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达论文范例

艺术表达论文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1

在艺术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中,需要的是善于阅读,加强“问题意识”,这正如奏鸣曲式中的“引子”一样,为论文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胡适先生认为:“问题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像胡先生说的那样,牢牢抓住“问题宝丹”,加强“问题意识”,形成不断反思的好品质,在实践和阅读中前行。首先是阅读。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是沉浸其中智慧感悟的过程。可以说,“疑”与“无疑”,云泥之别。所以,我们的阅读,贵在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关注别人思路中打开自己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读,读出更多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境地。其次是实践。实践是一线教师的优势,基于实践的思考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基于实践的思考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研究两不误。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在艺术课堂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回答、课堂的突发状况等。所以,我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运用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阅读、实践和思考,特别是基于阅读和实践基础上的有效思考,犹如“奏鸣曲式”中的“引子”,为论文写作铺就了一方基石。

二、呈示部——立选题、搭框架

“奏鸣曲式”中的“呈示部”是一首乐曲的精神所在。正如论文写作中的“定选题,搭框架”一样,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立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的问题。所以,第一点就是立选题,要命题准确,联系实际。合理、恰当的选题是通往成功驿站的第一步。在论文评比中,笔者经常看到音乐教师写的诸如《流行音乐之我见》《小学音乐教育之初探》等为标题的文章。我想:这样的选题如果展开来写的话,应该写成一本专著,而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那么,怎样确定选题呢?题目是点睛之笔,它凸现问题的价值,要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论文的观点。对于选题,笔者的做法是“小题大做”,题目力求新颖。一般来说,确定题目前先要确定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的主心骨,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限定了问题的外延,有了它,拟题就不会跑题、行文就不会言不由衷。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拟出题目,题目初定后,还要反复揣摩,如果自己是读者,是否能从题目中了解到该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是否需要要用副标题进一步加以说明,因为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2.搭框架

立好选题后,第二步就是搭框架了,要做到谋篇布局、胸有成竹。(1)构建提纲:提纲是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没有提纲,拿起笔就写,很容易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现象,导致写作失败。相反,如果科学合理地拟定了论文提纲,作者便能把材料组成一个中心明确、论证严密、详略得当的具有说服力的合理体系,形成一条明晰、畅达、连贯的写作思路,从而为下面的写作铺就通畅的大道。有了论文提纲之后,作者可以依纲逐段写作,贯通文脉。论文提纲包含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资料等内容。(2)把握局部:框架搭好后,我们还要把握局部,为每个论点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举出符合的实例以支撑论点;同时,要把握好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否得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和谐,每一环节内容是否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是否都能为主题服务。在立选题、搭框架的过程中,就好比“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一样,脑海中会出现“主部”或“副部”,其调性关系或是对比并置的,或是对比冲突的,这时候就需要撰写者反复打腹稿、拟草稿,思考文章的题目和框架结构,在不断的对比冲突、否定与自我否定中完善题目,搭好框架。

三、展开部——充内容、善表达

如果说呈示部是一首乐曲的精神所在,那么展开部则是奏鸣曲式的中心部分,是呈示部的发展。在论文立好选题、搭好框架结构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撰写论文的主体内容了。“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是撰写论文主体的必要条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例新颖:论文的实例从哪里来?笔者以为:要先从自身的课堂开始,强化问题意识,勤于反思,通过反思汇总成实例,哪怕是三言两语,只要有想法就及时做好积累,并由这些实例来提炼出自己对教学的感悟,进而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的实例是不可复制的、鲜活的,它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手素材。

2.表达充分:在行文中,要善于表达。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正文为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回答怎样进行分析、研究的部分,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用事实说话。本论最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部分,部分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部分之间篇幅要大致均衡。结论为论文的总结,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论点,应注意条理性,要精练。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时所参考的文献署名,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

3.语言贯通:写作时思维要清晰,语言要贯通。文字表达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文章的段与段之间都要过渡、转承,才能文气贯通。写作中,教师往往会参考别人的文章,观点、论据的表述都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语言组织,避免简单地照搬照抄。在“展开部”式的论文写作中,我们要以“呈式部”中的选题和框架为主,通过以上三个要点,不断地贯通思维、充分表达,来构建文章的主体内容,使论文在作者搭建的“主调”上出现,以取得再现部的调性统一。

四、再现部——细推敲、勤修改

再现部,顾名思义就是把呈示部变化地再现出来,使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使主题形象更加完美、突出。我们的艺术教育教学论文亦是如此,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使文章更加完善、更具价值。首先,推敲文章题目和关键词。当初确定选题时的想法和如今论文初步写成后的思考,其体会、感受自然不同,选题立得住,才能使文章有生命力。其次,要修改文章的结构。通读文章,看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是否处置得当、层次是否分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等各个环节是否合理紧凑,论点的顺序是否可以改变,段落间的关系是否需要调整。然后,再仔细斟酌文章的表达方式,仔细揣摩论点的阐述是否简洁,是否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文章要经过多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经过“再现部”式的重复与变化,文章在不断的推敲和修改中不断完善、日趋成熟。

