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计法范例

最新审计法

最新审计法范文1

关键词:荷兰;审计院;绩效审计;最新发展;启示

一、引言

荷兰的国家审计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当前,荷兰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审计活动,同时也是多个审计组织成员国之一。绩效审计是荷兰具有代表性的审计,环境审计又是荷兰绩效审计的特色审计,经验丰富。在信息共享时代,审计知识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荷兰绩效审计的最新发展

(一)荷兰的国际活动。荷兰积极参与国家审计活动,希望与他国交流审计工作,共同促进审计研究的发现,为其审计研究增加附加值,加强外国审计机构的制度,帮助伙伴国家提高公共财物管理,提升公众对审计信任度,促进审计文化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在国际上荷兰审计院积极参与各类活动:INTOSAI开发委员会的工作,制定审计机构标准、能力建设、对诸如金融危机和大数据之类的发展采取联合对策;作为审计与道德、环境审计和IT审计工作组的成员;自1960年以来荷兰审计院一直作为欧洲联络委员会成员与欧盟其他最高审计机构合作。

(二)荷兰绩效审计发展历史。1927年,荷兰颁布了《预算和会计法》授权审计院审批国家决算,并扩大了绩效审计范围。在50年代和60年代一直有加强绩效审计的讨论声音。于是,在1976年新的《预算和会计法》中要求审计院开展绩效审计,同时允许依靠内部审计,这样就有效协调审计院人员有限与政府活动与职能之间日益扩大之间的矛盾,至此也扩展了审计范围,给予审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帮助了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荷兰开展的绩效审计大致可分为两种,对大多数或所有的政府各部共同的支出的横向绩效审计,还有活动和政策进行比较性分析与协调,以及对某个部门进行审计的纵向绩效审计。审计院在1985年发表了第一份政府范围的绩效审计报告,主要报告政府各部会计部门的组织情况。自1985年以来,审计院每年至少发表一份政府范围的绩效审计报告。如1986年,审计报告内容是关于预算过程的控制;1988年,审计报告是关于对722项中央政府补贴的管理效率和效果的评价结果;1990年,对政府组织政策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绩效审计。

(三)荷兰绩效审计最新发展。1.绩效审计目标。荷兰绩效审计的目标就是改善荷兰政府,以及有关组织机构运营的合规性、效益性、效果性。2.绩效审计内容在早期的实践中,荷兰的绩效审计较多关注程序、制度之类,认为正确的程序和可信赖的制度更为重要,没有十分重视审计结果。但是随着时间变化,为了更符合经济活动的发展幸会,现在荷兰审计院越来越重视效率和效果的研究,逐渐将关注的重心从程序制度转变到绩效审计关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包括环保性与公平性。3.绩效审计对象当前,在荷兰审计院官方网站显示现在已经开展过的审计主题有45个,主要研究并重点关注的方向为具有重大财务和社会意义的政策领域和主题。也从中可见荷兰是以审计对象的目标开展绩效审计,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给予不同关注点。审计主体就是绩效审计的对象。当前,荷兰对数十个政策领域开展过审计工作,涵盖领域十分广泛,主题囊括较为全面,展现了荷兰绩效审计工作丰富的经验。4.绩效审计标准根据荷兰的法律要求,在审计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以目标为导向的国家管理,即审计财务制度、合同和保证各项支出经济性的制度等;(2)公共服务组织、审计组织的经济性和效率性;(3)公共服务功能、审计政策的效果性。这也构成荷兰绩效审计的主要标准。5.绩效审计依据以荷兰绩效审计中的特色审计,即以环境审计为例,作为开展环境审计的代表性国家,也是最为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荷兰的绩效审计重点关注如社会福利、居民收入、教育、住房、社会安全等领域,首先在开展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再进行绩效审计。环境问题是荷兰绩效审计计划的六大主题之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开发、健康威胁、物理环境退化等。根据荷兰最高审计机关网站上公布的环境审计方面最新的审计研究成果有海上风能成本、空气质量联合报告研究、解决肥料污染畜牧业、能源政策等,目前成果丰富。荷兰的环境法律体系包括来自欧盟的环境保护条约指令,相关欧盟法院关于环境案件的判例,以及荷兰自己国内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和荷兰法院有关环境案例的判例。自1989年起,荷兰政府通过定期制定并公布《全国环境规划政策》,确定一段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规定大部分环境领域的一般标准,构建评价政府、公民环境行为调控的基础与准绳。审计人员通过对此参照,形成有关标准,构建出评价审计结果、得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框架,以此来执行开展审计工作。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环境管理法》等法律支持,均为荷兰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审计依据。

