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艺术教育情况的调研

地区艺术教育情况的调研

作者:高旭清 单位:喀什师范学院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是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立足南疆基础教育艺术师资培养的办学思路,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纲要精神,改革旧体制下照搬艺术专业院校培养方案的办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是制定科学、完善的艺术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本次调研拟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深入前沿教学一线开展工作。

二、调查对象及数据的收集

本次共调查喀什地区各县、市学校28所。其中小学14所,中学14所,调查对象的抽取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来完成。发放600份学生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97份,问卷有效率为97.3%;访谈249人,其中美术教师32人,音乐教师28人,学校负责人28人,学生120人,家长41人。问卷数据统计用SPSS处理,访谈以笔录并辅以录音机记录完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28所学校中,配有艺术课程美术专职教师的学校有21所,专职教师占被调查总数的75.00%;配有兼职教师的学校有3所,占被调查总数的10.71%;没有配备的有4所,占被调查总数的14.29%。其中配有美术专职教师的学校,教师学历均为专科、本科。中学本科教师占87.5%,专科占12.5%;小学本科教师占55.6%,专科占44.4%。被调查的28所学校中,配有艺术课程音乐专职教师的学校有18所,配有兼职音乐教师的有7所,没有音乐教师的有3所。专职教师占调查总数的64.29%,兼职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5%,没有音乐教师的占调查总数的10.71%。其中配有音乐专职教师的学校,教师学历均为专、本科学历。中学本科学历占95.17%,专科占4.83%;小学本科学历占38.25%,专科占61.75%。被调查的28所学校中的艺术类教师,中学教师:高级职称占被调查总数的2.14%,中级职称占被调查总数16.20%,初级职称占81.66%;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占被调查总数的4.70%,中级职称占被调查总数23.28%,初级职称占75.12%。从以上统计数据可知,非专职或没有艺术课程专职教师的学校在喀什地区依然存在。这与国家艺术课程指导纲要配足、配齐艺术教师的要求还有距离。配有专职音美教师的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学历教育的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低的现状已逐步解决。数据显示,中学教师学历结构为本科、专科,小学学历结构主要为专科,符合国家学历结构的要求。但数据显示也表明,中学无论美术还是音乐教师其职称结构很不合理,初级职称居多,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较少,职称结构比例失调。小学音乐、美术教师的职称结构比例同样不合理。同时,我们研究发现有一些学校艺术教师兼职的情况还很突出,有调走的流失情况。主要原因是学校条件差,落实的特岗教师未到,学校不得已而为之。但在对流失教师的走访中发现的一个新的情况引起我们的关注:艺术教师流失的另一原因是艺术教师职称提升受歧视。单位宁可解决语、数、外等学科教师的职称,也很少解决艺术学科教师的职称。职称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收入分配,更损害了艺术教师的地位。甚至有美术、音乐教师改教其他学科的,着实耐人寻味。有些被分配到位的特岗教师,也有因待遇比其他主课老师差而辞职的。我们从没有报到上岗的特岗教师那里还获悉,除了比主课老师待遇差的原因外,有的教师宁愿在城市自主创业也不愿到农村学校任教。这一发现排出了我们对艺术教师职称结构偏低或许是他们个人条件较差的因素。综合分析可知,大多数中小学普遍对艺术学科教师职称结构的提升重视还不够。

