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探究

电影音乐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探究

作者:李艳红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素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最具世界影响力和产业渗透力的分支,而香港电影歌曲作为香港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影中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烘托环境、推进故事;同时,歌曲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得一些经典电影歌曲不仅传唱至今,其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影片本身。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是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其中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伴随着人们度过人生中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谈到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歌曲,就不能不提到已故香港电影歌曲创作的典型代表人物———黄霑。黄霑(1941—2004),原名黄湛森,籍贯广东番禺,1941年出生于广州顺德,1949年随父母移民至香港,一生创作了近2000首作品,是香港著名的词曲作家、广告人、作家及传媒创作人。他长于文、精于曲,有“香港词坛教父”之称。在电影音乐尤其是电影歌曲创作中,黄霑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是香港电影歌曲黄金时代的重要缔造者,对香港乃至整个华语地区的电影音乐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捧红了一大批明星,成就了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黄霑创作的顶峰时期,许多最具影响力并在当时获得电影音乐大奖的作品都产生于这一时期。1987年的《倩女幽魂》、1990年的《笑傲江湖》等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主题曲奖”;1992年《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等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插曲奖”。这些经典的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成为香港电影音乐标志性的作品。黄霑这一时期的创作不仅大大推动了当时香港电影的发展,也捧红了像许冠杰、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王祖贤、林青霞、李嘉欣、李连杰等一大批明星,使他们成为香港演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样,随着电影的热映,影片的主题曲也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流行的曲种,香港电影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辉煌时代。

80年代的香港电影歌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纯真朴实。1986年由徐克电影工作室监制,吴宇森执导的枪战片《英雄本色》创造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开创了黑道英雄片的先河。影片所呈现出来的阳刚情怀和暴力美学顷刻间征服了香港观众。周润发也因此由“票房毒药”,成功跃变为“银幕英雄”———风衣、墨镜、冷血、双枪。周润发也成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一个坐标。同时,由黄霑为电影作词作曲的主题曲《当年情》,贯穿全片,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往往在情感倾泻之时迸发而出,把片中的江湖义气与兄弟情义上升到一种艺术的高度。张国荣饱含深情的演唱,让我们感受到了歌曲与影片的完美结合。而由徐克、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是改编自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影片对两位主人公关系的层层递进交代得有条不紊———宁采臣与聂小倩从相遇邂逅到心生爱慕;宁采臣对聂小倩从拒绝鬼魅到倾心相助;从爱恋不舍到悲情分离。这样的悲剧结局加上音乐的烘托,使黄霑为影片创作的主题曲《人生路》在此时显得更加深刻。这首主题曲,既有侠义豪迈之气,又具小桥流水之音。同样是张国荣那略显低沉的醇厚嗓音,将歌曲演绎得百转千回,荡气回肠。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只要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总能让人想起影片中那人间仙境般的水中小楼,香绢、琴瑟,还有那善良迂腐的书生……一时间,香港影坛因《倩女幽魂》和《英雄本色》而涌现出鬼片和枪战片创作的热潮。

进入90年代,香港的电影创作更加多元化,古装片、武侠片风行一时。这一时期,黄霑创作的电影歌曲更呈现出一种绝无仅有、血统分明的中国风格。由黄霑作词、作曲的《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因其古典韵味与民族性旋律的有机结合而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在创作时,黄霑受到“大乐必易”的启发,运用了传统的五声宫调式,令旋律简单流畅,朗朗上口。电影画面中刘正风、曲洋和令狐冲合唱时,古琴先奏出一段行云流水,古意盎然的旋律,接着一阵嘹亮清脆的笛音穿云而出、莺啼百转,鼓的节奏也作为音乐背景贯穿其中。稳重的鼓点与演唱者的节奏相生相应,伴着画面中涌起浪花的巨大声音,从而也与歌曲中“沧海笑”的词义相符;黄霑豪爽大气的辞藻与电影本身对于江湖侠义的酣畅表现交相呼应、浑然一体;尤其是黄霑、罗大佑、许冠杰的演唱,全无修饰,挥洒恣意,把潇洒淡定的江湖之道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遐想,使人感慨。

二、推动了香港粤语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从7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文化的开始崛起,黄霑的创作在华语乐坛就成为主流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粤语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繁荣。他在创作过程中,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多方考证,使他对于粤语音乐文化和音乐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香港粤语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自己的思考、研究与探索。曾著有《粤剧问题探讨》《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等论著。

