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开设昆虫学的必要性探讨

师范院校开设昆虫学的必要性探讨

一、师范院校开设昆虫学的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开设昆虫学的非农林类高等院校仅三十所左右。在仅有的几个开设昆虫学的师范院校中,昆虫学为专业选修课,还有大部分师范学校尚未开设昆虫学。就我校而言,从2009年开始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开设昆虫学,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

在此之前,从未开设昆虫学课程,仅在《动物学》课程中的“昆虫纲”一章中有所涉及,4学时理论课和2学时实验课。但是,昆虫作为一个庞大群体,如此有限的学时让学生仅能了解一点皮毛知识,很多生物方向的学生在大学专业课程接近尾声时,除了常见的蚊子、苍蝇等昆虫外,对昆虫世界依然一片茫然。师范院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注重目标教学,目前国内师范院校生命科学学院的师范专业主要是生物科学专业。在剖析了师范院校生物方向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此教育阶段拓宽知识面,开设昆虫学课有很大的必要性,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全方位高素质宽口径的综合性人才。

二、教学实践

尽管在师范院校开设昆虫学有其必要性,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面临一些尴尬境况。首先,教材与学时之间的冲突。现在全国普遍使用的《普通昆虫学》教材主要针对植保专业等本科生,内容繁杂,基本概念和专业名词术语较多,一般农林院校为72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还不包括教学实习,而师范院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36学时左右,且无配套教学实习或实验课。其次,学生的学习意识差,在高校学子嘴边常挂的口头禅“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很多人选课首要考虑的不是专业兴趣或老师的学术水平,而是哪个老师管得松或哪门课评分高,一定程度影响上课质量,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的初衷。虽然面临不少的困境,但也有一些很好的现象。如少数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从事昆虫学科学研究工作,这些学生通过考研进一步深造,相对较容易地进行相关研究。

从目前我们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来看,那些进入科研研究状态快,并能研究出成果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在本科阶段学习过昆虫相关知识并对昆虫感兴趣的学生。因此,为增强本科阶段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对昆虫学科研感兴趣的这部分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授课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科研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师范院校中农村籍学生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这部分学生对农业害虫的防治、预测预报的学习很感兴趣,想通过所学知识能指导家人解决生产中害虫防治的实际问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很高、充实感更强,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达到了学有所用。

三、改革探索

为了培养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结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及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个人的教学体会,从教学内容的优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考核评价标准的改进等方面尝试对昆虫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与探索。

1.授课重点。针对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需要对所授内容进行调整和精简。昆虫学主要包括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生理、昆虫分类、昆虫生物学特性、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害虫的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内容。针对师范院校专业特点及学生的毕业去向,以及由于昆虫通常体小,活动的生境相对隐蔽,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昆虫的形态、生境、作用等,从根本上认识昆虫,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生物学特性及昆虫分类作为基础知识的重点讲解,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害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各类作物害虫的防治措施作为重点拓展的知识,昆虫生理部分主要让学生自学了解。同时,需要在修订教学大纲时吸纳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培养出素质高、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师范专业人才,为其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储备知识。并且在认识和掌握昆虫的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重视地球村的“重要成员”———昆虫,培养他们保护环境,从而保护昆虫物种资源。

2.课程设计。昆虫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昆虫发生的季节性很强,加上虫体小、形态结构复杂、保存的标本经常存在褪色、失真等现象,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授课质量,从现有36学时理论课中分6~10学时用于室外教学实践,带领学生实地进行参观考察、昆虫采集、亲自制作、昆虫识别,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昆虫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熟练操作技能,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生境及生物学特性等,是对课堂教学的验证、巩固和充实。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这个环节的感触更深,他们对自然环境尤其是昆虫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实践穿插在理论课的前、中、后进行,把有的实验课放在理论课前进行,让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理论认知,再回到感性认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识别昆虫和解决生产实践的能力。

3.教学手段。我们日常见到的昆虫世界毕竟相对有限,在教学中需要收集更多相关的昆虫视频和各类昆虫照片,丰富教学素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的教学质量,教学互动必不可少,需安排一个课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与昆虫学相关的内容,并制作成PPT,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讲解,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由于学时有限,需根据学生数量分组进行,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在此过程可使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全面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自我设计和创造、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加学生对昆虫知识的巩固和兴趣。

4.成绩评定。尽量避免学生选课是简单为了混学分,应该增加昆虫学的考核难度,昆虫学课程涉及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实践及课堂作业等环节,不能单以笔试成绩作为唯一判定依据。通过这几年实践验证,笔试成绩占50%、实验课和教学实践共占40%及课堂作业占10%,并且如果笔试、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中缺任何一步,本门课程为不合格,采取这种考核方式,相对能体现出学生之间的认真程度、学习效果,比较公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了平时不学到考试才紧急应付的现象,并且学生的出勤率很高,减少了混学分的现象。

本文作者:李廷景 何正波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昆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