五、尾声——重细节、多思考

“奏鸣曲式”的尾声不仅起到补充的作用,有时还扩大到第二个展开部的规模,成为整个奏鸣曲式的第四部分。在论文写作中,“重细节、多思考”的尾声不可小觑,这是完成一篇好文章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要通过阅读,追踪音乐教学的学术刊物,认真了解刊物的投稿要求、行文风格、写作格式及规范,以保证在后续写作过程中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反复推敲文章中的每一个观点是否正确,每一个案例是否有新意,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质量。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重细节,善于思考,才能如“奏鸣曲式”的尾声一样,拨动心弦,回味无穷。

六、总结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2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最为敏感和备受注目的视觉中心。它在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要评判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就需要看设计图能否准确地表达出设计主题和作者意图,因此,图形创意在艺术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教育实例,具体探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图形创意技能。

关键词:

图形设计;创新能力;绘图技能;培养

一、明确图形创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讲求快捷、方便的时代,也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人们已经厌倦了从大段文字中捕捉信息,更喜欢图画形式,因为图画表达直接,一目了然,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的快节奏趋势。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图形创意技能是很重要的。图形创意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和专业技术,由现有的图形素材求得新图形的过程,是集艺术形式与科学逻辑于一身的创意集群。作为艺术设计的启蒙课程,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习和研究图形创意,有助于设计人员的思维开发,也有助于现代设计观念的形成和灵感的激发。换句话说,掌握了图形创意的理念和技能,也就学会了艺术设计最核心的部分——视觉表达。因此,学习图形创意这一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析目前图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学生缺乏创作热情,创新力度不够。创意是设计的灵魂,但是一些学生往往很迷茫,不知道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如何创新。如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和无助感,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创作热情自然也就逐渐消退。其二,基本功不扎实,表达方式欠佳。部分学生过于追求设计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于基本功的学习,总觉得基础知识太简单,根本不必在那些知识上浪费时间,这导致他们空有想法和创意,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实在很可惜。

三、探究提高图形创意与设计技能的方法

其一,关于创意想象力的培养。首先,提高课堂趣味,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图形创意靠的是想象,它常常需要把几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如火柴盒和眼睛、抽屉和宇宙等,创造出有价值、使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而想象又离不开联想,联想使思维得到延伸和扩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简单的游戏和思考题刺激学生的大脑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和圆形,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一些关联因素把三角形变成圆形,或者如何把三角形变成正方形。又如,教师问学生玻璃杯有哪些用途,然后用图形表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提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然后全体学生一起探究讨论。总之,问题要新颖、要与时俱进。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要对学生的思考结果给予赞美和引导,不要给学生任何参考答案或限制,让学生突破局限性,善于打破常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其二,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善于从生活和自然中发现美,融入自然,从自然界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是艺术设计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从客观上讲,许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如齐白石笔下的虾、徐悲鸿笔下的马,艺术不过是对生活的再创造罢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客观地观察世界,敏锐地从世间万物中汲取视觉信息,提取生活中的片段,从而发现创意元素,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具有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

其三,关于技能的提高。首先,学生应加强基础技能训练,端正学习态度。图形创意是一个专业领域,包含许多技巧和方法,如异影图形、反转图形、共生图形、双关图形等,要想完全掌握这些技巧,就必须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如,点、线、面的运用,图画的阴影构造,等等。只有把地基打扎实了,建筑才会稳固。学习图形创意也是一样,学生要沉下心来,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学习艺术、追求艺术。学习艺术没有捷径,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掌握并且熟练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创作出令人瞩目的作品。其次,最大限度地提供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的目的绝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综合实力强劲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就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校园里,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学生“送出去”,让学生去公司面试、实习,去乡下体验,去博物馆参观,甚至可以去国外大学学习。总之,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艺术设计不能缺乏创意,创意是艺术设计作品的灵魂。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培养学生以认真的态度观看世界,从大自然中发掘灵感,于平凡中发现创意。同时,培养学生绘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随意切换不同的绘图技法,让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只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作者:刘烨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静.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陈宥敏.艺术设计教育品牌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3

1.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

2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4结语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职业能力大学语文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宗旨,是一门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承载大学素质教育和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其思维、塑造其思想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应立足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从教学原则、基本理念与内容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科学构建课程教学设计。

一.大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凸显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语文是即“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与此对应,大学语文课是通过“字、词、句、篇”来培养“言、思、善、美”的课程,所以它的特点是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为一体,且三性合一,缺一不可。这是大学语文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最根本的特点。工具性,即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获取广博的文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具备文学艺术思维审美性;审美性,即引导学生去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作者的人格之美,从而培养美感、陶冶情操,也就是儒家思想中所讲的“美生真善”,这也是文学艺术类课程所独有的特点;人文性,即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鉴赏经典文学作品,获得民族文化自信,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使学生“精神成人”。基于上述特点,大学语文教学始终凸显出自身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三性合一的课程特点,立足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展开。

