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的次贷危机

商行的次贷危机

 

一、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   从住房抵押贷款的角度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仅为9.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8%,增速创七年的新低。从个人角度,GDP增长率的下降使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比较悲观,对于购房的需求下降,人们更多选择持币观望,由于土地与房地产的供给弹性小,造成了供需不平衡,之前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很容易破裂。从企业的角度,在我国众多注册的房地产企业中,自有资金能达到35%的企业不到20%,只能靠外部融资即银行贷款来满足项目资金内在需要,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从银行角度讲,房地产项目利润大,收益有保障,因而普遍认为住房抵押贷款是“优质资产”,这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一直很高,一旦房地产行业上升前景发生逆转,抵押物价值受到冲击,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这三个不同群体的共同选择使银行面临信用危机。   从出口企业的角度看。危机导致海外需求锐减,欧美企业因国内流动性紧张而面临资金周转问题,又通过拖欠货款的形式转嫁到我国的出口企业身上,而后者的资金流中断使它无法偿还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货款。如果这条资金链有一个环节断裂,在危机的背景下,银行又普遍惜贷,不愿意提供资金补足企业的缺口,就容易导致企业的破产重组等,那么为这些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就会面临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一般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的波动而引起的利差的减少、证券跌价、外汇买卖亏损等风险。首先,经济下行导致中央银行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9月16日起开始下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对银行的利差收入产生了影响,例如9月16日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存款利率保持不变,10月27日开始,为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允许五年以上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可以低至5.229%,这都大大减少了银行的利差收入。其次,尽管我国经济目前因人民币升值而承受着巨大的调整压力,但一旦人民币汇率因货币供给增加而急剧贬值,我们同样要蒙受严重冲击,特别是为了降低利息支出和取得额外汇兑收益而借入大量外币债务的企业,届时将陷入类似1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财团的境地,即企业因为人民币贬值必须偿付超预期的债务。最后,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银行持有的一些海外相关资产或者参与的外汇买卖可能遭受违约损失。对于这些因素引致的市场风险需引起商业银行足够的重视。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创新业务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易产生金融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就是隐藏在金融创新背后对风控制的极端漠视。在危机爆发以前,美国金融机构基于对自身利益的强烈诉求,使出了浑身解数去推销次级贷产品,忽视了风险甚至藐视了风险的客观存在,创新出许多国内金融市场所没有的新产品,比如房屋净值贷款,猎杀贷款,负摊还贷款等,正是这些创新产品对引发次贷危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比而言,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还非常单一,商业银行之间同质产品非常多,有关金融创新的监管制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在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过度创新而使自己陷入泥沼的同时,不能全盘否定掉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好处,只是在进行创新产品的设计,推销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商业银行是社会风险的聚集地,一旦它的某项业务出现经营风险,引发社会恐慌,势必引起全社会的经济动荡,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可预期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风险控制。   (四)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BasleII中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巴塞尔新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可见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而言,零售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最高。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大,普遍存在惜贷行为,造成流动性紧张。一些急需周转资金但又从银行借不到款的企业可能进行外部欺诈,例如房地产开发商采取虚构一些购房者,伪造购房者收入证明,采用签订虚假房买卖合同的方法来骗取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另一方面,急需贷款的客户可能采取“许诺好处费”,“贷款提成”等形式贿赂贷款经办人,诱使贷款经办人故意疏忽贷前调查审查和贷后检查,为以后不能还款给银行带来损失埋下了伏笔。   次贷危机中,就有些极端的例子,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放低了贷款的门槛,对贷款条件审查不够细致,如加州的希勒里老人,一份收入栏空白的贷款申请竟然也通过了全美第二大抵押贷款专业公司————新世纪公司各部门的审批,银行几乎没有承担任何贷前调查的工作,信贷审批纯粹流于形式,给银行埋下了风险隐患。   (五)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当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时,失业率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还款能力得不到保障,借款人的风险转变为抵押风险,同时,抵押物价值下降再加上银行变卖抵押物套取现金的过程存在时滞,使银行资金周转不灵,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北岩银行,其直接持有与美国次级债相关的金融产品尚不到总资产的1%,但当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到欧洲短期资金市场时,北岩银行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融资出现困难,引发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从各国的救市政策中也不难看出,政府努力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避免流动性风险这一“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   二、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贷前贷后检查在危机来临时,信贷主体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都会发生不利的变化,信用风险的加大要求强化风险控制,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应该正确看待资产业务市场,要采取慎贷不惜贷的态度要避免对不适合贷款的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又要避免盲目夸大客户风险。