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技术原理范例

电路技术原理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1

关键词:AltiumDesigner;焊接;电路;通用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是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电子电路,因此该部分内容需要设置较多的实验,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电路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然而由于通用技术目前仍缺少适合高中学生动手实验以及课堂教学的硬件平台,实验往往难以开展。一些学校会用面包板、洞洞板等作为载体,但面包板、洞洞板只适合涉及少量元器件的电路,元器件数量一多,导线连接就会非常复杂、容易出错,即使有学生千辛万苦将线路连接正确,也会因为引脚接触不良、连焊、虚焊等问题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这些问题极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况且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AltiumDesigner(简称AD软件)是一款应用十分广泛的电路设计制作软件[1],它可以将电路设计原理图转化成PCB图,再将制作完成的PCB图交予电路板印制工厂或者网店,就可以获得对应的PCB电路板,这样就解决了复杂电路布线问题导致的电路故障难题,实验时只需确保各个元器件焊接正确完整即可验证电路。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用AD软件制作PCB电路板用于电子控制技术教学,不仅可以适当降低实验难度,专注于提高学生电路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AD软件介绍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线路的设计变得异常复杂,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线路是必然趋势,许多大学甚至还开设了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应用的课程[2]。AD软件作为一款主流电子线路设计软件,拥有非常强大的电子电路设计功能。它在Protel的基础上优化了界面交互设计,拓展了多项功能。AD软件功能较多,包括原理图库设计功能、印刷电路板设计功能、嵌入式开发功能、3DPCB设计功能、封装库设计功能。

二、用AD软件制作PCB电路的过程

用AD软件设计PCB电路板的思路是十分清晰的[3]:首先,需要创建原理图库和封装库;其次,将原理图库和封装库整合在一起生成集成库文件;最后,用这个集成库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图,设计制作完成的PCB图就可以拿去让电路板印制工厂或网店加工。本文以2016年浙江省高考通用技术选考第17题的电路图为例,介绍AD软件绘制PCB电路板的过程,图1是电路原理图。

1.设计制作原理图库

在用AD软件绘制原理图时,部分元器件无法在库文件中找到,这时就需要自己绘制元器件符号,原理图库就是用来绘制各种元器件符号的。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Library→原理图库,进入原理图库设计界面(见图2)。可以点击工具栏上的绘制具体元器件符号,图中界面绘制的是555芯片的元器件符号。从原理图来看,需要绘制的元器件数目比较多,依次绘制比较耗时,因此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原理图库导入AD软件中,这样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使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2.设计制作封装库

封装库是用来绘制各种元器件引脚、轮廓外形的。在绘制元件封装时,不仅要参考实物元件的大小和引脚信息,而且也要在标注焊盘标号时,与原理图库中的元器件符号相对应,否则电路就无法正常工作。封装库设计界面(见图3)可以通过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Library→PCB元件库进入。另外,还可以在此给元件封装添加3D模型,可以将查看界面切换到三维立体模式下观看(见图4)。同样当元器件封装较多时,可以通过下载导入封装库的方式,进行修改使用。

3.用原理图库和封装库

合成集成库集成库的作用就是将各种元器件的图形符号与外形封装一一对应起来,这样,集成库的元器件符号才能被用来绘制电路原理图。单击菜单栏中的工具→模式管理器,在模式管理器界面(见图5)可以将元件符号和封装一一对应。完成集成库之后,就可以在对应文件夹中找到制作完成的集成库。集成库可以被单独拿出来使用,建议将制作完成的集成库保存起来,以后绘制PCB电路时就可以节省重新制作原理图库和封装库的时间。

4.用集成库绘制电路原理图并生成PCB图

合成集成库之后,就可以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了,依次在菜单新建选项下创建PCBProject、原理图和PCB图,在原理图设计界面添加集成库中的元器件,并用导线将其连接起来。图6是设计完成的电路原理图。在设计菜单下点击更新PCB文件,就可以生成原理图对应的PCB文件,再对各元器件进行排版、布线,最终可得到图7所示的PCB文件。如果想查看整体效果,也可以将其切换成三维模型视角,在立体视角下查看电路板焊接完成之后的效果图。

5.导出Gerber文件交予电路板印制工厂制作

经过细致的检查确认电路设计没有问题之后,便可以导出电路图的Gerber文件,这个Gerber文件就是PCB电路板印制工厂所需的制板文件,当然对于中学教师来说,也可以不导出Gerber文件,而直接将整个PCB文件交予电路板印制工厂。

三、实物焊接调试

PCB电路板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通过焊接组装测试,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最终电路无法工作,因此在制作电路板的时候必须非常仔细。图8是焊接组装完成的电路板,经过调试就可以正常工作了(见图9)。首次用AD软件制作电路板的时候,需要提前准备好原理图库和封装库,虽然这一过程比较费时,但可以将制作好的集成库保存起来,下一次再制作电路时就不用重复绘制了,而且高中阶段电路教学所接触到的元器件种类比较有限,往后若需要新的元器件,只需临时添加即可。因此使用AD软件制作电路板还是比较方便的。

