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指导意见范例

工作指导意见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1

1.请各村协管员认真填写协管员手册。年终镇政府将组织经济办、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纪委到各总支进行各村协管员工作的考核,协管员手册将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2.做好种植、养殖大户投入品使用情况的监管工作。为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各村协管员应做好农资安全检查记录,督促农资经营门市部建立进销农资产品台账,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确保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积极动员种植大户提供产品到镇人民政府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

3.各总支认真抓好“三品一标”基地建设,积极申报产品标示。

二、农业废弃物治理工作

请各党总支种督促各村民委员会将废弃农药包装物、废弃农膜进行规范化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同时指导农户使用低度高效农药及0.01mm以上农膜,推行秸秆综合利用,防治外来生物(水葫芦、水花生、福寿螺),促进我镇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种粮大户补贴工作

种粮大户是指承包或租种耕地达到一定规模,集中种植主要粮食作物的农户、法人或其它组织。按经营主体划分,主要有种粮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类型。种粮大户享受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大、小春至少种植一季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青稞、芥麦等。粮食作物之间的间、套种不重复计算补贴面积。种植大、小春两季,补贴面积不重复计算,按种植面积大的一季进行申报、补贴。

(二)在一个县区域内需达到一定的种粮面积:种粮农户30亩;家庭农场100亩;土地股份合作社2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亩;直接从事粮食种植的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等500亩。

(三)种粮大户租种耕地,必须与土地承包户签有书面租种合同。国有农场、科研院所、村集体等单位没有发包耕地不得纳入补贴范围。

(四)耕种必须符合当地主要种植模式和技术要求,不得粗放种植。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统一耕种土地、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产品等。

(五)能独立承担种植风险,自负盈亏,并享有产品处置权。

(六)按规定向耕地所在镇乡人民政府申报补贴,未申报的不予补贴。

制种企业或单位不纳入补贴范围。

核实完毕后,由镇乡人民政府实行乡镇和行政村两级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种粮大户姓名、种粮地点、耕地面积、种植面积、补贴金额以及镇乡人民政府监督电话等内容,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如有异议,重新核查核实后再次公示,直至群众认可。

要求:不弄虚作假,村检查种植面积,盖章。申报农户做好各类表册及提供文件要求的资料于9月10号前上报。

四、晚秋农作物生产工作

各党总支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切实把晚秋生产作为增产增收的根本措施抓紧抓好,要坚持宜粮种粮,宜菜种菜,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充分利用早玉米、早花生、涪江沿线的麦冬地、西瓜、蔬菜地、苕园、果园、桑园以及林间荒地、空地,大种秋红苕、秋洋芋、秋菜,各党总支要针对自己的区域优势发展晚秋生产,力争做到早熟作物收后不留空田、空地。充分发挥城市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短期蔬菜的种植。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2

 