(二)体现高等母语教育的属性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持续不断接触和学习一门课程,但作为一门高等母语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不是中小学语文的循环与重复。中小学语文侧重于语文知识技能训练和应试能力培养,而大学语文的知识范围更广、能力要求更高,教学内容更侧重审美性和人文性,更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精神格调的提升,大学语文是一种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人的“全人教育”课程。

(三)聚焦学生未来职业和思维发展需求。一是瞄准未来职业需求,提高学生任职所需语言能力。较高的写作和口才能力是从事各项职业的必备技能,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文学阅读、口语训练、应用写作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语言文字基础。二是聚焦思维培养,发展学生文学艺术思维。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多元互补的思维,既需要理工思维,也需要文学艺术思维大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想象、关怀人性、感知真善美,为学生拓展文学艺术思维提供平台。

(四)注重“以文化人”和“以人化人”。在课程育人方面,一是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化人”是大学语文课程独具优势的德育、美育手段。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蕴含的哲思智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体现出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规范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始终注重挖掘经典文本中的所蕴含的的思想、道德价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注重“以人化人”。教育是有灵性、有温度的。特别是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更要注重时刻为学生传导人文精神,倾注人文关怀。在大学语文课程始终以让学生更好的成长,让他们在文学和语言的点滴浸润和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具有光明品德、追求真理、具有人文关怀的完善的“人”为最终目的开展教学。通过“泛在化”的语文教学,以文学为桥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开放式的交流和探讨,与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共鸣。

二.课程教学基本理念与内容模式

(一)坚持“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立足大学语文课程属性特点和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大学语文课程应坚持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文学艺术思维、拓展课程育人效用”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实施教学。

(二)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与“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相适应,着眼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大学语文课程宜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深入分析学习对象特点基础上,按照其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实施有机组合,课程构建“文学阅读”“演讲实训”“应用写作”三个模块,各模块的知识能力培养对应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趋向共同目标。文学阅读与欣赏模块———在经典文学的浸润下传承民族精神。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典作品灿若星河,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文学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品味和体悟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和思想之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思维。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良好、思维开放活跃的特点,教学采取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讲授拓展学生文学知识广度与深度,学生自主实践,通过开展自主授课写课程论文,对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以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古老经典的传统文学融入学生年轻的思维和活泼的解读,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应用写作模块———结合职业需求培养实用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素质,教学中更加注重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更加贴近岗位实践需求,突出机关公文、事务文书、新闻、论文等重点文种,探索学生班组合作、时事评论、调研报告,运用所学撰写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真正做到日读周进、一课一得,切实提高实用写作能力。演讲实训模块———立足实践提升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交际沟通能力,以有效与他人沟通合作,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演讲实训教学始终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和勇于自我展示的能力,通过汉语口语基本功训练、演讲实用技巧等实践性技能训练,结合演讲稿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促进学生母语交流表达能力提升。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课内演讲比赛,采取学生自行组织、担任评委、自主点评,对学生的文学储备、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全面锻炼与检验,为提升学生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提供了实践运用平台。

(三)推行“泛在化”学习模式。大学语文课应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语言的建构与送用,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文学艺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泛在化”学习模式进一步巩固加强。

三.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大学语文要注重发挥工具、人文、审美性兼具的优势,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突出学生课堂参与主体地位,有机融合课内外多种途径方法多角度开展教学。

(一)课内教学。1.例文讲授法。通过对不同文体的结构、内容、创作手法和背景等的讲授与分析,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了解不同文体各自独有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模式。2.诵读涵泳法。涵泳,本意是潜游,引申为浸润、沉浸之意,比喻仔细读书、深入领会。诵读和涵泳是阅读诗歌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以“语”的涵泳,推动“文”的理解。在讲授文学作品时,通过欣赏名人朗诵影音,或由教师、学生朗诵作品,引导学生在读中审美,在读中生情,从而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3.专题研讨法v如开展“先秦诸子散文思想探讨”“唐宋诗词赏析”“中外文学作品比较研读”等专题研讨,通过课堂讨论,撰写专题论文等方式,开展研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赏析评价能力。4.自主实践法。通过学生自主授课、主题演讲比赛等文学语言类课内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于重难点问题的掌握理解。

(二)课外教学。1.开列阅读书目。精选各类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籍,开列基础阅读书单,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阅读,并提升阅读的质量和层次。2.开展文学类第二课堂活动。如指导学生组建文学社团,依托文学社组织开展各类文创主题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3.组织实地参观见学。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文学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地参观,体会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特性、感受文化传承的历史性。

四.课程考核评价

通过针对不同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形成考核方式,增强过程质量评估,以更好配合教学、提升学习效能,形成闭环效应。图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尊英等,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R].中国海洋大学,2020.

