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管营结合发展模式

工程管理管营结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在省地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按照以防洪保安全为中心,以经营创收为重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面对新的治黄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强河道工程管理工作,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工程的抗洪强度,改善工程面貌,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营促管,管营结合”的工程管理新路子。现将我局工程管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1机构设置与河道防洪工程管理概况

幽滨州市局现有在职职工316人,机构设置为:防办、工务科、水政大队、财经科、办公室、服务处、水土开发公司等七个职能科室。下设六个河务段、两个闸管所和一家经营单位。辖区两岸堤防61.skm,其中左岸42.2km,右岸18.3km,5处险工工程长11045m,石坝219段。10处护滩工程长14130m,石坝161段。6座引黄闸设计总引水量为185m3/s。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事业型黄河管理转变为事业经营型,全额预算管理转变为差额管理,工程管理经费缺口越来越大。从滨州市局的情况来看,由于工程多,经济基础薄弱,各项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机构和工管经费缺额较大。以孟工程管理经费为例,1998年上级拨款20万元,实则支出60万元,差额40万元;1990年支出100万元,上级拨款30万元,差额70万元。管理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立足自身土地资源优势,不等不靠,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结合构建两支队伍,积极培植淤区种植项目,稳定工程管理队伍,增加了职工收人,促进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截止目前,我局已有18项工程实现达标,先后被省局评为工程管理进步单位、先进单位,目标管理、土地划界、水利执法先进单位。张肖堂险工、道旭涵闸、翟里孙控导工程被评为优秀工程。道旭、北镇段庭院被评为优美庭院。1999年我局晋升为“二级河道目标管理单位”。

2以营促管、管营结合的几点尝试

2.1认清形势,理清管营结合的思路

“九五”初期,我局河道防洪工程存在基础差、标准低、设施不配套、管理机构和机构设置不健全、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管理队伍不稳定,一度给工程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在职工中开展了大讨论,让大家认清形势,了解我局所处的环境.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是搞好工管工作的信心丝毫不能动摇。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立足实际找出路。经过开发,我局的淤背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据统计,全局共有淤区300。余亩,其中已配套成形的达2260亩。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能不能走出一条工程管理与淤区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在1998年职工代表大会上,这一提议得到了职工的拥护,并且制订出了管营结合分三步走的思路,即1998年全局达到三级河道目标管理单位标准,淤区开发面积达1000亩,职工收人1万元八999年实现二级河道目标管理,淤区种植达150。亩,开发高附值的农作物,职工收人年递增i0%;2000年争创河道目标管理一级单位,形成淤区开发“三园二基地”的农业开发格局,职工收人达1.5万元。近三年来,我们正是按着这样一个思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2.2加强领导,明确管营结合目标任务

发展思路确定之后,还要讲究章法及工作的步骤。实践证明,强化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巩固了管营结合的路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把工程管理和经营创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局士程管理实际现状所决定的。为了使工程管理与经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我们加强了对管营结合工作领导的力度。首先成立以分管工程与财经的局长为组长,防办、财经科、工务科、水土办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形成了领导小组常年抓,部门、单位具体抓的管理网络。其次,根据工程基础和淤区开发现状,制订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全局56名工程管理人员承包堤防61华里,险工4处偏涵闸4座,对应开发淤背区2000亩,其中片林1010亩,育苗65。亩,种植大棚35个。并将这些目标任务分期分批落实到各河务段,同时,与各单位签订了自标责任书‘列人年度考核目标,由防办和水土开发办负责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工程管理和淤区开发工作实行年终综合考核。这样就调动了管营结合人员的生产管理积极性,为强化管营结合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3建章立制,规范管营结合工作

搞好管营结合工作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围绕全年的工程管理和淤区开发的任务,我们狠抓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制度化方面,我们认真总结工程管理和淤区开发的一些基本经验,相继制订出了“双项责任制承包管理办法”、“双职双岗”、“班坝责任制”、“工程管营定期检查”等项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规范了管营行为。特别是“双项责任制承包管理办法,,的推行,对管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所谓双项责任制承包管理办法,是指工程管理人员的收人与淤区开发的成效挂钩。工程管理人员对应工程管理段落项目、淤区开发的亩数及其种植的品种,使淤区种植的效益与工程管理的情况相结合。对于完不成淤区开发指标和达不到工程管理要求的,不能全额发放定额工资,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张肖堂河务段堤防邵华里,工程管理人员8人,对应淤区450亩。在市局指导下,管营人员在450亩淤区里开发种植了三倍体毛白杨、172苏柳等经济树种。淤区苗木由河务段负责销售,工程管理情况由市局统一考核。市局进行月检查、月估工验收,视完成情况安排下一步的工管任务,达到双项责任制的落实。

