都有同学积极参加,不同课题组除了完成本项目外,自己又开创了一些实验,三年累计16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均结题或完成,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大赛”(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共青团、省发改委及省人社厅共同主办),近三年都获得了好成绩,袁兆朔《有机模板剂导向的金属卤化物低维钙钛矿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李正进《有机卤代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等7个项目在“学生科创大赛”中分别获得省级一、二或三等奖,曹晓雨《酯交换法制异丙醇》、吴玉芳《低维钙钛矿新型白光LED发光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等3个项目被推荐为“省青创”项目,并获得获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学会表彰奖励。

3.4革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紧扣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导,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不能为教师而设置实验,如满足工作量,满足哪个实验室容量,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设置实验教学体系及管理模式。完成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首先采取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兼顾理论知识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培养目的,设计不同的模块,和相关课程保持协调一致,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的实验,规定时间、地点、指定教师;对综合性实验实行预约制,一天设置多个时段,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实验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实验课的灵活性、选择性等,尽量向按需教学的方向靠拢,这是教育大趋势;对于设计性实验、毕业论文项目的实验,要开放实验室,师生互选,使实验研究及能力兴趣优势叠合,易出成果及高质论文;其它实验项目、竞赛要在开放实验室的情况下进行。其次是实验人员专职化,我们要固定实验教师,实验人员不一定是全才,但必须是专才,因此我们要固定人员,用其所长,辅以一定政策及激励措施,使其在专职领域“钻研实验教学,专心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培养他们成长为高效完成实验教学的群体[6]。第三要推行实验中心下的实验课程规划(如若课程附属于教研室,则一定破坏实验技术完整体系,必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教职、经费、实验室、物质统筹安排,恰到好处地使其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协调一致,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更高。一个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可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

