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信息的即时流通和多样化互动已基本实现,多元价值观的表达、交流和碰撞越来越具有客观必然性,价值多元的信息时代图景已然展开。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使用群体,互联网通过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密切融合,推动大学生直面多元价值的冲击。在这种情势下,价值选择能力必然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成为提升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锁钥。   一、互联网条件下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意义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①   大学生不仅置身于互联网境遇中,而且是互联网的重要参与群体,其身心发展更是与网络紧密相关。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和重要条件,研究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社会在深刻的转型进程中时有“阵痛”,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知识水平的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互联网则为多元价值观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表达空间。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国际接洽性,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渗透有了便利渠道。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由于具有特定思想意识的人的使用和操控,互联网作为技术性工具的基本属性逐渐隐退到其所承载的价值观背后,成为思想观念的新载体。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与其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缺少的不是选择的机会而是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关注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提高是社会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   互联网具有“点击依赖性”,对于各类网站来说,点击率是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②而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点击依赖性”依旧成立。这个角度的“点击依赖性”是指用户通过“点击”链接,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性接收和自助式组织,因此,用户由互联网所获得的视域及所形成的信息结构对网络链接的选择或曰“点击”也具有依赖性。选择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自组思想视域、形成并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不失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项好工具,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人生阅历尚浅,他们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引诱和误导,使得现实视域与理想视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在多元价值的冲击下迷失自我。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关注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引导其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选择,组织视域、规划人生、构建合理的素质结构,使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心健康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大学德育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大学德育遭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信息社会,要想占据互联网这片新领地的价值制高点,时代化是其必然选择。   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大学德育把握时代机遇的主动姿态,是直面社会和大学生发展需要的积极做法。大学德育必须遵循服从服务社会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性需要,洞察教育点,才能杜绝“老调重弹”,避免浪费教育资源。大学德育要适时“出现”在大学生易产生迷茫的思想斗争激烈之地,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不仅要授之以“鱼”,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更要授之以“渔”,培养大学生分析辨别、自主选择的能力,利用互联网实现卓有成效的价值观自我教育。   (四)价值观培养的正确道路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是价值观教育的锁钥。价值选择往往是在现有价值观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价值比较后作出的,是通向价值实践的必由路径。通过价值实践,人们的价值选择得到检验,这一过程将深化或消解其原有价值观念,将价值观水平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在:提供海量的信息,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域,有益于知识储备,提高认知能力;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既给大学生设置价值陷阱,也为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演练场;此外,通过关注社会现实、参与网络讨论,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类实践机会,锻炼参与虚拟与现实两个空间实践的能力,更广泛和全面地检验价值选择,促进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稳固。   二、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④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普及、发展的今天,面对西方国家对信息强权的把持,我们必须构筑起尊重为本、虚实结合、社会联动的培养模式,抢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一)尊重为本——拓宽价值认知空间   1.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必须以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基础,洞悉思想现状的成因,为价值观教育提供起点。首先,大学生面临着在开放态势下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世界环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其次,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具有独立性、开放性、不稳定性及一定程度的功利性。究其原因,大学生群体独身子女的比例较大,身处开放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承受着社会转型带来的新压力,通过间接经验传递得来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有一定程度的退化等。