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卫生水平现状及问题

探析农村卫生水平现状及问题

作者:邓明 刘世清 周晓光 禹珊爽 汪洪昌 金巧玲 李爱妮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大学大学生公益协会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80%以上。农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繁荣及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日常健康行为习惯是影响居民健康素质和水平的重要因素[1]。获得健康的关键首先要有健康的新观念,因此,在农村普及自我保健知识,提高农民的自身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1农村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

1•1农民个人卫生习惯差在农村,可以发现农民随地吐痰、小便,喝生水,不勤换衣服、勤洗澡,很多人喜欢吸烟、酗酒,不明死因的禽畜舍不得掩埋,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生活行为比比皆是。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老年人劳动强度太大,小孩缺乏应有的照料。有的小孩常常抱着小狗、小猫嬉戏,有的小孩在地上玩够了就趴在地上睡觉,有的小孩趴在门槛上用手在碗里抓饭吃,这些种种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发生各种疾病的根源。

1•2农民居住环境卫生堪忧农民卫生意识淡薄,不注意处理庭院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导致农村蚊蝇等害虫滋生严重;家禽家畜大多放养,很多动物夜晚还圈在屋内。饮水来源是溪水、沟水或井水,有些井水也是地表水,或家中压水井距积肥坑或集水坑太近。农田里烈性农药及化肥的喷施,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三废”污染进一步加剧。

1•3广大农民对健康防病的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重医轻防,患病后去看医生,医生治好病,就认为医疗重要,却不知怎样防病。部分农民还有迷信思想,认为有病是鬼神作怪。家境比较贫穷者,往往是小病靠挨,大病靠拖,不到病危不进医院,使得本该花小钱能治愈的病变成大病去医治。

1•4农民缺乏定期的健康体检农田分配到户,农民外出打工机会增多,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农民缺乏定期健康体检,不能及时有效的尽早发现疾病,致使很多慢性病流行,如妇女病流行,恶性肿瘤患病率越来越高[2]。

1•5农民健康生活常识贫乏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居住分散,信息不灵通。尤其是大山区的农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且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科学知识水平低下,有些村民甚至对实施多年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都无从所知,对于疟疾、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更是了解甚少,本是国家免费治疗的疾病,有的农民因无知而常年卧病在床不曾就医。

2现代健康意识的内涵

在健康的诸多方面中健康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谓健康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参与健康活动的自觉程度,它对调节个体的健康行为具有方向性作用[3]。健康意识与健康概念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透过涉及人类生命内涵的诸多描述,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人类对自身和健康的认识正在一步步深化。过去认为只要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因为人体某些隐性疾病需要通过健康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人,包括一些医务工作者、专家、教授和学者对健康的理解,往往定位在生理功能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疾病或缺陷,甚至在医学工具书和医疗保健作品中也局限于此,这就是所谓“消极的健康观”[4]。医学对健康影响因素的改变能力是很有限的,让医学去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是不可能的。社会的实际发展表明,健康问题并没有因为医学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反而摆在医学面前的健康问题更多更难。保护和增进健康的主体不应是医学,个人与社会的责任更大。其中自我保健应占主导地位。

从健康意识的角度来讲,“消极的健康观”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和偏见,是落后于时代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5],这就是所谓“积极的健康观”,与之相适应,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健康意识,是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研究的是健康与疾病、心理及社会的关系,是对健康的全新的、本质的认识。现代健康意识的内涵指健康应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降低和消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以达到身心平衡和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这种富有深刻内涵的全新的健康意识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个体的健康状态很多时候不是个人或家庭所能控制的,在个体因素之外,公众的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更受制于外在的社会环境。如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医疗技术的进步等。理解现代健康意识的内涵,提倡现代健康意识,是完善人们健康状态的根本,并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每个人的健康,取决于自己,取决于遗传因素、医疗条件、气候环境影响等。自我保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除了生病要看医生,其他如防病强体、保持健康就要得全靠自己,就得采取适合自身的养生之道,养生保健的主体是自己,这才是最大的健康意识。人类的健康要求是无限的,而医学的服务能力却是有限的,只有自我保健才能不断地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才能不断地的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要提高广大农民健康的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