三、荷兰绩效审计的经验与启示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荷兰为代表的国家对绩效审计的资源投入比重较大,甚至成为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之一,绩效审计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国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扩展。多于他国交流,借鉴他国绩效审计,更多细节关于哪些方面开展绩效审计、如何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目标等不能仅限于笼统、模糊的提到开展绩效审计而已,更应该细化具体化实化,虽然不能一下子规划出全面的绩效审计执行蓝图,但是可以逐渐丰富。

(二)绩效审计的开展需要法律作为支撑。荷兰的绩效审计有法律权力保护,可以有法律依据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干扰,所以搜集审计信息时能够得到被审计方的工作配合。就荷兰的绩效审计开展来看,如果绩效审计有相应的法律和准则体系有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规范工作流程,获得较好的审计效果。由于荷兰开展绩效审计时间长,相关审计准则与审计体系也比较完善,而我国目前绩效审计开展也正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所以健全的法律和准则体系不可或缺,这不仅在于绩效审计,对于其他类型审计也是如此。

(三)绩效审计结果多渠道公开透明。荷兰绩效审计开展过的项目在其官方网站上均有披露,公布的报告内容包括审计背景、原因、任务、目标,审计方法与出具的建议等。对于更重要的长期项目则根据审计内容、审计报告、给众议院的信件、政策文件等,进行汇总,并出版成为刊物。相比之下我国绩效审计结果公开,不多一方面不利于审计人员之间展开信息交流、从同类型绩效审计项目中相互借鉴学习,对绩效审计开展有一定困难;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公众、舆论监督等其他形式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公众监督的过程也是对政府保持信心的过程。因而,就审计结果公开方式方法而言,可以从荷兰绩效审计实践上借鉴经验,多渠道公开审计报告,让可以透明的审计结果透明,增加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为民服务的性质。

(四)绩效审计技术应用方法多样。荷兰的绩效审计多应用调查、评估和分析技术等审计方法,方法多样。且一个审计项目往往运用三种以上的审计方法,包括政策文件研究、建立数据模型进行评估,组织会议讨论等形式。通过荷兰绩效审计运用的方式,可以看到现实是复杂多变的,需要审计人员不断随机应变,因而绩效审计方法也需要不断进步以适应实际情况,这意味着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创建审计共享平台或许有助于审计人员交流审计技术,经验借鉴,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利用审计合作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不是单打独斗,需要与其他部门、其他审计审计方式相结合。荷兰绩效审计工作中利用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与其他部门保持沟通,保证审计工作不重复,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且在荷兰的国际审计工作中,可以看到荷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进行审计交流,相互学习与借鉴,这也时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启示,展开多方合作,保持审计工作沟通,吸收各方建议。

(六)审计机构保持独立。荷兰的审计机构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开展审计工作,其最高审计机关和职员的地位、职能和权限受到法律保护,审计法案中规定了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审计对象、审计标准等,审计地位独立,不容易受到其他权利干预,有利于审计机关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保持客观公正。

四、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建议

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一直走在前进的道路上,通过对荷兰绩效审计最近发展得到的经验与启示,在其基础上提出以下四条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绩效审计工作保障。从荷兰绩效审计开展来看,在绩效审计方面的审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不断完善,让绩效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理可用,保障审计独立性地位。对于审计人员关于绩效审计知识要不断进行培训,丰富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不满足于通用审计方法的使用,也要掌握绩效审计专用的审计方法。构建绩效审计交流平台,分享已开展的绩效审计类型、审计案例、审计方法,保障审计人员的及时交流,成为审计人员共同探讨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平台,成为绩效审计工作的智囊库。

(二)丰富审计内容。荷兰绩效审计开展的主体十分丰富,不仅关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关注成本、投入与产出,以及结果,根据当前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适时选择相匹配的目标。我国绩效审计正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审计内容还可以扩展丰富。在确保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审计内容可作出探索。

(三)增加审计结果报告公开程度。荷兰绩效审计结果报告有多种渠道,如网站、出版成刊物。审计结果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对各机构部门未来执行政策工作就会形成压力,督促自身做的更好。从长久来看,审计结果报告公开不仅是发现问题,也是督促被审计对象解决问题,以良好的状态继续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因此,国内绩效审计也应当不断完善审计公告公开制度,引入公众监督,适当制造压力促进多方进步发展。

