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考试总结范例

差生考试总结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1

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仔细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好坏,回答问题等情况,通过询问、调查、测试等方法,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当然这个分类只要教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便好,不能在班级公布,以防止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进一步的教学目标定位。如在学习重力的时候,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求差生: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要求中等生:通过各种实验,可以总结归纳出影响物体重力的因素,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另外,还应该了解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要求优等生:在了解影响重力的因素和其相互关系后,展开联想,判断不同质量,不同位置的物体,重力大小的不同。

2不同阶段物理分层教学的运用

2.1课堂教学的分层

分层教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共同目标,统一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更应该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2]。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优秀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在教学拓展内容上给予一定的点拨与启发,带动其学习更多更精的知识;对于差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做重点的指导。如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一课的分层教学中,“物质”是贯彻这一节课程始终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教学设计上就以“物质”为关键词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知识点的分层教学安排中要求中差生按照以下设计思路进行学习:宇宙是由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存在的形式(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的顺序,这样就能够使中差生将整堂课的知识点衔接起来,构建一个“流畅”的课堂环境。要求优等生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存在的形式(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这两个知识点之间过渡时,询问“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物质在我们周围又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各种物质之间为什么形态和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什么?”从而使他们在这种关键词中过渡到《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2.2作业布置的分层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需要分层设计。针对优生,在作业的布置上,应该以难度较大,思考性强的习题为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中等学生,应该以一般的课后习题为主,使其懂得课堂知识的运用;针对差生,应该以简单的知识巩固题为主,使其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复习,加深印象。如在上完《熔化与凝固》一课后,教师在安排作业时,可以分层安排:对于差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课文中出现的气态、液态、固态、熔化、凝固、熔点、凝固点等相关知识的定义抄写1-2次,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在作业安排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物质间三种形态的转化规律,并画图表示;对于优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发现并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电灯为什么要用钨来做灯丝;水银为什么不能做寒暑温度计等。

2.3考试命题的分层

考试应该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来命题,做到考试命题的分层。具体来说,在物理考试考卷的设计上,应该体现分层,可以将试题分为三类:基础题、提高题和强化题。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提高题:要求差生选作,中等生和优生必须完成;强化题:差生不做要求,要求中等生选作,优生必须完成。对于不同学生,要求在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无论是差生,中等生还是优生,只要在自己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如现今考试题大多是按照物理现象→探究→结论→物理概念(规律)→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这样的出题规律进行编题。这样的考试内容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内心体验、认知的物理学中的各种规律和现象。在考前的复习中,教师就要跟据这些物理学规律使各层学生把握住符合自身的题型,如差生要把握住物理现象题,中等生把握住物理探究题、优等生把握住物理应用题,在复习前对各个层次学生分别加强题型练习,有助于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2.4学习评价的分层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统一标准。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在物理教学评价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组分层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组,给三个组制定三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于优组的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鼓励优等生互相竞争,对其的评价,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于中组的评价应该差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中等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争取赶超优等生,促使中等生积极进取;对于差组学生,应该采用表扬式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优点,肯定其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2

分层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指定划分层次,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学生的表现、完成作业的好坏、回答问题的能力等情况,经过询问、检测等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很明显这样的分类只是教师在自己心中的分类,不能在班级中公布的,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对物理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教学目标充分的了解之后,为全班的学生指定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然后再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分类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能层层递进的完成最终的目标。例如,教学重力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对于差生的要求:明确重力产生的原因;清楚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施力物,明确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重力的公式:G=mg(g=9.8牛/kg)。对于中等生的目标要为:动手实践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对物体重力影响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了解对物体重力测量的方法。对于优等生的要求:在清楚了影响重力的因素以及与其相互的关系之后,展开自己的想象,判断其不同的质量、不同位置的物体、重力大小的不同等。

2分层教学的使用

2.1分层课堂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是最重要,也是较难的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统一完成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都有所收获[2]。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发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对于中等生的教学应该在拓展性的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点拨或者是指导、启发,使他们在完成目标之际学得更多的知识;对于差生的教学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该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在掌握之后才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和指导等。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物理实验课堂的特点,在班级中成立优带差的小组学习方式,通过做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优等生从实验的表面现象解释和理解实验的本质等的能力。并且还能在各个小组的学习中指定优等生作为该组的小组长,对学习、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优等生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便于培养优等生发现问题、掌握重难点的能力;再让中等生、差生进行作答,主要是为了培养的胆子,加之同学之间的问与答更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冲劲。

