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工程论文范例

保障工程论文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1

一是做好政策准备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是通过学习和讨论相关的制度法规、领导重要讲话、舆论关注热点以及学者的观点看法等,使参审人员及时了解时事动态,积累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为全面开展审计工作积累评判依据。二是要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以座谈、看汇报材料等方式,掌握现行政策制度,对保障房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情况进行前期了解,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丰富和拓展专业思维,开拓审计视野,找准审计切入点。

二、关注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到位的情况。

审核财政部门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指标及财务资料,全面掌握资金来源的结构、规模及各年度投资完成额度,项目资金筹集到位使用情况,即中央、地方财政性资金、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及企业自筹和社会融资等来源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结合项目审计,查看是否存在资金筹集不到位、滞拨工程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导致工期延误、改变建设内容违规使用、挤占挪用骗取专项资金等问题,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单位或个人涉嫌贪污、侵占等经济犯罪线索。

三、关注建设程序及建设管理情况。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主管部门或建设部门以资金筹集难、建设工期紧为由不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和疏于建设管理。审计中要通过查看项目建设资料、现场审计和调查等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审计,从项目立项、用地、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等建设程序中审核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质量管理、工程施工、规划设计以及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违法转包、分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等环节注意查找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线索。

四、关注保障房分配运行及配套支持政策的执行情况。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2

1.1基本情况

我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是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机械基础实验室始建于1981年,电气实验室建立于1984年,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始终致力于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996年根据机械类专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将原来分散的基础课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了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中心由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部分组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中心拥有3000m2左右,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价值1500多万元,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有200多个;实验队伍有4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名,具有博士学历教师15名。中心主要承担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等近机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校管理类专业提供“机械工程概论”“先进制造”等管工结合特色教学任务,每年完成的学生实验达18万实验人时数。

1.2面临的挑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把代表中国制造业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真正支撑。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航空武器装备不断跨代升级的今天,中国航空工业(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提出了“以人力资源升级助推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作为一所与中航工业有多年历史渊源的高校,如何建立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航空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我院可持续办学的必然要求。面对行业需求,中心还存在巨大差距:中航工业机械加工基本数控化,而中心还是以老旧的普通机床为主,仅有少量的教学型数控设备;中航工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加工一体化,而中心在数字化设计方面仅有少量软件,且还与中航工业一线应用软件不一致,更谈不上一体化操作;中航工业的制造检测越来越精密化,而中心仅能满足简单测量要求;中航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而中心由于资金限制还无法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对实验保障的要求。此外,“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对中心也提出了很大挑战,需要中心在实验保障体系整体化、学生自主实验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理念和内涵

2.1建设理念

面对行业发展需求和工程教育改革挑战,中心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强化理论、融入工程、突出创新、重视绩效”的建设理念。强化理论主要是指加强实验室对理论课程的支持力度和深度,特别是核心理论课程的支撑。融入工程主要是指将行业的工程理念、工具、技术路线有选择地逐步融入实验室保障体系建设中,从而为专业培养计划改革提供引导和支撑。突出创新主要是指强化实验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活动支持。重视绩效主要是指实验室建设要以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来满足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注意加强与校内外单位的合作来满足难易实现的实验需求。

2.2建设方案

根据建设理念,中心在学院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2.2.1“一个中心”的内涵

中心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服务目标,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构建一个有机的实验保障体系以学生实践需求为中心,它包括两层含义:从机构建设角度来讲,就是建设一个满足专业发展的有机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而从教学职能角度讲,就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为中心。围绕有机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这个中心,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注意实验室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注意中心实验室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外单位设备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行业需求的有机统一。从而构建一个整体化运作良好的实验保障体系来满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这个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开设理论实验课,对学生知识基础进行培养;通过开设一体化的工程实验,对学生工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开设自主实验、科研体验等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2.2.2“两条主线”的内涵

主线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组织形式,是连接实践资源和社会需求的桥梁。“两条主线”包括专业能力主线和创新能力主线,其中专业能力主线是主线,创新能力主线是辅线。对机械专业来讲,专业能力逐渐从机械知识素养向机械工程能力要求过渡,这需要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为其提供相应的改革环境。这个改革环境主要是将传统的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离散实验单元向工程能力培养需要的链式单元结构转变,依据专业能力主线进行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创新在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机械专业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是基于专业能力主线基础上,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广阔的专业视野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是旧的保障体系所无法满足的,必须在原有专业实验保障体系上衍生新的相对独立的创新实验保障体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3“三个平台”的内涵