(四)审计方法多样化。荷兰常用的审计方法有评估、调查、分析、政策文件研究、构建数学模型、进行会议讨论、与相关领导干部沟通了解等,针对这些审计方法,国内绩效审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学习,并编写学习手册,再对绩效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五、结语

最新审计法范文2

关键词:国家审计;职业化;审计机关

新中国成立初期,审计设立在政部和其他中央部委的财会机构内部。1983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署正式成立,同时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下设立审计机关,受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出台。2010年02月11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国共产党中央审计委员会于2018年3月组建。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与时俱进加强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为国家贡献力量。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对于促进公平公正,增加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信赖和对法律的信仰,提升审计权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国家审计职能

审计要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这一“免疫系统”的作用,当今国家治理的需求、目标以及模式引领着国家审计发展方向。在《审计法》和《条例》载明了国家审计的具体职责内容。

1.1服务和建设性的职能

国家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不能将国家审计与行政监督、党纪监督、法律监督等相混同,审计不是政治监督,《条例》第2条“审计法所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明确了审计监督是一种经济监督,经济活动中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促进被审计单位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事项,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条例》第40条对审计报告的要求中明确“对审计事项的审计评价,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处理、处罚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意见,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要求审计机关在报告中指明改进意见,规范财务管理。第42条也明确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处的问题要纠正整改,对“真实、合法”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管理是审计服务的内容之一。国家审计服务于政府,兼具企业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功能,这种服务并不是一种行政体制下的从属服从,而是国家审计应该通过自己的审计行为,促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实现,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经济活动事项中的“效益”评价和“效益”建议也是国家审计服务的内容之一。为了达到“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国家审计职能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审计实务中要注重建设性的开展审计活动,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相结合,努力发现审计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密切关注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以及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要积极加强审计工作的建设性和宏观性,从体制机制根除出现的问题。

1.2揭露和反映问题的职能

《审计法》第1条指出了“促进廉政建设”是国家审计监督的职责之一,《条例》第6条“……审计机关接到举报,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明确了审计机关应及时处理群众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举报行为,《审计法》第38条“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条例》第36条对“特殊情况”的解释之一是“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对审计范围内的违法违规行为揭露和反映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审计监督不同于行政监督、纪律监督、法律监督不同,查处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审计监督重要揭露和反映问题。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在《条例》第40条“对依法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对依法应当由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处罚的,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作出明确的规定,规定了查处问题的处理处罚程序。近年来审计部门的工作安排上都要求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的揭露和查处力度。

1.3对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职能

《审计法》第25条规定对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主要负责人的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了审计监督的内容,同时将领导遵守国家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重要经济决策落实情况,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内容都纳入了审计监督的范围,并强化了对审计结果的公告和运用,加强对动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努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4行政处理处罚的职能

由于认识不一,对待事物的态度不一,国家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时总会遇到阻力,为保障审计监督的顺利进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为维护国家经济运行秩序的健康运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赋予审计机关行政处理处罚权力。《条例》第47条规定对拒绝阻碍检查拒不改正的行为,审计机关有权利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罚款处理;《条例》第30条规定了查询被审计单位账户、个人存款账户(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誉存款)的权力;《条例》第32条规定了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权力;《条例》第49条明确了审计机关具体罚款数额。当然,这种行政处罚职能的执行应当审慎,在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条款准确,业务程序规范的情况下,还应当给被处罚单位提供救济途径,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是执行行政处罚职能的前提。

1.5业务指导和核查追责的职能

国家审计的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具有业务指导和检查的职责,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具有业务指导的职责,对社会审计具有核查追责的职责。《条例》第26条、43条分别明确了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业务的指导和监督职能;《条例》第27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发现社会审计机构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执业准则等情况的,应当移送有关主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明确了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的监督核查职能,在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中,因人少事多的客观原因,往往忽视了“有权核查”的内容,给监管留下了漏洞。

2国家审计队伍职业化面对挑战

审计是我国监督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治理的力度,规范行政执法流程,紧紧扎紧制度笼子。在新形势下,基层审计队伍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2.1知识技能面临的挑战

我国基层审计队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更新慢,背景单一,按照职业判断工作,安于现状,未能及时跟上审计技术不断升级、政策不断更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与日益增长的新要求。

2.2专家人才不足的挑战

审计是一项综合性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常常是需要跨专业的知识,存在审计能力不能满足审计目标实现的要求,常常需要借助外部专家,而这在有些审计项目中不利于保密和效率要求。