年是区十二五旅游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区旅游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第五次党代会议精神,抢抓省政府旅游业改革试点启动等有利时机,以发展大旅游、展开大营销、建设大产业,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一心两翼”发展计划(即围绕掀起旅游营销高潮中心,齐举产品开发和服务提升两翼),狠抓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加快“六个转变”,推进“四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建设,加快建设“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主要预期目标是:游客接待总量970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7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增长20%以上,湖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主要景区品位、旅游服务、品牌影响、综合效益等显著提升;旅游投资超过30亿元,旅游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一、围绕中心,合力掀起旅游营销高潮   围绕今年“大美圆梦地,盛境任君游”的营销主题,深入开展“旅游营销高潮年”活动。   ⒈推行全员旅游营销。将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纳入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配套具体实施办法,着力整合各地、各单位资源和力量,增强全方位营销意识,完善联合营销机制,构建“旅游区大营销”格局。   ⒉旅游活动重点营销。搞活旅游活动举办机制,按照“镇有活动、月有亮点、季现高潮”的要求,合力办好湖系列主题活动、中国七夕情人节、茶文化旅游节、民俗文化旅游节、美食旅游节、山野物产节等品牌节庆活动,争办汽车沙壶赛、世界旅游小姐华东赛区比赛等活动。积极承办摩托艇赛、铁人三项赛、门球赛,以及高规格的游泳、球类、棋类等体育赛事活动。精心组织参加国际徽商大会、市节、国际国内旅交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应时举办以“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为主题的节日专项活动。广泛开展社区、镇村广场文艺活动、群众性活动,增强面向游客意识,彰显地方、民俗特色,营造旅游区浓厚氛围。   ⒊拓展宣传营销手段。强化旅游“软”营销,提升“网络营销”。积极融入全市“智慧”旅游信息工程,精心实施区旅游网改版,丰富区政府网站集群的旅游宣传功能。加强与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和携程、艺龙、飞票网等知名旅游专业网站的战略合作,发动全区干部利用微博、博客、QQ、论坛、网络社区等开展旅游宣传。鼓励手机彩铃、名片、商品外包装等加挂旅游宣传内容。   ⒋强化各类媒体立体营销。紧盯“大台、大报、大刊”等主流媒体,强化以旅游为主题的宣传,争取上级支持,主攻省级以上卫视,力争旅游主题稿件在省级电视台上稿增加15%以上。安排专项资金在央视投放全区旅游整体形象广告,在重点客源地卫视品牌栏目加大旅游宣传,加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平面等媒体宣传,形成立体宣传态势。   ⒌延伸旅游“三进”营销。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机制,开展常规旅游“三进”营销140场次,支持与客源地三进目标结“对子”60个。细分客源市场和目标人群,实施“精准化”三进营销。扎实开展“两山一湖”联合促销及与合作的联动营销。加强“请进”营销,联系境内外400家以上大社前来踩线。深化与上海旅游热线联盟、自驾联盟及驴友组织、“夕阳红”、“老小孩”等新兴组织的合作。深化与日月潭、洞爷湖等景区合作,邀请台港、日本、新加坡等知名旅游媒体前来采风。   ⒍推进客源开拓计划。制定客源市场开拓三年计划,按照境内巩固省内、华东,深挖华南、华北,拓展东北、西南、西北;境外提升台港澳,壮大东南亚,培育欧美澳的总思路,分年有序深度拓展市场。针对长短程目标市场、不同目标群体推出特色产品线路,迎合游客休闲、时尚、个性等多元化消费特点,构建多元客源体系。中近程以休闲度假产品宣传为主,突出自驾市场展开营销,推动开辟旅游直通车线路;远程以突出、湖等高端观光娱乐产品营销为主,推动专列、包机发展。   ⒎突出湖宣传营销。专门制定湖旅游营销高潮实施方案,切实抓好以“五项措施、五大活动、五条线路”为主要内容的具体工作。强化湖龙头地位,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和各类营销活动,借助“两山一湖”、“山上山下”旅游合作平台,扩大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政策,集聚湖旅游人气。   ⒏加强营销支持保障。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营销经费不低于70%,力争带动企业直接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对在目标客源市场设立分支机构,营销成效显著的给予营销奖励。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落实旅游企业宣传广告费税前扣除等政策。   二、齐举两翼,全力强化服务提升和产品开发   开展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着力促进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员等从业人员及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服务提升,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⒐深入推进精品景区打造。以启动湖5A创建为载体,加快湖龙头培育,全面提升景区软硬件。策应全市“亮点”工程建设,推动谷、瀑等老牌4A级景区升级提质,争取完成虎林园4A级景区创建,增添体验性游乐项目。促进“新业态、新概念、新领域”景点发展,加快摄影点等新业态景点发展;完成核心产区旅游开发策划规划编制,探索景区化管理体制,启动新概念景区打造。推动北街、普仁滩、金珠源、神仙洞等景点发展,丰富景点类型。   ⒑切实提高旅游企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加大《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实施力度,促进旅行社规范化、标准化经营,培育若干样板型旅行社。抓好广告、合同和价格监管,遏制低价竞争、零负团费等违规行为。全面贯彻实施《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密星级饭店服务规范访查,在不同星级推出若干样板饭店。加强星级饭店创建前检查,执行星级饭店摘星退出机制。积极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评选样板农家乐旅游点。