通过三年的试行,推动了工程管理与淤区开发的共同发展。在每年的工管检查中,张肖堂河务段堤顶平顺,标志齐全,达到了硬化的标准,在年终考评中以最高分名列各单位之首。

淤区开发工作也开展得红红火火,他们开发的450亩片林苗木既美化了防洪工程,又增加了职工个人收人,形成一条经济绿化带;小开河闸的涵闸管理与片林,道旭段的险工与高效作物示范园,北镇段的花卉经济与段部管理之间的结合,都推行了类似的管理办法。同时,在技术管理方面,根据《黄河目标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和《河道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全局统一整修标准,统一工程标志,各类工类日志、大事记、工程档案、工程卡片和定期统计报表、工程观测分析等基础资料都做了统一式样,统一整理,统一保存,逐步达到规范化的要求。#p#分页标题#e#

2.4以工程升级达标为目标,努力提高管营水平

为了全面提高河道工程的抗洪强度和管理水平,我们在管营结合工作中开展了工程的升级达标活动,高标准、严要求。在加强日常维修养护的同时,把每年的9、10月份定为“工程管理月”,集中力量突击解决工程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对防洪工程进行全面整修。先后消除了堤防树株、废土牛、背河堤坡“肿瘤”等。

在岁修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除发动干部职工投义务工之外,我局从淤区开发收人中挤出资金用于工程管护。从1998年到现在,共注人资金200余万元,填垫水沟浪窝土方6.18万mZ,整理石垛2.82万mZ,为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工程管理“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收到了较好效果。经过努力,我局已有18项工程达标,一些未达标工程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不少样板工程,如张肖堂段堤防工程,道旭段险工、涵闸工程,北镇段庭院等。此外,我局还注重搞好工程的绿化美化工作,在各单位涵闸至段部工程范围内栽植美化树种,更新草皮,修建花池,设置景点,使工程面貌焕然一新。道旭险工高效作物规范园风景区东临黄河公路大桥,地理位置显要。我们筹措资金,重新整理了石垛,建起了高达十几米的不锈钢河标和一座观澜亭,该风景区已成为滨州市人民游览黄河风光的首选地,提高了黄河部门的知名度,起到声了工程管理与淤区开发的双重效果。

2.5依靠科技进步,促管营上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管营结合工作离不开科技进步。这几年,我们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科技人才,除每年选派有关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学习培训班之外,我们还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聘请系统内外的知名专家传经送宝,先后有300人次参加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学习培训。现在各河务段长及技术人员都能够熟悉掌握淤区开发及所辖段内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二是积极开展了技术革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等滋项工作。为提高工程管理的机械化水平,我们先后购进刮平机6台,研制革新了3台,石破压路机1台。1998年自行研制的闸门启闭高度数字自动显示控制仪,使涵闸的启闭数据及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在滨州地区13座涵闸上得以推广应用。新改建了35个高标准的自动温控蔬菜大棚,并安装了滴灌等先进设施,引进种植了美国西芹、维多利亚香瓜、以色列彩椒等新优特品种。为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每年都成立科技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且制定了“九五”科技发展规划,着重解决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引黄供水及测验精度等有关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这管营工作的科技含量。

2.6强化措施,稳定管营队伍

为搞好管营工作,建立一支稳定的管护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前几年,我们采取的是专管与群管队伍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当时有35名群管人员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他们在护堤、护树、护线、护石料等项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同时鉴于群管人员(护堤员)住房条件差、无水电、收人低等实际问题,群管人员逐年下降。对此,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如无偿提供淤区土地,安排部分有实物工作量的小型岁修工程,年终评选表彰等措施,但是效果不好,到1996年群管人员已所剩无几。面对困境,我们只好把主要的精力用于专管队伍的管理上。我局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黄委有关要求,积极构建两支队伍,年初进行了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特别是河务段的职能,主要是防汛、工程管理和种植养殖。改革之后,全局从事专职工程管理的有56名。为了稳定这支队伍,我们在积极推行“双项责任承包管理办法”、“双职双岗”的同时,加大淤区开发力度,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35个大棚,修渠2万m,平整土地2000亩。对管营人员优先安排住房、子女就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开发高效种植项目,开发利用淤区2260亩,其中职工种植1500多亩,建成了1000余亩的三倍体毛白杨造林和342亩的育苗基地,形成了“三园二基地”的农业格局。56名职工既是工程管理人员,又是种植人员,他们在工程管护之余,从事种植养殖业,增加了个人收人。据统计,1998年至现在,职工年均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最多达2万多元,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管促营、管营结合的良性运行之路。

3目前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建议

随着治黄形势的不断发展,对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暴露出了不少巫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工程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工程欠帐较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给河道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其二,工程基础差,标准低,一直在低水平的状态中运行,长期得不到改善,影响了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其三,管营结合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有鉴于此,建议建立完善工程管理投资机制,加大对工程管理的投人,研究制定工程人员的分配政策,稳定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工程施工标准,促进工程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