2.3国家审计独立性受到的挑战

具有独立性是国家审计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与其他监督而相互区别。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就提出要建立健全审计制度,确保审计监督是在独立的情况进行的。同时审计人员要加强独立性,不受干扰影响,依法依规工作。

3国家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及时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为审计职业化提供根本保障。对审计机关工作人员按照行政职级以及职称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在制度上围绕职称评定、选人标准、待遇、考核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审计人员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3.2加强道德建设、纪律作风建设

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培养审计人员的大局意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包含了审计监督,是重要的一环。审计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行动密切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清醒”,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原则,培养奉献精神、要在审计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守住底线,积极揭露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努力服务社会大局,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3.3加强职业能力建设、用人机制建设

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对审计人员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应通过以下措施夯实、专业基础:一是要把好选人关。审计机关在招录工作人员时,应设置门槛,明确需具备相关专业以及相应的技能证书,在选人用人时应适当考查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对于部分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可以采用聘任的模式。在审计机关拟聘任的领导岗位候选人,原则上应具有财务、审计、工程的管理经验,并具有坚定的防腐拒变意识,大局观念强、讲原则,能守住底线。二是要加强人员素质的提高。定期安排审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及时关注审计行业动态、积极学习最新法律法规,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学习交流,学习他人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鼓励审计人员参加有关专业职称考试,夯实审计专业基础,锻炼深层次挖掘问题的缘由以及处理能力。同时可安排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岗位上进行学习与锻炼。培育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户嘉诚.大数据时代政府审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企业,2018(2).

[2]刘家义.继往开来锐意创新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审计工作[N].中国审计报,2015-12-30.

[3]张红岩,刘萌.依法治国战略机遇期中的审计职业化建设路径[J].理财,2015(12).

[4]刘家义.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N].中国审计报,2014-12-26.

最新审计法范文3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

在对2016年全国3000例会计审计违规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1875的案例是因为对会计审计风险认识不足造成的,正是因为对会计审计风险缺乏客观认识,才导致会计审计工作出现不规范、操作违规等多种迹象。

一、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环境具有明显的激烈性和突出性。各个企业为了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纷纷开始重视会计审计工作方式的优化和生机。但是从我国目前的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现状来看,某些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往往会产生篡改会计审计数据的动机,导致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受到波及和影响。部分单位和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和实际经济业务需要之间相去甚远,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会计审计风险。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会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沉珂问题长时间存在,难以通过妥当的法律得到处理,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审计工作风险的存在。上述内容是我国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因素导致的,直接影响了我国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对审计工作人员开展的调查问卷中,53%的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审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情况时无据可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二)会计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使得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着多元化工作需求,同时也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会计审计人员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会计审计工作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将解决意见,才能引领会计审计工作走上现代化和科学化道路。但是我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整体上存在专业能力低下、责任意识不足的问题,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首先,部分会计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会计审计工作实际发展需要,使得相关业务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其次,一些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审计工作所需信息掌握不充分,不能充分掌握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导致会计审计工作效益难以达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达到的效益;再次,很多审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缺乏基本意识,不能充分把握会计审计工作的战略意义,最终导致单位和企业承担较大经济损失。

(三)审计工作数量增加、会计审计工作模式亟待更新

在在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贸易总量正以几何式增长方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国家制定科学的部署和发展方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前进。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审计对象数量、会计审计工作内容显著增加。而我国会计审计工作模式受到传统会计审计工作模式的制约,难以适应现代化会计审计工作需要,致使实际工作开展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因此,政府和各个企业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时代条件变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为重新构建会计审计工作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

要将会计审计工作从传统会计审计模式转变为信息会计审计模式,首先要从建立健全的会计审计法规着手,让单位和企业有明确的会计审计原则作为指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市场竞争形势和会计审计工作实际需要进行引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在结合审计机构和审计部门实际工作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使得会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得到持续前进;第二,要重视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和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将会计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同时,社会各界要提升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为优化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伴随着内部控制规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会计准则的适时调整,我国国内瑞华、立信、致同、天职国际等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不规范数量降低了78.3%;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被揭露工作流程不规范、工作方法不科学的的案例减少了40%。