#p#分页标题#e#   ⒒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依托旅游管理学校培训教育基地,切实加大导游员、服务员、景区讲解员等的教育培训;分类对旅游企业关键岗位从业人员进行轮训,力争全年在岗从业人员培训达到1万人次。继续举办技能比赛活动,以赛促训;开展行业(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优秀业务骨干评选,安排人员到品牌旅游企业考察学习。将旅游经济知识纳入干部在职培训教育范畴。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争创院校学生的实习、见习、科研基地。鼓励旅游企业公开招募引进外来中高级管理人才。   ⒓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丰富7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容,推行一站式服务。尝试在星级饭店、车站等集散区域,设立公共信息系统,适时旅游产品、交通、服务场所等信息并及时收集游客反馈信息。继续扩大旅游标识牌覆盖面,提高通畅度。充分利用“智慧”综合平台,力争进驻企业超100家;完善中国旅游网咨询服务功能;提升区旅委官方“旅游微博”人气,力争关注者超万个;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开展合作,鼓励开通网络预定服务,规范引导旅游在线服务。   ⒔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诚信旅行社”等诚信创评活动,积极创评4A以上诚信社;建立健全旅游诚信档案,开通旅游诚信网,推行违规经营社会公示、失信曝光制度。建立旅游行风监督员队伍。聘请“两代表、两委员”担任行风监督员,开展各类形式的行风检查、督察。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旅游联合执法和旅游分局委托执法。   ⒕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落实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推进要求,推进文旅结合。策划启动山文化旅游开发;充分利用知青遗址,推出东知青文化体验性游乐精品;加强文化创意,丰富现有情爱文化内容;整合新明老区等地红色遗迹资源,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为核心,形成红色缅怀教育主题产品;结合“百村千幢”工程深入推进,加快故居、古村落等旅游开发利用,打造古色游亮点;依托寺、寺等佛教道场,加快实施园、寺扩建等项目,推动佛文化旅游发展;丰富艺术馆、民间艺术馆等馆所的游览内容。   ⒖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发挥好《全区乡村旅游总规》引领作用,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策划创意,打响爱情乡村游、亲子乡村游、民俗乡村游等系列精品。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作用,促进旅游特色专业村发展壮大,加快打造“一村一品”。发挥区乡村旅游联合会、乡镇农家乐协会的龙头作用,推动协作化、公司化、集团化发展。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打造农林乡村游精品。加快桃花河、香林乡村等建设,打造休闲乡村游精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好九龙新村、城澜“农家乐”集中区、三合村综合整治等整村开发点,打造体验乡村游。结合乡村旅游创建、复核,促进现有星级农家乐增加游乐项目,提升品位。   ⒗开发专项旅游精品。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依托现有资源,着力发展专项旅游,重点推动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体育赛事、商务会议、户外拓展、摄影写生、山地运动、寻根祭祖、老年慢游等专项精品发展。合理布局湖沿湖观景平台、观光栈道,人性化设置滨湖休闲休憩设施,提升休闲度假品位;依托名茶产地等,积极发展商务旅游产品;支持会议会务公司壮大,发展会议旅游产品;对接大中型企业,开拓奖励福利游产品;发展登山、探险、瀑降、野营、户外运动,兴办各类体育赛事,发展体育旅游专项产品。依托摄影点,发展摄影写生产品;借势之山、公墓发展寻根祭祖产品;依托五个拓展训练基地,发展户外拓展产品。   三、优化产业,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   年区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重点项目数量40个,年度计划投资不低于30亿元。   ⒘壮大优势项目。落实区十二五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星级、特色酒店和旅游综合体项目,做好政策优惠、信贷支持、银企对接、土地调配等相关工作。推动十个酒店、两大现代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和一批旅游综合体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重大项目挤入省旅指委联系协调的重大项目序列。加快东大门旅游综合开发、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提速山庄改造、宾馆升级、中银中心建设、香格里国际会议中心等高标准酒店类建设。加大优势旅游资源、优质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招徕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新上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⒙扶持娱乐短板项目。丰富夜游产品,与“山水”观光错位发展,打造“两山”游客夜憩首选。鼓励品牌连锁休闲娱乐企业进驻,引导特色夜市壮大形成,开展“之夜—最佳玩处”遴选活动;加快旅游演艺产品的招商和开发。大力发展时尚、创意、健康的娱乐休闲项目,突破娱乐休闲短板。加快启动源鹿鸣谷旅游开发、基尼斯主题乐园、藏宝园等牵动性娱乐项目建设;加速温泉休闲产品的开发,完善旅游产业链条。   ⒚推进旅游商品综合提升。促进茶叶市场、旅游商业街形成特色,吸引游客驻留;加快购物街、商贸城建设,发展一批旅游购物点;在湖、北大门区域合理布局大型旗舰型旅游购物场所,突出发展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商业游憩区。鼓励利用本地特色物产,研发生产“买得起、装得下、带得走、土得很”的旅游商品;适时举办旅游商品设计比赛,提高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包装水平。区经信委、科技局、工业园区、旅委、农委、商务局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招徕外来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生产,给予充分的优惠扶持政策。将地方特色强、信誉良好的购物网点列入精品推荐旅游线路。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3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引言