[2]李苗苗.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部署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5).

[3]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5

1.教学层面

由于综合性大学在毕业考评上学科间存在的差异,导致毕业考评的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统一的标准难以适应艺术设计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又要求学生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达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及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对一类问题或一个问题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创作、模型演示、效果展示等全面体现,以往的结果考评侧重了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和毕业设计的效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却显得不足,也不能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最终环节注入新的活力。

2.学生主观层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均占有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条件的制约,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认识程度不够,出现选题范围过大或过小、学术性不强、创新点不突出、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毕业设计虎头蛇尾,预想高过实际设计的目标,展示效果欠佳,实物模型的设计制作草率粗糙,如何来规避这些问题和增效值得深思。

3.管理层面

毕业论文与设计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这个时期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在校学习、社会实践、择业就业存在很多时间上的冲突,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较大波动,不利于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和创作毕业设计,往往顾此失彼。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需要进行图像、图版、实物、模型等形式的展示,在各评价指标分层制定的同时,学生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经费支持,也是从这个层面探讨的问题之一。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考评模型

1.考评体系构建

以“过程+结果+展示”三位一体的模式作为考评体系的制定依据,考评指标的逐层细分。过程考评不仅能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方案进展情况,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阶段目标完成的好坏。在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会做不会说”“会画不会写”的现象,将结果考核始终作为评定设计优劣的主要依据。毕业设计这个完整系统的过程就是毕业生向自己、向学校、向教师、向家长、向社会交的一份答卷,必然要接受大家的检阅。

2.参评主体构成

建立以“指导教师评价+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评价+网上投票”构成的参评主体,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进行多角度评价。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所以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毕业答辩更像是一次检阅,答辩委员会在毕业答辩时给出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公正的,学生在答辩时的综合表现因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气质、答辩技巧的强弱作为评价指标。在校园数字网络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评价方式要适应现阶段的校园生活方式,建设专业的网上投票系统能够让更多的师生参与毕业设计的评价。

3.审查监督

采用“教研室自查+专家盲审+教学督导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论文和设计进行审查和监督,增设用于网上投票的展示平台和评价平台。审查监督是在教学管理机构对毕业考评进行综合性的运行保障机制,可从以上三个层次进行,可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审查纳入督导组的督导范围,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三、考评体系的增效机制

1.深化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人才需要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不断调整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将“过程+结果+展示”的考评系统逐层展开,每层指标建立详细的子系统,进行一般问题的梳理和特殊问题的列举,然后对问题进行排序和考核等级层次的制定,最后对考核分值的进行分配,对初步建立的系统模型。

2.学生主观驱动

艺术设计是社会性的行为,但由于学生缺乏社会与文化责任感而没有强大的使命为驱动,知识储备不足的同时又面临诸多就业的压力,面对知识信息大爆发所往往出现了浮躁与急功近利的现象,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足。评价指标可细化可深入至出勤率、同导师的沟通次数、方案草图环节、定稿、制作、选材、印刷打印等,各环节进度形成相应的书面材料进行归档整理,有效的避免学生无计划的实施和不按进度完成的情况,并能够保证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和效果。

3.管理的操作机制

毕业设计是全面系统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系统整合性课程。因此,本科四年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穿创新这个基本原则,毕业设计也不例外,对于最终的考评子系统模型保留修改和增减项目的空间,保证系统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此外,学校各部门可将毕业设计展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相结合。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

四、结论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6

【关键词】动画角色;传统艺术;象征;色彩;传统故事;情感表达

面对美国、日本等国外动画电影潮流的冲击,中国动画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方面明显滞后。一项调查显示,影响力最大的动漫形象评选中,中国只有孙悟空列在表中。中国动画急需在角色塑造与情感表现方面加强研究,学习美国动漫的角色形象设计以及特效技能,借鉴日本动漫的动画角色的情感表达,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属于中国的动画产业。

一、传统文化与动画角色的关系

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动画角色的塑造很多都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使得角色颇具中国特色。

(一)传统文化为塑造动画角色提供源泉

今天的中国动画在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置、语境和台词等方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深入人心,这一动画角色形象的设计出自张光宇先生之手,运用京剧式的脸谱,采用红、绿、黄等中国传统象征色彩,吸收民间木雕、剪纸、京剧的装饰风格和中国传统艺术中古人的绘画技法,配以颇具京剧味道的高难度弹跳动作来展现猴子的本性,以中国传统戏曲京剧为源泉,注入到动画角色的塑造中,为其提供无尽的活力。

