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价值及策略

预防医学的价值及策略

作者:黄新宇 刘春燕 李龙飞 徐丽丹 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当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此当代医学模式正在逐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预防开始从生物预防转向社会预防,预防重点也从传染病转移为传染病与慢性病并重,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高职医学教育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重新定位;加强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构建;确立高职医学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科学献身精神、为城乡基层人群健康服务的教学思想目标;在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不仅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充实预防医学、社会人文科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相关知识,以具备更好开展城乡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治工作。基于以上认识,必须加强预防医学的教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需要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这几乎是死于传染性疾病(包括HIV/AIDS、TB及疟疾)、母亲及围产期疾病、营养不良人数总和的两倍,预计至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10,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其中慢性病者占80%;年轻人患慢性病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慢性病防治成为21世纪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切实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出发,把三级预防原则贯穿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始终,应该牢牢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备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针对疾病发生、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服务于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需要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30年来人类新发现的传染病已有近40种,如艾滋病、军团菌病、O157:H7大肠杆菌肠炎、埃博拉出血热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中大部分在我国有病例发生或造成流行。特别是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2004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传染病的恐怖和威胁。死灰复燃的传染病卷土重来,如结核病、性传播性疾病、血吸虫病、布鲁斯菌病等。常见多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痢疾、手足口病、霍乱、感染性腹泻、流感、疟疾等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加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预防医学教育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职医学专业已经把预防医学作为必修课设置,但是普遍存在在教师配备和还是课时量设置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教育地位,最重要的是启发学校领导层端正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建立培养从单纯医师向掌握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卫生服务本领的新型医师的目标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把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感受到预防医学教育对保护健康、促进健康,不断的提高全体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和作用。

2加强高职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也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基础。高职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总体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少、师资水平不平衡。多没有成立预防医学教研室,也没有固定专职教师。教师兼职或归为其他科室管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专业的发展。因而,在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对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极大的束缚作用。可见,成立专门预防医学教研室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预防医学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迅速提高预防医学教师队伍素质,应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鼓励支持年轻教师到重点院校进修学习;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尽可能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

3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随着当代医学模式正在逐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健康观的形成和确立,迫使我们必须调整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懂得在临床环境下,如何适宜地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强化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预防观念。要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应加强临床医学课程、预防医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把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融入医疗服务工作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又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视角,树立大卫生观念,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在教学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要采用电教、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等[3]。

4加强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建设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历练,才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掌握基本医学方法和技能。应通过合理的长效机制和体制建立起学校和各级卫生部门的密切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通过访问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机构、乡卫生院、村卫生所等,了解我国卫生服务体制的运转情况[4]。还可以适时安排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医院污水处理站、牛奶厂、院校食堂厨房、食品加工厂,工矿企业等,让在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更好的体会预防医学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所发挥的作用。毕业实习中除临床内、外、妇、儿科以外,还应增加适当的预防医学实习内容。建议每名学生到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2~4周,增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服务观念,更好的服务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