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工程管理教学体系

本科工程管理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内涵   所有的专业都具有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两大构成要素。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定了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规格,是专业构成中的软件部分;专业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是专业构成中的硬件部分。课程体系一方面是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来设置的,另一方面它又将培养目标和要求具体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从而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产生现实的定向和规范作用。在本文中,课程体系主要是指理论课程体系及其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理论课程的优化与重组,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配置,使得在不增加课程或课时数量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重要性   1.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也要求课程体系必须适时调整或更新。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及时将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各课程之间可能因为内容发生冲突而无法彼此协调。特别是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在原有多个较窄口径的专业基础上归并而来的具有较宽口径的兼有工、管、经、法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专业,其课程体系尚处在建立和探索之中,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围绕课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不是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所能奏效,而是靠整个课程体系的协调来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是课程设计中很重要的内容,同时,在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还必然涉及到课程体系内部各门课程的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方法等。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整体优化设计。   3.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形成过程来看,调整后的工程管理专业体现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的要求。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时间较晚,特别是长期以来各高校仅在工程管理的某一领域开办专业,导致学生无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故有必要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4.工程管理作为一个专业,设置的时间较短,其专业教育特别是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①现有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多停留在原来几个专业的简单合并上,缺乏整体优化;②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预见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③一些课程内容重叠,使得本已紧张的课时资源存在着浪费、甚至落后的现象,跟不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④学生毕业时对所学课程仍未形成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要为学生打好基础以适应未来面对的工作与挑战,仅仅传授给学生一般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供整体优化的基础教育和应用教育。要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经济对高素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三、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系统原理,将课程体系的优化视为一个系统,注意整体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在调整课程结构时,不能仅考虑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也不能只考虑某一类课程,而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规律,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在优化过程中要考虑知识传授的层次递进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专业的影响,考虑社会和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使整体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既能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计划既要反映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扩大选修课的种类与数量,开设适合学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适当加大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和可选性,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与雷同的状况。   3.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必须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现有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分阶段循序渐进。低年级处于由中学向大学过渡阶段,必修课应相对多些,高年级因不断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应减少必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要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形成过程,不要照搬国外相关专业的做法,应使确定的课程体系符合我国实际,具有可行性。   4.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设置应面向21世纪,并体现21世纪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加人WTO后,工程建设领域及工程项目管理应与国际接轨,在设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设置相应课程,以满足工程管理国际化的需要。   5.明确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哲学角度来讲,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就是使专业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突显课程体系整体作用,这是单独掌握任何一门课程知识都无法做到的。   四、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方案根据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图(图l),作如下说明。   1.坚持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间断。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英语”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和“双语”课,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某些课程使用纯英语进行教学,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要求进行外文资料阅读、翻译并撰写外文摘要。一、二年级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课程,四年计算机上机时间应不少于200小时(不包括毕业设计或论文期间的上机时间)。#p#分页标题#e#   2.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   根据1998年教育部调整后的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科门类包含五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管理类。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又包含四个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程管理学科与同一层次的其他几个管理学科是不同的,工程管理的学科基础是土木工程。离开了土木工程学科基础,工程管理无从谈起。这是由工程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工程建设领域建筑产品特点决定的。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露天性等,决定了工程管理人员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环境以及质量等的管理,必须是基于技术,技术是工程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对象、生产工艺、技术流程的途径。因此,需开设大量的工程技术课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参加针对技术课程的实践,如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实践等,以更好地了解工程对象,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   3.在经济、管理以及法律三方面的课程设置上应有极强的技术性。除需开设少数几门与一般管理专业相同的经济、管理以及法律类课程外,大量的课程是与工程管理密切相关并带有极强专业技术性的交叉科目,如建筑技术经济学、建筑施工财务会计、工程估价与成本规划、房地产会计、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国际工程索赔、FIDIC合同条款等。工程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它的工程技术的基础是无可取代的。在重视工程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对于经济、管理及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可结合各校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   4.科学设置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技术平台课包括: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八门课程。其中,工程制图与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建筑结构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内容依次深人,并为房屋建筑学和建筑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建筑设计和工程造价课程做理论与技术准备。图2为技术平台课的逻辑关系图。   经济平台课程包括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金融与保险五门课程。其中,以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以及会计学为基础,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最后上升到建筑领域中来,对建设单位财务进行研究,从而有力地支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具有实用性的经济学,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融资分析,进而反映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开节。   管理平台课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市场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六「〕课程。其中,以管理学、运筹学以及系统工程为基础,对市场、资金、组织与人员以及信息等进行管理。图4为管理平台课的逻辑关系图。   法律平台课程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建设法规三门课程。以法律基础和经济法为基础,到体现专业特征的建设法规,再到工程合同管理,以及面向全球化的国际工程承包,研究内容层层深人。   平台课主要由上一级学科的基础课组成,工程管理专业的上一级学科属管理科学与工程,很显然,本专业平台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应先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开设。   5.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评估。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营销。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造价管理、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物业管理方向课程包括:物业资产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学生可任选一个专业方向,但其余专业方向中均规定最低应修学分数。   6.注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因为生程管理活动是一种受特定目标、资源和时间限制、具复杂建筑工程技术背景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管理活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计划中应设置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合计安排学时达40周,相当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这既是工程管理专业特征和要求的具体反映,更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保障。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大实习环节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很大,是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否安排、落实好,是衡量实践性环节成败的关键。   7.贯彻整体优化。强调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避免重复,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信息量;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减少必修课门数,扩大选修课范围与比重;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培养、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相关课程讲授中使用相对统一的案例,包括项目的方案设计、图纸、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这一整体优化使得教师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讲解案例背景,学生也不需要将太多精力浪费在熟悉图纸或案例材料上,可以节约很多学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