(二)动画角色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动画人物的塑造运用了许多传统元素,如传统艺术(剪纸、皮影、年画、木偶、戏曲)、象征色彩(墨、红、黄)、传统故事等,这些元素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在中国动画角色中的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形式,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融合到动画的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中,不仅可以增强动画角色的独特性,而且可以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角色情感[1]。

(一)传统艺术

1.剪纸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动画《葫芦兄弟》已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乐于助人,团结一致,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葫芦兄弟与爷爷之间深厚的感情。穿山甲兄弟,其实是一种将剪纸与动物形象的结合体,也是一种主观臆想和传统艺术的结合体,是正义的协助者,赋予其人物情感,表现其对正义的坚强维护。2.皮影皮影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无论是什么阶层、什么年龄还是鬼魅形象,都可以通过皮影平面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影动画《桃花源记》中的角色设计大多采用侧面九点面、七点面或五点面的平面形象,几乎没有人物的正面形象,这也就重点抓住了人物的脸部特点,对人物刻画简单明了,如渔夫的骨瘦如柴,妇女的婀娜舞姿,村民的热情好客,从而极大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动画中直接、突出、对比、夸张、比喻等影视镜头语言的运用,可以强化影片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通过人物面部表情表达人物情感。3.年画我国的很多动画角色形象都来自年画,《大闹天宫》中的托塔天王形象来自年画中的门神形象,《哪吒闹海》中的哪吒来自年画中的大头娃娃形象,《金猴降妖》中的女妖怪幻化成人型模样来自年画中的美人形象,《九色鹿》的造型风格取自于敦煌壁画。4.木偶《阿凡提》中阿凡提的形象是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并具有温和而极具某种穿透力的笑声。该片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涵义和教育意义﹐讽刺挖苦那些道德败坏的人。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体和空间传达的情感和艺术氛围,该片常虚拟各种美景气氛,来制造真实场景的视觉、触觉、嗅觉,引导观众从相关的情景设置中获得建筑空间温馨舒适、便捷时尚、活泼浪漫的情感氛围。5.戏曲戏剧动画是一种中国式的动画风格。戏剧动画《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达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里面的人物充满了新的思想感情,展现了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通过传统而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电影将戏曲文化与影视文化相结合。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歌词生动有趣,节奏快,将动画情感与观众情感紧密相连,产生情感共鸣。

(二)传统色彩

中国传统色彩使得整个动画的主题、主要内容的表达以及主题和氛围的凸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画创作者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合理把握和综合运用,使人们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感性认知,实现精神和情感的共鸣,提高艺术美感,促进动画质量和民族文化的传播[2]。1.水墨中国水墨动画将中国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以虚实结合的意境和生动灵活的画面作为表现方式,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并通过连续投影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图像,《小蝌蚪找妈妈》中虽然是以水墨画表现形式贯穿全动画,但对于池塘、河岸、蝌蚪、青蛙、壁虎、老牛等不同形象却运用了不同色彩来点缀,保留了动画原有的传统艺术感,动画色彩的灵动表达也活跃了画面。2.红色与黄色红色是远古人类在生活中运用的一个色彩元素,在中国的文化中红色是革命和鲜血的象征,所以中国的国旗就是红色。红色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自由民主文明的文化情感特征。黄色在古代是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历代的帝王专用多年的高贵黄色,因为黄色有着阳光感觉,皇家像是主宰的太阳一样,带有威严崇高精神。黄色的文化情感特征有一种不可逾越的敬畏感。面部造型形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京剧的脸谱化妆,服装造型吸收了敦煌壁画和民间年画中的造型元素,大部分人物动作都是从京剧动作演变而来,使整个动画电影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民族情感。

(三)传统故事

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花木兰》写的是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花木兰一心想光宗耀祖,前方战乱,年迈的父亲被征兵,花木兰不忍父亲出征受苦,在深夜女扮男装告别父母,踏上艰苦旅程,在军营中的生活艰苦而又时刻充满挑战,被军营中人发现为女儿身后被逐出军营,而花木兰一心报国,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光荣回乡[3]。这样的故事很容易打动中国观众,强烈的民族情感、细腻的亲情以及宏大的战争场面都将观众带入那个动乱的年代。

三、传统文化对动画角色塑造的影响

(一)丰富动画角色造型

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片赖以生存的土壤,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是一部动画片的主要元素之一,是动画片的基础与核心,人物的服饰、动作、神情等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与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以及个人经历相符合。《大闹天宫》这部作品中,以中国古典神话故事为背景,在角色造型上采用中国戏曲的人物造型,人物的兵器采用传统器具,在场景设计上借鉴了中国古典壁画的形式,是一部重现中国古典文化的作品。前文也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造型上的应用。因此,传统艺术丰富了动画角色造型内涵,将动画角色造型的风格传统文化和国外动画核心技术相结合,以此来逐渐成为影片风格的重要标志,从而打出自己的品牌。