(二)加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风险意识

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目标,需要不断地提升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灵活有机地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来应对会计审计工作现实情况,加深对会计审计风险的把握程度和认识能力。具体来讲,各个单位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和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来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在审计实践之中充分地利用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循序渐渐地提升会计审计工作能力和素养;此外,各单位和企业要重视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积极争取和高校会计审计专业的合作和交流,校企共同进行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打造,并通过专业的激励机制来强化会计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使得会计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会计审计流程之中的风险,并逐步地提升其综合素养。笔者在对本人所在地区会计审计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年有超过3000名的会计审计人员到高校或者培训机构进行进修,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掌握了风险审计内涵和本质,为本地区会计审计工作规范性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面对着会计审计数众多、内容繁杂的工作现状,为了有效地应对会计审计风险,需要充分地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结构,构建强大的会计审计信息系管理提供,为全面的会计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在会计审计工作中引用可靠的信息技术对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并及时地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从整体上把控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将各个业务环节发生风险的概率讲到最低;其次,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服务功能健全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使得该系统能够满足多元化会计审计业务开展需求,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在信息技术使用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上,我国会计审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超过90%的会计审计部门已经做到了信息技术覆盖。

三、结语

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之中,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审计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风险因素将会对审计业务质量和审计工作开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细化审计准则,帮助单位和企业明确会计审计工作规范。同时,单位和企业还要重视会计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意识到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各项问题,借助激励机制的健全和信息化审计方式的建立来提升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基于会计审计风险原因与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

[3]董燎原.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防控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4]徐祖华.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中国乡镇会计,2016,(08).

最新审计法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内部财务审计;作用;存在问题;方法

一、新时期单位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降低单位的各项经济损失

现阶段来看,单位内部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在于对单位获取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特别是一些与单位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部门,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决策不当而给单位带来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对单位的成本控制方面也可以很好的把握。

2.有利于维护单位的各项利益

在对单位进行具体的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在正式的审计工作开始之前,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要提前了解单位财会的各种资料和账目,审查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对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检验;第二,对于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严格的查看。对以上两点进行审查,有利于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模式,同时也可以通过财务的审查工作来了解掌握单位内部最新的财务资料,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减少单位内部的贪污腐败现象,发现任何财务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保证单位经济情况不受到损害。

二、新时期内部审计包括的内容

1.审查财务来源

单位内部审查工作首要就是了解财务来源情况,审查的范围包括资金来源以及一些来源的属性和途径,单位内部审查财务来源主要审查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的渠道是否正规以及资金账目的多少,对资金的性质情况进行审查主要是指资金是否属于专项资金等。

2.对财务支出进行审核

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非常的重要,就是审核单位的各种财务支出情况。单位的经营管理与单位资金的支出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审核工作就包括单位资金的支出的结构情况、支出的项目以及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尤其是对单位资金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审查工作的现实意义。对于一些大的资金项目需要重点的进行审查。

三、单位内部财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完善

目前来看,很多单位都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但设立审计机构并不是要对单位内部进行审查而设立的,是因为要参加各个单位的等级评审需要设置审计机构,这会使得审计机构不够系统完善,甚至有的单位只在财务部门下设置,有的为了工作方便与其他部门进行合并,统一由一个上级来管理财务工作与审计工作,丧失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审计法规不健全

从当前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审计法规出台,这就反映了我国的审计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时没有标准的规章制度去遵循。虽然一些审计部门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单位内部制定了一些内审工作的标准,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是明细的规范标准才行,审计法规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不良情况,操作程序方面出现了违规的情况,对审计的效果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使审计人员无法独立工作。

3.审计取证过程不够规范

在审查单位内部财务方面,会包含大量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中有很多是不真实的信息,内部审查人员一旦不够细心,就可能出现工作的失误,在审计取证环节,容易忽视对实际环境的取证,更偏向于账本的取证,这就会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达标,太过随意性。

四、新时期提高单位内部财务审计的手段

1.对单位内部财务审计机制进行完善

对于现在的单位财务来说,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审计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制度采取独立分开的原则,只有二者之间相互独立,会计的监督工作才会具有现实意义。

2.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作为单位财务部门的领导要负起责任,财务部门的相关领导以及员工应该随时注意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信息,这样有利于实施财务审计工作,可以提高相关人员对财务审计领悟的认识,在工作中可以实行奖惩制度,对于一些在财务审计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工作完成比较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相反,对于在审计工作中表现不好的态度不认真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把工作不认真的严重性给予说明。审计人员必须知道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单位要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财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和使命充分地了解。

五、结语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的进步,企业想要谋取更多的利益,财务的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对于我们国家在企业财务审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要应用相关的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提升本单位的财务审计水平。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相关财务审计的具体标准,又能促进本单位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芳.新时期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J].财经界,2014(18).

