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大肠癌健康教学价值观思索

家族性大肠癌健康教学价值观思索

本文作者:袁湘瑜 李秀东 伦丽芳 刘树佳 单位: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 东莞市道滘医院肿瘤外科

提高对大肠癌临床症状的认识: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肿瘤的生长,其症状逐渐表现出来。右侧结肠的口径较大,肠壁薄,扩张性大,肠内容物多为液状。而右半结肠癌肿以隆起型多见,向腔内生长,可长得较大,肿瘤远端易发生缺血、坏死、脱落、出血和继发感染、溃烂。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贫血、乏力、食欲不佳、消瘦、发热、右侧腹部隐痛,以及右侧腹部肿块等,但并无排便习惯改变或其他肠道症状。左半结肠腔的口径较右侧为细,肠内容物多呈半固体状,而左半结肠的癌肿以浸润型多见,呈缩窄性生长,使肠腔逐渐变细,最后发生肠腔堵塞。临床上早期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继之出现腹部阵发性疼痛,偶尔肠道梗阻成为患者的首发症状。一般认为:病变越大、侵及越深、部位越低症状越重。有的大肠癌并发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肿瘤周围炎性反应减轻,症状暂时得到缓解,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渐进的。

心理护理:由于家族成员患病率高,心理压力大,临床观察患者和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忧郁的心理状态,医务人员应该掌握其心理特征,主动介入,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对发病率较高的家族应以科学的态度,勉励患者按期复诊检查,其家族员也应定期进行体检排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从而提高结肠癌的早期检出率和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并切除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重要手段,大肠息肉,特别是基底宽的息肉,恶变率高,钡剂灌肠漏诊率高、纤维结肠镜检准确性优于钡剂灌肠,并可同时对肠息肉进行摘除并送病理检查,是首选检查和治疗方法,本组有5例患者在随访中发现肠息肉,经手术切除并做病检,其中3例确诊为肠癌,2例肠息肉。肠息肉患者切除后追踪至今已有7年,仍未发现恶变。

加强大肠癌和直肠肛管其他良性疾病的鉴别:对照组中有9例大肠癌合并痔患者,因反复便血就诊,作了痔环切术后仍反复有血便,后来证实患大肠癌。在所有误诊病例中,由于满足痔的诊断而导致漏诊和误诊的5.6%,居第1位。另外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溃疡并出血、地中海贫血、肠功能紊乱、慢性阑尾炎等,都是由于满足于某一疾病的诊断,而未作进一步全面的考虑而导致误诊的。门诊对有家族性大肠癌患者,肠息肉、肠溃疡、痔疮出血,黏液血便患者等高危人群每个月常规行大便潜血检查(BR),而对有腹泻、大便颜色改变者随时复检。此项检查可作为诊断大肠癌无创的初步筛选。重视肛门指检:直肠指检是最简便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病灶,还能触及直肠壁外可能存在的病灶。是肠镜和钡剂灌肠不能代替的检查。有1例误诊为痔的直肠癌患者,误诊时间长达8个月,而肿块仅在距肛缘7cm处,患者反复便中带血,做了痔环切术还是有血,反复应用止血药及抗菌素,就是不进行1次直肠指检。

我国直肠癌的特点之一为低位直肠癌,7O%发生于中下段,距肛缘不足8cm,发生于该部位的癌肿,直肠指检完全可以触及。进行直肠指检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指检前详细询问病史,做到查前有重点,才不至于误诊或漏诊。②食指要全部插进直肠,并有次序地从右一前一左一后全周触诊,顺逆二次,在膝胸卧位时特别仔细的检查后壁,不易漏诊后位直肠癌。③指诊有疑问时要变换体位再检查。由于大肠癌患者之近亲肠癌发病率增加,一等亲中有1人患大肠癌时,应从35岁起每年作直肠指检与大便隐血试验,40岁以上者每3~5年作全结肠镜检查。如一等亲中有2人或2人以上患大肠癌,或有40岁以前患大肠癌时,则应开始上述检查,且应每2年作1次结肠镜检查。一般来说,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恶变时大便习惯性改变明显。此时应提高警惕,而对有肠癌术后病史患者应定期查血癌胚抗原(血CEA)。对复发或转移病例有较高诊断价值。

重视肠镜检查及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距肛缘10cm以上的肿瘤一般直肠指检不能发现,对指诊阴性而临床可疑的病例,对指诊可初步诊断为直肠癌的病例,均应行肠镜检查。不能过分相信外院或近期的肠镜检查结果,不能盲目相信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结果。对临床可疑病例,应毫不犹豫地再作肠镜检查。有2例患者,因外院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而忽视再作肠镜检查而导致误诊。由于结肠镜操作技术不好,且对内镜下肠道的解剖学不熟悉、定位不准确,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结肠镜未到达回盲部误以为到达回盲部而致误诊或漏诊。或在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勉强进行肠镜检查,结果导致漏诊。有6例患者是作2次以上肠镜肠镜才找到肿瘤病灶的。

总之,通过对患大肠息肉或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患者,大肠癌手术后患者,久病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反复大便潜血阳性者等高危人群的随访,通过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的,改善生活质量,切除肠息肉,将极大地降低家庭成员癌症的发生率,改善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病变,通过细致的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全面地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合理的辅助检查,重视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肠镜、钡灌肠检查。大肠癌的误诊和漏诊率是可以降低的,通过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可以尽早治疗,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