2.2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布置出层次性的作业。对于优等生在布置作业方面,应该考虑到具有一定的难度、发散性、思考性较强的作业为主,便于刺激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对于中等生的作业布置,通常情况是以书本后的习题为主,有助于他们对该堂课知识的巩固、理解和运用;针对差生的作业布置,一般是以简单性的巩固为主,通过反复的习题练习,加强他们的记忆与印象。例如在完成了《溶化与凝固》这一节课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分层进行布置作业:差生作业的布置:让他们对课文所出现的固态、液态、气态、熔点、溶化、凝固点、凝固等相关知识的定义理解性的抄袭2-3遍,并且熟记,便于学生对定义记忆的加深。对于中等生作业的布置安排上: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三种形态的转化规律进行总结,并且画出图像进行显示;至于优等生的作业安排:要求学生结合该堂课的所学知识对生活中所遇见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如为什么电灯泡灯丝是由钨丝做成的?为什么水银不能做寒暑温度计等。

2.3分层考试命题

考试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的不同教学目标来命题。具体的说,也就是在设计物理考卷的时候,要体现出分层性:基础题、提升提、强化题。所谓基础题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完成;提升题主要是要求中等生和优等生必须完成,差生选作;强化题主要是要求优等生必须完成,中等生选作,差生不做。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在必须完成的题型上达标,不论是差生、中等生还是优等生,只要完成了自己所必须的题型,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鼓励以及表扬。让学生在体验其成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2.4分层学习评价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对学生的的学习情况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中,通过班级中的三组分层“优、中、差”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优生采取竞争式的评价方式,激励优生互相竞争,教师坚持使用高标准、好要求去激励优生。中等生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激励学生不畏困难,积极探索,赶超优生,促进中等生积极主动的进取。差生的评价采用表样式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的肯定学生在其学习中的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去精神和自信心。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以培养学生上岗为目的,所以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直接影响着将来的就业成败和工作质量的高低。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着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教学模式陈旧,计算机评价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只有深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一、中职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现阶段,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生源都来源于农村或者乡镇。尽管教育改革提出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每一个学校的落实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的差异。而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由于学生的用心程度也不一样,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到了中职院校之后,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去教授学生,导致能吸收消化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计算机能力比较强,而不能吸收消化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就比较弱,学生计算机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

(二)计算机教学模式传统

现阶段,绝大多数中职院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依旧是班级的主导,学生跟着教师被动的学习计算机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生,往往学生就会非常被动,学习知识的时候非常死板。这种教学模式课外拓展也比较少,这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未来就业时不具备竞争优势。

(三)评价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的考核方式依旧是以考试为主。在考试中考取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就肯定学生在这一个学期学习的劳动成果。这种评价的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有很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很认真,但是没有考取好的学习成绩,这并不表示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学生对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判断。

二、解决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兼顾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应该要兼顾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时候,能够不产生厌学心理,反而是不放弃学习。才能让优生在学习之余,学会团队协作。比如教师在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全面地掌握之后,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计算机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和一个计算机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小问题,或者是设置一些计算机的学习任务,让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帮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明确个人的任务,并且让优生带差生学习。这样一来,差生有了自己的任务,就想着如何完成任务。而差生如果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优生就必须要帮助差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解给差生听,或者是动手操作让差生在优生的帮助下慢慢地将基础知识提升起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很好的兼顾到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差异,能够因材施教的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并且优生带差生的方式,可以极大的促进差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的同时,学会团队合作。

(二)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是班级的主体的,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新课标要求教师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协调者。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锻炼实践操作能力。所以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必须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引入“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5到7分钟的短视频,并且在视频中指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或者专门录制视频讲解计算机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可以懂得实践操作的步骤。比如在学习excel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自己操作的全过程录制下来,并且在微课视频中标注哪些步骤是需要学生格外注意的,并且解释操作的逻辑顺序。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记住,或者是课前让学生操作几次,发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上,教师着重为学生解答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延伸。课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次操作,将课上的延伸知识点也操作几遍,这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学习知识,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积极地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积极辅助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惑。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应该要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而不是仅仅以期末考试为准。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考试成绩占50%,平时学习占50%的方式,然后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与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小组互评或者小组评选的方式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得到最终的平时成绩。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比较公正,客观的去看待学生的最后成绩。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一方面不至于让教师忽视学生的日常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可以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三、总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基础差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里,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金彪.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6(05):225.