平台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单元属性,是实验保障体系的基础。“三个平台”包括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自主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主要是主要用来满足专业理论教学需求,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基本都能保障,但是也存在着设备老化、整体性差的问题。科研实验室主要用来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它高校可以不断引进学科前沿技术,进行不断引领专业知识和课程更新。自主实验室主要是用来克服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局限性,拓展实践教学内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动手制作、自主管理,是前两种平台功能的重要补充。

2.2.4“四个面向”的内涵

面向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是社会需求的体现。“四个面向”包括面向工程、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未来。面向工程是指机械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要逐渐从传统理论服务向工程教育服务转变。面向行业是指要依据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好教学与科研设备同企业的工具、方法统一,使专业培养和行业需求尽量做到无缝衔接。面向地方是指要依据专业在做好行业服务的同时,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面向未来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一定要做好专业社会需求跟踪调查,及时理清专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建设规划和产学研协作,以便更好地引领专业的发展方向。

3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对原有实验体系进行了改革,同时结合依托中心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3.1实现了与行业技术的对接

中航工业在制造技术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控化加工,为此我们按照行业需求对中心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更新,更新了传统的Pro/E设计系统、MasterCAM仿真软件系统,构建了UG、Vericut、数控机床等专业加工主线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了数控技术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同步,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NC程序的几何仿真、数控机床仿真等实验项目,提高了中心的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教学的效果。

3.2构建了专业主线明确的实验单元群

近几年依托中心创建了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航空材料与工程技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及装备”,郑州市重点实验室“航空产品数字化制造”等一批科研型实验室,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了三维扫描仪、快速成型机、激光非接触变形测量系统、超声C扫描系统、场发射扫描电镜暨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提升了科研实验室的保障能力。依托科研实验室和原有的教学实验室,我们按照建设方案,参照工程能力培养要求,我们建设了产品快速开发主线实验单元、数字化设计制造主线实验单元、机械基础能力实验单元等单元集群,从而初步构建了反映专业主线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3.3构建了创新主线明确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中心依托教学实验室,压缩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创新活动打基础。依托科研型实验室构建机械加工类、设备维修类、数字化开发类开放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实验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学科创新流程。此外,作为学生创新的重要平台学生自主实验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的实践创新机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调查、立项、设计、制作、分析,并开展项目的实施、预算、安全、库存管理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综合集成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心首先将报废的机床等仪器设备资源提供给学生,构建了机械装置拼装实验室。此外,还按照学生机械创新需求购置了钻床、车床、精密台锯、数控雕刻机等一批简易设备,专门供学生创新活动用。另外,还为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种大赛活动,构建了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实验室和未来伙伴机器人套装模型实验室。最后,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成立了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TRIZ创新方法软件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4效果

4.1提升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成效

以往实验保障体系分割依附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且理论实验室又进一步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造成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影响实验保障体系更新速度。此外,科研实验室新的仪器设备又脱离专业教学,致使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很小。新的建设思路注重教学与科研实验资源的协调,并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建设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设备资源的实用性。

4.2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的活力

根据本建设方案,既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提高的响应的针对性,从而避免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滞后性,为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创新等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4.3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水平

在实验教学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时,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均无统一的规划设计,造成教学、科研实验室重复无衔接的建设,自主实验室更是无从谈起,实验教学处于配角地位不受重视,科研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新的建设方案,有效地利用了科研实验资源、同时又补充了自主实验资源,并且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统一顶层设计,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短缺,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进而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结束语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3

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建筑工程来说具备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其工程规模一般来说比起其他的一些工程都大,工程的时间也长,整个工程掌控起来就比较的麻烦,另外,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对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要求更为严格,容不得一丝的马虎,因此,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比较的困难,但是因为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特殊性,其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严格的保障,所以,做好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是极为关键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要想做好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却并不容易,基于其规模大、耗时长的特点,能够影响到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进行控制的话就极不容易,很容易因为自身的一点疏忽造成整个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失败,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努力把质量保障工作做好。

二、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措施

做好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并不容易,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也必须从各方面入手综合把握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切实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管理到合同,再到经济措施等三方面针对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进行必要的质量管理。