四、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AD绘制的电路板教学完全替代以往的电路连接实验。因为电子线路连接是每名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只有动手连接过之后,才能掌握实物元器件和图形符号之间的联系。可以选择在确保学生已经掌握线路连接技能的前提下,用印制电路板开展教学,这样可以适当降低实验难度,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电路设计本身,而不是始终陷于线路的连接故障排查上,这是面包板和洞洞板等教学载体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相比于部分教师在网上购买固定电路套件,用AD软件绘制电路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验设计制作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实际课堂反馈来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比使用以往的实验平台要好。

参考文献

[1]刘佳琪,高敬鹏.AltiumDesigner15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田薇.Multisim和AltiumDesigner在电子设计实验中的应用[J].学科探索,2018(13):59-60.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2

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桥式整流电路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借助学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仿真软件、微信墙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引导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网络资源;整流电路

1教学内容及目标

1.1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课选用的是校企合作校本教材风力发电变流技术,第二章整流电路是风力发电的重要环节。本课所讲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第二章的开篇,学生在学习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上,以小功率风力发电系统中整流器为载体,认识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原理和测试,为后续的三相整流奠定基础。本设计的重点内容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在于电路常见故障检测与分析。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环境;②学生之间要小组合作,共同学习;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能够高效快速的交流互动;④评价能及时多元化、课后要有巩固训练。本设计充分运用了学校的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实物操作与多媒体、网络、个人终端等多种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3D动画、交互游戏、微课程等信息化资源,借助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微信墙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思-学-仿-做-评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信息化资源与实物资源的有效结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技能训练。

1.2教学目标的设置

知识目标:①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②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力目标:①能从电路原理图中识读整流电路;②能对桥式整流电路常见故障进行检测与分析;③通过参数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素养目标:①强化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②养成文明规范的操作习惯

2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讲课的内容,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其中课堂教学分为思、学、仿、做、评五个环节。

2.1课前准备

学生运用平台移动端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搜索风力发电相关图片并上传,二是学习整流电路微课。我与学生通过平台交流互动,跟踪学习进度,以便微调教学侧重点。

2.2课堂教学

环节一:思——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展示学生课前上传的图片,并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实现与课前准备的对接,增强专业意识;观看风力发电3D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整流在风力发电中的作用,结合课前的微课学习,进行回答,以此来评估学习成效。教师讲解离网风电系统框图,引出小功率风电系统整流器,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环节二:学——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本讲课两个知识点。知识点1: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首先学生通过微课小组学习电路组成,了解全桥堆的应用,并在平台完成互评。然后,小组竞赛,完成电路搭接测试游戏。之后,学生参照微课讲解,在任务单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巩固电路组成这一重点知识。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提炼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电路识别测试题。通过查看平台汇总结果,掌握学生状况。知识点2: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学生首先通过微课学习电路工作原理,小组合作,讨论U2正半周、负半周时电路的工作过程。然后,在任务单中绘制电路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图。自主学习完成后,选取两组同学上台讲解工作原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升。最后,微课学习负载和二极管上电压电流公式,填写任务单。环节三:仿——聚焦任务模拟仿真。本环节学生运用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操作模拟。首先,小组合作完成电路搭接,检测对知识点1的掌握程度。并使用软件中的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用虚拟万用表测量电压,通过对比理论值与测试值,理解公式。上述内容完成后,登录平台进行自评。然后,根据任务单的提示,设置故障、观察现象、记录总结。环节四:做——实战体验巩固提升。首先教师讲解安全及操作规范,并给出实际风机控制器的技术指标,指导学生估算参数。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本任务所需的工具仪器和元器件,检测元器件。之后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路元件的焊接。学生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观看二极管检测、电子焊接工艺等微课,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学生实做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并抓拍学生错误操作和规范操作上传微信墙。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电路板的焊接面和元件面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建立作品库,方便企业专家定期登录平台进行点评。电路板经教师检查认可后,通电检测。环节五:评——展示交流总结评价。操作完成后,教师组织观看微信墙照片,引导学生在平台作品库中进行星级互评。展示平台中自评、互评和企业专家点评情况。

2.3课后拓展

布置学生课后任务:借助微信平台预习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完成自我检测题并提交平台。

3教学设计的创新

第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职业能力。思学仿做评的教学模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理念。第二,凸显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平台、微课、微信墙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第三,移动互联网+教学、拓展学习时空。为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营造了课内外全程互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延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4教学反思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在看中学、玩中学、练中学,使我们的课堂不再是静止、生硬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作者:孔莉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3