[2]刘新成.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164.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4

一、兴趣源于成功

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成功。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为了完成物理实验,可以将自己关在实验室三天三夜,支撑他的是兴趣,而这兴趣的来源就是成功。中专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上很多学生会对自己缺少信心,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物理。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增加自主学习或实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或者物理实验的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其更加积极自觉地学习物理知识。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

教师在为学生制造成功机会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成功形成正确认识,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例如,如果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平时班级里不认真学习、喜欢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十分专注和投入,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物理实验,那么这就是一种成功。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该名学生进行表扬的方式,让其他学生明白,成功离自己很近,成功并非是超越别人,只要是进步那就是成功。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定位成功的含义,除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外,教师还可以以专门开一场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认识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实现教师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感受成功的喜悦

中专学生在初中通常都是班级中的“差生”,在这种意识长期的作用下,学生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一名“差生”。因此,教师要想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而找回自信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改变考试模式。在学生的印象中,只有考试成绩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这些长年处在学习下游的学生,对于考试肯定已经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所以,教师可以改变考试模式,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例如,教师将传统的考试模式改为动笔、实践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降低考试难度,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试题,让学生感受到考试的趣味性,消除其畏惧的心理。第二,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的认可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促使其成功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赞美,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位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进行赞扬,对某位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进行赞赏,对学生成绩的进步进行鼓励等,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败归因

如果将成败的归因归结为不可控等外部因素,那就会降低个人的动机。反之,如果将成败的归因归结为可控的内部因素,那么就会增强个人的动机,所以,加强学生对成败归因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学生的成败归因进行引导。例如,在某次成绩公布下来以后,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考试成绩好,且有些小骄傲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其成功归结为内部因素,告知学生虽然获取好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学习,但在本次考试中由于个人的疏忽等因素,本应取得更好的成绩,最终只取得目前的成绩,引导学生不要骄傲。而对于一些受到打击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其归结为外部因素,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告知学生是由于本次考试比较难而导致的,不要让本次考试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语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5

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是英语科组管理的基础。学校每年开学时组织一次统一的摸底考试,为制定本学期英语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也便于教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复习计划。

(一)注重整体,体现差异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英语教学起点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这要求英语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增强动力,学有所得。

(二)关注基础,分类辅导

教师在讲课中,要关注学生的基础,要注重落实知识点,对知识点涉及的核心内容、思路方法、疑点难点等要重点讲解,应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比如,对有语言特长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展现特长的时机,立足于课本的同时也要有深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教学要求。

(三)树立信心,帮扶差生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后进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改变他们对英语的看法,帮他们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其次,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及时对其作业进行单独评讲,总结经验。最后,组织一帮一活动,安排班上成绩较好同学对后进生进行帮扶。这个活动一方面帮助了差生,另一方面也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巩固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持续学习,依纲靠本,是英语科组管理的重要途径

英语科组要求每个教师持续学习,全面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目标。

(一)持续学习,全面把握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还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要了解所教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基础的差距,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认真研究目前使用的教材,对照考试要求,准确掌握其重点、难点和知识考点的分布情况。例如,六年级英语科组就要求教师对近几年化州小考卷英语试题有深入了解,对六年级各阶段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要有较深刻的了解。同时要深刻如实地明确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及考试要求的调整变化,认真研究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和练习题,精编、精选、精练,以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依纲靠本,明确目标

英语教师要围绕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展开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他们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最明确的目标。

三、遵循规律,规范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各阶段任务

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任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下面笔者以六年级第二学期复习阶段为例来详细说明。

(一)第1周至第6周为课程教学阶段

侧重于教材的课程学习,按章节和单元,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二)第7周至第11周为一轮复习阶段

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通过教材的重现来归纳语言点,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教法上教师要做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练代讲,讲学生最薄弱的、最需要讲的内容。

(三)第12周至14周为专题训练阶段

先把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结合前一轮复习中学生感到较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以讲练为主的复习,使学生学会有规律地学习,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考试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本轮复习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重视错题,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一本错题本,收集自己做错的题目并及时改正。