3如何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观念直接影响人类参与健康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加强和提高人的健康意识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农民健康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要获得健康就不能单纯依赖医学的发展,而是要树立较强的健康意识,降低和消灭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以达到身心平衡及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3•1提高农民健康意识,从个人做起提高农民健康意识,首先应从个人卫生、保健抓起,尤其要从娃娃抓起,重视预防保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根本。人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做好个人卫生、保健,应从衣食住行开始。如衣服要勤洗、勤晒、勤换;按时进食,喝开水,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等。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就会终身受用。

3•2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家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健康的基础。农村中三代同堂占多数,在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家庭,老人既要照顾小孩,又要干农活,生活压力太大;小孩缺乏应有的照顾,对小孩健康成长不利。因此应提倡家庭中留下一主要劳力照顾小孩和老人,或在邻里建立互帮互助组织。其次,家庭生活环境也要注意改善。居室应与圈养的家禽家畜分置,厕所卫生、饮水来源问题都应妥善解决。老有所养,小有所教,家庭成员才能保持健康,家庭生活才能和谐幸福。#p#分页标题#e#

3•3提高农民健康意识,要加大对农民自我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等方式对农民进行保健知识宣传,亦可将良好卫生习惯编成浅显易记的歌谣或手册发给农民家庭,或开展以“健康生活、健康农村”的健康知识传播活动,以预防农村传染病、常见病为主的健康知识,包括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定期测量血压、一人一巾、早晚刷牙、不喝生水等基本卫生知识为主。促进创建无烟家庭、无烟学校等干预活动,可由各乡政府组织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本乡镇各村的健康知识讲座。既可以提高农村居民卫生知识,移风易俗,又可降低被动吸烟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摒弃不良陋习,树立健康文明新风,使农民真正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

3•4提高农民健康意识,要加大对农民健康的投入完善预防保健部门健康教育机构,增加健康机构的投入。将人口健康知识的培训纳入预防保健部门的规划之内。在贫困地区可推行农民就医免收挂号费,尽快推行农民大病医疗统筹,根据新型合作医疗的要求,由国家、集体和农民三方负责,保证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进行,降低农民承担医疗费用的巨大压力,使农民更加积极去获取健康保障,促进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

3•5提高农民健康意识,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卫生部门需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健全保健网络。文化、教育、水利、公安、环保等部门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应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民身心健康。

4依托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护自身健康所采取的行为[6]。它包括饮食、运动、嗜好、休息和保健习惯。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健康意识支配着健康行为,只有当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时,才会积极地追求健康,自觉选择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良好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人的健康意识一旦确立和形成以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只要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全面掌握健康知识,培养正确的健康意识,克服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就能保护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7]。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患者家属或受教育者自愿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健康意识养成就是健康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科学化、健康化,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8]。养成教育的三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这里医务人员是教育者,农民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农民可使其转化为家庭的次教育者,形成健康教育的传播链。训练活动场所以乡镇卫生院为基地拓展到家庭、农村每一层面。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卫生服务,有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尤其在目前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9]。其中社区开办健康讲座作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勇于探索,开拓新思路,通过开办高质量的健康讲座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水平。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健康行为:日常健康行为,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10],适量睡眠等;日常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避免危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行为,如:随意倾倒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禽畜粪便、乱砍滥伐森林等;②转变健康观念:改变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健康观念,树立以人的自我全面健康、自我保健为中心的健康观念。③主动进行心理调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身和谐统一。

健康教育方法有如下,①口头讲解:采用系统化讲解和个体化咨询相结合方式进行口头讲解。由健康教育宣讲者组织群众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宣讲;设健康咨询点,定期让医师与咨询者近距离接触,一对一进行沟通交流。②书面宣传:发放健康宣传教育手册,图文结合,宣传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在村公所、村活动中心等地设墙报、黑板报的健康知识宣传栏等。③电化教育:设立健康教育活动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录像机、幻灯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健康知识的电化教育。④口口相传:将一些基本的、适合改编为方言的健康教育内容改编为方言,便于部分文盲、老龄群众的学习理解。⑤动态传授:对不同家庭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随时对农民提出的健康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并通过提问检查其掌握程度。⑥示范教育:可将一些保健操或穴位按摩操示范给农民,培养他们的自己动手能力。还可请一些在自我保健方面有较强能力的农民,将他们自己的方法做示范,供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