3.5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培养人才是学校中心任务,主导“教”的关键是教师,实验教师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强有力的依托,因此建设好实验教师队伍是关键点。化学实验教学的高质量主要取决于实验教师的能力、经验、积极性和责任心,还取决于对实验教学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程度,所以,建设好一支实验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措施如下,第一、要建设一支稳定的“教”有专攻的实验教师队伍,只有人员专职固定,才有人专注于研究实验教学问题,这是提高实验教学基础,还有实验教师在学校环境、实验运作、实验器材上的经验,能帮助学校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要培训提高实验教师能力,实验教师成长需要学校培养扶植,实验教学技能、实验技术知识、实验管理等,可到相关高校考察学习进修或学术交流,增长本行业知识技能。大型仪器到有同类仪器设备的学校或科研单位或厂家进行培训。支持鼓励青年实验教师学业进修,更新拓展知识结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第三、设计一些项目促进实验教学的深入,如设立实验技术的研究、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再开发,增加实验教师技能,提高教学技艺。第四、要采取激励措施,总结实验教学工作,开展评比活动,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等。专职实验教师与理论课教师要有相同待遇,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要着重突出实验技能和实际工作业绩,让实验教师有期望,这样才能稳定队伍,提高积极性。第五、用一些特殊人才政策吸引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教授职称、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或科研能人进入实验教学一线,这是实现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最简单便捷方式。总之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建设一个钻研实验教学,潜心实验教学,用心实验教学的教师群体,这是搞好实验教学前提和保障[7]。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5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我国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尤其是对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学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国内高等院校大都设有法学专业,其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都非常明确且趋于一致,即将法学本科学生培养成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到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指能把法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法学教育重视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显得力不从心。基于此,设计一套科学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迫在眉睫了。   一、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能够指导法学实践教学的教师有限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直接实施者,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着所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理想的法学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司法实践经验,而目前我国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但没有从事过具体的司法实务工作,缺乏司法实践经验,因此实践教学往往是纸上谈兵,难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现有的法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多数以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方式单一且流于形式。拿法学专业来说,不论专业实习还是毕业实习,实习的方式都是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多数学生会选择分散实习,即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由于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分别处于第七和第八两个学期,而这个时间段学生面临着就业、考研、考公等压力,于是学生对实习几乎都是敷衍了事,腾出精力解决就业、考研、考公等问题,而毕业生就业率又是衡量一个学校层次的重要指标,因而学校对这种情况也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控制,法学实践教学只能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未被认可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法学专业均采用理论性较强的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内容介绍多且深,通常需要较多的课时才能完成该门课程的讲授,较多的课时意味着较多的学分,另外教育部规定大学期间必修的公共外语、公共体育、公共政治理论课也占了相当多的学分,从而导致在总学分既定的情况下留给实践教学的学分就很少了。由此看出,我们不仅缺乏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法学教科书,而且没有给予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视。   (四)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缺少法律实务的真实感   由于法律工作的特点,案件本身可能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等,司法单位往往从安全性角度出发,不让学生接触实质性工作,代替的是打字、复印、跑腿等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此外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导致学生在接触实际案件时不知从何下手,难以给实习单位提供帮助,反而是实习单位怕学生到来会干扰正常工作进程,增加管理、运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实习单位也不愿意给学生提供实践上的指导。   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平台,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历练条件,可以说,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师生共同受益的质量工程,因而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和配套的管理、评价制度。   (一)要明确构建法学专业实践体系的目标法学本科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一大批掌握基本的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1]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应该紧紧围绕着法学本科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时要遵循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笔者认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应当是:   在坚持法学本科教学目标和遵循实践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生创造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真实案例的条件,把法律条文的学习及运用放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让学生掌握如何把法律规定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既有广泛法学理论知识又具有法律实际运用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常由基本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组成。   1.基本能力模块。基本能力是指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等,通常包括口才沟通能力、社会调研、疑难案例编写等。   (1)口才沟通能力。培养该能力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沟通和辩论技巧。可通过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辨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2)社会调研能力。培养该能力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调研技能、认识社会,从多角度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学生可到工厂、农村、政府机关了解与法律有关的社会现象,认识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2]   学生在社会   调研之前要事先准备好调研提纲,在调研过程中要根据进行情况做相应的调整,调研完成后写出调研报告。   (3)疑难案例编写能力。培养该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和综合思考能力。学生可先自行收集现实发生的真实疑难案例,一人一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案例,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深化认识,最后以论文格式形成书面分析,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p#分页标题#e# 2.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是学生运用法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一般包括法律咨询、审判观摩旁听、模拟审判、专业实习。   (1)法律咨询。可组织学生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周末法律义务咨询等平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咨询,通过生活中鲜活的案例促使学生把抽象的法律条文运用到社会现实,这不仅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预演。   (2)审判观摩旁听。学生通过真实开庭的旁听观摩,熟悉诉讼程序,体察法官、当事人、律师、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   (3)模拟审判。学生自己选择案例按照庭审的程序开庭审理,通过模拟审判提高学生对诉讼程序的认识及各类诉讼文书的写作能力。实践指导老师应给予模拟审判以必要的指导。   (4)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指实习单位采取一带一或一带二的传授方式,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纪律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办理案件的各个阶段,学习整个办案流程。实习单位一般应是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或企业法务部门。   3.创新能力模块。创新能力模块是在基本能力模块和核心能力模块基础上的升华。该模块包括:诊所式法律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诊所式法律教育。这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一种新式法学教育方法,其优点是学习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实习医生的方法,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的实际运用。该方法改变了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案例中去,寓学于行,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初步运用到社会生活,让他们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发现问题,弥补不足。重点是诉讼事务实习,要点是学习和掌握办案的方法和技巧,一般都要进行一些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实习,[3]部分学生甚至可以直接定岗实习。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毕业实习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流于形式,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效果不甚理想。   (3)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阶段综合运用四年所学法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学术思维过程。由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字数、理论创新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是一次重要的锻炼。   上述三大模块构成了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构建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与理论教学衔接科学的实践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也需要相应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应根据三大模块的要求,科学安排实践课程的学时,明确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从而确定老师的工作职责,使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与理论教学衔接起来,真正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大纲形成以后,还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使该大纲最终能落到实处。   (二)加强法学实践教材的建设   法学实践教材是对法学理论教材的重要补充,法学院校可组织本校教师及校外资深律师根据法律实务的特点编写实践教材,该教材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三大模块的要求,遵循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学时的安排,侧重培养学生利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应当包括从具体的诉讼、仲裁、调解程序到法律实务技巧等,同时实践教材内容应适度地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应融应用型和综合性于一体,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法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教师与律师这两种身份的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质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次是“双师型”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更需要丰富的法律实务能力和经验。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法学教师参加全国司法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从业资格,然后鼓励教师到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兼职锻炼,强化专职教师的实务经验和实务技能。除法学院校的专职教师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外聘教师的办法,聘用那行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四)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专业的实践环节无论是课外的实习还是课内的实训,要想真正达到效果,很大程度上需要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保障。学校一方面要投资建设模拟法庭、法律援助协会、案例实训室和图书资料室,同时还应与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企业法务部门等单位积极联系,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协议,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在校建立律师事务所   法学院系通过争取学校经费或自筹经费的方式建立律师事务所,对外开展法律服务。有了校内所属的律师事务所,更多的教师不用到校外就可以参与法律实务活动,增强实践能力。校内律师事务所应为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安排学生实习,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p#分页标题#e#   (六)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我国法学教育之所以一直重理论轻实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评价还停留在原来的评价方法上。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实践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实践大纲是否完善,指导教师是否尽责,学生的任务是否明确,实施的方法与步骤是否可行,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经费的使用是否有所保障,管理监督的措施是否到位,考核的内容是否全面和合理,教学效果是否有明显提高等。[4]综上,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它既需要优秀的师资、完善的基地,还需要配套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教材,也需要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只有本着求真实务的精神改革现有的法学实践教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会越来越完善。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背景