[2]束文英.浅谈医院财务集中核算水平的提升[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3]陈晓华.浅谈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7).

最新审计法范文5

(一)依法履行审计职能。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和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审计全覆盖要求,经区政府审定并报上级审计机关批复同意,2019年上半年,我局共安排审计项目14个,2019至2020年度,我局共安排审计项目23个。截止11月中旬,我局共发出审计通知18份,其中完成审计项目14个,发现问题43个,查出问题金额61710万元,提出建议24条,移送4条审计线索,较好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

(二)优化完善审计流程。按照中办、国办2019年7月新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修改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工作环节及文书格式,做到了按要求及时向区委审计委员会报送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有关文书。优化审计工作流程,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实际,明确了各科室负责人出席全部审计业务会议的规定,推动统一审计定性定责标准,做到严格依法高质量审计。

二、完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决策

(一)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为保证依法行政、依法审计,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按照《201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等有关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了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重点,提出了依法行政具体措施。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重大财务开支、人事任免、考核奖惩等重要事项采取召开党组会、局务会的形式进行民主决策,不断优化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增强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和修订了局《审计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审计局信息工作制度》、《审计局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监督制度》、等7项制度;同时,开展了制度汇编的修订工作,制定并修订内部管理制度50项,现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预计将于十二月经党组会议研究审议通过后,正式汇编成册印发,切实做到从长效化制度化角度推进各项内部工作规范化。

三、落实普法工作责任,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持续推进干部学法用法。将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指示和批示精神、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法律法规以及党章党规等内容纳入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中,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率先垂范。不断加强审计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就《保密法》《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全局性集中培训,加深审计干部对法律法规的理解,确保学法、懂法、用法,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新入职干部参加行政执法人员考试,顺利取得行政执法证,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二)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征订各类普法资料,订阅《法制日报》,定期将《中国财经审计法规选编》派发到每个科室,为审计人员学法普法营造良好的环境。依托微信、短信等方式向干部职工宣传普及以审计法律法规为重点的各项最新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审计署审计大学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普法网等平台,强化公务员学法力度。组织全体在职在编人员共24人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络大学堂参加宪法专题考试,通过学考检验审计干部学法成果,提升审计干部法律知识储备,助推依法行政能力。同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将普法融入到日常审计业务工作中,通过举例子、讲法条、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指导、函复各单位征求意见等方式,向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以及区属部门街道主动普法,及时解答被审计对象提出的疑问。

四、自觉接受监督,推进信息公开

(一)依法依规推进政府公开和信息公开。按照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十统一”标准化梳理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及时完善我局网上服务事项管理。公开2018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及2017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公开预决算,及时更新审计工作动态,截止11月中旬,信息40篇,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二)依法接受各方监督。依法将2018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及2017年度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报政府以及上一级审计机关审定后,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以及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认真听取人大常委会委员关于审计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切实落实到审计工作实践当中去。自觉接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和监督。每月定期报送审计报告及审计数据分析,每季度报送审计项目计划完成进度情况,按要求报送审计工作各方面情况,接受业务监督指导。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及时按规定报告上级审计机关,听取应对指导意见。主动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投诉。2019年,我局未收到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

五、下一年度工作重点

(一)不断完善依法审计内部监督机制。以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推动工作成果制度化长效化,完善机关内部建设。以审计质量提升行动为契机,强调审计工作合法合规性内部审查,提升审计内部质量控制水平,确保审计工作全过程合法合规。