(1)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管理在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中都必不可少,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因为其规模大的特点更是应该加强管理工作,为质量保障工作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细节做好管理工作:

1、方案的制定。

任何一个工程在施工前都必须做好相应的方案制定工作,这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样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有很多,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环境因素、技术措施、成本价格等都需要我们事先进行考虑,然后综合各个要素制定出最为合理的建设方案,进而指导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

2、做好细化管理。

当前细化管理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所涉及,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细化管理运用到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中来,正是因为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规模大,设计内容多,所以我们才难以进行整体的管理,而细化管理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细化管理把整个的工程细分为很多小的项目,然后再针对这些细节进行管理就容易多了,当然在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参考建设图纸,严格按照图纸规定的来进行管理和审核。

3、严格施工技术。

具体来说和施工质量联系最为密切的还是施工技术,因此,我们就必须确保在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准确性,再进一步就是说再选择施工团队时要确保该施工团队具备施工的能力,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施工,避免素质低下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另外,在具体的施工中我们也应该做好具体的监控工作。

4、保障施工设备。

设备也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施工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施工设备,这些施工设备的状态也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我们也需要确保这些施工设备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确保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仅仅包括其专业素质,其本身的素养对于整个工程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一个高素质的施工人员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身的工作,而素质有待提高的施工人员则很可能因为松懈造成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2)做好相关合同的签订和保管。

合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施工中我们会和各种各样的施工团队和合作方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多情况下无法解决都是因为没有相关合同作为依据,可见合同对于工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合同对于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施工前签订必要的质量保障合同,一旦发现施工中存在和合同不相符的工程项目,就可以以合同为依据责令施工方进行整改,确保工程的质量,另外,在一些材料的选购和器械的租赁上也应该签订必要的合同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仅方便我们对于整个工程的掌控,还能够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器械的正常工作。

(3)经济手段的合理利用。

一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于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来说更是离不开资金,并且还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支持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比如我们在材料的购买时如果没有资金的话就难以买到合格的材料,甚至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最终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此外,对于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工人来说更是需要我们确保具备足够的资金来发放工资,一旦没有工资的话也就无法确保施工人员的顺利施工。

三、结语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特色学科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关乎国家希望和未来的大问题。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1],为我国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研究生培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2]强调,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对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述背景,以地方“双一流”高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对纺织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在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往往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研究生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盲审”及答辩四个环节。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群体素质、价值观的变化,从近几年我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上述四个环节并不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对近几年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论文盲审结果、研究生督导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抽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影响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总体上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偏少,选拔余地有限,优秀生源第一志愿报考比例不高等因素制约了研究生生源质量。

(2)开题报告把关不严。从毕业论文“盲审”专家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在论文选题的科学性上存在着空泛等问题。如果在开题报告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发现并加以改正,不会在论文完成之后才被发现。

(3)论文规范性差。主要体现在论文的中英文摘要用词不当、参考文献的引用不规范、图表清晰度差、图表标注不规范等,还有些论文整体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分明,逻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4)论文创新性不足。在论文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不够,难以形成课题的创新点,实验部分简单重复,缺乏新意,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5)工程型硕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比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学院初期招收的工程硕士学制为2年,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紧;部分工程硕士是在职学习,毕业论文环节时间得不到保障;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对企业工程的了解,难以满足对工程硕士培养的要求。

(6)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够。有的指导教师由于忙于科研或其他原因,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不够,导致论文的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7)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人生规划,价值观发生变化,只求毕业能够找到工作,对课题研究缺乏动力,论文质量自然不高。

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生源质量针对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5年起加强了研究生招生工作。首先,出台了吸引优质生源的政策,例如在新生奖学金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其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校内及校外举办讲座及宣讲会,鼓励优秀毕业生报考;再次,在复试过程中加强对考生基础理论知识及学术能力考核,通过复试环节的筛选,保障生源质量,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基础。

2.建立导师集体指导体制,强化第一导师主体责任的管理机制保障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关键在于指导教师。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建立以第一导师为组长、科研团队成员为小组成员的集体指导体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施集体指导。强化第一导师的主体责任,明确规定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为第一导师,研究生培养档案材料等需要第一导师签字;同时加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第一导师的考核。采用上述集体指导体制,不仅能够发挥指导小组的群体指导优势,有利于研究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形成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论文的质量,而且刚毕业的博士教师能够学习到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在传帮带的作用下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发展,有利于学术梯队的快速形成。

