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贫困学生体育教育的原因

影响贫困学生体育教育的原因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是较为贫困省之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收人水平偏低是陕西高校贫困生相对较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对陕西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利用体育的特殊功能,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有利于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生家庭的生活实际情况,按照有关陕西省贫困生标准的制定方法和学生来源的当地政府证明及民政部颁发的扶贫对象等有关文件来进行评定,最终贫困生名单由被调查学校提供。调查结果与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调查分管理、财经、理工、师范和体育专业五个类别,对象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财经学院、陕西教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五所高校一年级的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采用块获粗atis、L、R编制的临床症状自体表(义L一90)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对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共发放调查试卷120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92.245%。其中,剔除不合格的问卷77份,有效问卷1030份,总有效率为85.83%。各院校所占比例:西安交通大学209人(女114人,男95人)占总效问卷的20.29%,西安体育学院198人(女90人,男108人)占总有效问卷的19.13%;西安财经学院197人(女95人,男102人)占总有效问卷的19.13%;西安理工大学211人(女85人,男126人),占总有效问卷的20.49%;陕西教育学院2巧人(女119人,男%人),占总有效问卷的20.87%.1.3贫困大学生的评定标准由被调查学院的学生处信贷科及年级办公室根据学   2.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检出率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030名男女大学生中,特困生7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28%。贫困生2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67%,其中特困生有71%的来源地是农村,贫困生有68.36%的来源地也是农村。地级市、县级市来源的特困生占29%,贫困生占31.64%。   2.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种症状的比较   2.2.1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各项因子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矛=23.250,p<0.01,矛=12.55,p<0.05,矛=26.430,p<0.01,扩=22.074,p<0.01,矛=16.16,p<0.05)。提示,贫困生以上各症状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2.2.2强迫、敌对、偏执等症状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强迫症状、敌对症状、偏执等症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矛=n.501,p>0.05,尸=9.542,p>0.05,尸=10.461,p>0.05),提示,贫困生以上各症状与非贫困生基本相同。   影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3.1生活环境改变,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来到大学,到了大城市生活环境坐标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反差之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城市的生活条件和他们家乡所在地之间的差距,使贫困生心理产生不如人的感觉。严重的自卑和心理不平衡是导致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   3.2学习环境坐标发生变化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贫困生在中学阶段多为该校的班级的尖子学生、出类拔萃,曾受到同学的仰慕、老师的钟爱,使其心理上比较平衡,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发现自己由原来的优秀生或尖子生变为普通生,心理觉得很不平衡,由于他们不能较快地转变自己的角色,造成了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困难。   3.3学费与经济来源的矛盾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总体收人水平偏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城镇职工下岗,许多家庭收人急剧下降,这给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他们求学的欲望十分强烈,而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收人少而难以保证其正常的学习,这是一种客观的现象矛盾。给贫困生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3.4勤奋学习与精神压力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4.1贫困生由于家庭贫困,在校学习时都比较努力,想获得一定奖学金,来补充自己的生活支出,减少对经济困难的依赖,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要比其他大学生更加努力,但这种努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负担的基础上,多少也构成了对贫困生心理上的压力。   3.4.2为弥补生活费,减轻父母的负担,有些贫困学生在课外及休息日外出打工,投人的学习工作时间较一般有生活保障的大学生多,因此造成贫困生的身心处于较为紧张和疲劳之中,这对贫困生的身体、心理良好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5助学贷款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贷款给贫困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有些贫困生来到高校通过组织获得了一定的助学贷款,但是贷款的偿还压力始终伴随着贫困生走完大学学习的全部过程,而且还将延续到工作以后的几年,这种压力在贫困生还清贷款之前将一直伴随着他们。   总之,由于自卑感较强,人际关系紧张及不善于交往是贫困生较为普遍在的心理问题。其次家庭贫困生活费紧张,即受非贫困生活质量的影响,使贫困生心理不平衡,及学习环境的改变和精神压力较大,贫困生焦虑和抑郁症水平较高。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目前,贫困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心理正趋于完善,对心理健康能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无所适从,急需给予指导。为此,体育教学急待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其对策如下:#p#分页标题#e#   4.1转变教师观念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体育教育即体质教育的观念。增强贫困生的体质是高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但不是惟一的任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应包括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等综合内容。   体育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国家的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言行规范、为人师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无声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4.2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意识   如何使贫困生扭转思想认识,把体育锻炼和培养健康心理素质变成自己有目的的行为,首先要通过教材、板报、广播等媒介来传播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以及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使其从思想上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其次教师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向贫困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使他们对多疑、嫉妒、敏感、焦虑、抑郁、团结协作和进取精神差、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不强,自信心不强,怕吃苦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从思想深处引起足够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根据不同贫困生的各种心理特点,采取身体锻炼、集体比赛和娱乐游戏等不同教学手段让贫困生在体育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体育的乐趣和心理的感受,由此来强化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4.3注意区别对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如何把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是高校体育的关键。体育活动项目众多,每种活动项目对培养贫困生心理素质都有不同的作用,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根据贫困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活动项目不失时机地培养其心理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途径。首先教师要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掌握情况,然后再根据不同』合理将贫困生划分成若干组,针对贫困生不同的心理状况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   4.4体育教育部门应和学校心理咨询、医院相结合   高校心理部门、校医院应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和必要的千预,如举办各种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育部门应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健身学习或讲座,引导贫困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给予合理的人员指导和时间投人,使贫困生在快乐的体育锻炼中消除和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从而使贫困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内部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体育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