1航空电子设备中主要的电路图种类

电路图的类型主要有示意图、方框图、等效电路图、电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装配图等,而对于航空电子设备维护人员来说,接触比较多的是示意图、方框图、电原理图。示意图用于表示各种电子元件在设备中的装配次序、元件之间的正确位置等,又叫分布图,一般在设备维修之后调整与校正时使用。为了便于查询,各个元件和接头的位置一般使用字母或者数字表示。方框图是将电子设备的各个单元电路用方框的形式表示,并用线段、箭头等将这些方框连接起来,表示电子设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带箭头的线段一般表示电信号的走向,由此可了解信号在整个系统的传输途径。电路原理图用于表示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元件符号、代号来表示元件实物。它表明了整个电路的结构、各个单元电路的具体情况以及单元电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在部分电路原理图中,给出了各个元件的型号、标称值、工作电压等参数。

2四个步骤把握识图要领

航空电子设备的电路图往往非常庞大且复杂,在识图时应把握要领,循序渐进,否则会困难重重。根据对已有识图方法的分析,面向航空电子设备的电子线路识图通常可从以下四个步骤着手:(1)辨清出入,明确信号流向。要识读一个电路图,首先得辨清该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沿电路由输入传输至输出。在电路的方框图中,方框之间用带有箭头的连线连接,通过箭头的方向可以确定信号的流向。如果没有方框图,则可根据以下方法来判断:一般来说,电路的输入在左、输出在右,信号的走向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如果电路中引入反馈,由于反馈电路是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输入端,反馈电路中信号的走向与主电路相反。(2)化整为零,分解电路模块。航空电子设备的电路图非常复杂庞大,直接从输入到输出进行识读,难度很大。通常按照电路所实现的功能,以信号的流通方向为线索,把电路分解成若干模块,以降低分析难度。如果电路有方框图,在方框图中每一个方框表示电路的一个模块,根据方框可以将电路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对照方框图中的各功能模块,可将原理图分成若干个功能电路。如果功能电路仍然过于复杂,再对各功能电路按照实现方式划分为若干单元电路。如果仅有原理图,电路分解难度则会增大,需要利用已有的电子技术知识和电路识图经验,根据电路功能实现的基本原理、各类电路的典型特征,将一个复杂的系统电路进行解体分块,比如放大电路中带有晶体管、正弦波振荡器无输入信号、电源电路包含整流变压器和整流二极管等。而电子线路通常利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若熟悉电源电路模块,将其从电路整体中分离,可大大简化电路。(3)剖析单元电路,确定功能原理。利用已有的电子线路知识,分析各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虽然电子电路的形式千变万化,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有较大差异,但基本电路的组成原则是不变的。掌握具有某类功能的基本电路的结构特征及其特点,会大大提高分析复杂电路的效率。当然,这需要识图者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熟悉典型单元电路组成及功能特点。(4)统观整体,确定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在确定各个单元电路的功能之后,分析各部分电路之间的联系,理解整个电路所实现的功能和性能特点。在上述四个步骤中,明确信号流向是导引,分解电路模块是关键,剖析单元电路是核心。而要有效对电路进行分解、剖析单元电路,需要识图者掌握元器件主要特性,熟识基本单元电路,才能在实践基础上加深对电路识图方法的理解并融会贯通。

3三个环节培养识图能力

3.1基本元器件筑牢基础。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线路的基础。基本元器件包括各类型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由于各类元器件的类型多样,功能特性复杂,适用场合多变,死记硬背易弄混。为帮助理解掌握元器件的符号、特性及典型应用,归纳两种主要方法:(1)兴趣法。基于认知心理学,研制元器件认知板,把元器件实物与符号、基本特性与应用相对应,由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由特性理论到实用电路,建立完整的电子元器件认知体系。例如,对于二极管,研制二极管认知电路模块(如图1所示),使学生在学极管符号的同时能直观看到实物,建立直观认知:由Ⅰ区的半导体数码管使学生看到二极管的应用;由Ⅲ区的红绿蓝三色发光二极管,学生很快能联想到日用的LED灯、五颜六色的节日彩灯等;运用Ⅱ区的电路可分析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电路中两个蜂鸣器分别正反连接两个二极管,通电后一个蜂鸣器发声、另一个不发声,使学生理解二极管在外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外加反向电压时截止,同时观察普通二极管外壳上阴阳两极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学会通过外形识别二极管的极性。(2)对比法。对于符号、特性相近或相对的元器件,利用对比法归纳特点。例如三极管的NPN型和PNP型两种类型,符号中箭头指向、静态偏置电压的异,与特性的同;电阻串联阻值变大、并联阻值变小,而电容则恰好相反。

