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统计发展过程及问题

环境统计发展过程及问题

作者:邱琼       单位:国家统计局核算司

我国环境统计的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有国土、气象、矿产等方面的统计。1979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对全国3500多个大中型企业的环境基本状况调查。1980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立了环境保护统计制度,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排放治理方面的统计,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统计的内容较少。此后,国务院相关部门(如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等)的统计制度中也陆续添加了有关环境保护内容,并逐步纳入国家统计范围。各地方、各部门除执行国家的统计制度外,还搜集一些本身所需要的其它有关环境统计数据。

从1981年开始,国家环保局每年编制环境统计年报资料和环境统计分析报告。自1989年起,国家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开始编制和《国家环境状况公报》。1995年6月15日,国家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关于环境统计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之后又制订了《国家环境保护局局内环境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加强了局内各职能机构对环境统计工作的管理。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重新修订局内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目前环境统计调查的主要手段是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为了缩短统计资料的上报时间,提高数据质量,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每年都要定期召开环境统计工作会议。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十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和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十五”环境统计报表扩大了环境统计调查范围,改进了统计指标体系,调整了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单位的筛选办法,适当增加了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统计调查频次,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分析利用水平。“十五”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增加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年度环保计划完成情况、“两控区”污染控制情况、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情况以及农村污染治理情况等内容,其中指标有所增删,反映了“十五”期间环境管理的发展进步。截至2002年底,我国环保系统共设立11798个机构,环保系统共有从业人员154233人。

2003年12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发文,对信息统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修订《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改革、完善统计指标和方法,开展“三表合一”试点工作等(为统一企业污染源调查数据,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将环境统计、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收费制度污染源调查合并进行,简称“三表合一”)。

我国环境统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环境统计工作在我国开展已经二十余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环境统计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不健全,统计基础薄弱。作为制定统计规范、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政府部门,国家统计局是综合管理、协调指导环境统计工作的主要机构,并负责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方法制度的审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既是制定环境政策的机构,也是收集环境统计数据的主渠道。但即便是在这两个部门,从事环境统计的工作人员也屈指可数。环境统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环境统计工作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就全国而言,由于环境统计的技术性较强,统计系统严重缺乏适应这一工作的人员;而地方统计人员往往身兼数项统计业务工作,更难以综合管理、协调指导环境统计工作。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可谓步履艰难,基础薄弱。

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协调性和完整性。目前我国环境统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一套综合的、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包括环境、资源、生态在内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缺乏对环境统计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在各部门业务工作基础上建立的含有环境统计内容的制度不成体系,相互间的协调、衔接不力。涉及环境统计的内容分散于各部门统计业务中,其间重复、交叉和遗漏等现象并存,指标的名称、概念、口径、范围不一致,可比性差,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涉及环境统计内容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合作与管理,相关的统计内容未能形成完整的环境统计信息体系。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环境统计工作,一方面由于统计人员缺乏、环境统计业务素质低、报表周期长等因素影响了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统计数出多门,调查方法单一,指标体系不完整,导致环境统计资料时效性、综合性、共享性都不高。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环境问题,却没有能够及时设立新的环境统计指标来反映,特别是反映环境压力和环境成本方面的统计指标,反映资源耗减和生态价值方面的指标以及环保产业指标,等等。这一切,都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指标体系缺乏系统设计,国际可比性差。从国外环境统计研究的总体情况看,一般都从开发环境统计框架体系开始,这是一个符合规律的研究过程。当前我国环境统计尚处于摸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环境统计研究框架,表现为数出多门,数据重复和不足并存,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且没有与现行经济指标连接。这种状况不利于环境统计研究的深入进行,也不能满足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统计部门和环境工作者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以及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加大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系统设计的研究力度,为实践提供更多方法论的指导,以便根据调查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具体调查对象的不同属性采用适当的手段,避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改进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我国环境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国际可比性。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原因,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同时面临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深入研究我国环境统计的特点、问题及原因,对症下药,认真解决,从机构设置、人员保证、经费保障、指标系统设计、部门合作等方面入手,积极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的环境统计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必将有一个大的改观,既能够更好地为决策部门服务,又能够更好地起到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