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管理会计的概念就逐渐被会计人员所熟知,也有专业人士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在吸取好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基层财务工作中所遇、所见、所想,着重了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中的情况,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供实务参考建议。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别是会计中的两大重要分支。财务会计是传统的会计,主要作用是运用专门的会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核算和监督,并据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各方面提供准确信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专门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的职能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对现在的控制、考核和评价。为预算管理、成本决策、绩效评估、内部控制、资金管理等更具灵活性与战略性的价值活动提供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以便企事业单位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是一种对内会计。

二、研究背景

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规划、抉择、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会计信息化、会计标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注册会计师行业也迅速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先有的会计管理工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上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和缓慢,需进一步加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管理会计推进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14年10月《指导意见》至今,管理会计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推广运用还比较空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新时期加快推进管理会计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运用,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

三、管理会计运用现状

(一)财政部门现状。在管理会计运用工作的推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比如预算绩效管理。随着财政部《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印发,各级财政部门加强用好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加法”,增强预算法治意识和预算绩效理念,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深入开展零基预算、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坚持厉行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过“苦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和非脱贫攻坚项目支出;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效率;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工作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铺开。具体做法是:通过年初预算单位上报的预算绩效编制,指导预算单位的资金支出严格按照年初预算绩效编制执行,年底对预算单位的预算绩效进行评价、考核、分析,对预算单位执行情况从数据上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能了解各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方面。财政部门最终对各预算单位绩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地区预算绩效执行情况,向党委、政府提出具有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会计人员现状。1.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相关政策及管理会计的了解情况据调查了解,一是95%以上的人员不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政策,也不知道什么是管理会计;二是不到5%的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有些许了解,但多数人是听旁人提及或从字面意思理解管理会计;极少数人员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也了解过什么是管理会计,但未深入了解管理会计的本质含义;极其少数人对管理会计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或开展了这种研究。2.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发挥“管理”作用的情况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几乎没有“参与决策管理”的理念,都是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报销、记账、出具报表,按财政要求做决算等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型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部门方面的原因。(1)财政部门宣传力度不够。财政部2014年10月的《指导意见》,但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管理会计。(2)财政部门没有推进管理会计发展的配套体制机制。管理会计是从国外引入的新型会计,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整配套指导运行实施的体制机制。(3)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引导力度不够。地方财政部门没有会计人员发展指导性的相关文件,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此项工作。

(二)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财务工作属单位后勤保障工作,在实践中很难出亮点、出业绩,加上财政部门对会计这个职业引导力度不够,会计人员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被动地结合财政部门的安排做好单位工作,很少有积极主动思考、分析、探究本单位乃至财政部门在执行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有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怎样更好地做好本单位工作,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怎样降低单位和财政的资金运作风险等方面方面缺乏主动思考。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部门宣传力度。《指导意见》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宣传,为管理会计发展提高良好的环境氛围。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营造良好环境,做好管理会计宣传工作,让会计人员知道、了解并研究管理会计,推动管理会计发展。

(二)加快创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基本环境保障,有健全的体制机制,融合发展才能有土壤种植,才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三)整合现有资源,降低管理会计推进成本对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信息化管理系统、配套硬件设施等进行整合利用,降低推进成本。

(四)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和大力推进“十三五”时期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系列解读之三指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好“人才带动发展”培养一批理论功底强,实操能力突出的会计人才,引领、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管理会计的推进成效如何,归根结底是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如何。一个地区会计人员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管理会计能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成效。推进融合发展,让管理会计在财务会计基础上一新台阶,站在更高的位置,以全局性的、战略性的眼光着眼长远,用财务会计的基础数据资料提炼出“管理方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应有的作用。

(1)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会计人员职业发展。完善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能让会计人员明白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可以朝哪个方向努力提高自己,把工作做到更好,又能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空间、有盼头,让会计人员工作有干劲。

(2)营造环境,增强会计人员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结合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安排,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荣誉感的引导,让会计人员感受到会计工作也是一项很重要、很有成就感和荣誉感的工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3)财政部门配套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引导、鼓励会计人员自觉参加学习培训,提高会计理论知识水平。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方式积极鼓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师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CPA)、资产评估师、税务师等考试,增强会计人员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与此同时,财政部门通过不同形式增加会计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财务管理的培训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拓宽会计人员视野,让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操工作经验,加快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发展。

(4)搭建财政工作人员与会计人员学习交流平台。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积极地推进会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采取研讨会、专家讲座、会计人员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每年开展1~2次学习交流活动,在交流会议上对工作优秀者提出书面或口头表扬,以鼓励优秀者再接再厉,鞭策其他人员向优秀者学习看齐。结语这样有制度支撑,财政工作人员和各预算单位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不断探索管理会计的发展之路,把管理会计工作高度融合到财务会计中去,管理会计能很好地提取财务会计数据资料,又能对财务数据进一步加工升级,形成能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管理方案”。这样的方式能让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在想中干,在干中想”,实现从“核算”到“管理”的转变,管理会计实质就是从核算到管理的转变升级。通过财政部门的培养和锻炼,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工作业务能力,培育既能精准核算,又能提供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咨询的“复合管理型会计人才”,对推进管理会计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雅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164–165.

[2]陈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讯,2019(26):15–17.