3.2基本单元电路突破核心。单元电路是由若干电子元器件构成的、具备某一特定功能的基本电路,是组成各类电子线路的核心。要识读电路图,必须熟练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典型结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基本单元电路主要包括基本电压放大电路、运算电路、滤波电路、正弦波振荡器、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在基本单元电路中,元器件的变换、连接方式的改变以及不同基本单元电路的组合,都会实现不同的功能。由于电路的形式多变、功能多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电路。在分析基本单元电路时,要抓住关键——每类基本单元电路的典型特征。例如,对于基本放大电路,抓住具有放大功能的核心元件——三极管,对于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共射、共集和共基,则要抓住电路连接的主要特征——共谁谁接交流地。

3.3实用电路识图训练技能。在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实用电路识图,熟悉基本单元电路在实用电路中的应用、实用电路中元器件连接与布局特征,训练识图实践技能。对于电子设备维护人员来说,实践经验很重要。实际搭接电路或阅读电路图越多,经验越丰富,电路识图能力越强。在实践中,常选用模拟电路系统中的音频放大电路作为初学者电路识图训练的一类电路,如图2所示。在图2中,MIC与R1、RP构成输入级,输入音频信号;Q1、Q2两个三极管构成两级放大电路,作为中间级,实现电压放大;Q3、Q4两个三极管构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作为输出级,驱动扬声器。该类电路包含内容全面、单元电路划分清晰、分析相对容易,对初学者运用识图方法进行识图训练有很大帮助。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层推进,不断促进电子设备维护人员电路识图能力的提升。

4结语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4

存在的问题1: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章与章之间的内容相互脱节,知识跳跃性大。存在的问题2:教学方式中绝大部分教师仅采用讲授法,缺少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接受较困难。存在的问题3:考试方式单一,往往以一张试卷定“终身”,缺少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存在的问题4:实验开设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缺少创新性实验的训练,对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少,往往是老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学生不动脑筋,依葫芦画瓢。针对以上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本文提出在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

二、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基础课程的学习开始抓起,而不能仅仅从某几门专业课程学习才重视工程素质能力的培养,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环节中。CDIO,即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这是产品开发的四个阶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几个阶段中,培养其工程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具有大工程理念、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密切联系产业实际和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四大特点。模拟电子技术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是以项目制方式进行授课时是比较容易实现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嵌入的。

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四大项目的设计、制作为基础,全面覆盖模电的所有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中做(Learning-By-Doing),做中学(Doing-By-Learning),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尊崇理论学习到软件仿真,软件仿真到实物制作的学习流程。四大项目分别为: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实用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远距离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与调试、温度指示器的制作与调试。项目一: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桥式整流电路的应用、电容滤波电路的应用、运放构成的比较器的应用、基准稳压电路的分析与检测、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等。项目二:实用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其基本任务是将接收到的微小音频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功放推动而提供能量足够的音频信号。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原理与分析(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多级放大器的特点、负反馈在放大电路的应用等。项目三:远距离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与调试。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掌握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掌握振荡频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无线电信号的调制、传输和解调原理及作用。为信号的无线通信原理的学习打下基础。项目四:温度指示器的制作与调试。其基本任务是利用集成运放电路,制作一款温度指示器。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分析问题时的虚断和虚短的概念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等。此外,学习并制作完以上的四大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若干设计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行电路设计、PCB板制作、器件的购买与焊接、电路的调试与运行,写出制作文档,并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陈述与答辩。

四、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很多高校还是采用纯理论教学方法,使得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学习枯燥,缺少兴趣与动力,教师教学满堂灌,事倍功半,效果不佳。采用BOPPPS的教学模型教学并使用LBD的教学方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会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BOPPPS的教学模型。

BOPPPS是将一堂完整的课程教学分成六个阶段,依序为暖身/导言(Bridge-in)阶段、学习目标/结果(Objective/Outcome)阶段、先测(Pre-assessment)阶段、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阶段、后测(Post-assessment)阶段和摘要/总结(Summary)阶段。

2.LBD的教学方法。

所谓LBD的教学方法,即学中做(Learning-By-Doing)。以下即对LBD教学方式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教学作一个案例,整个案例分为四步。(1)原理讲述。首先是引入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讲述电路构成及各器件的作用,并与固定偏置电路进行比较;依次进行电路的静态分析及静态工作点的分析计算;最后进行电路的动态分析,通过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2)仿真实验。以下仅对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进行仿真。(3)实物制作。仿真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仿真原理图绘制PCB板,PCB版电路图,然后购买元器件并焊接进行系统调试运行。最终做出共射放大电路的实物。(4)学结。要求学生对原理学习、电路仿真和实物制作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仿真和实物制作的效果进行评判记载,作为过程性学习成绩。