(二)优化动画语境

除了动画角色建模的设计外,动画还需要创建者设置上下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动画语境具有民族性格的形象特征和表现特征,这使得语境更适合动画情节和角色的表达,动画角色在表演中更好地掌握技巧和分寸的表达。

结语

角色造型丰富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使观众与动画角色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还可以使动画角色具有创造性、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与动画角色的融合,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象征色彩、传统故事与动画角色更好地融合,赋予角色准确、丰富的情感并给予受众情感共鸣,使得角色拥有更加生动形象的视觉形象和饱满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完美结合,提升受众对于动画角色的满意度和喜爱度[4]。因此,中国动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很好地传承与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动画制作中。

参考文献:

[1]时娟:《中国传统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

[2]邱锐:《中国当代动画的色彩特征研究》,广州大学学位论文2013年

[3]高旸:《探析中国动画的故事符号和造型符号》,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7

1由表及里向前辈学习

青年学术编辑虽然具备学科专业优势,但入职时,是站在编辑业务门外的,必须要参加编辑岗位培训班,由“师傅领进门”,学习一些编辑通用的“表面”功夫: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常见错别字辨析、量名称和单位符号的规范使用、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前辈们知识渊博,工作经验丰富,严谨而不刻板。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前辈讲授医学论文题名字数限制时,举了一个20字以上题名的例子,如何将其字数删减?他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是一个字都不能少。这对我们从事编辑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凡事都有例外,掌握规范是前提,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阅读前辈们发表的文章之时,我们常常能够从中感受到他们的与时俱进,例如对新标准的解读,对新问题的答疑,对新现象的分析。《编辑学报》2015年第1期了该刊参考文献著录细节变更的4条说明。第1条“期刊析出文章‘页码’的著录”区分了阅读型和引文型参考文献页码的著录,分别应著录文献的起始页和信息所在页,笔者感到这一变更非常科学,有益于作者在写作时核对文献、读者在阅读时查阅文献。4条变更均体现出编辑前辈对于标准的深刻解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实际问题,非常值得青年编辑学习与发扬。

2有声无声与同仁交流

“有声”交流是指编辑同仁之间通过谈话进行交流。编辑工作是一桩苦差事,青年编辑往往难以想象十几年甚至更长的编辑工作所带来的案牍之劳,甚至会有相关职业疾病的困扰。而很多同仁多年来始终活跃在编辑一线,如常青树一般。他们如何能在应对繁杂编辑工作的同时,保持最初的热情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在向多位编辑同仁求教之后,笔者获得了如下答案:若要真正将编辑工作当成此生热爱的事业,就一定要在认真钻研业务的同时,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用艺术陶冶情操。这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更能触发灵感的火花。古语云:“功夫在诗外”。编辑工作同样需要跳出去,用艺术的、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从而得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打开思路,并让自己做到“无案牍之劳形”,拥有焕发的形象气质。“无声”交流是指与素未谋面的编辑进行交流,比如以同学朋友的稿件退修意见作为媒介,从中“偷学”几招。“有提高的空间”可以对作者进行激励,而从读者的角度发出提醒,则让作者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这种婉转的语气让人如沐春风。相比之下,在处理“稿件英语水平不佳”这个常见问题时,我们的例行表达是“英文水平不过关,请仔细修改”,这就似乎生硬了许多,也冷淡了几分。意识到这一点,在给作者提修改意见时,我们也会格外注意措辞,使作者能够愉悦地修改文章。还有一次,笔者被国内杂志发送稿件反馈意见的方式深深吸引:编辑部在发送退修意见的同时,附上了原稿的电子版本,采用批注形式在文中标出退修意见。需要修改之处一目了然,利于作者快速无误地领会修改意见。当时,与作者沟通不畅的问题正困扰着笔者,遂果断采取此方法,一解燃眉之急。大概一年后,笔者读到了文献,回忆起自己早已悄然学到了不相识的编辑同仁的“高招”,更加感到这一学习途径的可贵之处。

3幕后台前为作者服务

幕后默默无闻地为作者服务是编辑的本职工作,是“一对一”的。学术编辑要做初审和编辑工作,至少要读懂来稿。然而,编辑不可能对所有知识了如指掌,这就需要积极面对每篇来稿,不断地拓宽知识领域。例如,一篇稿件中提到了“自噬诱导剂氯喹”,氯喹是一种抗疟药,这是基本的药学知识,但用于自噬实验还是第一次见。在百度上搜索“自噬”和“氯喹”这两个关键词,显示的信息都是“自噬抑制剂氯喹”,究竟孰对孰错?于是继续搜索到作用机制———氯喹是通过破坏溶酶体的功能抑制自噬。后来提示作者核对原始数据,其证实为笔误,将“氯喹”修改为“雷帕霉素”,并对我们的细心和负责表示赞许。生物领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在来稿中有所体现,编辑不妨先把挑错放在一边,抱着学习的态度审稿,必有所获。“台前”是幕后工作的延伸,是“一对多”的服务形式。本刊的主要作者群是硕士研究生,来稿往往是他们初次撰写的科技论文,因而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在主办单位尝试举办了《科技论文撰写入门》讲座,与该群体面对面交流,以期使他们印象深刻。在准备讲义的过程中,首先要搜集整理大量资料:从经典书籍《编辑工作手册》和《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到《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提炼出生物技术论文相关的写作规范,从经典论文《Astructureforde-oxyribosenucleicacid》到范文《TransmembraneproteinSID-IfacilitatessoakingRNAi》(改编自《Science》发表的一篇报道),来展示文章部分及整体写作技巧;其次会回顾曾经处理的稿件,找出典型的错误案例,引起大家的关注。在引经据典、结合实际的过程中,编辑也从头至尾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台前”的讲座是“幕后”书面表达的有益补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编辑的沟通水平。