3.构建多层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成立研究生工作小组,建立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机制。学院成立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资深教授、教学督导等组成的研究生工作小组,负责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督。首先,建立奖惩制度,对省级、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其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导师,取消其招生资格;其次,在现有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毕业标准的基础上,将毕业标准适当提高,把发表高水平论文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再次,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相关制度,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纳入规范管理,形成研究生工作小组与指导教师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与研究生论文评价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机制。

(2)实施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及导师考核。为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武汉纺织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武纺大研〔2016〕16号)精神,从2016年开始,我校实施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每年对指导教师近5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进行统计核实,承担科研项目且具有一定科研活跃度的导师方可招生,从制度上对导师的指导水平及研究经费提出了高要求,确保教师有足够的经费供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同时,结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位导师能够指导研究生的最高人数为5人,保证每位导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研究生交流,进行面对面指导。在资格审核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学术道德、师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不能参与审核,审核结果及时公示,保证资格审核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研究生论文过程管理。一是严格论文开题论证。研究生论文开题是对所研究领域及论文选题的总结,基本决定了学位论文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避免导师自己组建开题论证小组而出现走形式的弊端,开题报告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研究生工作小组邀请学校的研究生督导一起参加研究生开题论证会。严格按照学校及学院对开题报告的要求,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选题、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论证。对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开题报告退回修改,在规定时间内重新申请开题。二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中期检查。研究生中期检查往往不被重视,有的导师认为,只要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可以走过场,造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双盲”评审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思想上提高导师对中期检查的重视。中期检查采取文字材料及座谈等形式进行,主要检查及监控两个方面:①研究生论文的进展情况,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研究计划及时间节点完成,在技术方案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经费是否充足等;②导师的指导情况,导师应该对研究生论文研究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导师与研究生是否定期见面沟通交流,研究生遇到的研究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指导等。中期检查后,研究生工作小组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对于共性问题及时反馈到学院及研究生处加以解决,并跟踪问题解决情况;对于个性问题,及时反馈到导师或研究生班主任,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于个别导师大部分精力放在横向项目及科技兼职活动上,无力指导研究生写出高水平论文的,及时加以预警,限期改正,否则取消导师资格。三是全面实施“五审二制”,提高论文评审公平、公正性。“五审”是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审阅、学院督导审阅、研究生论文“机审”、校外专家评审、学位委员会审核。经过导师审阅及督导审阅的论文,学院集中后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统一进行“机审”,结果符合要求后再送到校外专家进行评审,即“盲审”,送审论文要求隐去能够识别学生及导师姓名等信息,“盲审”不合格的论文不能参加答辩。答辩结束后,学院组织学位委员会严格按照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及学位授予条件的要求,对所有研究生论文进行审核,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硕士论文。“二制”是指全面推行论文预答辩及“盲审”制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总结制度。通过“五审二制”的实施,规范和完善评审和答辩程序,保证学位论文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通过问题总结和反馈提升研究生论文质量。

(4)优化硕士学位论文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反馈机制。对硕士学位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及优化,使论文质量的评估有依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的高低。同时,将质量监测的结果及时反馈到研究生处、学院及导师,不断完善研究生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测,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

三、结语

本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建设方案。只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以导师的精心指导为主,加强研究生管理职能机构对研究生教学秩序的管理、督导和检查,就能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经过几年实践,学院的研究生论文“盲审”双优秀率提升,“盲审”不合格率明显降低,论文质量明显提高,该保障体系有效提高了研究生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A/OL].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本科毕业论文;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认证的产生与发展是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和不断追求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1],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工程教育质量的客观评价与质量的提升,更有益于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未来的生源的吸引。在工程认证通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包括工程实践与毕业论文部分,且至少占总学分的20%,其中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下限是8%,足以见得毕业论文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培养标准实现与检验的重要环节[2]。然而,该环节在当前的各工科专业中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值得思考: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否有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环节,其检查、答辩环节的结果能否反馈于培养过程及方法的改进,保障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目标的达成;选题是否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是否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供以下策略。