五、模拟电子技术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工作,并以此深入推进XX学校的“五大教学改革”。考核方式要从纯理论的试卷考试向学生的能力考核转变,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权重,削弱期末考试的权重;增加能力考核的权重,削弱理论考试的权重。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的,改变原有考试方式,即加重学生的过程学习考核权重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考核为主。课程总成绩由以下四个模块构成:期末理论考试占40%;课程设计实物制作占20%(学生要答辩并提供制作报告);四个项目的过程性检测占30%;平时作业占10%。

六、总结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5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电子技术;创新能力

1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是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机电、汽车服务工程、电气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4个特点:首先是电子技术课程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它涉及了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和电力电子等,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主要涉及了常见的电压和功率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晶闸管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并由此延伸出在各方面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和设计相关电路。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晶闸管、逻辑门、触发器等)的原理和使用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先进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授课内容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不能多少年一成不变。第四个特点是实用性,从基本元器件到简单电子电路的实际教学中,只有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汽车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既学到了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解决与汽车专业相关的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2电子技术课程存在问题

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为主,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满堂灌,不重视学生如何“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之后,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另一方面电子技术内容多且比较复杂。学生即使理解了电子技术课程中基本元器件、基本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但很难将这些元器件和基本电路融合在一起来分析和设计较为复杂的电子电路。

3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师授课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通过“项目”教授知识,教师可以针对本课程内容、知识点和教学大纲要求,选取适宜的教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整地参与教学实践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项目方案实施、项目调试试验、项目总结研讨等整个过程,通过动手做项目可以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与课堂的理论授课有机融合施教。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在此以设计并制作一简易直流稳压电源为例,简要介绍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3.1项目要求

用变压器、二极管、电容、稳压管等元器件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设计要求:输入工作电压交流220V,频率50Hz;输出工作电压为正、负电压12V;输出工作电流1A,容量24W;输入端须上电指示灯,输出端须具备短路和过流保护功能。

3.2项目方案分析

根据项目要求,设计的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电路4个部分组成。整流变压器是将正弦交流220V,频率50Hz的电压变换为整流所需要的正弦交流电压,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频率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变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为了改善整流电压的脉动程度,需加接滤波器来滤除整流电压的纹波成分,得到较为平滑的直流电压。经整流和滤波后的电压往往会随着交流电源电压的波动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电压的不稳定会产生测量的误差,引起控制装置工作不稳定,因而在整流电路和滤波器之后,还需接稳压电路,这样才能得到满足要求的稳定的直流电压。

3.3项目方案制定

基于以上分析,本设计中电源变压器采用降压变压器,整流电路采用4个二极管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采用结构简单的电容滤波,稳压电路采用将串联稳压电源和保护电路集成在一起的集成稳压器CW7812和CW7912结合并装设相关元件而成,这样就满足了12V正、负电压的电源输出,且能防止产生自激振荡。在电路输入端接一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可实现上电指示。

3.4项目方案实施

根据以上项目方案分析和制定,用电路绘图软件画出电路原理图,然后根据项目要求,计算出电路原理图中所有元器件的理论值,最后根据元器件特性和工程经验来确定元器件参数及型号。参数计算要求:变压器二次电流及电压、变压器变比、变压器容量及型号;二极管的整流电流及型号;限流电阻的阻值和功率;滤波电容的容值和耐压以及类型;集成稳压块型号等。电子元器件选择后,在洞洞板上按电路原理图搭建实际电路,并焊接,同时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引出接线端口,以备测试使用。

3.5项目调试

首先不通电,检查电路(注意二极管和电解电容的极性),无误之后在输入端口上接通220VAC交流电源,并将电源线连接在双踪示波器的一根探针上,观察输入信号是否送入电路;示波器的另一根探针依次分别连接在滤波电路输出端和±12V稳压电路输出端,观察各输出端口电压波形,并用万用表来测量各输出端口的直流和交流电压值,以便根据波形和测量值判别电路中元器件的是否正常工作。

3.6项目总结研讨

学生在完成项目后要提交电路原理图、元器件选取计算书和电路板。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本次项目驱动教学的总结研讨活动,首先学生阐述项目设计方案,并对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现场对设计制作的电路板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对本次项目驱动教学活动进行总结等。