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及其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表明,要使教育得以有效介入,必须尊重社会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时代,教育的历时性已经向学生与教师接收信息的共时性转变,大学生有些关注的领域超出教师的目之所及已成实然;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矛盾不可能仅靠教师的帮助来解决,自我思考、独立处置能力已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可以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也是教育者面临的最大实际,而尊重这一实际并“顺势而教”则是最有效率和效力的选择。#p#分页标题#e#   2.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利。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要以其选择权利的存在为基础。在不少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往往以其“年轻”“社会经验少”为由,越俎代庖替他们来决定“人生大事”,造成大学生的“被选择”的状态。这种看似“保险”的做法却达不到“保护”的效果,从长远来看甚至危害其一生。首先,大学生拥有选择权利有利于责任意识的培养。有选择就有放弃,就要承担选择某事物和放弃某事物所带来的结果。其次,大学生拥有选择权利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有着更为直接的感知,他们要做的不是“二选一”简单游戏,答案已由非此即彼走向开放式。   在选择之前,需要比较、辨别,分析条件和假设结果,这对于锻炼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大有裨益。再次,大学生拥有选择权利有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在互联网条件下,用户的选择决定其视野和知识结构。拥有个人电脑的大学生往往依据自己的喜好设置电脑保存的内容、拥有一些固定浏览的网站和经常进行的网络行为,这种一人一机的使用模式既为大学生选择能力提供锻炼机会,也使得传统的“防”和“堵”的方法遭到挑战。   3.尊重大学生的发展性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网络在满足大学生的友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乐此不倦地上网的奥秘所在。在网络空间,大学生可以开展广泛的精神文化交流和互动,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而需要的发展,则从本质上提高着人,升华着大学生。”⑤   互联网也成为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新领域。为了迎合社会需要,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发展性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并在群体活动中发展爱好、体会更多的乐趣,获得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和渠道。尊重为本,并不是对大学生的现状听之任之,而是要以此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依据。既承认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认知准备,同时也要看到复杂的网络社会暗含的价值迷失陷阱。必须以开放的胸怀肯定大学生价值认知的广阔空间,同时以符合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   (二)虚实结合——强化价值实践   1.增强虚实转换能力。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矛盾构成网络社会最为突出的矛盾。在互联网这一新的生活空间内,大学生也面临着虚实两重性的考验。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上是叱咤风云的、铁嘴,而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内向;有的学生在网络上发表充满正义感的言论,但是却鲜有实践行为。网络的虚实两重性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价值选择与价值实践之间的脱节,不利于正确价值选择的“外化”,使价值选择的稳定性受到挑战,影响成熟价值选择能力的形成。要锻造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必须建立虚实结合的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虚实转换能力,强化价值实践,巩固价值选择。因此,必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使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内容和方法的虚实结合,贯通大学生价值选择在虚拟与现实两个空间中的锻炼路径,消解角色转换的难题。   2.贴近学生生活。当今中国处于竞争激烈、任人唯“能”的时代,社会转型又使得大学生承受着更大压力,如就业难、生活成本大、成才渠道受到挤压、婚恋观受到冲击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呈现一定的功利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生活,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及时出现在大学生容易产生困难和迷茫的地方,不但洞悉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功利性产生的原因,而且能够正确地引导,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坚持物质利益原则,使大学生不致因现实困难而动摇正确的价值选择,让大学生体会到德育不是空话连篇,而是确确实实对纾解思想矛盾和解决实际困难都有帮助。不少大学校园网设置了大学生实践专题频道,及时各种实践信息,如假期岗位实践、社会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社区援助、挂职锻炼、知识培训、便民服务、就业见习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坚定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三)社会联动——巩固价值选择   1.唱响主旋律的强音,占领价值观高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领域必然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⑥要实现社会联动,首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使主流意识形态在网上网下都占领价值观高地,在各种思想中担当主旋律。将主流意识形态信息传输到网上,采用精准、活泼、切合实际的形式编辑主流网站,抢占网络空间,做到“有位”。同时,与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头脑、进课堂”,对大学生产生实际影响力,做到“有为”。只有唱响主旋律的强音,实现指导思想的入脑入心,才能在多元价值时代给大学生的思想以方向性引导,对其思想矛盾的纾解、价值选择的巩固,产生有力的作用。   2.加强软环境建设,结成抵抗思想冲突的社会防御网。加强软环境建设对于消解大学生思想冲突,巩固价值选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网络监管机制。网络自由应是辨证的自由,必须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广网络实名制、强调网络媒体责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等,同时大力倡导网络道德,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规范网络运作与网络行为。其次,依靠网络,发展文化产业。网络普及率的增长,网民人数的增多,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极易出现人的追求的片面发展,体现在网络上的畸形发展、低俗取向势必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完善互联网硬件设施的同时,必须拓展精神文化空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优化网络文化氛围,使互联网成为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空间。再次,形成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软环境。大学校园是小型社会,但与社会大熔炉也有着迥异之处,“象牙塔”与“大熔炉”之间存在价值观阶差已是无争的实然,这种参差不齐的价值观水平,既不利于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社会现实的繁杂影响冲击着大学生在校园接受的价值观教育,因此必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