(四)第15至16周为综合训练阶段

该阶段重点积累学生考试的经验,由科组统一开展模拟考试,并及时改卷,统计反馈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寻找不足,同时要指导学生审题,分析出错的原因,寻找知识和能力漏洞,防止因低级错误和非智力因素失分。(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五)第17周为考前阶段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6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归因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对行为的意义的估计与态度,以及对行为成败的预见和控制”。可见评价会影响到人的心态。职中学生由于写作水平普遍较差,因而大多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或是过多消极评语,或是不屑一顾,只有分数,没有评语等等,这些不甚恰当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的写作心态。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正确评价,调整学生的心态,不仅能满足并弥补学生“写作心理需求满足的缺失”,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满足中“快乐”起来,乐于表达的情绪随之而来。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积极利用评语的评价对学生心理的调适作用。一方面给学生的评价,多褒长处,少挖短处;一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善于包装评价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内化为积极的写作行为。比如,有次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有位学生拟题写《父爱如歌》,有一节主要内容是这样写的:“父亲,你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我,而且在学习上更是关心我,帮助我。

小学时,我数学成绩不好,尽管忙了一天农活的你好累,但你每天晚上都要检查我的作业,对我不懂的地方,总是耐心辅导我,直到我弄明白为止。在你的教导下,我的数学成绩终于赶上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从以上写作内容看,明显写得不具体,缺乏事例的描述。如果这样给学生下评语,,虽然是点出了毛病的要害,但容易在学生心理上带来一缕阴影,学生认认真真地写,满怀希望,兴高采烈地送来一篇习作给你评改,结果让你泼了一盆冷水,积极的写作心理状态顿失,修改的兴趣没有了。我是这样点评的“:读了你的文章,为你有个这么好的父亲而感到欣喜,一个多么称职的父亲啊!从你的父亲身上,我不由也想起我的父亲。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我语文考糟了,试卷发下的那天晚上,吃完晚饭后,父亲就叫我把试卷拿出来让他看,因为是夏天,我心里又慌,浑身大汗淋漓,父亲就用毛巾为我擦汗,他虽没有开口说什么,但从他慈爱、鼓舞的眼神中,我读出了父亲的理解、宽容与殷切的期望。父亲一边耐心地为我讲解试题,一边拿起扇子给我扇风,满脸的皱纹里溢着汗水。看着父亲的脸,我好感动啊……像这样令人感动的事例想必你的父亲也会有很多,盼望你写下,我期待着!”给学生这样的评价语言,既能点出习作的毛病,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在老师的情感寄语中乐意接受批评,并能激发积极的写作心态,让学生产生要写下去的冲动。

二、激励成功写作心理,培养“乐写”情感

所谓“激励”,就是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过程。由于职中学生习作水平普遍较差,他们几乎与受“激励”无缘。在写作上缺乏激励,是他们写作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之一。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能找到把学生写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起来的途径,刺激、诱导学生乐此不疲地写下去,从而达到“欲罢不能”的美好境界。因此,要使职中学生在写作中乐于写作,就必须激励他们的成功心理。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作文,我总是降低评分标准,尽可能给学生的习作打高分,择其稍好者,或张贴传阅,或推荐投稿校报登刊。通过展示佳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稳定的心理激励机制。

实践证明,激活了成功的写作心理,给职中这类差生心灵的枯井注入一股不竭的清泉。学生的写作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形成“想写—要读—乐写”的良性循环。通过激励学生的成功写作心理,一方面,我的学生渐渐地爱着了写作,并且能坚持写日记,把写日记当作每天学习生活之后休息之前的一种需要。暂且不说大作文与小作文的练笔,仅说日记写作,能让学生每天愉快地写到三百字的篇幅,高中三年下来就是非常可观的三十多万字。如此,还要为这些差生作文时平淡无奇,言之无物而发愁吗?还要为他们下笔不能成文而发愁吗?另一方面,我的学生也渐渐爱读书了,写有追求,读有所需。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多出这类学生的身影。

三、总结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7

1.对英语教学的地位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主要是以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的,专业课的地位往往处于基础课之上,各类中职学校以专业课为核心来设置课程,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常年处于边缘位置,中职学校对于英语教学普遍重视不够,课时量安排少,常常只在入学年级安排少量课程,甚至不安排课程。而学生和家长,对于英语学习同样是不重视的态度,普遍认为读中职就是为了找工作,而专业技术知识是找工作的根本,英语学习只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再加上英语学习难度的设置,许多同学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抱着放任自流的心态。

2.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设备和人员不足

中职英语教材常年得不到更新,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设置滞后,没有统一的教学方针和评判标准,往往是各个学校各个行业各自为政,互相之间交流很少,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设备就只是一个黑板,一盒粉笔,更别说声光电等先进的电教设备。而中职英语老师群体也是常年得不到知识更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很难为学生提供优质先进的教学服务。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对策