4结论

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能将电子技术相关理论知识与汽车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工程实践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生,实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晓静.项目驱动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2):29.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改革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1]。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其他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理解和掌握冯诺依曼结构机器的基本构成原理和基本观念,理解总线、接口、Cache和指令系统是如何决定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五大部件有完整清晰的认识,了解硬件结构和对硬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课程性质偏向于概念性。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而目前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教学内容混淆了课程性质,用专业课的实验要求取代了基础课的实验要求,一味追求实验内容的复杂性,比如让学生去设计流水技术,甚至解决竞争问题。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生还处于低年级阶段,并不具备计算机系统的完整知识和设计技能,让学生去解决实际的复杂问题,违反了基础与专业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2-3]。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完整实现上,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很多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于EDA技术,使用QuartusII软件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4]。QuartusII是Altera提供的FPGA/CPLD开发集成环境。该集成环境完全支持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4-5]。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使用FPGA方案来开展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采用这种方案进行实验教学的弊端也逐渐呈现出来:(1)如果希望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开展FPGA设计实验,就必须在本课程前安排学习《VHDL/VerilogHDL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然而对计算机专业来说,这门课不宜安排在低年级。(2)FPGA使用硬件逻辑语言将电路进行描述并写进芯片,学生无法对计算机组成电路产生直观性的认识,因此它不适合做基础认识性实验。(3)FPGA的电路调试是非常困难的,而学生设计的程序是否正确,其调试又要靠硬件电路的正确性来保障。如果预先加入调试电路,给定调试程序,那么势必限制学生的设计,这样做实际就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4)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阶段,设计真正的CPU和计算机系统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实验教学不是仅仅靠使用FPGA就能解决的。

2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FPGA与基础实验电路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基础实验电路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和工作的基本原理。这些实验放在相应的理论内容结束之后的实验课中完成,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此基础上,使用FPGA实现各部件电路,并将FPGA实现的电路代入到基础电路平台中,取代平台上某个基础部件,以实现所设计的该部件电路的调试。各部件电路调试成功后,再将各局部电路连接成整机,完成整机的调试。这种采用FPGA与基础实验电路平台相结合的方法,是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设计模型计算机能力的最有利的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少量指令(如5条)的8位模型计算机。软件上,学生需要设计所有的程序和微程序;硬件上,在电路结构开放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操作各信号线。该设计过程包括通过内部总线连接各功能单元模块构成数据通路,用微指令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学生在该模型计算机设计过程中要经历总体结构方案设计、指令系统设计包括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控制器的选择、编写微程序等过程。还需详细说明部件中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来源、去向、功能、时序。模型计算机设计完成后,学生将更加深刻地掌握模型计算机特别是CPU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FPGA与基础实验电路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对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各个模块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有一组同学在刚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时候,由于粗心大意没有正确地设置开关和连好导线,导致存入的数据不正确。然后整组同学一起讨论避免连线出错的方法,最后通过在接线图上将已经连接好的部分作记号的方法来避免出错。改进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培养了认真做事的态度。在试验成绩评定方面,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5个实验的分值比例分别设置为15%、15%、15%、15%和40%。为了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硬件设计大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参赛的题目制定自己综合实验的内容。根据该方案进行实验改革以来,大部分同学纠正了以前厌学的态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动手能力与之前相比大幅提高。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消失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验并认真完成。在实验中通过认真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分析数据,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3结束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不应该一味追求实验内容的复杂性,应该侧重计算机模型的完整性和概念性。针对目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FPGA与基础实验电路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该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开发复杂计算机系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对多门核心专业课程融会贯通的能力,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学梅.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36

[2]刘向举.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计算机教育,2019(01):5-8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含通用标准和补充标,see.bit.edu.cn/upioadf

[4]罗苑堂.CPLD/FPGA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7

【关键词】汽车电工教学;STM32F103Zx最小系统板;实训台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中汽协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808.1万辆。虽然同比去年下降了2.8%,但是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仍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喜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5.6万辆,同比增长了61.7%。汽车越来越多,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电器及电子设备控制单元日益增多,因此汽车电路维修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会变成制约我国汽车售后市场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怎样解决目前汽车维修市场的现状,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汽车维修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及设备利用率,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汽车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电路检测方法与故障排除技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研制一种新型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非常有必要。

2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的设计思路

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是对实验室汽车电工实物接线考核系统的教学用品提出优化,主要针对汽车电工电路培训的实践课程进行开发。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汽车电路接线考核实训台的功能都比较单一,本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采用模拟电路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和更改程序就可以更换为对某一汽车电气系统接线进行电路连线考核。本实训台将汽车上部分汽车电路系统简化成考核电路工作原理图,学生能用导线正确地把台面上的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端口连接起来,当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该实训台的报错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点,提高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的加入,能为教学和培训提供双重的便利性。设备的研发根据汽车部分电路实训教学需求,绘制其电路系统工作原理图,购买导线,电路涉及的零部件,单片机控制芯片,主要是进行电路工作原理的芯片控制设计,最后完成组装调试,并制作成教学实训台。

3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的设计要点

(1)单片机所扩展的引脚与面板上的端口相连,写入指定的程序以判断某条回路两端的电压来确定接线是否正确。(2)单片机电路与发电机等电路不能同处于同一工作电压下,在单片机电路中采用继电器模块,对发电机与起动机电路进行控制。(3)芯片控制各个模块的程序以及系统板与外接电路的各回路的铺设。(4)最小系统板各个引脚与各接线口之间的线束设计及利用最小系统板对各个端口的识别判断、控制等。(5)运用STM32相关的单片机知识写入程序,其中包括电路分析判断以及端口定义和LCD的程序优化。