一、加强过程化管理,完善保障质量机制

规范的过程管理及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及其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根据毕业论文各环节开展的时间顺序,结合工程类专业实际特点,其管理规范及保障机制中应包含以下环节及要求。

(一)选题环节

1.由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毕业论文的导师资格。原则上校内导师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至少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企业导师应具有两年以上本行业的从业经验。2.具备毕业论文指导资格的导师在第七学期第一周内将毕业论文题目及对学生的要求上报各专业系主任。提交题目由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是否符合工程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要求。3.学生应在第七学期第三周之内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以师生双向选择方式分三步开展:学生选导师,先由学生根据本人意愿选择课题及导师;导师选学生,导师根据候选学生挑选合适的学生;学院微调,学院根据导师应指导学生人数做适当的调整并落实。

(二)开题环节

开题环节主要考查学生毕业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能否独立驾驭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性,学生本人对论文题目研究内容是否清楚,资料查阅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否了解。因此,学生在提交开题报告前,必须广泛查阅文献,深入开展调研,充分收集资料,最终制定研究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第七学期结束前提交,由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评审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打分,开题成绩作为期中检查的依据。

(三)中期检查环节

中期检查在第八学期第三周进行。主要审查学生目前研究内容与开题报告中设定的是否一致,研究进展与开题报告中制定的是否相符。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对中期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评价。此外,该环节随机抽查30%的学生现场答辩演示完成情况,抽查原则是:同一导师的学生中开题报告成绩在末位的学生必查,其他学生随机抽查,保证覆盖每位导师的学生。

(四)毕业论文撰写与盲审环节

毕业论文撰写提纲应由学生和导师讨论后拟定,提纲的确定不应迟于第八学期第四周。学生完成初稿后必须提交至导师审阅,并确保在定稿前留出充裕修改时间。毕业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提交。对于论文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导师有权取消其参加论文答辩的资格。学院在第八学期第十周进行论文盲审。抽查原则是:同一导师的学生中期报告成绩在末位的必查,其他学生采取随机抽查原则并保证覆盖到每位导师的学生。盲审结果分为:直接答辩;修改后答辩;修改后重评和不能答辩。

(五)答辩环节

学院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及企业专家共同负责制定答辩要求及评分标准。在答辩前,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评分表和评语表。评分成绩在60分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由4名成员构成,每组至少包含一位企业专家,由副高职以上职称教师或企业专家担任组长,采用指导教师回避制。答辩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论文情况现场背靠背打分。以上各环节产生的成绩需要及时在学院内部工作系统中公示,当成绩出现异议时,由学院答辩工作领导小组仲裁。

二、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

通过毕业论文环节建反馈机制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及改进人才培养过程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程认证中持续改进体系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主要组成包括教学环节质量、内部质量监控、毕业生跟踪、社会评价等,充分利用毕业论文这一关键环节及其所占用的关键时间节点,是建立有效的持续反馈机制的重要补充,该策略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相互配合并实施。应届毕业生在经历了升学或就业的检验后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及目标达成情况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能够较具体的对本专业的培养过程、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内容、课内外学习、实习实训、师资及教学能力给出客观的评价。在学生论文答辩后、离校前可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两种形式采集学生意见。其关键问题是:需要确定从哪些维度采集意见,并对每个维度的拟施测的内容进行设计,以达到能够用以向原有培养目标做出有意义反馈的目的。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论文答辩过程,可以在答辩现场更生动地检验人才培养结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程度,从而在人才输出与企业对人才期待之间进行比较,并得到及时的、直接的、鲜活的结论。专家也可以直接对专业教育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包括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变化趋势、毕业生从业应具备的能力及素质等,以反馈于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及企业未来变化的工程人才。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院内学科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答辩结束后由学科专家对人才培养质量与目标达成度进行自评,并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馈,促进学院内部的自检、自评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综合以上三个环节建立的基于毕业论文答辩的多环节反馈及持续改进机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三、采用渐进递增的培养方式,为毕业设计做好铺垫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然而学生能力的获得与培养应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应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递增的培养模式,使之逐步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可以在系统连续的教学环节中逐步增强复杂问题的等级,设计与课程目标吻合、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积累的复杂等级,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为毕业设计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例如,在第一学期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可以在包含实践教学的课程中开展综合设计。在综合设计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分组选题,并要求由学生从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始按照毕业论文规范撰写分析设计文档,系统实现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答辩展示学习成果。通过一系列铺垫以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与沟通等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专业英语提高专业文献阅读及撰写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指导质量