[3]纪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纳税,2019(30):22–23.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4

一、科学选拔,奠定基础

专家团队是为培训服务的。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斯密斯在团队绩效曲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绩效团队的五个特征:共同目标、优秀成员、开放沟通、共同责任和有效激励。结合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长寿区提出了建成一支“两愿、三能、三会”的本土专家队伍,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两愿”,即自愿参与、自愿服务;“三能”,即能策划、能组织、能改进;“三会”,即会计划、会指导、会总结。“两愿”需要具备积极、热心的态度,“三能”“三会”要求具有独立组织、指导培训小组的能力。本土专家团队比区外专家更熟悉本区的培训,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这样的培训专家团队,需要注重团队组建的程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报名门槛。要想报名成为本土专家团队的一员,必须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二是自愿报名。报名前,需向报名者讲明专家团队的任务、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由报名者自愿申报,以避免上岗后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三是学校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里的要求统筹安排教师申报,确定推荐人选并上报。这既解决了人员分布的问题,又获得了学校的支持,可避免因自愿报名而导致人员分布失衡。四是分科建队。遴选组建了学前教育、小学语文和数学、初中语文和数学等6个学科40余人的国培送教专家团队,分学科与学段到现场进行指导,送培到课堂。五是动态管理。根据培训项目、专家使用情况、专家能力结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履职不佳、能力欠缺的人员进行调整,保证各培训小组的培训水平。六是政策支持。区教委发文,积极落实团队成员的责任义务、权利待遇和所在学校的支持方式。以上选拔程序和要求,统筹兼顾了项目办(即长寿区国陪项目办公室)、教师、学校三方面的需要,保证了团队人员“有意愿、有水平、有影响力”,为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定制培训,提高能力

团队成员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在区内本学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研训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组织与指导等多角度与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一是高端培训。一方面,依托国培,推荐专家团队成员参加重庆市2至6月的国培脱产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与研制课程、制作课件、举办讲座等相关的综合性培训,使团队成员初步具备了培训者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研训能力制订培训内容。针对实践中需要的能力,组织团队成员赴西南大学参加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到吉林教育学院接受提高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培训能力的培训,到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校本教研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价等教研能力的培训,到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参加课程开发、课堂观察、课堂改进等研训能力的培训。还组织区级专项培训,并邀请区外专家就课堂诊断、教学改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培训方案的研制等对团队成员进行专题指导。二是返岗实践。要求团队成员回到所在学校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上好一节示范课,做一次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评课,做一个专题讲座,策划组织一次校本培训”,以提高培训能力。同时,根据《长寿区教育系统区级以上优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试用成员的依据之一。这样,从示范、讲解、策划、组织等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参与区级和更高级别的培训指导打下了基础。三是上岗锻炼。2015—2018年,长寿区选拔了36名团队成员送教下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上岗实战中,项目办通过“三好、四会、五导”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三好”,即做好项目方案、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工作流程,以此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四会”,即在每个阶段启动前都要召开的工作培训会,由首席专家给团队成员讲明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时间等并答疑;问题研讨会,在每阶段开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讨、纠错、补救和预防;经验交流会,在每阶段结束后,召集团队成员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共同提高;工作总结会,在培训结束后,指导团队成员进行书面总结和会议总结并进行交流,促进其在反思中成长。“五导”,即通过《长寿区国培送教下乡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诊断示范阶段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研课磨课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成果展示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总结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在整个工作和“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开展前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团队成员的指导工作规范有效。

三、参与项目,发挥作用

坚持“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培训”的原则,项目办采取统一要求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各小组的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明确要求。项目办要求团队成员做实做好两项工作。其一,组织工作。组织诊断课,即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诊断课、课后讨论、问卷和访谈活动,并写出小组诊断报告;组织示范课后的研讨,形成小组意见;组织研课磨课,形成研磨成果。其二,指导工作。项目办要求指导形成“三课三微”:指导小组研课,对目标、内容、资源、课型、结构、教法进行研究,形成“初讲课”;指导小组观课磨课,形成统一意见与“标准课”,并讲明原因;指导成果展示,对说课、上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形成“精品课”,并代表小组展示。通过入校指导(指导专家进校指导学员上课、研讨)、示范指导(学员到指导专家所在学校观摩学习)和远程指导(通过网络指导学员)等方式,形成微课、微讲座和微故事,并在全班展示。二是落实到人。将送教培训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6~8人,每个指导专家负责一个小组,组织和指导该组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的培训。三是管理督导。采取“三化”管理,规范指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其一,栅格化。对每人的工作目标、内容、任务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二,流程化。对指导专家的工作程序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要求其操作有据。其三,标准化。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方案的报批与实施,并进行小结,明确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要求。项目组深入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指导专家进行全过程督导,并根据学员的反馈、班主任的意见和督导情况,向指导人员提供及时反馈。四是展示激励。做好两个展示,发挥激励作用。其一,学员展示。在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阶段,每组都要推荐不同的学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微讲座、微故事展示,他们既代表小组,又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与专家的指导成果。其二,专家展示。在成果展示阶段,让各小组的指导专家分别展示自己的指导过程、指导方法和指导经验。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在制度层面设计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无法用集中专家讲座式的通识培训来完成,因此必须以课堂为载体,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在此过程中,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并使教师通过体验总结形成迁移能力,以此带动校本教研。这个过程的落实,需要既懂教师培训又懂学科教学、既能讲清道理又能做出示范的人来指导,而且要进行小组化的指导。所以,有无本土专家团队及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高低。长寿区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了本土专家团队的水平,也使国培送教下乡的实施得以提升。