近年来,国贸毕业生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究其原因是国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技能已与企业实际业务相脱节,因此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求“变”。作为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国贸专业应树立以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为目标,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但当前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与规划性,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各个环节间并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当前的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各国的贸易政策不断变化,外贸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对高素质技能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即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一直以来都偏理论轻实践,因此,对这类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针对国贸专业而言,将其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五大类要素,分别是目标要素、内容要素、条件要素、管理要素和评价要素。

(一)实践教学目标。当前,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培养外贸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和专业实践技能娴熟的人才。其中,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践技能的娴熟程度上。

(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该要为其实践教学目标服务。按照类型和特点来分,可将其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五种模式: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1.实验教学。一方面,实验项目需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制单、外贸函电等理论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在外贸各个流程环节中的实务能力,例如,如何撰写往来信函、如何审核与修改信用证、如何制作外贸单据等。另一方面,国贸专业课程类实验课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各类外贸实训平台及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创设仿真外贸交易情境,让学生在进出口模拟业务中扮演各个角色,完成贸易中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等环节的模拟运作。2.实训教学。国贸专业集中实训是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经历整个外贸业务流程,提高他们的外贸专业技能、国际结算技能和国际运输与货代能力。在这三个模块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先分组实训这三项不同的技能,然后再以综合实训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笔完整的进出易,得以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3.实习教学。国贸专业实习教学分为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前者一般通过组织低年级本专业的学生参观考察海关、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场站、仓库等国易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熟悉和认识进出口基本流程及部分岗位群,调动学习的兴趣,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后者则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发挥师带徒的培训制度让实习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了解和熟悉具体企业的外贸流程,并由企业导师负责对学生实习动态进行跟踪,从而确保其实习质量。最为理想的情况就是学生可以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直观地接触、感受和了解国贸业务流程。4.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在这些实践中,与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直接相关就是创新创业大赛,也是目前本科类高校愿意投入资金大力支持的项目。据调查,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实践中均引入多个国贸专业实践竞赛,如POCl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等。为了增加实践性,比赛在举办者方面也引入了企业参与机制。比赛时,除了有来自于高校的评委,还有来自企业方的评委,企业方的评委在对学生点评时比较犀利、客观,甚至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在外贸业务知识和实操经验上的不足,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未来国际贸易复杂环境的适应力。5.毕业论文。国贸专业毕业生还需通过对实习或签订就业协议的外贸单位进行调研、总结与分析等实践手段,运用国贸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务应用能力,完成企业类选题的毕业论文的撰写。因为它既是国贸专业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科类国贸专业的教学过程的终极检验。