(二)课程的开设情况在被调查的28所学校中,开设美术课程的学校基本情况是:中学每周一节,小学每周两节。开设美术课程的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82.14%,未开课的占17.86%。开设音乐课程的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85.71%,未开课的占14.29%。从以上统计数据可知,未开美术音乐课程的学校在喀什地区依然存在。未开课的学校声明其原因主要是:特岗教师未到或没有人愿意到条件较为落后的学校去。我们姑且同意某些学校未开艺术课程的行为,特别对开课的学校教学运行情况做了解,结果却发现美术课、音乐课都有不同程度地被主课挤占的情况。美术课被挤占的达被调查学校的75.00%,音乐课被挤占达被调查学校67.86%。美术、音乐课程都被挤占的情况多在中学出现,小学没有。其原因主要是受中学升学率的影响。我们与多数教师、领导进行的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我们问及课改落实情况时,他们给了我们一个相同且令我们震惊的回答:“课改嘛,国家提倡。学生考不上大学,家长会不满意的!”可见我们的教师、校方经历十年的课改洗礼,对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困惑,他们依然没有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具体办法。除了艺术课程被随意挤占的事实外,我们从开课的学校还了解到:无论美术还是音乐课,在初中三年级是100%不开设。原因是初三面临升学,校方以升学考试为由取消初三美术、音乐课。难道真是升学惹的祸吗?对此我们作了进一步的调查。我们首先调查了部分中学家长。对艺术课程的开设持反对看法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75.83%。这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艺术天分,或艺术天分缺乏,赞同学校开特长班而不赞同面向全体。而且升学也不考这些科目,没有必要浪费时间。10.84%的家长无所谓,13.33%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素养有好处。我们从家长的态度分析可看出,学生家长对开设艺术课程持反对态度的倾向性明显,认可度极低。说明家长缺乏对学生完整人格教育的认识,教育的工具性暴露无遗。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能考个学找个工作就行,懂不懂艺术无所谓,没有艺术素养照样能过得好。中学到底该不该开美术、音乐课?我们继续调查征寻中学生的看法。接受问卷的320名学生中,同意开的占83.13%,不同意开设的占被调查的总数的6.87%,无所谓的占10%。这一统计数据与家长看法截然相反。我们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同意开设的同学认为艺术课程有趣味;不同意开的同学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艺术天分,不愿把时间浪费在艺术课程上;无所谓的同学认为该不该开艺术课从来没思考过。我们对被调查学生的开课倾向性占多数表示乐观,但遗憾的是我们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对同意开设的理由有何趣味性都说不清楚。多数表示艺术课轻松,可以缓解主课压力,放松一下。可见学生很少知道艺术课深层的价值。以上数据表明取消初三艺术课程未必是学生愿望,也非升学惹的祸!开设艺术课程与挤占艺术课程都只是他们应付上边检查所为。其实,政绩、校绩才是他们看重的指标。“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不过是挂在嘴上作秀或写在校园墙上烘托环境的行为罢了。当然,广大家长的支持也助长了这一评价机制。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道出的只是表象而已。#p#分页标题#e#

(三)教学资源的配置及其设备的使用调查发现,被调查学校只有一所没有美术教学设备,占被调查总数的3.57%;有少量教学设备的有2所,占被调查总数的7.14%;设备齐全、达标的占89.29%;音乐课没有教学设备的有2所,占被调查总数的7.14%;音乐课教学设备齐全、达标的占92.86%。我们在调查设备达标比率时,校方自豪地介绍他们有完全达标的教学设备。然而,令人所不解的是有的学校教学设备完备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一次都没有使用过。标榜能说明什么呢?进一步的了解真相大白。教师的说法是:学校没有开放使用。校领导的观点是:很多教师都不会用。答案着实有点荒唐!对此我们作了较客观的分析。学校没有开放使用是担心用坏了,上边检查时没有了不好交代。在它们的观念看来设备有没有是考量学校办学的条件,他们并没有把设备与育人的理念联系起来;而对于教师来说,学校没有让教学时使用,他们自己也懒得用,不用更省心。同时客观地看,也的确存在部分美术教师,音乐教师不会使用个别器材的情况,但并不是全部。如美术,部分油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使用版画的印刷工具,而音乐专业学习民族乐器的,又弹不了电子琴、钢琴……大抵价值万元的援疆钢琴难免就闲置起来了。当然这一状况也反映出基础教育艺术课程要求的全面性和独特性,并非只要是学艺术的就能胜任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这一点应当是基层用人单位要反思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艺术师资课程培养方案修订要考虑的问题。关于课程资源利用的情况,我们发现多数学校都或多或少,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学校资料室。但我们调查的结果是:借阅有关艺术学科图片、期刊、资料的,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自然等练习、指导书籍资料相比很少。这一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的应试取向,学生负担还很重,减负仍未落实。研究还发现,有一些学校的美术、音乐教材的使用很“时尚”。上课由老师把教材发到学生手中,下课老师再收回去,教材要实现循环使用。对此我们不置可否,希望用事实来说话。被调查的校方的观点是,国家倡导节约资源,也因为美术、音乐教材没有什么作业、练习可要作,没有必要年年给学生定。有19.7%的学生的观点是希望有自己的一本教材供学习之用,有80.3%的学生认为反正美术、音乐不考试,上课用用就可以了,有没有无所谓。我们也征求了美术、音乐教师,有87.5%的教师不同意循环使用艺术教材,认为这是对艺术学科的歧视。质疑语数外为什么就不循环使用呢?有5%的教师认为国家节约资源的号召是对的,主张艺术学课灵活对待;还有7.5%的教师持无所谓态度。对此我们分析认为,校方因为国家曾有人倡导过,所以校方的做法也是遵照了这一建议。但从校方的认识不难看出,他们骨子里是看重应试科目。因为,其他学科并没有采用这种回收循环使用的做法。有多数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说明学生心目中对美术、音乐课没有应有的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合格公民的教育理念,在校方和多数的学生那里都抛在了脑后。调查发现少数渴望有一本美术、音乐教材的学生是美术、音乐的爱好者。他们虽有渴望,但作为弱势群体的一方却无力争取。对艺术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多数主张发给学生固定的教材使用,其原因不难理解。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他们多数还是看重自己的专业,认同艺术教育的意义。不给学生发教材分明是间接表达对自己所任学科的轻视。我们对7.5%的教师的态度也作了了解,他们的无所谓是因为艺术课程历来就是小三门,不被重视。以前教材都不定,课改后定了公共的循环教材,也算有了进步。对此,我们分析认为长期以来艺术课程不被重视的现象严重的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他们已习惯了不公正的待遇。我们的观点是:不赞成循环使用艺术教材。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美术、音乐教材是学生获得艺术知识唯一的信息来源。此种做法无疑是有害的。