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是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源泉。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更需要不断提高科研及学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因此,学院应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引进企业导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同时,鼓励院内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工程实践、实习指导、需求调研等活动,并组织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学科专家开展关于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交流与讲座,为毕业论文的指导及质量的不断提升做好师资的建设。

五、结语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始终是高等学校所有工程专业的核心任务,而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试金石,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即是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解决好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是对工程教育质量改进与推动的重要途径,对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2]陈嘉艳,黄晓林,张志俭.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管、评估及其电子档案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8,(4).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2]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25-27.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专业认证;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持续改进

一引言

目前,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已开始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是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评定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应专业认证的要求,提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研究现状

关于毕业设计内容和过程的质量监控研究,赵岩松等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融入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形成目标制订、科学出题、过程考核和结果反馈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体系[1];唐鸿儒等介指出严密的组织和关键节点监控能有效地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实践效果[2];刘海彬等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构建了以全程质量监控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3];马超群等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准则与质量标准子系统、质量组织与管理子系统、质量监控子系统、质量评价子系统、反馈与修正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阐述了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主要任务,并就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措施建议[4]。对毕业设计质量改进的研究,孙晶等基于持续改进理念,构建了“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提出了基于“内外部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逐层递进的改进体系,并从毕业要求支撑度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实践情况[5];高扬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提出采用加强过程化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在本科教学全过程中采用渐进递增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6];张薇探讨了PDCA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发现、解决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进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好的效果[7];尹慧敏等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中,使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标准化,以达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连续提高[8];徐虹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建立多模块设计方案,改进毕业设计从最初选题、修改过程、评阅答辩到成果反馈等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方便时效的本科质量控制体系[9]。总结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数学者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中的问题,探索了从毕业设计内容和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构建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了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学者则从某一个方面(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或采用某一种技术(如PDCA或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研究;孙晶等对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三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基于毕业设计质量研究现状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发现目前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尚需完善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聊城大学教务处和建筑工程学院都下达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相关措施,如答辩前的评阅和、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使用等,但毕业设计工作从开始启动、选题、过程管理到最后的答辩、评优涉及多个环节,以及院系领导、指导教师、学生多方主体,而且与毕业实习密切相关,与毕业设计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尚需完善。

(二)缺少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联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参照《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其他相关文献,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至少与全部12条毕业要求中的10条有对应关系,且多为中高度支撑关系[5][10]。而根据《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目前仅初步建立了毕业设计教学要求与4条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且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指导和考核评优等过程尚未做到时时以毕业要求达成为目标。

(三)缺乏持续改进机制

在毕业设计结束后,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仅被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很少被作为综合分析的材料,更缺少毕业设计支撑能力指标点达成情况的评价。本届毕业设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下届学生毕业设计中通常还会出现,毕业设计质量很难提高。

四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路为:建立完善的学校、学院、系三级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贯穿毕业设计全过程,用好“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具体化毕业要求,建立毕业设计内容对毕业能力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一)建立学校、学院、系三级质量监控制度

通过学校教务处、建筑工程学院和工程管理系三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一系列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及相关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组织、指挥、调控、监督和评价,从制度上保障监控保障体系的落实与协调运行。在宏观层面,学校教务处在教师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质量检查、教学事故认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为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中观层面,建筑工程学院也有关于毕业设计检查和评价的相关文件,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学院应设立相应的质量监控点,对毕业设计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和审查。在微观层面,工程管理系主要是落实学校和学院的相关政策规定,布置和安排毕业设计任务,并在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二)重视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应该贯穿毕业设计全过程,包括选题、过程指导以及成果评价三个阶段。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包括动员会、指导教师的选定、毕业实习与资料收集、题目的确定、开题五个步骤[11];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培养为目标”,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12];成果评价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主要工作有毕业设计的和外审、答辩、成绩评定、优秀论文评选等,是重点的监督检查阶段。在毕业设计中,聊城大学从20毕业生开始要求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使用主体有管理员、专业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主要可从师生双选管理、过程文档管理以及评审答辩和成绩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操作,如图2所示。该系统的使用对毕业设计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毕业设计内容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联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最后一门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设计在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关联度矩阵中,支撑了12条毕业要求中的绝大多数,且多为中、高度支撑。通过深入剖析具体的毕业能力指标点,强化毕业设计对具体毕业能力的支撑力度,建立毕业设计对能力指标点的高度、中度、低度支撑关系,尤其要拓宽对核心毕业能力的支撑程度。明确毕业设计环节支撑的毕业要求后,可以依此确定达成度评价表,将学生最终的成绩与毕业设计这个环节支撑的具体指标点明确化,这样学生做毕业设计、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评阅老师以及答辩委员会给出成绩,就都有了可以参照的依据和改进的目标,最终可以考核每名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是否达成了毕业要求。

