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自由贸易协议影响研究

中智自由贸易协议影响研究

本文作者: 李晨 李淑贞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

中国和智利于2005年11月18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于2006年10月1日启动实施。该协定是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国家间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国内对于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会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中智产品贸易结构的研究很有限,大部分还是对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评价及展望。鉴于此,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对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智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一、中智贸易规模与结构

自1970年12月15日开始,智利与中国建交,是拉美国家中同中国开展经贸交往较早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中智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来,中智贸易加快发展。

(一)中智总体贸易规模

从2006年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以来,200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46.91亿美元,增长率从实施前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66.10%;其中,中国从智利进口102.806亿美元,出口44.15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9.23%和42.03%。到2010年中智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中智两国的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59.777亿美元,中国对智利的出口额达到80.246亿美元,从智利的进口额达到179.531亿美元。相比2006年中智贸易总额的88.449亿美元,增长率为193.70%,接近200%。而且在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的1年后即2007年,中智贸易总额达到了146.961亿美元,同比增长66.15%。2008年、2009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总额的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受影响很小,分别为18.12%和2.76%,但是到2010年,中智贸易总额的同比增长率又迅速回升到45.62%,贸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了259.777亿美元。

(二)中智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1.中国对智利出口商品结构

2011年,中国对智利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类产品、纺织品、资源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占66.5%左右。机电类产品包括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车辆及其零附件(铁道车辆除外),占43%左右。纺织品包括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占从中国进口的19.5%左右。钢铁和钢铁制品属于资源型产品,占7.4%左右。

2.智利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智利的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素称“铜矿之国”。探明的铜储藏量达2亿吨以上,居世界第1位,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铜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均为世界第一,2011年铜及其制品和矿砂、矿渣及矿灰等对中国的出口额占智利对中国出口总额的89%,在智利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智利的林业包括木浆木材等,对中国出口的比重在2011年达到了5.2%,是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产品。2011年,鱼粉等渔业产品以及红葡萄酒、水果等农业产品,在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为2.5%,是智利对中国出口的第四大类产品。

二、贸易创造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引力模型的建立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自贸区内进口国家的消费者能获得廉价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自由贸易区内出口也能增加从而扩大缔约国的经济效果,即将贸易从低效率的本国生产者向高效率的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转移。因此,我们可以用虚拟变量来度量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为了考察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创造效应,本文在基本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代表FTA效应的虚拟变量,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如下:InXtij=β0+β1In(GDPtiGDPtj)+β1InDistij+β3Dtij+μtij(1)Xtij表示中国和j国之间在t年的贸易额,GDPitGDPjt表示中国和j国在t年的GDP乘积。Distij表示中国和j国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Dijt用来度量t年的贸易创造效应。当中国和j国同属于自由贸易区时,Dijt取值为1,否则为0。β0是常数,β1,β2,β3是Xij对GDPitGDPjt,Distij和Dijt的弹性,uijt是误差项。GDP度量了该国家的经济规模,两个国家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度量运输成本、时间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文化的差异。被解释变量Xijt和解释变量Dijt能显示出贸易创造效应,当中国和j国同属于一个自由贸易区,Xijt将会增加,其差额是贸易创造效应,预期为正。

(二)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和包括智利在内的11个贸易伙伴(智利、法国、韩国、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尼、菲律宾)的相关数据对方程1进行检验。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在2005年底成立,因此将2006年作为转折点,2006年之前虚拟变量值为0,2006年之后虚拟变量值为1。假定2006年之前不存在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效应。双边进口和出口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国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站,两国之间的距离通过www.indo.com计算出来。所有国家都被赋予相同的截距,使用最小二乘法。首先在实证检验之前,本文对面板数据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避免因序列存在单位根而导致伪回归问题。在检验方法上,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对变量进行了基于同根的LLC检验方法和基于异根的IPS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LLC的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nx、LnDist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lnGDPitGDPjt变量在10%的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IPS的检验结果表明,Lnx和lnGDPitGDPjt在5%的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lnDistij在1%的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原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因此,应用随机效应对方程1进行估计,估计的回归方程结果如下:InXtij=-7.5477+0.6728InGDPtiGDPtj-0.7102InDistij+0.485Dtij(2)(-5.3989)(27.4921)(-14.7696)(5.7379)其中,回归系数的t值较显著,R2=0.992显示方程较符合。当样本容量为121、自变量数量为3时,我们取样品容量为150的值,分别为du=1.7741,dl=1.6931,可以得出du<D-W<4-du,说明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如模型实证结果所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GDP乘积上升1%,双边贸易上升0.67%;当两国间距离上升1%,双边贸易额下降0.71%;当j国不属于自由贸易区时,双边贸易额上升0.62%。Xijt与Dijt的差额为正,所以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并且t年中国智力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是0.6241%。#p#分页标题#e#

