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鱼类养殖技术分析

经济鱼类养殖技术分析

经济鱼类资源丰富,获取方式简便,经济效益可观,在很多地区广泛养殖。新时期,中国水产品养殖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鱼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与开发价值较高,营养丰富,可较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养殖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性,需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才能保证鱼类良好生长发育,促进鱼类养殖工作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经济鱼类养殖技术要点,以期为经济鱼类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1经济鱼类养殖技术概述

经济鱼类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河道养殖、湖泊养殖、网箱养殖、围网栏养、工厂化养鱼等方法,常见的养殖技术为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其中,池塘养鱼是最传统的养鱼方式,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限制,养殖效益与鱼的养殖环境、水质等联系密切;网箱养鱼是新时期下较为常用的技术手段,技术要求较高,利用网片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将其置于空间适宜的水体中,依靠箱体网眼进行内外水体交换,为鱼类创造良好的活水环境,该养殖方式虽然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但前期投入较高,技术难度小,优于池塘养鱼方式,具备灵活性、简便性等多种特征,应用水域范围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稻田养鱼模式优势特别明显,水稻在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时,能够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保证水中空气含量,而鱼类的自然活动能够有效减少杂草和病虫害发生概率,鱼类的新陈代谢可提高水稻田土质营养度。稻田养鱼也存在一定缺点,对于部分经济鱼类生长环境要求来说,鱼的生存需要稻田保持3~5cm水位,同时鱼类只在活动范围内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无法处理水面上的病虫害[2]。稻田养鱼技术在黑龙江省推广难度较大,黑龙江省气温较低,水稻一年一熟,可养殖的经济鱼类较少,必要时还需为鱼类供暖设施。池塘工程化养殖是近年创新的养殖技术,在池塘养鱼基础上,使用工程化系统养殖鱼类,又被称为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采用工艺理念、技术设施和养殖方式,主要通过气提式推水设备将池塘水流由停滞性转变为流动性,配置了吸污装置和水质净化生物区,实现种养结合,加快水质修复速度,建造绿色、高效、循环的养殖系统[3]。池塘养鱼是最传统的养殖方式,经济效益较低,不适合在北方水源较少的地区推广。黑龙江省主要采取网箱养鱼方式,泥炭沼泽地养鱼形式是一种新型技术,目前依然在开发过程中,而黑龙江省泥炭沼泽地域广,开发利用后为鱼类养殖提供有利条件。沼泽地养殖优势明显,其中泥炭沼泽地水源充足,保水性较好,保存了很多优质肥料,所需肥料较少,减少了肥料支出。此外,泥炭沼泽地天然饵料含量丰富,植物残体较多,能够成为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目前,沼泽地养殖技术在黑龙江省没有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泥炭沼泽地建池技术还不成熟,实际经济效益不高。

2养鱼技术应用要点

2.1保证水质,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

要想保证经济鱼类健康生长,首先要保证水域质量,为经济鱼类创造优质的生长环境。黑龙江省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十分适合经济鱼类的养殖。养殖过程中,需掌握水质变化特点,通过人为因素改善水环境,保证鱼的产量。养殖人员需掌握水质因子、水温、酸碱度、有机物耗氧量、水硬度等数据,结合实时变化情况,针对性进行调整,改善水资源硬度、酸碱度等,决定是否要进行增氧、淤泥清理、换水等工作。由于环境破坏和酸雨增多,水环境受到极大影响,酸碱度变化大,而大多数种鱼适合弱碱性水质环境生长,酸碱度下降,容易引发鱼群病害,甚至死亡。部分淡水鱼对水温和地域气候也有极大要求,不同经济鱼类对水温生长要求严格,即便水温达到了鱼类生长要求,但是静水环境和流水环境也会影响经济鱼类生长。要根据地区水域选择合适的经济鱼种。目前,黑龙江省注重经济鱼类的生态养殖,针对环境污染实际情况,发展“放牧式”生态养殖,争取让“龙江鱼”走向全国。

