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反生态观

海明威的反生态观

 

在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生态批评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力量,信守人类利己主义原则,不承认自然物具有内在价值,只承认自然物满足人的需求的工具价值。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硬汉形象、悲剧意识、女性主义、象征主义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评论界开始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海明威作品进行研究。国内对海明威进行的生态批评研究大多把重点放在作品中绿色的主题,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融入自然并保护自然的。但目前,专家们开始注意到海明威对自然持有不稳定的态度。海明威不仅有热爱自然的一面,更有征服自然的一面。但对海明威反生态观成因的研究论文还较少,而从《圣经》角度来分析海明威反生态观成因的更少。   当今生态批评家们发现《圣经》蕴涵了征服、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掠夺自然的重要思想和伦理依据。作为世界文化的优秀遗产和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圣经》塑造了许多世界闻名的作家。海明威就是其中的一位。海明威把自己创作的兴趣和动力一部分归功于《圣经》。受基督教教义影响许多年的海明威,其反生态观的形成和基督教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鉴于长期以来,很少有人从《圣经》的视角研究海明威反生态思想的成因,该文不仅探讨了海明威反生态思想:他热衷于征服自然,甚至通过残杀动物来体验快感和证实自我价值,该文还结合《圣经》中蕴含的反生态思想来分析海明威反生态思想的成因,以填补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1《圣经》中的反生态思想对海明威反生态思想形成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和基督教文化影响深远。基督教文学的典型代表就是《圣经》。《圣经》不仅被看作基督教的教典,它更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卓越体现。《圣经》深深地影响和造就了许许多多知名的文学家。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从以前的和谐状态转向了对立矛盾状态;看着生态危机的肆意蔓延,人们逐渐思考导致生态恶化的文化根源。被描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的《圣经》对西方世界历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无尽的价值与巨大的影响,当然,《圣经》也对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它不可避免地被认为是人类尤其是西方社会征服自然的重要思想和价值依据。   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在理解《圣经》时就添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容。《创世纪》显示了上帝创世的过程:在前五日,依次创造了天地,穹苍,青草、菜蔬和树木,太阳、月亮和星星,鱼、飞鸟、昆虫和野兽。在第六日,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之后,就让人类“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世纪》1:26)这一点就成为了人类征服和控制自然的依据,也是人类中心主义最集中的体现。美国生态思想家雷切尔•卡森是最早直接批判《圣经》中的反生态思想的,她认为自从上帝把管理自然的权利交给人类以后,人类就把自己看作自然的统治者,他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是特为为人类创造的”。(CarolB.120)综上,《圣经》蕴涵了征服、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由于圣经文学对海明威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也认为自己是从接触圣经开始学习写作的。身受基督教影响许多年的海明威,其反生态观的形成和基督教尤其是和《圣经》中蕴含的人类中心主义就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2海明威的反生态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彰显   海明威征服自然的反生态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是受了基督教文化尤其是《圣经》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海明威反生态观在其许多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出来。海明威在长篇小说《非洲的青山》中实践着《圣经》蕴含的人类中心主义。《非洲的青山》讲述了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等人一同前往东非去打猎的经历。在文中,他们把猎杀各种动物作为追求快感的一种手段。一次,他们残酷地射中了一头水牛,它痛苦地吼叫,但是旁观的的海明威夫人在听见公牛吼叫时,“感觉好极了”,另外一位旁观者帕西瓦尔也认为公牛的吼叫是一种“欢快的声音,天啊,我们应该为此喝一杯。这一枪打得真好。”(232)   海明威还在许多短篇小说中实践着《圣经》中蕴含的人类中心主义。在《没有被斗败的人》中,主人公斗牛士曼纽尔把公牛看作敌人。故事里的公牛十分强壮,一次把曼纽尔弄成重伤,但曼纽尔为了人类的尊严最后还是打败了公牛。短篇小说《没有被斗败的人》的标题也潜在地表明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始终抱有高傲,不可言败的姿态。在这篇小说中,没有任何人对被斗死的公牛表示同情。在《弗兰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猎人麦康伯被认为射杀了一头巨大的狮子之后,他就被认为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村子里许许多多的人(例如,营地的边缘被厨子、侍候的仆人们、剥野兽皮的、搬运工人们)就开始对他非常崇拜和尊敬,而他“接受他们的祝贺......”(40)这个细节体现人类征服自然后的狂喜心态,以及他们狂妄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在这个短篇小说里,没有一个人物对被打死的狮子流露出丝毫的同情,他们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一个非洲故事》里,小孩戴维和父亲以及凶狠的猎人朱玛为了得到象牙而去追捕一头高大的象,这头公象为了给自己惨死的伙伴报仇而在生命垂危之际把朱玛撞伤了。为了报复公象和夺回自己的尊严,朱玛凶狠地把枪放在受伤后已经不能动弹的公象耳朵里,连开两枪,将它无情地杀死。在小说的最后部分,朱玛和戴维父子成了村里的英雄,连扛象牙的几个人也成了英雄。朱玛等人对大象的屠杀,只是在放大眼前利益,而无视人类的长远利益,他们以暴力书写着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残酷性。在整篇小说中,只有儿童戴维对大象之死表达了同情和怜悯,其他人对大象的惨死都无动于衷。   #p#分页标题#e#

总之,该文发现《圣经》蕴涵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从小就受《圣经》熏陶并且自身酷爱狩猎的海明威也就难免会形成征服自然的态度,进而他就时常让他的主人公们去征服自然,使得他们成为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体现者。该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明威的思想,挖掘其作品中的更深邃的内涵,还对摆正当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警示作用和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