4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开发的创新特点

(1)实训台电路设计原理是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的控制,电路通过写入程序,经过单片机对多回路进行判断。(2)实训台加入错误提醒功能,LCD显示屏与语音模块结合的纠错系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电路模块学习任务。(3)实训台具有不同的功能模式选择,既可以用于日常教学培训,还可用于实操考核,由系统判断所连接电路的正确与否,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5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主要由角钢构成的框架、亚克力面板、STM32最小系统集成板、1602液晶显示屏、音频接线端、语音模块、导线插孔、导线插孔座、起动机、发电机等零部件组成。控制面板上设置了各种端子接口,实物的连接线按各自不同的位置,整齐均布地设计出合理的线路走向,且与接线端子相对应,学生可以根据芯片预设的电路控制方式,按汽车电路系统工作原理正确连接相应端子,使相关汽车零部件正常工作。实训台的控制工作原理:在STM32F103Zx的最小系统板外接端子连接相应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为3.5mm音频母插座,学生使用线材为3.5mm音频线进行连线操作,当学生或考生接好插线板的连线并按下按钮后,单片机内相应的程序会检测接线板板上的回路。检测接线板的回路时,芯片控制该回路的连接端口,端口所连接的引脚为低电平,其它引脚均为高电平,若是单片机检测所有回路都正常后,单片机会控制液晶显示屏,并显示“right(正确)”的字样,同时实训台控制面板上的绿灯亮起。如果在电路连接检测过程中,其中一条回路接线错误时,检测不再继续,程序会将当前的错误连接点显示在液晶屏幕上,例如“errorpointB1”以便学生及时检测错误点并及时更正。该实训台还将设置考试模式和练习模式,当考试模式开启后,液晶屏幕便不会显示连接错误点,仅绿灯亮起时,才被视为电路考试训练通过。最后,为了教学设备不受实验室场地的限制,灵活安排教学地点,还安装了万向转轮,便于移动教具以满足不同场合的教学的需要。

6总结

经过改良后的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可直观呈现汽车起动及充电系统各元器件的外观,接通电源后并可动态演示其工作过程。学生可在掌握了电气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面板的端子连接导线对相关电路进行连接,可锻炼学生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该实训台按汽车电路模块进行实物连接设计,把复杂和抽象问题简单具体化,相比整车电路接线考核实训台,结构简单,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检修,适合教学中多次重复训练,同时实训台也经过了人机工程的测试,其坐姿与操作姿势适合于广大师生进行操作,并且该实训台移动非常方便,适用于各高校以及技术院校的实验教学或者技能培训课程使用,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汽车电路的维修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电路技术原理范文8

关键词:电气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基本步骤;检修方法;检修技术

1电气控制电路构成要保证检修工作效率,需要检修人员清楚掌握电气控制电路。在当前电气设备运行中,需要保证电气控制电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因此,电气控制电路检修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气控制电路构成也愈加复杂。通常,我国电气控制电路主要构成部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受令环节、判断环节与执行环节,相互之间彼此作用完成供电任务。开展检修时也需从这三个环节出发,提升检修效率。

2电气控制电路常见故障类型

2.1常见故障。(1)断路故障。断路故障是电路中某回路出现非正常断开,在回路中电流无法流通,常见情况就是断线和接触不良等。(2)短路故障/短接故障。这种故障类型是导体短接起电路中不同电位的两点,导致电路工作状态失常。(3)接地故障。这种故障由电路中某点非正常接地引起,分为单相接地故障、两相或三相接地故障,单相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会改变三相对地电压,引发电气绝缘击穿。(4)极性故障。直流电路分为正负极,交流电路中则有同名端、异名端,很多时候接反极性,或将同名端接错,会导致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即产生极性故障。(5)连接故障。在电气控制电路中,会按照一定顺序将各元器件连接起来,如果打乱其连接顺序,或者存在一些控制元件多接、漏接等问题,将三相电路星形连接连错等,都会影响电路运行,该类型故障即为连接故障。(6)配合故障。要保证电路工作正常,需要确保其中各元件参数是匹配的,不然会导致配合故障。比如,在某频率下电路会产生谐振,形成过电压、过电流。电子电路中元器件参数存在问题,也会降低到线路性能。串并联的不同元件间参数不匹配下,会导致各元件承受不均电压,或各支路电流不均分配,从而引发电路故障。(7)导线故障。导线的组成有导电金属部分、外绝缘层,产生导线故障一方面原因是断线,即连接两个相对活动的部件的导线,在活动部件移动中导线会弯曲、甚至,在超过一定次数后受金属疲劳影响会折断,一般只是其内部芯线段裂,不影响外部绝缘层,因此,故障难以及时发现。固定连线中一般不容易产生导线中间折断的问题,实际使用中,尽量选择软导线应用于活动部分,避免导线被折断。同时,霉断也是断线的一大原因,主要是较细导线会产生该问题,由于导线较细且霉菌不断生长最终导致断裂。机械损伤也会引发断线,如果敷设导线之前在外力损伤下,导线一处截面变小,有大电流通过的情况下该部位会产生严重发热,甚至烧断导线。外力作用引发断线故障由于比较直观,因此,比较容易发现从而及时维修。