黄霑从接触音乐开始到从事音乐创作及影视配乐以来,参与创作了大量的粤语影视歌曲。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听觉习惯,使得他的作品在华语社会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很高的传唱度。在影视歌曲带领潮流的那个年代,黄霑成为写影视主题曲的代表人物。黄霑写粤语流行歌的歌词,既能用白话文,也能用文言文,尤其他为古装电影插曲的填词,更善于用浅白的文言文,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派词人中是少有的。他的作品用词直白但不庸俗;词句对仗随意但不散乱;词义优美,语境豁达,从高雅中透出些许粗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早在1980年香港无线台制作的电视剧《上海滩》,被称为香港电视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电视剧之一,曾风靡全球。其中的主题歌由黄霑作词、顾嘉辉作曲,叶丽仪演唱。这首作品称得上是词、曲、歌俱佳,在当时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是粤语歌曲中的典范。对内地观众来说,《上海滩》更是代表了整整一代人的记忆。如今20多年过去了,每当那激昂的音乐响起,叶丽仪那充满男子气概的演唱,就令人血脉贲张。而在1996年的电影版本的《新上海滩》中,片中的男主角已不再是许文强而是丁力,不变的却仍是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刘德华用他那大气深沉的嗓音,再次唱响了这首令人怦然心动的经典老歌。1983年,香港无线台制作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播出,憨厚质朴的郭靖和鬼灵精怪的黄蓉俘获了亿万观众的心,播放时万人空巷。而由黄霑创作的主题曲和插曲则更是到处传唱。在那个年代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幼,都会有模有样地哼唱几句粤语歌曲,而这几句歌曲就是《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这也足以显示出这些歌曲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从这些不难看出,黄霑对香港粤语音乐与文化所作出的贡献。#p#分页标题#e#

三、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构成了香港一代人的文化思想

黄霑自1949年移民到香港直至去世,亲身经历和见证了香港的发展和变化。由于深受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多种文化混杂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了香港一个时代的音乐发展历程,所体现的创作思想是他对整个社会,对时代,对传承民族文化的思考。他认为,中国要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音乐也要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运用特有的民族乐器、音乐语言(调式、和声、旋律、节奏)、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展现作品,才能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表现出他的侠义和豪放,更体现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他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民族精神是用怎样现代的配器及编曲手法都无法掩饰的,这一点在黄霑电影音乐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鲜明。民乐和古乐的曲风、民族器乐、民歌、小调和戏曲都成为他音乐创作的元素,如用古筝表现如梦如幻的美妙仙境;用打击乐表现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等。在他的歌词中有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的遣词和句法,却从不故作风雅;自有一种古风,却又是家常的、直白的、鲜活的。他所写的歌词无论是文言文或是白话文,或气势磅礴;或细腻柔美,风格各异,雅俗共赏,使流行音乐得以真正“流行”。

黄霑作品中的经典曲目流传广泛,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环境,但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毫不夸张地说,那时每个人都能哼唱几句他的歌。1992年在徐克执导的《黄飞鸿》中,黄霑深厚的民乐功底,使影片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备受好评。这首歌曲从配乐到演绎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黄霑电影歌曲中重要的一部代表作。曲子的开头及结尾部分尤为精彩:开头是缓慢的鼓声,由远及近,由疏变密,由缓至急,犹如策动的千军万马,气势如虹。其中,主奏乐器是大鼓,唢呐和琵琶与其相应和,伴以男子习武时的阵阵吼声,加之林子祥高亢激昂的声音,字字铿锵,句句正气,处处张扬着民族主义的英雄气概;而结尾则与之相反,鼓声轰然而落,余音回荡。这首作品字字强拍、声声怒吼,仿佛吹响的号角,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深刻彰显了中华儿女坚强的脊梁和民族气节,配以影片“自强不息”的主题,使每一个中华儿女此刻胸中都会蓦然腾起一股浩然正气,热血沸腾。

四、结语

回顾香港电影走过的20载,我们不禁会想,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银幕歌曲中一个个音符,一节节旋律,一字字,一句句,都离不开香港电影人及音乐人的辛勤耕耘和智慧创造。可以说,香港电影歌曲无论是为香港电影文化,还是为整个中国电影文化所作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作为香港电影歌曲创作的代表,黄霑以“我手写我心”,用质朴的语言和简单的旋律书写了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他不仅成就了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而且在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动了香港粤语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同时代的艺人共同构成了香港一代人的文化思想。他的作品至真至纯、至情至性,随意坦荡、热情豪放,对香港乃至整个华语地区的电影音乐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挖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