(四)有关课改的情况有关课改相关利益方看法,我们和校方、教师、学生、家长的访谈获得如下统计数据。对十年来的课改,校方认可课改的占调查总数的42.86%,不认可的占32.14%,不置可否的占25%;教师认可课改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8.33%,不认可的占56.67%,不置可否的占15.00%;学生认可课改的占71.67%,不认可的占20.83%,不置可否的占7.5%;家长认可课改的占26.83%,不认可的占63.41%,不置可否的占11.65%。为了进一步了解课改利益相关方对课改的态度倾向性,我们作了相关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4。由表-1对校方态度的统计检验数值分析可知,课改态度差异并不显著。所以我们还不能推断被调查总数校方对课改认可与否。尽管从我们目前的现状来看,国人希望教育改革,因为国家教育的弊端以及国际教育的发展的趋势迫使我们改革。但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可知,家长对课改的认可度存在显著差异,倾向于不认可,检验结果见表-2所示。课改与家长的诉求存在严重错位,广大的家长都想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状况,但课改理念与大众愿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家长的现实性与课改理念从国家战略高度着眼的前瞻性矛盾难以解决。应试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观念是以考上大学成为改变自身现状的途径。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把获得好的教育成为改变自身状况的途径,考生从追逐大学梦变为追逐名牌学校的梦。取消分配没能解决人人争挤独木桥的现状。未来这一现状还将持续,即使大学成为义务教育,争夺好的教育的应试还将存在。当前,无论应试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目前而言,应试无疑是一种可具操作性的机制。在我们国家物质文明还没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况下,追求教育提升人的品质,实现自我满足的精神需求之路还很长。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永远是教育学人不断追寻的理想。由表-3学生认可度统计检验数值分析可知,学生是倾向赞成课改的。但进一步的访谈获得的信息表明,学生基本不太知晓具体课改的精神。学生只是希望能通过课改解脱目前考试带来的身心疲惫,能解脱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们从不认可课改的学生那里也获悉,他们也并不知晓课改的具体理念,其理由是担心课改影响升学率。可见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给学生把课改的理念传达到位。但调查发现,不认可新课改的同学多数是成绩优秀的,认可的多是成绩偏上等的,无所谓的是平时成绩偏下的学生。说明课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变化是认可课改的偏多,且为成绩中等偏上型的。从表-4艺术教师的课改认可度检验数值分析可知,多数教师认为课改不切实际,甚至有人认为课改是失败的,课改十年现在照样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分析认为有几方面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愿意改革教学方式,自己多年的教法已轻车熟路。正如有老师在访谈中也谈到,无论怎么改,学生学到知识才是关键,可见改变习惯并不容易。第二个原因是课程培训理念讲了不少,但很少有具体课改该怎么教的案例,这是一些老师困惑的原因所在。第三个原因是由于动力不足,课改没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他们认为新课改并没能改变他们的现状。我们按照各课改利益相关方频数计算制成的3×4列联表进一步分析,如表5所示。卡方检验求得X2值为X2=50.26。自由度df=(r-1)(k-1)=(3-1)(4-1)=6取α=0.01查X2分布表得:X20.01(6)=16.8。因为X2=50.26>X20.01(6),所以P<0.01,差异极显著,拒绝课改利益双方态度无差异假设。我们可以认为这四种人对课改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或可认为目前课改利益各方存在显著分歧。四、研究结论与对策我们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喀什地区艺术教育硬件配套建设已趋向完善,师资待遇问题依然是制约艺术师资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艺术教师职业认可度相比别的学科教师差,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认可度也差。艺术课程改革没能解决目前教师与学生的困惑,艺术课程改革落实的内部、外部条件没有形成合力,氛围没有形成;艺术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有待课改持续推进。#p#分页标题#e#