在贷前,银行应该真正坚持尽职调查,重点审查两个方面的内容:借款人是否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房屋的估值。而次贷危机的爆发更给银行的贷前调查敲响了警钟,在次级抵押贷款过程中,美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不再承担贷前调查的任何工作,而由抵押贷款中介、房屋估值公司和评级机构,银行信贷审批纯粹流于形式。担保公司、中介公司和保险公司都有偏离于银行利益之外的利益诉求,很显然,他们的调查不足以也不能够简单地代替银行自身的贷前调查。在贷后,银行应该追踪贷款的去向,观察企业是否按合同的规定使用贷款,企业的决策是否影响其偿债能力,如果这样,银行应该适当干预。此外,银行应更加频繁地进行贷后检查,适时分析企业的风险变化情况,尽早发现信贷风险点,提高风险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二)发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应对市场风险   在中间业务方面,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房地产市场动荡,国际能源与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的背景下,可以预见银行贷款增速将不可避免地持续减少。   另外,这一轮的宏观经济调整,央行把目标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变为防止经济下滑,利率调低,存贷款利差在缩小,而存贷利差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近年其比例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结构中一般处于60%~80%的区间),这就给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冲击,要求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把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传统业务的辅助手段,而没有充分重视其发展前景,危机背景下,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好时机,银行可以尝试在个人理财业务,个人资信咨询业务,个人信托产品,业务等方面学习国外优秀银行的经验,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在创新业务方面,虽然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银行过度创新引起的,但我们不能否认————次级贷或许是人类金融史上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实践证明,金融业务的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工具,新技术和新市场,革新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活动与经营方式,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结合我们的国情创新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此外,对于因汇率变动引发的外汇买卖风险,商业银行应利用掉期,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规避风险,建立汇率变动预期模型,提高汇率变动预测的准确性,降低外汇业务的风险并增加市场收益。   (三)改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环境   正如巴塞尔委员会在指导操作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再强调的,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操作风险产生于流程,操作与系统,但根本上源于人的因素,因此在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时候首先应该以人为本,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在危机爆发以前正是高额的利润冲昏了投行员工的头脑,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把好第一关才导致越来越严重的风险。   商业银行要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约束制度,对合规的行为予以鼓励,对违规的行为予以惩罚,从总行到基层机构贯彻风险文化,提高风险认识,重点关注基层机构,因为基层承担了大量的业务操作、营销任务而人力及物质资源却很短缺。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制度流程体系,建立横向的沟通机制,使业务操作有章可循,从组织架构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缺点是管理层级多(至少分为总行、分行、市行、县行、网点等五级以上),管理链条长,导致上级的管理要求不能完整地传达到基层员工,这正是应该改进的地方。再次,商业银行可以建立逻辑统一的IT架构,通过IT系统减少手工操作产生的风险并与其他监管措施相协调。   (四)加强流动性的日常管理   流动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性大,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监管的要求,稳定发展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经营管理中,应着重加强流动性的管理。首先,增强风险意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特别是提高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债券资产的比重,不断扩大流动性资金储备。其次,应该改善流动性管理技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流动性动态衡量方法如流动性缺口法,净流动性资产法,现金流量法等适时量化测量流动性,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预警机制,提高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再次,商业银行应加强筹资渠道的管理,通过分散资金来源的方式提高资金的稳定性。北岩银行作为英国最主要的住房按揭银行在危机中被国有化,分析师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从它2006年的负债结构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货币市场是它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一旦货币市场遭受如次级贷款危机这样的冲击,市场萎缩,流动性下降,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大幅减少,拆借利率随之上升,北岩银行就会面临资金短缺,可见筹资渠道多元化的重要性。最后,商业银行应该完善贷款管理,可用浮动利率贷款代替固定利率贷款,避免利率风险,加强与主要授信客户的关系,以提高融资的稳健性,这样即使发生危机,这些客户也不会轻易撤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