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英语文学书名汉译的方式

分析英语文学书名汉译的方式

作者:李玲 李艳 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1引言

读一本喜欢或有吸引力的作品,我们会被带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被陶冶,被感触。书籍,启发着渴望知识的人,也熏陶着成长的每一代。它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知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作品,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它的书名,书名对整本作品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所以,正确的译名也受到了一定重视和挑战。正是书名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书名的翻译要考虑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做到妥善处理,使译出的书名能准确地达意,而避免误解与不确切(丰华瞻,1980)。这些因素的考虑都决定了译者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换言之,书名翻译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2目的论和书名翻译

2.1翻译目的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以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Reiss),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贾斯塔?曼塔利(JustaManttari),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为主要代表。赖斯的理论思想: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指出理想的译文应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在实践中发现有些等值不可能实现,而且有时也是不该追求的。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本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情况下译者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theory)。翻译并不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人类一种具体形式的行动。凡行动皆有目的,因此翻译亦由目的支配。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在目的理论的支配下,翻译立足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特别是放在目标文本所属文化的功能上,译者必须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要承担的功能来决定在翻译中应当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根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实”,“对等”理论中所规定的原文,也不是此种原文在原文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标文本的功能,这个功能亦即目的,它是根据翻译发起者的要求来决定的。从译者的特定目的来说,源文本是翻译委托的一个组成因素,也是影响最终译品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但源文本的措辞对翻译的重要性来说是第二位的。源文本在翻译行动中占何种地位,它必须由译者这个专家决定,而译者做出决定的关键因素则是特定情景中的交际目的,而不是源文本本身的地位。

2.2英语文学书名与翻译翻译作品的译名是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自从清乾隆年间我国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作品的译名形形色色,各有千秋(曹聪孙,1979)。文学书名的翻译,经历过一个成熟的过程。起初,早年译作大多采取“意译”的方法,就是根本不管原著的书名而由译者另起炉灶,也就是说,舍弃原著书名,根据作品的意义或情节另行撰写。最具代表的翻译家当属林纾,他的“林译小说”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主观上是他自己不懂外语,经人口述而“歪译”之;客观上是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爱国救世,这种译法也是被需要的,它适合国情,满足当时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正确的译名,总是要靠对全书的了解,经过思考和认真推敲后形成。翻译准确恰当的书名能够尊重原著,尊重原著的思想内容,并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和重视,扩大读者市场,从而达到销售目的。那些差强人意的译名也是有的,虽说有因可循,也很少有人去评论好或不好。可是,对待知识,我们应该是严谨客观的。因此,为争取更多的读者和更大的销售市场,正确恰当的译名是不可或缺的。

3目的论指导下的书名翻译方法

书名的翻译,有时很简单,照字面译出即可;但有时需要灵活(丰华瞻,1980)。为了使译名更容易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译者要相应采取更为灵活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运用音译、直译、意译、改译等方法。

3.1音译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英语小说习惯于用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我国则习惯以书名概括内容或点明要旨。如WilliamShakespeare的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Hamlet《哈姆雷特》,JaneAusten的Emma《爱玛》,VirginiaWoolf的Mrs.Dalloway《达洛威夫人》CharlotteBronte:JaneEyre《简爱》。音译的标准:一个是名从主人,一个是约定俗成。这些作品的译名都是以人名音译过来的,一则对原著忠实和尊重,二则是习惯的积累和大家的承认。

3.2直译

直译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语的民族色彩,而且使译语读者能多接触并逐渐去接纳原语的文化特色。直译法要忠实于原文内容与形式,当书名能直接体现书本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时,就需要直译。JaneAusten的著名作品MansfieldPark《曼斯菲尔德花园》;Senseand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HarrietBeecherStowe的UncleTom’s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ErnestHemingway的AFarewelltoArms被广泛译为《永别了,武器》,因为文章主旨在反战,通过书名便可以知晓。而中华民国75年元月出版的宋碧云将之译为《战地春梦》,这种译法重在突出arms的双关含义,可是在凸显和紧贴主题上不够贴切。

3.3意译

有时,按照直译翻译过来的译名虽然保留了原文形式,可是对目的语读者来说会显得不知所云、费解,或者与主题不符。这种情况需要意译,保留原文内容,不保留原文形式。如:EmilyBronte的WutheringHeights译为《呼啸山庄》;DanielDefoe的RobinsonCrusoe《鲁宾逊漂流记》;CharlesDickens的OliverTwist《雾都孤儿》;ATaleofTwoCitie《s双城记》这些例子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前提是在译者熟悉原著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确切翻译的。

4.4改译

有时候,直译和意译都不能够准确而完整的体现整本书的核心思想,因此,要求译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改造翻译,使其译名更加吸引读者。如:JohnBunyan的ThePilgim’sProgress译为《天路历程》;MargaretMitchell的GonewiththeWind被译为《飘》等。小结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具有相对灵活性,也有自身的特色和要求。译者在翻译的同时要考虑两种不同的文化、受众的心理和接受能力,以及书籍的销售市场。知识的传播是一个多样化,多渠道的过程,译者要结合一定的目的,有针对性地翻译出更为读者所接受和欣赏的准确译名。#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