4有意无意提笔写作

笔者作为学术编辑历经5年“为他人做嫁衣”的时光,可以说积累了大量“怎样做好针线活儿”的经验,能够从中找几条“主线”为自己“做新衣”了,即有意识地写作。由此,编辑转换成作者身份,进行投稿,接受审稿专家的指导。稿件的修改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得知稿件被接受的那一刻,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是编辑工作无法替代的,这起到了调味剂的作用,激发了工作热情。在有幸发表了几篇编辑实务的论文[3-5]后,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这一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篇关于英文摘要编辑加工的论文是与笔者英语专业的同学联合发表的,在文章撰写过程中,双方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最终达成一致。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学科交叉的行为,学术编辑可以学习并提高英文水平。无意识地写作是有感而发,自觉下笔,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最近,笔者发表了主题为“中外科技期刊语体风格对比研究”的论文,是编辑工作的升华。相信只要从事多年编辑工作、尤其经常查阅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学术编辑,一看便知这是从编辑实务中提炼而来的感想。与友人偶尔交流感想,两人不谋而合,搜集资料,提笔写作,几经易稿,终得以刊出。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创作是无意识写作的雏形。笔耕不辍、“择良而栖三十载”的游苏宁先生就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想必写作已成为他的日常习惯,完全达到了无意识写作的境界。

艺术表达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民间剪纸;现代艺术设计;图案造型;手工艺发展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更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典范。由于各个地区风俗习惯的差异,民间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民间剪纸诞生于经济发展不够发达的农耕社会环境,人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剪纸这一表现形式上,借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心愿。正是有了这些美好的期望,才有了民俗文化活动的精神支柱。民间剪纸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剪纸风格各不相同。如:南方剪纸精致、温婉,以追求形似而闻名;北方剪纸粗犷、豪放,大多追求神似。虽然有着不同的风格流派,但南北地区的剪纸都凸显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文气质、审美情趣以及民族精神。

一、民间剪纸的种类

我国有八种主要的传统民间剪纸种类,分别是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笺、斗香花、剪纸团花以及剪纸旗幡。

1.窗花

窗花是将剪制好的图形附着在窗户、正门上部横梁等表面起装饰作用的剪纸。每逢佳节,人们便会将窗纸换成新的窗花,以此表达辞旧迎新之意。窗花的造型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2.喜花

喜花是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装扮各类器物以及室内陈设的一种剪纸。其主要摆衬于茶具、洗漱盆、梳妆镜等日常生活用品上,颜色为红色,纹饰一般选用含有吉祥、喜气之意的图形。

3.礼花

礼花是装饰于糕点、寿面等赠予他人之物上的剪纸。图案造型寓意以体现吉祥、喜庆为主。如,我国沿海福建地区会选用喻示长寿的乌龟造型作为寿礼。

4.鞋花

鞋花是用于布鞋鞋面充当刺绣底纹的一种剪纸。较为常见的鞋花一般可以分为三种:“鞋头花”“鞋面花”“鞋帮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现今较为少见的“鞋底花”。鞋花的排布大多较为疏松,选用的题材大多为树木、动物等。

5.门笺

门笺也被称为“挂笺”“吊钱”“喜笺”等,常用于门楣或堂屋的二梁上。其天头较大、两边较宽,下边做出流苏造型,从外观看类似锦旗。门笺普遍使用红色纸张雕刻,也有使用其他颜色或是套色的。纹饰一般为几何纹、花鸟或是喜庆字符等。门笺不仅有辞旧迎新之意,而且具有祈福、驱邪、保平安之意。

6.斗香花

斗香花作为一种套色剪纸,多用在祭祀活动中起装饰作用。过去祭祀一般需要烧香,有一些香呈粗条状并盘有纹饰,其花纹类似于篆字,故也称为“香篆”。这种香篆直立起来需要依靠斗形底座和竹签支撑,用来装饰斗形底座和撑架的彩色剪纸就称为“斗香花”。