2.2科学使用肥料、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还需科学使用肥料和饲料,补充养殖水体缺乏的各种营养物质,促进各种鱼类繁殖,满足鱼类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可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増施绿肥、粪肥等有机肥料。遵循勤施、匀施、薄施的原则,在阴天可适当减少施肥。具体施肥量及施肥种类还需结合实际养殖条件、放养密度、水质等进行判断。其次,除了水中鱼所食用的天然饵料外,还需辅助食用一些青饲料、精饲料等。对于鲜活的鱼虾等饲料,还需进行妥善保存。为提高饲料适口性,还需科学配置饲料,除了鱼虾外,还可以掺入矿物质、抗菌素等,加入植物性饲料,例如豆渣、饼粕等。注意定时、定位、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在鱼类摄食旺盛期,傍晚可多投喂1次。一般情况下,日投喂量应该在鱼体重量的5%左右,以免水中残饵料较多,加速水质恶化,或投喂量不足,导致鱼的生长速度缓慢。黑龙江省采用新型饲料养殖,积极进行膨化颗粒饲料示范推广行动,建立膨化颗粒饲料示范推广点,高效推进膨化颗粒饲料的广泛应用。膨化饲料营养物质丰富,鱼类易消化,可大力推广。

2.3做好育种投放工作

在育种时,需保证水环境能够较好满足育种需求。育种工作开始前需对育种地进行消毒处理,建造干净无菌的育种环境。黑龙江省建立了水产新品种试验推广基地,制定了各项新品种良法配套技术规范,推广了多种优质、高效、安全的水产新品种,带动了更多养殖企业参与到经济鱼类养殖工作中,养殖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时间增加,鱼苗不断发育成长,体积变大,正常情况下,1个月内鱼苗可生长至2~3cm,生长速度快。但是鱼类生长速度与自身发育特点和外界环境有关,在育苗过程中,要根据鱼类自身条件确定投放饵料数量,禁止投放过多的饵料,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速环境污染,影响鱼群质量。同时,控制鱼群密度,根据水域面积计算鱼群数量,密度过大,鱼类为夺取生存资源而加大竞争,会减缓鱼类生长速度,甚至引发鱼类死亡。

2.4做好病害分析检测与用药

经济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病害,还需做好各项养殖细节,降低鱼患病可能性。当前,鱼类病害快速诊断技术在不断发展,为疾病防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为养殖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用药方面,建立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推广点,兽药使用量明显减少,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10%以上,养殖人员规范用药意识和用药水平显著提高,经济鱼类养殖质量与安全水平获得提升。在鱼苗发病水域,要从发病根源解决问题,同时加强疫病监管工作,科学处理鱼类疫病。黑龙江省鱼类疫病主要有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等,其中鲤春病毒血症为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名录中仅有的鱼类一类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认定为必须报告疫病,锦鲤疱疹病毒症为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名录二级疫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一种宿主特异性病毒病。发生此类疾病时,养殖户要及时上报,根据《黑龙江省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疾病等级,分级管控,避免对其他鱼类造成影响,同时保护环境。其次,及时查明病源,减少损失。在出现鱼类疫病时,采取隔离措施,禁止养殖场内的养殖品外流,从而避免病原扩散,对病死鱼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例如深埋、集中消毒、焚烧等,对于发病源附近的水域、器具、衣物等物品严格消毒后再次使用,最后不允许排放未经处理的发病水域水体,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渔业管理部门及水产技术宣传机构要定期开展鱼类疫病防控技术知识培训,为养殖人员普及诊断和防疫技术,重视鱼类疾病日常防控工作。

2.5“放牧式”养鱼要点

新时期,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更加关注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以渔养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养护方式,运用“放牧式”生态养殖模式,营造良好的生态渔业发展格局,并且重视品牌市场知名度。“放牧式”生态增养殖通过人工投放鱼苗,运用天然饵料进行养殖。关注渔业生态修复作用,通过放养滤食性、草食性等鱼类,促进水资源中氮、磷、碳等元素的良好循环,避免水域富营养化,以渔抑藻、以渔净水。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渔业潜力非常大,在养殖过程中需注意对各项养殖技术的科学应用,科学选择养殖经济鱼种类,促进养殖工作良好发展。综上所述,新时期经济鱼类养殖工作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为养殖人员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收益。经济鱼类养殖对于技术要求较高,需做好新型技术应用,并优化渔场管理工作。养殖人员需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提高养殖鱼类质量,丰富鱼类养殖专业知识水平,促使经济鱼类养殖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小年.中国主要经济鱼类鱼苗适时下塘研究进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1(1):1-9.

[2]罗雨聪,王忍,黄璜.传统秸秆还田加稻田养鱼可行性研究[J].作物研究,2021,35(5):496-499.

[3]唐忠林,李爱顺,周国勤,等.几种常见的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及其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21(6):18-19.

作者:于建萍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水库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