四、迁移使用,优化师培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5

2012年1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将生产经营建设置于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指导意见》还进一步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工会参与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维护职工群众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密切与职工的联系,开展服务职工活动,福建省总工会日前发出了《关于实施“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意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在推动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为贯彻《指导意见》的要求,福建工会坚持在全省县级以上工会、企业和班组三个层面建立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格局中参与监督的职责。2011年4月13日,福建省总工会颁布了《福建省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管理办法(暂行)》(闽工〔2011〕39号),进一步加强我省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群众监督作用。2011年我省基层以上工会聘任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4585名,全省企事业工会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2.6万多个,在班组中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6.8万名,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全省聘任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1600名,成为活跃在煤矿一线查隐患排险情的安全卫士。

二是切实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参与权

工会劳动保护的重点是事故多发行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要以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煤炭、建筑等高危行业和非公有制中小型企业为重点,组织职工群众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本岗位的各类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各级工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促进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冶金、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的工会组织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档案,落实隐患整改措施。要推动各级工会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建立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重视发挥市县总工会对中小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指导作用,适时对各地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推动该项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福建总工会坚持广泛发动职工,全面、深入查找身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努力防范、治理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2011年全年基层以上工会开展参加各类安生生产检查10163次,基层工会参加安全生产检查170932次。

三是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检查督查活动

福建工会认真履行工会参加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事件调查处理职责,坚持依法参与,突出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职工对隐瞒事故和重大职业危害事件举报制度,推动各地工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办法或规定。2011年我省基层以上工会共处理工伤事故564件,基层工会处理工伤事故5453件,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受理举报3600件,提请劳动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处理630件。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6

一是着力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装备配套和技术支撑。

总站编写配套机具应用指引和调整改造指引,4项播种机、收获机调整改造实例视频,积极推动各地探索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编印复合种植收获机具备选机型、减损收获技术指导意见,分区域、分模式总结机收实例,做好机械化收获生产指导。举办4期复合种植专题培训,培训超过8万人次,覆盖所有实施县。

二是着力做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补短板技术装备支撑。

总站配合部司开展南方水稻机种补短板促全程工作,起草早稻育插秧、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等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编制水稻育秧中心建设指引,加快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推广应用。配合科教司、种植业司、农机化司起草技术材料,针对再生稻头季稻机收碾压率大的问题,提出机械化解决方案。组织开展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探索补贴技术支撑新举措。

三是着力做好油料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支撑。

总站紧盯油菜扩种机械化保障重点工作,开展油菜机收、机种2个全国现场推进活动,分别有500万人次和4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观摩参与。组织专家编写并通过部司《南方冬闲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协助部司抓好油菜机械化移栽示范推广,在7个省的70个县建立了106个示范点。开展油菜籽收获机、花生收获机、油菜移栽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农民购机用机提供了参考。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油菜机械化移栽与低损收获技术被列入2022年粮油生产主推技术,稻油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被列入2022年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

四是着力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作物生产机收减损技术支撑。

总站组织编写修订并通过部司了水稻、小麦、油菜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参与制定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深入各地开展机收减损专项指导工作,持续指导各地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培训、大宣传,印发《小麦机收减损歌》,组织举办全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谷物机收减损机械化技术培训及2期粮油作物机收减损操作与损失率快速测定培训。成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022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810万人次在线观摩,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

五是着力做好重要农时农机作业和防灾减灾机械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总站编写印发《2022年“春耕”“三夏”“双抢”“三秋”农机检修技术指引》,为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及时规范完成跨区作业证印制采购发放,保障跨区机收顺利开展。麦收期间,站领导班子成员和技术人员分别深入安徽、河南等6省小麦机收一线开展机收技术指导服务,为实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作出总站贡献。“三秋”时节,总站编写并由部司2022年“三秋”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7

关键词:在线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爆发,形势严峻。受疫情影响,本应年后正常开学的全国各大高校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的指引下,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纷纷采取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