(三)实践教学条件。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必备的条件,主要包括:政策及制度保障、实训基地、设施、资金及师资队伍保障等。1.政策及制度保障。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问题上,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早有相关指导意见。例如,2012年教育部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鼓励以引企驻校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实训基地、设施、资金保障。实训基地通过创造仿真的国贸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操热情,是国贸专业学生提升专业应用技能的主要场所。国贸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主要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实训基地锻炼自己的外贸应用技能。除了校内场地外,校外实习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的一种有力补充,有效地缓解校内资源的不足,更为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迈向社会前提供了一个过渡场所。它帮助学生接触到多方面的实战训练,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他们即将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做出了贡献。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场所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尤其需要来自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3.师资保障。众所周知,高素质、有经验的并且还热爱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条件。2018年1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了:“实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讲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践经验,提倡定期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教学中最紧缺的资源,因为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尤其具备的是与实践教学指导相适应的实际业务能力。

(四)实践教学管理。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含: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及质量监控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要负责统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及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还需提前制定好相关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等配套材料,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机构还需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及事后反馈。

(五)实践教学评价。为了监控实践教学的需要并对师生的教与学形成正确导向,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而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完整的评价体系、多元的评价主体及多样的评价方法,具体表现为:一是制定评价体系时坚持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相结合;二是评价主体尽量多元化,学校、企业、教师以及学生都可参与评价,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三是实践教学项目的考核方法应根据课程类实验、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企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创业比赛、毕业论文等不同类型加以区别对待,可采取考试、答辩、调查报告、汇报、案例剖析、情境模拟、软件操作等多种方法。

三、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一些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没有转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仍把实践教学目标视为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目标设定是根本无法把国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的。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厚。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所开设的不同实践教学内容之间彼此孤立,缺乏层次性,更缺乏“迭代”思维,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从整体来看建设思路还不够清晰。

(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太灵活。实践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技能指导。布置实训任务时,教师就把内容、方法等都告诉学生了,待学生自己在国贸仿真软件上进行操作时,都是机械式操作,本身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与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疏于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很多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管理的范围比较狭隘,甚至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和设施的管理,对实践教学管理缺乏研究,管理方法死板,更谈不上创新管理。

(五)实践教学保障不够完整。从实践条件来看,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外贸企业出于商业安全考虑,不愿让实习生直接与客户接触,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到实际业务,最终导致校外实习变成了走马观花。

(六)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不够细致,评价过程不规范。例如,对于学生专业实习的考核,不能仅凭学生提交的有盖过章的并有企业主管评语的实习证明就直接认定其实习学分,这种形式重于内容的结果性考核无法确保其实习质量。

四、促进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举措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以及国贸专业特点,从市场终端倒推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同时,协调好专业学习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大力促进理实相融。

(二)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高校应坚定地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提升业务实操作技能为关键突破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同时不可忽视对外贸人才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

(三)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拟真项目让学生近距离面对外贸行业的真实需求,直接进行实操,避免了实践内容与外贸实际业务不相符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灵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业能力。

(四)创新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高校应健全院校两级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同类优秀院校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本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