五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毕业设计质量改进机制

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即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对照与毕业设计相关联的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在毕业设计全过程要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改正,在毕业设计结束后要综合评价,参考质量评价的PDCA循环方法,建立一种完整有效的“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从而达到以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需要针对全体毕业生做大数据分析,得出全体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薄弱环节的毕业要求表现,通过结合数据分析,获取毕业生、指导教师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修订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机制,并在下一届的毕业设计中得以实践,同时追踪毕业设计环节中薄弱的毕业要求表现支撑所应对的上游课程并强化之。

六结语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行业;协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时间最长,持续时间跨越两个学期;其教学环节最多,要历经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毕业答辩等若干环节;其培养和考核的内容众多,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要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最综合、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掌握的点知识、线知识和体知识的综合考量[1],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共识[3]。

一、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走向行业岗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具有承前(综合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启后(对接行业需求)、开启职业生涯的作用。构建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来看,教育部自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到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至现在推进“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一直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上述政策链的核心关键之一,是要求高校重视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融合,促进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都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落实。从行业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需求来看,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未来行业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气象行业对气象探测人才的需求为例:按照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支近1.5万人的综合气象探测(综合观测)人才队伍。气象探测技术是将大气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同相关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该行业要求其人才队伍必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备复合型、应用型特征,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也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承载。

二、构建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1.学校与行业协同合作的框架不成熟。构建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除了学校自我革新之外,行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关键因素。相较于欧美一些国家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利益等多个维度,对行业(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做出的规定和引导,国内的行业(企业)并没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法律义务和社会公义[4]。单纯地从经济利益方面考量,行业同学校协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并不能对其产生较好的直接收益,反而会增加额外负担。同时,在高校未同行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大批量培养的人才对行业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行业也并未因此获得自身急需人才,因而行业参与协作的动力不足。所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与行业建立协作框架是问题之一[5]。2.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局限。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引进人才多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许多引进来的教师本身并无行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多重论文、轻实践,无法引导教师投入精力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纵然有高校引进了“双师型”教师,久而久之,在上述大背景下,其个人发展重心慢慢也会与行业实践脱节。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对引进人才的诉求集中在学历、论文和纵向项目等方面,来自行业一线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与之不相适应,所以制约了行业人才向高校的流动[6]。现有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提高有限,外部行业的新鲜血液难以注入,成为制约高校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3.毕业论文研究对象不贴近行业生产实际。从来自某地方普通高校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项调查中,采样分析了452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数据。调查表明:论文中明确研究对象来自行业(社会)实践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21.36%;论文中明确是在行业(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38.46%。这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毕业论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实际脱节。4.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欠缺高效的信息平台。许多高校和行业合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推进乏力,既有上述的协作框架不成熟、行业缺乏动力等原因,也有操作层面上的缺乏管理平台和沟通渠道等原因。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需要长时间(跨度两个学期),又需要面对多个主体(学校、行业、导师、学生等),还有多项重要指导和考核环节(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其日常的指导、监督和沟通工作更是繁复。如果缺乏一套运转顺畅的协作机制以及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很多工作开展起来都难以为继。这种管理不畅,也成为制约高校与行业协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问题之一。