最新审计法范文6

关键词: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构建

一、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各行业都面临着时代的冲击,这种冲击包涵着市场变幻莫测的风险,同时也包含着新经济新思想带来的无限机遇。时代的更迭也意味着企业的变换,对于企业来说机遇是可贵的,不可估量的,同时风险也是变幻莫测无处不在的。可以说没有企业愿意遭遇风险的突袭,然而风险的不可掌控,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毋庸置疑,风险是把双刃剑,它意味着胜利的果实,同时也象征着失败的根本。企业在当代社会的经济条件下面对市场中的风险,结局无外乎在风险的洗礼下脱颖而出和从此走向平庸走向深渊。因此,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把握商机,强化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处于不败之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中重要的组成,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市场监控,还包括了对即将需要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可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对于风险控制这一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中,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有失偏颇,难以适应现如今风云诡谲的市场变化,无法满足环境的需求。2007年,“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论断首次提出,随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近些年社会各界更是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将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际运用等内容与免疫系统功能的思想紧密结合。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在传统的审计理论上实现了重要的突破,无疑成了新的研究重点。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为基于传统内部审计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先进的概念和理论。而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部审计的相关法规准则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有关经济的行为都进行了一定的法律法规的约定。内部审计工作同样作为经济行为,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的约束,可以说法律法规的完整性直接的决定了相关工作执行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我国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制约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随着我国法制化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逐渐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与此同时,也能看到,目前我国关于审计工作的法律规定仍然存在着漏洞,缺乏具有较高适应性以及法律效力的企业内部审计法。同时我国目前应用的内部审计准则缺乏先进的审计理念,不能够结合时代效益,遑论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可以说目前我国相关的内部审计准则缺乏实际操作的效应性,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真正的作用。

2.企业中的内部审计理念陈旧落后

内部审计是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其职务理念是其发挥作用的指向。目前我国企业中对内部审计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成绩并不理想,不能发挥相应的功效。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较低,内部审计的理念了解并不深刻,理念思想出现了落后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很多的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对本身从事的内部审计工作知之甚少,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发挥,严重受到人们认知的影响。这些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依旧将财务的审计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围绕财务收支以及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工作,可以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忽略了内部审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对风险的审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处理不当,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带来的损失是不可预估的。而内部审计原本需要对于企业中存在的风向进行审计,一旦忽视,可能带来的是信息不能及时传达,不能够及时提出相关的建议意见,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任务认识不清,过分的重视监督职能。事实上,内部审计工作是需要深入了解各个经济领域,进而向企业提出实质性有效益的管理建议和战略决策的。而由于目前的局限性,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并不合理,不能够真正了解实情,做出的决策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

3.审计环境复杂

目前我国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很多的问题,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可以说是苦难重重。其中主要的审计环境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我国企业中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并不合理,往往是依附于其他的部门进行工作,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受到的制约较多。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可以促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当内部审计工作汇报的对象职位越高,内部审计其本身的独立性也就越强,可以理解为,只有内部环境本身的地位得到提升,才能避免内部审计受到的限制过多。其次,我国企业中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较低。内部审计是具有较为复杂工作性质的职务,这也就决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应用要求较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具有财务审计能力,还需要熟悉相关企业的经营过程,其需要具备的知识极为复杂。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完成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目前,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普遍学历偏低,高学历人员较少,难以胜任高难度工作。最后,内部审计与其他受审部门关系不和谐。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很多部门对内部审计存在敌视态度。在我国,内部审计是企业中的监管者,而不是本应该的风险管理者。致使被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并不配合甚至是抵触。内部审计在这种情况下被孤立,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审计工作无法做到深入调查,留下了很多的问题和隐患。

三、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实施的方法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在运行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限制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实施,影响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寻找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内部审计良好的发展空间,实现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1.健全我国相关法规准则

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首先需要国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立法建设,在原有的国家审计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的发展状况和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进行结合,指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的内部审计法。实现内部审计人员有法可依,强化了对内部审计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支持。同时,加强审计法中的思想建设,实现道德和思想教育。其次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健全工作。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体系包括了三个层次,主要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物指南。为了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构建能够得到顺利进行,就需要重新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完善内部审计准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总结实际的经验同时借鉴国外的内部审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内部审计准备的修订工作。同时对于实物指南这一层面来说,就需要加强对指南中内容的完善,内容中需要充分体现最新的内部审计观点,也就是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预防以及预警工作。

2.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根基

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基础首先需要先树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内部审计理念,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构建,实现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而所谓的科学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就是依据科学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基础上探索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工作性质以及规律,探索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本质。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树立的内部审计理念是需要将风险导航作为技术手段,将内部控制管理作为指导将实现企业收益作为发展目标的一种内部审计理念。其次需要转移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致力于提升企业对市场风险的免疫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内部审计人员找准工作重心和切入点,将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为切入点,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工作。将风险的导向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掌控,及时对风险进行预警和预防。真正意义上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应,避免内部审计工作致力于财务审计这种问题再次出现。