(五)强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高校要根据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并不充足的教学资源,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对口的外贸企业资源,为国贸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国贸专业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质量反馈的信息,做到以终为始;二是鼓励有企业经验的教师积极进行实践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健全评价制度,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白雪.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7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必然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以适应当前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社会的需求。因此,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法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它是法学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与司法实践互动的需要。   1建设法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意义   (1)是学校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提出了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把法学教育的重点强调为两个方面,即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高等学校法学教育必须重视法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从建立之初就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当格外重视学生实务能力的培训,而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规划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2)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随着将毕业实习纳入本科教学计划,作为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实习也称为专业实习,由过去毕业实习只是使学生了解司法程序和法律操作,到专业实习旨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法律能力,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极大地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同时根据法学教育规律提出并论证了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将实习作为一个孤立的教学单元或环节,而是将其视为法学本科教学的有机部分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3)促进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   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司法实践的桥梁。因此,建立一批比较稳定的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将为学生迅速将法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法学实践能力提供了可靠的平台,而且也有利于锻炼和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同学们真正进入到实务工作中去,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实务工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对将来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有一个实质性的了解。而且可以让他们重新认识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4)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学生通过法学校外实习基地这一平台可能对自己将来的就业获得机会。学生在实习基地的优异表现,给实习基地单位如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实习基地也有用人需求,那么实习基地单位和毕业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最终把实习基地变为就业基地。   2法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管理缺乏科学性。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实习基地的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很多法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多半是流于形式,往往就是签一份协议书,挂一块牌子了事,至于双方如何去规范建设、如何去规范管理、如何选派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等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后续建设工作严重滞后。甚至出现学校与学院间管理脱节、管理人员频繁更换、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实习基地的管理上没有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这导致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混乱,影响实习质量。   (2)师资力量不强,指导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众多高校并不缺少法学理论课教师,但较为缺乏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绝大数教师不太熟悉法律实务。法学实践指导教师需要同时具备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既能精通理论,又能热练、规范地进行法律执业,但现阶段符合上述要求的教师较为短缺。在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方面,为节约教学成本,高校较少设置专职的法学实践教学岗位,多采取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的方式,即使有部分高校设立了专职的法学实践教学岗位,但相关人员的实务能力也不强,很难完成专业的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在人员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足,加之未能科学地计算实践教师工作量,容易打击实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缺乏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3)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间缺乏互动,合作单位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仅限于学生单方面实习,内容比较单一,没有互动。在法学校外实习基地共建过程中,虽然合作双方关系较为友好,相关合作单位也能给予一定关心与支持,大多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但有的协议过于简短,双方权利义务不够清楚、明确,缺乏长效的互利共赢机制;有的则完全流于形式,合作单位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合作协议。相较于重点大学,独立学院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无论是资金优势还是学术优势都不具备。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仅仅依靠领导、专业教师和合作单位相关人士的个人情宜来维系,一旦发生人员更换,实习基地便难以为继同,从而严重影响实习教学基地的稳定性。   (4)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   实习基地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因为实习基地需要相关的办公场所、设备、生活设施和管理费用等,特别是在离学校较远的地区实习,学生的住宿、就餐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独立学院学生实习经费和基地建设经费更是显得捉襟见肘,而合作共建单位一般为财政拔款单位,缺乏专项建设资金,对实习基地建设在经费上支持也较为有限。由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就无法保障学生正常的实习,其实习效果就大受影响。同时,经费投入不足也不利于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合作的稳定性。#p#分页标题#e#   (5)实习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   实习时间设置也有待改善,实习时间过度集中,接收单位不堪重负,因此不愿意多次接收实习生,而且大多数学校安排的实习周期较短,实习生往往刚进入角色,实习时间就已结束,而一个完整的法律程序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外,大部分法学院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但这一时间正好同毕业生找工作、考研、司考时间相冲突。许多同学往往利用实习的时间找工作或是复习考研、司考,毕业实习敷衍了事,甚至存在“虚假实习”的现象,这样根本无法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3法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研究   (1)严格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管理。   实习基地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的和效果的实现。首先,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很具体、细致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应该有相应的结构和岗位来承担。一般来讲,这项工作可以作为一个岗位来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其次,要制定一套健全、切时可行的实习基地规章制度,为实习工作和基地建设的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并督促落实。最后,学校要加强和实习单位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学生实习时这些规章制度能得到实习单位的支持,保障实习每一环节的顺畅。   (2)重视与校外实习基地关系的良性运行。   在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合作单位应该努力探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法律院校教师的法学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和法律实务部门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实务经验丰富的优势应该互相弥补。对于大部分的独立学院来说,不存在这样的资源优势,无法为合作单位提供很好的帮助和支持,相对于知名高校,一般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但是独立学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对于大量需要实习生的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单位,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多的关注。针对独立学院来说,可以采用一些新型方式,如请离校近的实习单位法院把一些简单的案件放到学校模拟法庭开庭,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法庭审判,这和同学们自己所组织的模拟法庭有实质上的区别。通过真实庭审的观摩,同学们对审判的程序、法律的权威性等都会有更加深刻地人体会,同时这也为法院进行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提供了机会;或者聘请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为学生作实务专题报告,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也可以让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承担一部分实务性课程,由专任教师和实践基地客座教授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重视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完成。   法学实践性教学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即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一般说来本校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经验较缺乏,学校应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二是从合作共建单位聘请学历层次较高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作为本校的兼职指导教师。这些人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高超的司法技巧,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习,而且还可以向本校教师传授实践经验和对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提供有力帮助。目前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对本校法学教师进行实践环节的专门培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可行的途径是直接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作为本校的兼职指导教师,但从学校的长远利益来看,应当将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作为重要的工作计划。   (4)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在强调基地实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校内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在进入检察院、法学和律师事务所实习之初,因为校内实践活动的效果没有实现,一部分同学对基本的审理程序完全不了解,不能胜任法律文书的书写,相应的实体法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这些同学大约得经过二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进入实务状况。反之,那些在学校积极参与模拟法庭、法律服务的同学不论是在审理程序、法律文书的书写以及实体法的运用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他们能主动顺利地进入司法程序,实习结束时收获往往比较大,也能得到实习单位老师的肯定,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应当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部分结合起来。   (5)合理安排实习教学时间。   法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案例教学、社会调查、法律咨询、模拟法庭、毕业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应根据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首先,为防止“虚假实习”现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应尽可能避开与学生司考、考研、找工作等相冲突,有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其次,因法学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集中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这些单位往往容量有限,一次安排的学生不宜太多,因此在在时间和人数安排应尽可能分散,否则接收单位会不堪重负。再者,应适当延长毕业实习时间,鉴于法务工作的特殊性,如果实习生要完整地参与一到两个案件的全过程,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建议毕业实习的时间保证在三个月以上。