1在线教学的特征和价值

1.1高校在线教学的现状。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全国共有1454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其中103万高校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累计开设课程1226万门次;1775万大学生参加了在线学习,合计23亿人次。此次,全国各大高校在线教学规模大、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成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不仅成功解决了“停课不停学”的问题,还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并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1.2高校在线教学的特征。1.2.1被动性。肺炎疫情是突然发生的,受其影响全国各大高校开学后师生不用返校上课,而是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常规的线下传统教学形态被打破,师生不得不直面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也重新调整,师生在此过程中呈现较大的被动性。1.2.2全员性。除了投身抗疫一线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外,各大高校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在线教学。教师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完成在线授课,学生在家在线自主学习,教辅教管人员完成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在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学生和教辅教管人员相互配合,全身心参与在线教学。1.2.3规模性。疫情期间无论是从在线教学涉及的高校范围,还是开设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课程类型、授课模式,都呈现出全区域、全覆盖和全方位的特征。如前文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此次在线教学的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同时还较好地实现了高校大学生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的目标。

1.3高校在线教学的价值。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高校实施在线教学虽然是被迫紧急开展的,但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课堂的教学革命,让教师成为“主播”,让学生成为“粉丝”,让学校成为“网络管理人员”。此次在线教学掀起了一场随时随地都可以教和学的“课堂革命”,极大地推进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影响深刻且长远。

2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困境

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的时间是2020年2月5日,此时距离高校正常开学只有20天左右,时间紧迫,疫情期间在线教学面临了诸多困境。

2.1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疫情时期被迫采用非传统的在线学习,这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挑战。一是大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因不同课程的授课教师选择的在线平台不同,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不同的在线平台。二是部分大学生因上网条件受限和自身的在线学习能力较弱,对在线学习产生了焦虑和厌烦心理,他们迟到、早退、旷课,甚至挂机学习,学习质量无法保证。三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律性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2教师短期内无法掌握在线教学的技能。疫情期间各大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工作。然而很多教师没有任何在线教学的经验,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在线教学的一切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教师需要选择在线教学平台、改革在线教学模式、调整课程教学计划、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学会操作在线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调试在线教学的设施设备……,甚至部分党员教师同时还兼顾下沉社区需要完成防疫的相关工作,这让教师短期内无法掌握在线教学的技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即使在线教学正式开始后,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面临网络信号质量不好、在线平台突发故障、在线平台功能操作不熟练等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在线课堂的教学效果。

2.3多种在线教学平台频繁切换花时费力。与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沟通后我了解到,一位学生本学期上不同的课程总共需要安装的在线学习平台软件(包括学习通、中国慕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少则3-5个,多则7-8个。众多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繁杂,从下载安装注册到各项功能的操作,花时费力。在线教学时学生和教师则需要频繁切换操作不同的在线教学平台,与此同时还要忍受不同在线教学平台网络和功能频繁出故障,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

2.4高校在线教学管理工作滞后。疫情期间各大高校采用在线教学方式后,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本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网上授课方案,但是并未及时提供在线教学的相关培训,也没有出台针对性的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性意见。学校对于帮助教师快速改进教学方式没有较好的应对措施,甚至部分学校仅仅提供在线教学平台的客户服务群,让教师加入后自行咨询和学习,教学管理工作混乱且滞后。

3在线教学效果优化与提升的路径

3.1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大学生个性化成长。由于传统线下课堂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疫情期间大学生又受到网络通讯质量差、在线教育平台操作不熟练、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较在校学习要差很多。因此,高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在线教学实施方案,以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在线学习效果,引导大学生个性化成长。

3.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推进教师变革教学模式。(1)实施教学成果导向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疫情期间教师被动地实施在线教学,虽然部分教师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传统课堂教学简单翻版现象,但也初步发挥了在线教学的独特优势和吸引力。基于教学成果的在线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升在线教学吸引力。疫情初期,在线教学卡顿、掉线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教学平台崩溃无法继续使用的状况。一方面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网络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足。因此,学校要将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提升纳入整体师资的培养计划,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升数字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在线教学课程建设,尽快建立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提升在线教学的吸引力。(3)鼓励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研究,推进教师变革教学模式。学校要鼓励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研究,从在线教学需要的设施、资源、平台、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让教师把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转化为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推动在线教学从“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为实现在线教学常态化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3学校积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保障在线教学质量。(1)实施在线教学督导工作,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各大高校教学管理相关部门应全力做好在线教学的督导工作,教学督导人员秉承“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质量不下降”的工作原则,从在线教学的特点出发,积极创新在线教学的督导模式,逐步建立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在线教学质量。(2)创新建立在线教学评价标准,推动在线教学规范化。教育部印发的《指导意见》中的九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要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高校需要公布学生学习评价措施,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运机制,以保证教学质量,推动在线教学规范化进程。高校则要从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中跳出来,根据线上教学的空间分离、时间异步、学习碎片化、线上资源多元化、在线教学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创新建立科学的在线教学评价标准,推动在线教学规范化,进而实现在线教学效果的提升。

