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妇幼卫生要素及策略

影响妇幼卫生要素及策略

作者:魏芳 魏娟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 福建省连江县妇幼保健所

城市街道妇幼卫生网络承担着城市妇女儿童的基础保健、妇女儿童系统管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基础调研及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和上报等工作任务,对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卫生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多元化的医疗机构正在蓬勃发展,但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还不完善,处在与城市卫生事业发展极其不相配、“勉强生存”的状态,直接影响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妇幼保健工作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性强,牵涉面广,单靠卫生保健部门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经费上的投入,只有地方政府充分认识了妇幼卫生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才能改变妇幼卫生在整体卫生事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后状态,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1影响因素

1•1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没有得到重视。政府给予城市街道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是差额(40%)拨款,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工资没有具体规定,也就是没有特殊政策。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任务更多是社会性的,单靠妇幼保健业务收入远远不够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中,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城市街道卫生院,是否能保证职工工资已经成为突出问题,而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妇幼保健无形成了基层卫生院的“包袱”,部分街道卫生院在这“包袱”无法卸掉情况下更多采取“应付”的办法,妇幼保健工作要么找医生(护士)兼职,要么使用找不到合适岗位的职工(如牙科、放射科、防疫科等),要么花最少的钱请个临时工凑个数,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人是否合适这个岗位,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妇女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存困难,发展难上加难。

1•2妇幼保健人员不足。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不足已经是网络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无论街道人口(3~8万左右)多少,地域多大,人员配备基本上是一个街道妇女保健1人、儿童保健1人。如有的街道人口8万左右,月出生在40人左右,每月上门产后访视120人次左右,仅靠1人承担上门产后访视,工作量显然是超负荷,要增加人员卫生院就要增加经济负担,问题难以解决。在这种状况下,上门产后访视工作,要么保证了访视次数而保证不了访视质量,要么保证了访视质量而保证不了访视次数,甚至出现弄虚作假搞假数据,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影响了妇幼保健信息的客观性。

1•3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我区超过一半产后访视人员是临时聘请,工资待遇低(300~500元/月),而且产后访视工作长期下社区上门服务,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基本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工作非常辛苦,工作艰苦而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她们常常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有更好的去处随时就走,人员更换频繁,造成基层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影响保健工作的连续性,直接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各项服务指标。

1•4妇幼保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基层妇幼保健队伍的现状来看,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有的是非本专业人员,本身对妇幼保健工作一知半解;有的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对工作缺乏责任感;有的单位由于经济状况不好,妇幼保健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得不到保证,由于人员更换频繁,造成培训工作困难,年年培训年年还有新对象。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1•5妇幼保健工作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基层卫生院对妇幼保健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普遍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工资、福利与工作好坏没有直接挂钩,责任感强的就认真工作,责任心差的就应付了事。在妇幼保健工作年度考核中,年年考核年年还是老问题、老原因,工作难以进步。这是管理体制问题,与基层卫生院的改革滞后有关。

1•6工作条件简陋,信息管理落后。由于城市基层卫生院生存困难,所以妇幼保健条件(用房和设备等)仍然相当简陋和落后,除了开展妇女儿童两个系统管理和部分开展计划生育技术门诊外,基本上无法开展其他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在省、市、区、街卫生保健机构重叠的城市,卫生保健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居民保健需求比较高,保健服务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对于必须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保健基本数据的基层保健机构,由于没有计算机联网条件,造成许多信息无法共享,给妇幼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由于手工记录,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影响工作质量。

2对策

2•1强化政府行为。去年全国妇幼卫生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准确把握妇幼卫生发展形势,努力解决存在问题;充分认识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加强妇幼卫生建设;深入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等三个重要内容,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进一步阐述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性、外部性、预防性和特殊性,进一步强调了妇幼卫生的本质是社会发展问题,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以及人均期望寿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妇幼卫生工作具有公共卫生性质,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基层妇幼卫生网络建设,加大对妇幼卫生投入,依法做好基层群体保健服务,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发展,是政府的责任。

2•2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实现政府定编、定岗、定经费。以前关于妇幼保健人员定编的相关文件中,仅对省、地、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编制进行核定。在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建设中,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根据街道人口比例核定编制,合理配置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岗位数量,同时明确规定妇幼保健人员工资待遇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如学习培训、宣传、电脑化信息管理、妇幼监测、调查科研以及基本设备等),并纳入政府卫生经费统一预算,即定编、定岗、定经费。

2•3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重视人才,提高妇幼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妇幼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高素质、懂专业、爱岗敬业人才进入妇幼保健队伍,在实现政府定编、定岗、定经费的条件下,对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将优秀人才补充到妇幼保健队伍中来,以改变目前妇幼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状态;同时对人员的工资及经费进行专项管理。建立奖惩制度,与日常工作考核、年度工作考核结果挂钩,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p#分页标题#e#

2•4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持证上岗,亮卡服务。妇幼保健工作是政府提供社会性服务的窗口,是党和政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要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关键要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统一、系统的行业规范及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妇幼保健服务“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以强化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责任感,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配备统一、规范的“胸卡”,在胸卡上应注明投诉电话,在工作中或上门服务时必须亮卡服务,以便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2•5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指导和监督。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要常规化、常年化,要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培训,以保证培训工作的制度化,杜绝因费用紧张而不参加培训的现象;积极鼓励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有条件可以参加进修,以不断提高妇幼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及定期年度考核,把日常检查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的依据,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要进行淘汰,以保证妇幼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

2•6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实施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化管理,通过系统联网,建立妇女和儿童电子保健管理挡案,与辖区内的省、市、区、街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实现双向反馈、双向转诊和跟踪管理,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提供工作便利,为妇幼卫生信息资源提供最大限度的共享,为保证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分析和汇总的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