1.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愿,不因学生英语水平差就不看好学生学习的前景。中职生正处于生理的青春期和心理的叛逆期,心智发展不成熟,人格特征还未定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英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英语的差生转变为英语的进步生。

2.分层教学法

通过语言水平测试,摸清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分布情况,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任务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水平较低的同学,要将初中英语的内容进行重新启蒙和讲解,对于部分水平较好同学,则需要按照高中水平进行提高。

3.增大课时量和难度,在正常教学之外设置第二课堂增加难度

中职学校也应该重视中职英语教学,增加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课时量,保证英语科目的基本教学,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开展第二课堂,更加开放性地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三、总结

差生考试总结范文8

传统教学,课前准备阶段基本由教师包办。这一阶段常规上就是以教师的备课为主体,也就是教师的备课活动,这个活动过程学生基本不参与。据调研了解,课前准备这一阶段一般教师最多也就是让学生预习相关课本内容,而预习的效果如何、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有多高。教师却置之不理。根据调研,除了成绩优秀生会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前预习外,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对课前预习根本不感兴趣,更没有去完成预习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创设了有利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活动。

1.利用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学课前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课前把学生组织成专门的实验准备小组,根据每周课时数分出相应的小组,做到人人参与,学生实验准备小组负责帮助教师准备相关实验器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到实验室一起准备上课用的实验器材,课后负责实验器材的维修和保管工作。实验室里的众多器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实验室成了他们向往的地方,特别是原来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期待着能到实验室帮助老师准备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其实就很好地参与了教学活动,从实验的准备、对器材的了解、同学的交流开始就已进入了“学习”状态。

2.自制实验器材提升参与教学课前活动的动力

组织学生参与课前活动的另一方面有利因素就是组织学生制作实验教具。如在学习声音知识时,组织他们制作笛子、二胡、吉他等乐器;在学习弹性势能知识时,引导他们制作弹弓;学习浮力知识时组织他们制作潜水艇、密度计等。在课堂上用他们自制的器材让他们自己进行演示,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除了对学习物理有了更深的兴趣外,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3.师生互动备课扩大课堂视野

课前备课活动我积极让学生参与。具体做法是在教师上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内容,提出在预习中存在的困惑或在某些方面还想要了解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参与教师的备课活动。这样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提高了预习效果,提高了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的内容包含了一些学生的“愿望”,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关注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了他们对上物理课的期望,大大减少了厌学的现象。

二、课堂教学活动

1.关注整体人人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这一环节我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系列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全部参与进行解答,既考虑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又照顾优秀生,尽量使他们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学习光学时让基础稍差的学生利用平面镜进行改变光路的实验操作,而在讲解光的反射规律应用时让优秀生分析。其次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实验器材让他们进行演示。如在学习声音时,让他们利用自制的笛子、二胡去研究声音的三个特征;在学习能量转化时利用弹弓演示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实验。第三,在课堂中特意安排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去完成,如在实验课上,可让学生组织成立实验安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各个小组的实验情况登记和实验器材的调配等工作。

2.小组合作提升参与程度

转变课堂形式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小组团队的一员,有着与自己共同互助成长的伙伴,同一组员中既有优秀组员也有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各个环节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像过去一样成为课堂的“闲人”,而是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分子,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课后巩固

1.改革作业形式提高课后巩固效果

常规教学课后巩固一般都是以练习为主体。对学生来说,完成练习往往是他们的一种负担,他们完成作业大多都是抄同学的,目的是应付老师的检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两种尝试:第一种尝试是对“差生”进行面批面改的方法,但由于“差生”本身对练习不感兴趣,他们的配合性不高,经常找借口不参与,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放弃这种方法的试验。第二种就是课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作业分成A、B、C三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进行完成。

2.构建学生题库

教师组织学生做好题库入库工作,每学习完一课后学生向教师提供2至3题的“好题”,而且明确告诉他们这些题目质量好的将是小测和单元测试的试卷题目,用考试的成绩来吸引他们。刚开始时,学生也不是很重视,总是抄一些题目应付,但当小测或单元考试完后他们发现试卷中的一些题目真的是他们提供的后,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都争着向老师提供题目。这时对他们的要求又相应提高,要求他们能说出题目好在什么地方,同时他们为了能提高考试成绩,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记答案,或问同学,慢慢地改变不愿意做练习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培养了他们做练习的习惯。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