2.2检修步骤。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修步骤,需要先确认故障现象、分清故障类型,依据电气原理排查分析故障原因,确定可能故障的部位和回路,缩小故障范围。依据当前分析结果,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查找故障点,将其作为检修关键环节。之后,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具体如图1所示:

3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方法

3.1调查法。采用多种手段机械能调查,确认发生故障的位置与故障原因。首先,需仔细阅读线路说明书或者设备说明书,分析电路型号、电路功能,依据经验分析电气线路组成原理和方法,采用元件型号不同组合与功能分析线路工作原理,了解系统穿管破损、连接触点问题等。其次,向工作人员咨询故障前后线路或者设备的状态、情况,是否存在多次启动、超载等问题,以及内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等,总结询问得到的结果获取其中有价值信息。然后,在电气控制电路运行中,检查是否有异味。最后,在电气设备可以运转且不会将故障进一步放大的基础上,仔细检查是否声音异常。

3.2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是在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基础上,对电气控制电路各元部件和各环节部分进行分析,结合运行顺序分析当前其不正常情况,确定故障部位与原因。首先,可以定期检修保养,确保元器件运行指标符合要求。其次,及时排除运行中较为明显的故障,如导线短路等,减少故障发生后排查时间。然后,是对于一个电路多故障发生的情况下,需要理清其主次关系,找到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依次检查排查容易发生的故障。最后,结合电气控制电路构成与运行原理,结合排查结果合理分析故障范围,结合线路可调部分和调整范围变化进行大致判断,然后,进一步确定故障范围。同时需检测线路中要点,进一步缩小范围,寻找已经发生故障的元件。

3.3测量法。使用指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设备测量异常路线,包括断电线路和带电线路等,是故障检测主要途径。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测量方式,一是测量电压法,即将大电阻支路从线路两点中接入,电流会经过这一支路,读取串接在其在的电流表数据,从而准确测量电压值。二是测量电流法,将电流表串入线路中测量线路电力,并且串接电流表,可利用电流表读取被检测电路的电流值。三是测量电阻法,被测电路两边接入特定电源,电流通过该电路,被测电路中接入电流表,被测电路电阻与经过电流关系为正比,可以读取电流表数值以计算电阻。技术人员需掌握各种策略仪表原理、使用方法,科学应用测量仪表明确故障范围,确定故障原因。

3.4短接法。短接法应用中,需要选择具备良好绝缘性能的线路,对原先线路进行改路连接,可以检测多条线路,通过观察线路改变后运行情况来确定故障区域。

4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技术

4.1机械法。电路对于机械有着重要作用,机械设备需要电力传导实现作用,如果电路出现问题,就会降低机械各种性能,因此,机械设备检修中对现有电气线路检修是重要部分。

4.2外部调试法。外部调试是在检修电气设备过程中,先观察气温特征,确定现有开关、按钮等部件功能,然后处理内部问题。如果外部观察可以判断出故障位置,即可略过对内部结构的检测。

4.3静态检测。在检修故障中,先不通电进行检测避免故障扩大,然后,仔细比对电气构造与图纸,以直观法、测量法判断故障点,即为静态检测法。相反,动态检测法是在通电的情况下,在安全原则下观察分析设备故障,以准确描述设备故障。在设备运行中,往往存在一些故障率较高的故障,因此,可以先检查通病,提高检修效率。排除常见故障后,再依据电气控制原理检查其他故障。

4.4状态检测。状态检修中,技术人员通常会对电路运行情况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等进行检查,预知性检查相关设备,实现实时检测,预控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保证检修工作效率,减少检修工作强度,加强对设备故障的防护。通常使用的检测技术有局部放电检测、振动检测、红外线检测和模糊逻辑技术等,有效推动着状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实际使用中,需建立起运维系统,主要设置三部分内容即数据采集、数据应用与数据展示,采集层设置信息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电气控制电路运行中相关设备状态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后传输方便检修使用。数据应用层主要模块为设备状态检测模块、二次回路检测模块和二次回路模型库等,可以分析数据采集层上传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检修。

5结语

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电气控制电路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对居民生活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电气控制电路检修维护中,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丰富相关经验,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检修方法与技术,确定故障范围、原因,做到准确检修,保证检修效率。

参考文献:

[1]阎国印.电气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12):200-201.

[2]侯春辉.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方法和技术研究[J].环球市场,2020,(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