3.4在线教学将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高校在线教学的发展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和理论更新,在线教学将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并且趋向于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整合发展。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我们要抓住机遇,拥抱变化,积极探索在线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标准、新模式,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工作指导意见范文8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院;章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已成为医改攻坚阶段的重要任务,其中制定医院章程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1-2],同时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各地都在试点医院章程的制定,到2020年,全国所有医院将完成章程制定。笔者牵头组织一家大型公立医院的章程制定,全程参与前期调研、草案起草、搭建班子、广泛征求意见、修改讨论、提交决策等环节,现就公立医院章程制定中遇到的问题作如下刍议。

1医院章程制定国内外现状

关于医院章程的概念,目前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方鹏骞等[3]提出:医院章程是医院履行自主办院、运行管理以及践行医院公益性的纲领和准则,是医院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完成医院功能和任务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明确:规章制度是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4]第一次提到了有关章程的制定和修订。2017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以下简称67号文)[1],文件中明确医院必须制定医院章程,并且规定了医院章程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制定、批准和修改的程序。中共中央办公厅2018年6月最新出台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5],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关于印发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办法》)[6]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院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班子建设、干部任免及人才建设、监督体系等内容,但有的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因此制定章程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三级医院(北京、上海、江苏等)和为数不多的县级医院制定了医院章程。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医院都已有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责任人签字生效、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医院章程[2]。

2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层面

2.1.1章程制定法律依据不健全

制定医院章程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范医院管理,完善医院制度的必然要求[7-8]。67号文对医院章程提出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但章程制定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了《关于开展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开篇指出“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章程制定有一些指导性,但明显不健全,目前尚未有法律对医院章程作出详尽的规定。

2.1.2章程效力缺乏法律保障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央编办发〔2014〕4号)[9]指出,事业单位法人申请设立登记时,应当提交相应的章程草案。《关于开展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章程的通过是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并提交党委会审议后,由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经举办主体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以医院名义,报送登记机关备案。医院章程的制定和运用,都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缺乏法律效力。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医院章程是2013年明尼苏达州立法机构批准的,具有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10]。因此,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医疗卫生制度法等法律法规[11],使章程更具有公信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让章程制定有据可依。

2.2实务层面

2.2.1举办主体描述有争议

67号文中规定,医院的举办权属于政府,明确举办主体就是政府,事实上具体到实务层面,反倒不明确。有的医院据此举办主体一栏为“XXX人民政府”;有的医院为“XXX卫生计生委”,即为政府委托给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大学附属医院还要加上所属大学。建议章程制定应当明确举办主体实务层面为:“XX政府,委托XX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2.2.2干部选拔任用与现实有冲突

67号文和《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及《实施办法》均明确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医院党委负责讨论决定公立医院内设机构负责人的选拔任用,且要负责制定选拔任用的相关流程和规定。但现实中有的医院是没有人事决定和任免权的。干部的任命和聘任由干部管理权限决定,院级领导由市委组织部任免,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有的属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按大学的章程,是由医科大学对附属医院的干部进行管理,医院对处级干部只有推荐权,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等的聘任,需报医科大学讨论决定。建议进一步明确干部人事任免权的权限和流程,尤其需要明确医院是否真正具有讨论决定医院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人选的权限。

2.2.3人才管理与现实有矛盾

67号文中指出“要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及《实施办法》均明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委讨论决定医院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举措,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2014年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等工作的暂行规定: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四不直接分管”[12]。现实中许多医院是分管副院长分管人事及人才工作,属于行政管辖范畴,建议明确人才工作划归党委管辖。

2.3执行层面

2.3.1缺乏禁止行为等强制性条款

在章程制定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章程规定了医院的权利和义务,却没有规定禁止行为。另外,在一系列指导文件中,没有明确医院章程哪些条款是强制性条款、哪些是医院在总体框架下自主决定或修改的条款,如67号文中明确提出:总会计师负责统管医院经济工作,三级公立医院原则上都要设置,其他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总会计师条例》(国办发〔1990〕72号)第3条规定,“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据此,总会计师应纳入领导班子范畴,但在《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领导班子建设却未提及总会计师的设置。这就导致章程制定过程中,有可能地方特色有余,统一性和规范性不足。建议医院性质、权利和义务、决策机制、治理体系等为强制性条款;运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医疗、教学和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文化管理等可以由医院结合实际自主决定或修改,保障章程制定更加规范。

2.3.2缺乏违反章程处罚及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