7.剪纸团花

剪纸团花指剪纸的某种布局样式,形状为圆形,四面对称。将剪纸对角折叠任意次数后再裁剪,便得到了四面均齐的花团。

8.剪纸旗幡

剪纸旗幡为我国民俗活动中的旗幡剪纸造型。如:重阳节时,人们会将带有颜色的纸剪成三角形造型的旗帜插在糕点上;在一些丧礼仪式中,人们会用素纸制成“花幡”。

二、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起源较早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1.工具材质

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创作成本较低,常用到的创作工具是剪刀或刻刀,大多选用纸质轻薄的红色纸张进行剪刻。传统民间剪纸一般以纸张、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等片状材料作为载体。

2.创作主题

剪纸最初被用在宗教、祭祀中,后来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常用剪纸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会以及美好期盼。剪纸的创作题材可分为三大类——驱邪避害、多福多孙、富贵吉祥。

3.创作元素

民俗活动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主要依附载体,创作题材丰富多彩,包含的内容更是多种多样,涵盖了动植物造型、神话故事、图腾符号等。

4.表现形式

我国传统美学常把“意象”形式作为艺术的“本我”形式,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形式将自身所感知的外在表象异化,从而将人这一主体的自身认知成果融入变异体。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细枝末节被剥离,甚至有些物质本身也被重新构造。如大众所熟悉的龙、凤、麒麟等传统图腾样式。

三、民间剪纸的创新应用

艺术设计与纯艺术不同,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其功能的需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兴设计产业开始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其融合。

1.材质创新

现今,剪纸艺术被巧妙地运用到了现代设计中。人们可以考虑选用特别的材质。现代剪纸作品不受传统民间剪纸固有材质的束缚,使用纸张柔韧性好、厚度大、可保存时间较长的特种艺术纸张,甚至是现代高科技创造出来的具有磁性的纸张进行创作,实现了剪纸的可重复利用,改变了以纸作为创作原材的局限。充分利用金属、纺织面料等材料,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剪纸的视觉效果。

2.形式创新

在我国民间剪纸诞生之初,人们将其造型制作成平面,主要是为了易于附着在其他物体的表面,而采用镂空或透雕的技法则是为了透光和造型的整体美感。现在,人们常把剪纸转化成一种设计元素,将其巧妙地运用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如现代设计中具有浓郁剪纸风格特色的灯饰作品,随着观赏视角和光线的变化,可以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3.纹样创新

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追求外形完整,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人们可以不受材料的局限进行创作,在不破坏整体纹样的前提下删减部分花纹。将现代形态元素组合运用到剪纸图形纹样创作中,可以设计出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日本设计师创作的一款名为“蝴蝶国度”的故事性剪纸窗帘,以无纺布面料作为创作载体,无论是纹样还是构图都给人一种时尚感。设计师将大小不一的装饰花朵错落摆放,巧妙利用线的虚实营造出了温馨而现代的空间效果。

4.色彩创新

在剪纸发展初期,其颜色以红色为主。而在现代剪纸设计中,剪纸颜色丰富多彩,符合当下流行色彩的发展趋势。5.内容创新剪纸在现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产品、传统文化产品而存在,且拥有强烈的地方性和情节性特点。在现代设计中,除了运用剪纸本身的元素外,创作者还可以融入其他元素,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四、剪纸艺术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1.“抽象符号性”

在现代艺术创作中,除了各类运用了剪纸元素的具象物品外,还有一些抽象展现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剪纸动画、剪纸舞蹈以及剪纸相声等。《猪八戒吃西瓜》是我国第一部将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片中的代表作品;剪纸舞蹈是将静态的剪纸艺术与动态的舞蹈艺术相结合,把剪纸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演绎成舞蹈动作;剪纸相声则是将传统民间剪纸与相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

2.“有意味”的表现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剪纸艺术独特的造型理念,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寓意。我国民间剪纸凸显了造型特征和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并发扬了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造型、美好寓意。剪纸创作者可以将现代设计思维和展现方式融入剪纸,推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设计新思路、新理念的发展。

五、结语

如今,当代艺术家以综观全局的广阔视野,把地区文化融入创作,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灵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剪纸不仅是民间民俗艺术,而且是多元化的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创作者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主题,运用富有象征寓意的剪纸纹样,并对其加以创新,以此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使剪纸艺术既具有传统艺术的意蕴,又表现出现代艺术设计的特征。现代社会的发展,迸发出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思想,剪纸作为当今艺术的一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间剪纸不仅是一项民间艺术,而且融入了现代艺术设计,开始由平面逐渐走向立体。创作者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但此创新并不同于变异,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借鉴和升华。创作者要了解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精华,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使剪纸艺术更具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姜婉.民间剪纸的生产性保护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汪辉,肖琼娜.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装饰,2006(2).

[3]童彦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崔瑾.论民间剪纸艺术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的价值——以山西民间剪纸为例.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5]马丽.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