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能力培育

计量经济学的能力培育

作者:王少平 司书耀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核心,经济学的每一个分支的发展,如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等都需要计量经济结论的支持,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表述理论,使用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的结论检验理论和假设。因此,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与应用,就成为经济学科的学生和从事经济和金融研究职业研究人员必备的工具。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是高校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其主要原因有:其一,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与其他经济学课程比较,必须使用较多的数学和统计学,导致诸如模型设定、估计方法和估计量的性质与分布、假设检验等内容,很难理解得非常清晰与透彻;其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的联系似乎不太紧密;其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一般还需要更多的课程之外的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说,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应重在对基础性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延伸,引导和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与研究能力。对于上述的问题,国内外的计量经济学教师,纷纷从改编计量经济学教材和讲述方式入手,使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与社会经济现象及相关数据相联系,与Monte-Carlo仿真相联系,从而改变计量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关键

经济学是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科学。计量经济学特别是应用计量经济学则是揭示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或者经济行为的数量关系。因此,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是否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野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能否建立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模型进行正确的估计和检验,使检验和估计结论准确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所蕴含的经济关系,据此评价或检验经济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计量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与世界上研究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现在,计量经济学已被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加快计量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具体而言,为提高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计量经济学人才培养应着重在以下方面。

1.观察和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高等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计量经济学“思维的独创性”,在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实际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实质是基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使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实际的经济现象,提出研究的问题。比如,在观察通货膨胀时,应联想到相关的经济理论,进而质疑经济理论能否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我们以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为例分析始于变动为例2009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见图1)显然,我们每个人都亲身经历和感受了这一轮通货膨胀,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通货膨胀,居民感觉到物价上涨,学生感觉到食堂的饭菜价格普遍上涨,等等。对于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人来说,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通货膨胀,首先提出这一轮通货膨胀是否是货币过量发行所引起的。其次提出是这一轮通货膨胀与之前的通货膨胀的特征是否相同?我们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在学习和讲授关于通货膨胀的内容或者相关的计量经济模型时,适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经济现象,研究类似于上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2.基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高校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是应用经济学理论认识经济问题的学习过程。从经济学教科书和文献可以看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一方面,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实际的社会经济现象也随着社会经济行为和方式的变化而呈现出千变万化。因此,准确地解释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取决于恰当地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使其结果不仅能够准确解释观察到的经济现象,还能够揭示特定经济时期的数据特征。仍以我国的通货膨胀为例,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标准教科书中的货币需求函数,为此,我们比较CPI和广义货币M2的数据。(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M2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快速紧缩,但是对应的通货膨胀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意味着,如果简单地使用线性货币需求函数,就不可能揭示这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而基于非线性的货币需求函数,有可能揭示不同时期货币需求与通货膨胀的特征。因此,引导学生针对我国数据的特征,创新性地研究我国的通货膨胀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培养学生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针对我国数据的创新研究能力。

3.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从高等教育学的角度看,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体现在能否发展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检验相关经济学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现实。如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图1和图2,提出下面的问题:通货膨胀和M2的数据是平稳还是非平稳?如何检验非平稳?通货膨胀和M2以及相关变量(如利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这一长期均衡关系是否是非线性的关系?如何检验和估计线性和非线性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提出,我国的CPI是否存在周期?如何分解它的周期?通货膨胀的周期与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有无关系?如何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这一轮通货膨胀是否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要弄清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之中,而要正确应用相关文献中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针对数据特征和研究的问题,扩展和创新相关的前沿方法。例如,图1中的CPI是非线性非平稳还是线性平稳过程所生成的数据?研究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扩展现有的计量经济学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应用有限样本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针对数据特征进行创新和扩展现有方法,是计量经济学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二、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和课程的教学实践

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发展起来的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其重要的标志:一是数据的非平稳性和使用非平稳数据的模型、估计和检验方法;二是动态性及其描述动态性的模型;三是使用不同数据(面板数据、空间数据、时间数据和经典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的模型,相应的估计和检验方法的区别,与之对应的教材、课程以及讲授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针对我国学习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现实,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能力,我们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和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调整。#p#分页标题#e#

1.融理论、方法和应用于一体,从经典理论适时适度地延伸至现代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使用我国的具体数据建立模型,并基于此清晰阐述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并适时简洁地引出若干前沿理论和方法。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能力关键在以下几点。其一,清晰地讲授总体回归模型的形成及其特征(存在但形式未知的、真实的经济关系)。但是,真实的经济关系可能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引出计量经济模型不断地发展,估计和检验方法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其二,使用我国的数据建立不同的模型,培养学生理解和针对我国数据特征建立适当的模型的能力。例如,我们使用我国的消费和收入的数据,分别以边际消费不变、边际消费递减和基于预期的消费模型,分析模型的错误设定及其检验方法,从而将消费理论和模型设定与我国的经济现实(数据)相结合。其三,适时适度地延伸。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学深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在相关文献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应适时适度地从课堂和教材延伸到前沿文献中。所谓适时,是指在讲授相关基础理论时直接延伸。所谓适度,从应用的角度来说,一般是指基本了解并且可以操作相关软件而得到结果,正确地解释结果。我们在讲述样本异方差时,适时地延伸到White检验方差和协方差的稳健性估计和ARCH模型;我们在讲述序列自相关时,适时引出非参数方差和协方差的稳健性估计和ARCH模型;我们在讲授面板数据模型时,延伸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矩(GMM)估计,并以我国各省市农民收入的面板数据作为例子,简洁地阐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估计的基本思想和估计结果的意义。这种适时地引申,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清晰理解相关的基础概念,还引导学生如何扩展现有的方法,使学生能读懂相关的文献,应用新的知识进行应用性研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其四,从相关的基础理论引出重要的计量经济理论和模型,并且对其进行重点分析。我们基于例子和现实数据,将时间序列模型AR(MA)扩展到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引出单位根和时间趋势平稳检验,协整和ECM模型,以图形和例子直观给出协整与ECM模型的含义。