法制毕业论文范文8

1.诚信意识淡薄

国家助学贷款是用来资助贫困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少数不讲诚信的学生,恶意不还贷款,造成银行坏帐率过高,致使全国已有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给助学贷款抹上了一层阴影。

2.虚假推销自我

一些学生为在就业中找到好的归宿,耍小聪明,简历注水,花样百出,有的“克隆”他人的荣誉证书,改头换面,据为己有;有的学生涂改成绩、夸大事实、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3.考试作弊严重

在很多高校课桌文学中流传着这样的话语:“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看就行”,认为作弊是取得好成绩的捷径。另外,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技能证考试、毕业论文写作等找“”,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存在的原因

1.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面对利益的诱惑,包括政府、组织、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信用都面临许多问题,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的欺诈行为;政治生活中,有些地方政府的言而无信,失信于民等,这些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再加上目前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学校园和大学生。

2.受学校因素的影响

一是学校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往往把智育即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则缺少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诚信教育形同虚设。其二教育内容滞后,教育内容过多停留在原理、规则的阐述、灌输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贴近他们生活、思想、心理的实际。其三,学校对学生诚信的约束机制和相关制度规范还不健全,对学生诚信方面的表现管理松懈、监督不力。其四,有个别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为人师表、做学生诚信的表率。

3.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教师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孩子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如果在生活中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做事撒谎、造假、偷税漏税、甚至欺诈,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孩子诚信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和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4.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是认识不到位,缺乏对失信危害性的认识。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面临着道德困惑,缺乏对失信危害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诚信是道德的根本和基础,是人立足社会的根基。二是缺乏理性思辨能力。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难辨真伪,容易把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淡化诚信观念,甚至做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三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历史使命感,学习马虎应付,考试作弊,谎话连篇,欺骗父母,忘掉了学生的责任所在,甚至荒废学业。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大诚信宣传力度,使诚信教育常抓不懈

首先高校对诚信教育要引起高度重视,融入到教育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其次,充分利用载体,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校园广播、网站、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教育,树典型,学榜样,在校园中营造一个“人人知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开展无人监考、创建和谐校园、聘请诚信模范人物作报告、组织征文、演讲、开展诚信实践体验等活动,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不诚信的危害性,形成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

2.加强制度建设,为大学生的诚信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特别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的评选制度、学生违纪的惩罚制度等,都要体现诚信的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二是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3.充分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时时事事讲诚信,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讲诚信,提高道德修养。

4.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外部环境

首先,净化社会经济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通过道德和法律?束,使社会成员确实遵循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在社会竞争中体现诚信者最获利,失信者最无利,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使学生真正明白诚信是成事的根本。其次,净化社会政治环境,防止和克服各级行政人员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等失信于民的做法,牢固树立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责任感,引导整个社会趋向诚实守信。第三,完善社会法制环境,使“法制”与“德治”有机结合。第四,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诚实信用文化。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