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部署浅析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部署浅析

[摘要]在目前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时效性不言而喻。作为制造类专业教育工作者更应从智能制造强国的大局出发,谋划学科发展,始终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站稳中国立场,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覆盖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思想与行为统一,达到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匠心制造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关键词]课程思政;智能制造;电气自动化;职业教育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当学生学习理论较强的课程时,如自控原理,往往提不起兴趣,整体效果不佳。例如学习系统数学模型章节,学生只能了解传递函数的概念,并不能很好地对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时滞环节实际的物理模型有感性的认知,这样往往对后续章节的学习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致课程整体教学效果不佳[1]。而智能制造专业群完全摒弃这些理论课程,单纯地突出实践教学,又是课程体系的缺失。所以类似这种理论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才能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善沟通的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电气自动化专业未来整体发展规划已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放置核心位置。无论是为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新开设的课程,还是如自控原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课程,都立足思政进课堂的总基调,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力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技能的提升与思想的进步是相互一致、相互统一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让学生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我们认为要建设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一定要从课程的最小单位:一节课出发。所以我们要做到具体的课程知识点、技能点与思政结合,能够引经据典,将社会关注的事件正确地导入课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事件背后的道理,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程学习。还应了解学科内领军人物,学习他们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从内心怀着一份崇敬之心,增加民族自豪感[2]。如2021年是我国航空航天大年,随着我国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组网到火星探测的不断突破,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但是在这些成绩背后有我们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从“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钱三强、任新民……再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宏鑫所创建的中国独创控制理论特征建模理论,背后是无数的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与坚守。在最新公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写道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对于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业网络安全对一个国家的智能制造业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要成为智能制造强国,需要从基础建设到制造工业以及控制器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采用自主品牌产品真正做到自主可控。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芯片市场,但芯片自给率不足10%,所以必须自主生产芯片,但芯片产业设计方面需要前沿的科技,在加工工艺方面也需要尖端技术,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学生在制造业领域不断地为之付出。充分挖掘学生身边榜样的力量,突出优秀毕业生的优秀事迹,从学生身边人入手增加对他们的感染力,这样更能起到促进学习、积极向上的导向作用,使课程思政教育更加落地,让学生更能感受到那份炽热的温度。来自电气自动化专业众多毕业生中的一名2018届毕业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取得升本的机会,并且在本科阶段继续保持那份对专业、对技术的痴迷与热情,毕业时顺利拿到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书,在企业业务能力突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他担任技术支持。毕业后他多次回学校探望老师,并与学生交流技能竞赛经验。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发现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专业、同一个教室走出去的学生,无论学历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相信榜样的力量。像这些更加贴合实际教学使用的案例,教师可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相互补充,充分讨论与具体课程结合方式,相信随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更加细化的能与知识点、技能点结合的思政元素会不断被挖掘、被开发,会有更多的课程思政成果涌现,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贡献力量。所以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随着区域内各类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工,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在电气行业的推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社会急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而且需求人才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这种局势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实用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人才。通过对区域内智能制造领域中优秀企业调研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无论是在智能制造产业还是工业互联网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从控制层到执行层以及计划层,自动化技术都是支撑“制造”的基础,更是“智造”的保障,所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是实现OT与IT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顺应行业领域新技术、新变化更好地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创新发展,通过制定涵盖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方案,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专业教学、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得到提升[1]。借用控制理论中前馈和反馈的控制思想,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被控对象“学生”上,最终通过岗位就业情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根据前期思政元素的挖掘与策略研究,梳理出一份符合专业特色,适合应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堂思政策略,力争做到一份能真正落地的建设方案,把课程思政做真、做实、做好。具体思路:分别在三个年级遴选一门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开展课堂思政课程工作,并根据不同年级课堂反馈情况,及时全员“诊断”,不断完善授课计划,让每位教师都能将各自心得分享给大家,为后期全面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在大一课程中初步选定室内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进行思政建设工作,该课程为大一上学期开设,也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第一门包含动手实操的课程,在课程中结合大国工匠精神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职业的责任感、紧迫感。从课堂效果看,绝大部分学生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大二课程中初步选定自控原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纳课程思政元素,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例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卓越的贡献。我国工程院研究员韩京清所提出的自抗扰控制器(ADRC),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极高影响力,并在多个领域使用,如高超音速飞行器、磁悬浮、超导粒子加速器、大型射电望远镜、坦克火控系统、核电站冷却系统等均获得理想的效果。又如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首席教授侯忠生老师创立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理论”,他是数据驱动控制理论研究具有国际影响的领航者之一。该控制方法已在160多个不同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上述几位控制界前辈,真正做到了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在课堂中,我们将这样的人物事迹与课程内容无缝衔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思想教育于一体[5]。在大三课程中初步选定现代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该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包含PLC控制应用、工业网络设置、HMI界面设计、传感器选型、低压电气安装与调试、交流调速系统应用与设计等诸多知识点、技能点。在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三年所学总结提升,更要让学生对创新领先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最后学生不忘职业教育的初心,怀揣梦想走向工作岗位,用工匠之心筑立圆梦,为实现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贡献力量。上述为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如图2所示,上半部分为学生在校期间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下半部分为学生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还能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为精益求精提供保障,最后形成全民学习的新风气、新局面。我们的方案还需不断完善与改进,希望通过日后的教学实践,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培育更多技能人才。

四、总结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持续推进,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逐渐转型为智能制造产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如何适应这一变化,需要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和方向,找准专业定位,使专业课程与新技术相衔接,本文认为只有找准专业、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确定好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元素,这样才能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立体化地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不仅是思政教师队伍的工作,更是我们这些专业课教师工作的日常,增强育人的协同效应。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思政课程建设思路教学模式探索,制定既符合行业时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使课程实施者、课程参与者都能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程工作的成果。

作者:刘振昌 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