2.针对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懂的现状,我们使用MonteCarlo仿真技术,将计量经济学中难以理解的估计和检验理论编成程序并给出仿真结果,从而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转变为对仿真结果(图形)直观的认识。如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量(BLUE)和估计量的性质,既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也一直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懂的内容。又如假设检验等内容,本书通过仿真实验和仿真图形,将基于公式对BLUE和估计量分布的理解,变为对仿真图形的直观理解。再如模型的错误设定及其产生的后果,是理解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关键,不仅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也是教师难以讲授的问题。我们通过仿真,以仿真和仿真结果清晰的展示不同错误设定模型所导致的后果。这样的仿真,不仅使学生对正确设定的模型产生清晰直观的理解,也起到了对学生研究现实的经济问题产生具体指导的作用。还有关于单位根和协整与ECM模型,我们基于仿真和仿真数据的图形,直观讲解单位根数据的特点和检验的难点、协整和ECM模型的含义。这样的仿真和讲授不仅弱化了数学,强化了直观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先进的学习理念、自己动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我们知道,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一开始就与“计算”和计算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量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新的理论和方法,无不依赖于计算机实现估计和假设检验,或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验证和发现问题。学生是否具备理解仿真程序的能力、是否具备自己编写程序进而发现计量经济方法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我国的大学都开设计算机课程,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基于课堂讲授而理解仿真程序。另外,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玩”计算机,从直观意义来说,计量经济理论的计算机仿真,实际上是将学生“玩”计算机的兴趣转化为在计算机上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因此,这种转化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和能力,这一过程也是高等教育学中正确接受知识的过程。

三、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策略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通过课程的讲授而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学习兴趣与研究能力,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干中学”的理念和讲授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以下策略。

1.课堂教学和讲解方式立足于引导和启发。计量经济学课程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能否培养出计量经济学的“粉丝”,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讲授立足于“引导”和“启发”,一是要清晰地分解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适时地提出后续问题,讨论课程前后内容的逻辑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计量经济理论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估计量的BLUE性质时,我们首先应分析估计量是被解释变量的样本的线性组合。基于此启发学生理解估计量的随机性,引导学生将估计量理解为一个特殊的随机变量,由此提出估计量是否具有具体的分布、期望和无偏估计量,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估计量的方差以及方差的大小和比较对象。基于此最优(方差最小)估计量,进而提出渐进无偏和渐进最优估计量。在此基础上,适时在课堂上演示BLUE的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以此启发和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计量经济理论,将启发学生学习与“教会学生学习”融为一体。

2.课堂讲授应随机或者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与学生合作式的讨论问题,解答问题,甚至是延伸或者扩展问题,将学生适时引入到相关的前沿文献之中。如为什么使用标准差度量估计量的精度?OLS与ML的估计原理有没有区别?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分布为什么不同于常规的分布?ECM模型与协整的关系?不断地提出这一类问题、与学生“合作式”讨论并且解释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延伸,还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作用。

3.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理论和例子的讲解与仿真和Eviews教学软件操作的关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模型的设定、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通过例子和仿真的讲授重在理解理论和方法,应用理论和方法进行经济研究,绝对不应以Eviews或者其他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操作代替理论的讲解。在讲解理论或者基于例题讲解模型的基础上,适时地操作对应的Eviews,对其输出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是实现理论教学与Eviews操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仿真,我们建议采用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在讲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仿真结果,基于结果解释理论。其二,在讲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仿真的思想并简洁地解析程序,重点是分析仿真结果的含义。如此处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理论和应用的能力,促使学生建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p#分页标题#e#

4.通过实际例子和数据图形分析建立正确的模型和准确估计并检验模型。无论是从计量经济学本身还是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角度看,我国现实的经济问题是所有学生都关注的问题。基于我国的数据和例子讲解计量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促进学生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从平稳时间序列的AR模型及其数据图形引出图1中的通货膨胀的非平稳数据和图形,在此基础上,引出单位根检验等后续内容,基于我国的通货膨胀讲述单位根检验,基于通货膨胀和M2等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讲授协整和ECM模型,从而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不断深入。如消费模型以及我国的消费模型与消费行为的变化。基于实际例子讲述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和估计与检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际上也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如何实现“干中学”的过程。集上述四方面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教会学生学习”和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以及在“干中学”的过程中学习和研究计量经济学,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计量经济学,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了学习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