针对研究结论我们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是政策层面,有关教育部门的重心应从硬件的配套建设改善转向师资的地位改善提高上来。课程改革以来,曾一度由于基础教育一线硬件设施的配套不足成为制约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实施课改的突出问题之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喀什地区由于国家西部援疆工作的支持,县、乡、村等各基层学校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的实施得到了改善。然而,教育设施的改善并没有解决制约课改实施的“瓶颈”。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工程,它受到诸如人们的观念、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师资、教育制度等的约束,远非解决硬件就能解决好新课程的落实问题。特别是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在当今教育功利主义占上风的前提下,课程的落实困难在所难免。我们研究认为:当前,相关教育部门应当把艺术教育落实的重心从硬件的配套建设改善转向艺术师资地位的改善提高上来。首先,应解决基层师资的待遇问题,提高偏远地区的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各级基层学校要正确理解课改、转变观念,不要把艺术教师与别的学科老师区别对待,应当享受与应试学科教师一样的福利待遇。再次,是正确对待艺术课程资源,合理利用教学资料,不盲从跟风,更不能使教学设备成为应付检查的装备。衡量学校办学的尺子不是看拥有了多少设备,而要看的是他们的使用率的高低。同时,要改善艺术教师的生活方式。艺术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而非学校勤杂工、环境的美容师。长期以来,艺术类教师沦为学校应付学校被检查装点门面的勤杂工状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美术教师平日的工作不是出些板报就是写宣传标语,还有何艺术的颜面?音乐教师要么是为某某演出排练,要么就是迎接领导到访检查。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改善,将严重影响阻碍艺术课程改革的落实。改善教师待遇、改变教师生活方式、正确对待课程改革,让教师回到课堂教学,还教师本来的生存面目,才是目前教育行政、领导层的当务之急。

第二,是改变高等艺术教育师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把提高职业认同感放在艺术教育的首位。艺术师资地位受现实偏见与待遇偏低的影响,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作为南疆艺术师资培养基地的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我们说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身。面对现实我们迫切要解决的是,如何改变艺术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寻求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教育教学模式。重新定位艺术师资是要适应新课改合格公民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方能解决目前危机。也许我们培养的学生愈是专业精深,愈远离基础教育一线。我们要正确面对现实,如果我们的教育没能解决学生对基础教育艺术师资的认同感,那我们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办学目标便落空了。调研实际也证明,我们培养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到基层教学,有的甚至考取了空编特岗教师而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对基层艺术师资的认同感。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首先是革新办学理念,改变评价机制,确立具有艺术师资职业优越感的办学理念;其次定位以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为根本,改变培养艺术学学术专业人才的惯性思维。改变教师队伍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学、科研等,破除艺术教师不如艺术家的思维模式。

第三,是艺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把艺术教师教育专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艺术教师教育专业是一种需要信仰的事业。这一点首先有赖于我们机制的转换,同时要开展教师专业的教育学习,即对学生教师教育理想的重塑。教师专业的教育学习也要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指标来落实。就目前现实功利性的影响,我们作好这一工作,除了考核指标要求外还要出台配套的相应宣传导向政策文件。否则,没有谁愿将艺术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事业来做。我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艺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艺术教育、教学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如果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能体会到幸福,那他们的人生很难获得幸福;其二,是现实功利主义影响,艺术专业学生境况与信仰的缺失,他们仅把艺术教师教育专业作为自己暂时生存和谋生的手段,或无奈的选择,学习积极性必然不高,难有把艺术教师教育专业作为自己终生事业来对待的学生。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教学中要贯彻将学生确立艺术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事业来做的思想,学习绝非仅仅是接受专业知识而已。艺术专业学生要抛弃一切把艺术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不得已的或暂且谋生的短浅见识,热爱自己的专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第四,是作为公民(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对待艺术教育。我们的艺术专业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多数家长普遍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并不看好艺术行业,不愿从事这一行业。与之相反,艺术学科在受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歧视的同时也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他们认为学生只有学不了语、数、外的,才要去尝试学艺术。这样选择学艺术专业就成为一种少有为人所意愿的无奈之举。这就是我们目前艺术专业学生生源的现实,表面看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质不容乐观。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艺术素质很差,具有学习艺术学意愿的学生寥寥无几,对学习艺术教师专业方向有意愿的更是少之又少。基于这一尴尬的现实我们奉劝广大的家长要转变观念。有句话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到底适合做什么?是需要您慎重对待的事情。艺术专业并非随便可混的专业,为您的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专业,要先从改变自己教育理念开始,切勿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