三、与行业协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1.立足行业构建协作框架。高校在构建协作框架时,应优先选择直接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协作共建,而非面向单个企业寻求合作。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具有更加全局和广阔的发展视野、具备更加宏观的掌控和布局行业发展战略的能力,能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精准地嵌入整个产业链中,这既避免与单个企业合作的局限性,也能提升毕业生在更加广阔的行业空间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达成框架性合作关系后,受益于其领导力和影响力,高校将更易于在行业内部署人才培养战略、更平滑地在具体项目中与业内企业对接,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地实施。同时,立足行业的协作框架,整合行业力量,更易获得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及有利资源,对推动行业积极参与协作有显著作用。2.共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高校中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不足的问题,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显现尤为突出,成为依托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短板。因此,在毕业论文这一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专门聘请一批来自行业的兼职指导教师,显得尤为重要。相较大部分校内指导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指导教师具有更直接的行业实践经验、更加敏锐地对行业前沿和发展趋势的观察能力以及更加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关键工程实践能力等,这些经验和能力都是希望通过毕业论文工作重点培养的,恰好也是许多长期在高校教学的指导教师所缺乏的。因此,学校在部署毕业论文工作时应该广泛地推行“双导师制”,即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一名行业指导教师,二者协作共进,相辅相成。由于行业指导教师的兼职身份而无法全职投身学校教学,故为使双导师制能持续有效运转,应该对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职责做出明确分工: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训练学生了解行业技术前沿、熟悉行业生态、掌握关键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等;校内指导教师则更多关注学生构建理论结合实际的知识体系、掌握工程技术基础、遵循论文撰写规范、按时参加相关的教学和考核环节等。3.构建各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工程实践案例库。要使学生掌握能在行业“落地生根”的工程实践能力,其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应来源于有实际价值的工程对象,并尽量在行业工程实践的大环境下完成论文的研究撰写工作。为此,应建立起基于实际工程的毕业论文研究选题工程案例库,规范和引导论文选题工作,切实体现毕业论文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建设案例库有多种渠道,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查阅和搜集与专业相关的工程案例资料,构建工程案例库;实际进入工程现场,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构建工程案例库;选取与工程相关的科研项目,构建工程案例库;应用现代化网络功能,构建在线工程案例库;等等[7]。通过构建工程案例库,学生可以更早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接触实际工程,高校和行业也可通过对案例库数据的长期跟踪,进一步归纳、提炼,借以掌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核心内涵。构建本科毕业论文工程案例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8]。4.与行业协同建立“一平台、两协作、三通道”的高效信息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协作框架、建立行业指导教师库和构建行业工程案例库,理论上可以较好地保障毕业论文工作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毕业论文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主体,教学内容众多,综合性的指导、培养和考核的环节繁杂,所以有效地建立协同机制、高效地推进协同管理,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保障。探索建立“一平台、两协作、三通道”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一平台”是指一个平台,囊括了与行业协作开展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部管理与考核内容。“两协作”是指在一平台基础上,学校与行业协作、校内与校外导师协作,按照平台设置的各项流程和功能,分工协作完成各项培养工作。“三通道”其一是指建立从设置导师库、案例库,到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等的全环节的管理通道;其二是指建立跟踪、监督各环节工作进展以及考核状态等全过程的监控通道;其三是建立学校、行业、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等的全方位沟通通道。通过平台,学校和行业在平台上交流数据、完成管理工作,校内外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完成论文的教学、考核等。通过建立平台,学校和行业能协同推动有关工作,校内外指导教师能及时沟通指导方案和论文进展,学生能及时接收指导意见。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原本分散到指导教师和学生个人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管理流程和信息的整合,将所有毕业论文的培养工作都纳入统一的平台中,所有的培养环节和指导、考核数据流转都有迹可循,从而改善以往与行业协作的落实主要依靠教师个人而不便于实时跟踪、监督的局限。通过多年的积累,平台的各项数据还有望为高校开展对毕业论文各级各类的评估评审提供宝贵的大数据支撑,对改进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与行业间建立协作共赢、通畅高效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适应行业需求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现状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协作框架、共建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工程案例库、搭建“一平台、两协作、三通道”管理机制等措施,将为高校与行业协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陶旭晨,余承海,陶庭先.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5,31(01):158-159.

[2]乔永民,李爱芬,韩博平,赵建刚.关于生态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思考[J].生态科学,2010,29(2):579-581.

[3]党亭军.中国近代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5,3(01):89-93.

[4]周宝玲,解媛媛,靳佳萍.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120-121.

[5]白非,万圆.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路径与关键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85-90.

[6]姚旭.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05):80-82.

[7]王巧焕,张卫民,吉植强,罗跃.构建本科毕业论文“工程案例库”的思路研究———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