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对分课堂在中医教学的应用

混合式对分课堂在中医教学的应用

摘要:构建混合式对分课堂模式,引入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厚植民族文化自信。基于课程思政,将混合式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聚焦于中医学专业思政教育主题,丰富中医学专业基础学科思政教育内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很有必要[2]。引导高校教师全方位理解课程思政意义,掌握课堂教学中思政建设要点和发展目标,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精神内涵,并通过学习和借鉴课程思政教学实例,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学途径,切实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往深里学、往实里干、往高处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4]。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围绕“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主题,号召在中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快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探讨混合式对分课堂的应用效果,为中医院校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1课程介绍

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课程包括中医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内容,是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与中医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5]。该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管理、护理相关专业及长学制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中医临床问题为导向,掌握中医临床科研的意义、选题、研究范围、工作任务、基本原理及基本研究方法,能开展病因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预防效果评价及治疗措施评价的工作。目前在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有文献报道[6-8]。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将在线教学和对分课堂相结合解决中医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尚付阙如。

2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主要问题

高等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主动性不足、讨论环节缺少沟通的问题,根源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引领[9]。

2.2课程目标

本研究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点,基于课程思政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课程为试点,提升中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其中医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使其肩负起守卫人民健康的责任和担当。

2.3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本研究吸取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团队前期线上教学经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打造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模式,利用教学平台的“教学”“云课”“教材”“资源库”“题库”五大模块,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并搭建线上信息化学习平台,便于学生预习和讨论。

3教学设计与实施

3.1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教学团队在正式授课前,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集体备课、主题研讨、研修总结,围绕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情况和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等主题进行总结,确定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团队梳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目标,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融入思政元素。本课程教学资源包括中医适宜技术在线学习云平台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轻新课堂学习平台。

3.2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

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课程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包括预习、讲授、内化吸收、讨论4个模块,分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进行教学活动。

3.2.1课前预习环节

线上视频课程预习。将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课程中重点内容(如科研设计类型)录制为微课视频,并上传至轻新课堂学习平台。学生必须在上课前认真观看微视频。线上多媒体视频课程主要分为两类:(1)讲授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课程中的科研设计基本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等。(2)将思政教育与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和评价教学对接,实现思政与专业学习有效融合。如讲授医学统计学发展史章节时,引入中国医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2课中讲授和知识内化吸收环节

课前完成课程内容中的科研设计类型预习,课中讲授和知识内化吸收环节讲授重点内容,达到中医临床研究引领、聚焦临床科研前沿的目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随机对照试验(RCT)及严格评价,课本重点讲授RCT设计模式、原则和严格评价方法,了解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的RCT设计注意事项。

3.2.3课后知识内化吸收和讨论环节

网上微视频总结:针对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科研设计的综合应用,将相关知识点录制成视频,完成从科研到临床决策的知识学习。如学习如何进行中医病例对照研究时,要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及用途,学习体现中医治未病、病因病机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注意事项等。在课程讲授后进行专题讨论和小测验。小测验一般有10个单选题,不会给学生增加学业负担。

3.2.4考核评价方式

本研究基于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教学实践,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结合匿名调查问卷评价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4总结与思考

专业课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值得深思。只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知悉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途径、措施、评价,才能占据课程思政主阵地,画好立德树人的同心圆。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充分顺应了“互联网+”的时代潮流,融合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互动方面的优点,又兼具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10-11]。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课程教学改革,不同于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项目化教学、PBL、案例教学等,它是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如何教到如何学,从作业布置、课堂管理到效果评价,与传统教学相比都有根本性变革[12-13]。整合多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创新教学理念。实践证明,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医临床问题辨析能力及课程教学质量。为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意义重大[14]。中医学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医精诚精神[15],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及文化自信,使学生在筑牢医学基石的同时更明医德、更具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刘玲.高校课程思政的资源及开发研究: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分析[J].高教学刊,2021,7(19):164-167.

[2]张丽,何睦,唐德才,等.大健康背景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5):57-60.

[3]王春华,张成立,毕聪明.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解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6):79-81.

[4]黄晓巍,赵昕彤,韩冬,等.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之课程思政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5):1-4.

[5]晏利姣,曲畅,李学靖,等.临床实践方案制定中不同级别证据综合的方法学探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9):1039-1042.

作者:荣红国 于蔚洁 李迅 韩梅 曹卉娟 费宇彤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