三、贸易转移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引力模型的建立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在形成自由贸易区后,一国降低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员国的进口。在引力模型中,贸易转移效应可以通过虚拟变量来度量自由贸易区对减少从非成员国进口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引力模型和贸易创造效应的引力模型,构造实证分析贸易转移效应的引力模型如下:1nIMPijt=β0+β11n(GDPitGDPjt)+β21nDistij+β3Dijt+uijt(3)IMPijt表示中国在t年从j国的进口。Dijt是虚拟变量,当j国在t年是贸易区外的国家时,值为1,否则为0。其他变量含义与贸易创造效应模型中的变量相同。当IMPijt与Dijt差额为负,表示存在贸易转移效应。

(二)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首先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运用两种方法对Lnimp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Lnimp变量分别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说明Lnimp变量为平稳序列,对方程3进行回归的结果如下:1nIMPijt=2.1153+0.54991nGDPitGDPjt-0.93371nDistij-0.4304Dijt+uijt(4)(1.2695)(18.7332)(-15.9631)(-6.4880)除常数t值不显著,其他变量的t值都非常显著,R2=0.8240显示方程较符合。同时,du<D-W<4-du,说明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如模型所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GDP乘积上升1%,中国进口量上升0.55%;当两国间的距离增加1%,中国进口量降低0.93%;当j国属于自由贸易区时,中国从其进口额下降0.54%。IMPijt与Dijt差额为负,说明中国智利间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并且t年中国从第三国进口的贸易转移是0.5372%。

四、发展中智双边贸易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的影响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及对中智两国贸易现状的分析,得出应根据中智两国贸易特征扩大贸易创造效应的结论。同时,对国家和企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也有很多的启示。根据中国智利的贸易结构,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展铜矿等资源产品的经贸合作

中国许多矿产资源不足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瓶颈,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外的矿产资源,开辟长期稳定的矿产供给源。中国是最大的铜消费国,对铜的需求也在逐年快速增加,智利已经成为中国进口铜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中国必须进一步拓展与智利现有的铜矿合作。应该继续重点发展两国在铜资源开发领域的经济合作,探讨新的合作模式。根据本文数据可知,铜产品在中智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如何开展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保证,和巩固双边的贸易往来是双边经济合作的重点。在铜矿领域的合作中,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政策间的对话,尽快完善协调机制,推动中智铜资源合作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合作的形式上,中国的企业也可以投资购买智利现有铜矿企业的股份和采矿权,实行勘探、开采和经营的一体化,或者向智利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技术支持和进行采购来支持和鼓励本国的企业去勘探和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再者,中国可以以合资的方式,通过开展政府间的矿业技术合作项目,来争取铜资源开发项目。此外,通过投资和合作,还能带动我国矿山机械设备的出口。

(二)进一步发展农林业领域的合作

积极发展我国和智利在农林领域的合作,为中国农业发展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寻找新的思路。智利是南半球最大的水果出口国,而中国与智利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在两国各自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的份额却非常小,这与中国和智利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符,因此应继续加强两国在农产品领域的合作。我国应通过农产品出口带动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中优势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中国与智利在农产品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两国在技术上的互补性。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温带水果、蔬菜、谷物、特色产品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应该在同智利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农业的产业协作体系,加强中国与智利在农业产业上的协作,在更大的范围优化双方之间的生产要素及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两国农业产业与经济的融合,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性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通过加强与智利在进出口标准检疫检验体系、经济安全与风险防范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来共同建立风险的防范机制,应对外部市场的挑战。应鼓励两国政府和相关中介组织通过提供信息、融资的支持,介绍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举办促进农业经贸合作的各种研讨会、展销会、招商会、论坛,加强双边农业企业的各种交流。这些措施都将带来两国在农业领域合作关系的快速、深入发展,使农业成为整个中智经贸关系中新的亮点。

在林业方面,我国应加大对智利林业的投资及协作。智利是南美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美洲开发银行近期对林业投资吸引力指数的调查,智利连续第二次在巴西之后是拉美地区林业领域引进外资最要吸引力的国家。目前中国是智利木材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投资智利的林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智利的林业资源,弥补中国木材资源不足的严重缺陷,有效地保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木材需求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