3.完善内部审计的运行环境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环境需要得到改善,这个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增强内部审计机构本身的独立性。保证独立性的首要前提就是脱离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管制,形成一个独立的企业部门。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目前本身的现状进行选择和改进,加强对部门管理的定位。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任职前需要提高对人员的要求,保证工作人员的高素质高觉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选拔的门槛,设立相应的岗位需求,保障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思想建设,避免出现领导的不重视问题。这一过程就需要政府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普及,加强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工作。避免出现领导阶层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误解导致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没有地位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这也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处理好与领导人员的管理,积极汇报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任务,引起领导的重视。同时设定相应的活动和知识竞赛,加强人员活跃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后就需要改善相关的人际关系。主要在于加强各部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内部审计与其他被审计部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扶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互相提升。各部门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及时对问题进行推测和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最大化地防止损失,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体系下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机遇也有无限的风险。在这种大的环境下,要想保证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就需要政府和各大企业都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组成,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实施将是新时代下的必然结果。这就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提供内部审计工作更为有力的支持,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实现免疫系统的构建,降低企业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新妍.“免疫系统”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探析[J].会计师,2018(07):47-48.

最新审计法范文7

关键词:控制措施;风险规避;审计风险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手段,在稳定经济秩序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审计体制的完善,使其变得更科学、严禁、规范。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两面性的,审计工作在获得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变数与风险。这些变数与风险影响了审计机构的正常发展,降低了审计质量。所以怎样合理规避审计风险,是很多人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方法不合理

当前的审计大多是采用抽样方法,常见的抽样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这两种抽样方法无论选择哪一种都会由于样本太少,而影响审计结果,尤其是判断抽样,几乎完全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臆断,这样很容易由于疏忽而漏掉重大事项进而形成审计风险。审计操作并没有完全遵循审计准则这也是引发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时审计人员为了压缩审计成本,而自主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这将会使得实际操作程序与审计程序相脱节,违背了相关的审计法则。

(二)审计法律环境不完善

尽管近几年我国前后出台了很多有关审计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审计体系,为更好的开展审计工程提供保障,维护审计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严禁舞弊行为,但从实际的应用现状来看,效果并不太理想,有不少法律体制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这些体制不仅不能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法律指导,而且还不能有效的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致使舞弊现象时常产生,严重破坏了审计市场的发展,降低了审计质量。

(三)审计人员职业素养问题

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对审计结果的影响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着审计质量。一名优秀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还应具备灵活变通、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已有会计信息可以给出准确的判断,这样的人才给出的结果才具备权威性与专业性。但有的审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库,职业素养低,缺乏工作经验,在工作期间不能严于律己,漏洞百出,所提起的会计信息也没有代表性,到目前为止,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仍然是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二、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措施

(一)合理选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审计类型、审计目标以及审计对象的特点等来确定审计方法,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一种审计方法根本无法顺利完成一项完整的审计工作,比如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时选择数学分析法与经济活动分析法等;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时选用核对法与审阅法等。当前有不少企业都通过风险导向来规避与控制风险,并以系统观与战略观的思想来指导整个审计流程,从而提高审计的质量与效率,控制审计风险。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审计过程中,舞弊现象大都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或者个人在面对利益驱使时铤而走险,私自伪造会计信息,工作人员发表虚假言论,致使审计结果脱离实际。随着新会计法的推广应用,审计工作的周围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特别是在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对本企业的会计信息承担全责,他们必须保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否则将承受法律制裁。这一制度大大改善了企业的内部环境,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审计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强化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代表着审计机关的整体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机关的经营理念,为了确保审计机关健康发展,合理控制审计风险,要对审计人员加强教育定期组织培训。不仅要让审计人员了解相关的审计知识、审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使其掌握国家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让他们学会运用最先进的审计知识来处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还要对审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清楚审计风险的危害与产生原因,从而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认真执行自身的职责,用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处理审计工作,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确保审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为审计机关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结语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成因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对其成因的深入研究,选择一些积极的手段来规避与控制风险,使其危害降到最低。但由于审计风险具有隐蔽性,不便于用定量的数据来研究审计方法,因此要彻底规避审计风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于审计单位而言,怎样合理的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杨鑫彤.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5):134-137.

最新审计法范文8

新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通过广泛地应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来强化政府治理的能力,以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而经济领域的监督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就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论述了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强化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视角;政府绩效审计;影响;问题;建议

一、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的提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新公共管理的提出,打破了之前以政府垄断为基础,权利高度集中的传统行政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把政府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分离开来,进而为政绩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其次,新公共管理的提出完善了相关的法律体系,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授权,制定了独立的审计体制,进而使得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做根本的约束和保障;此外,新公共管理的提出,增加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进而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落实;最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绩效审计更加注重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绩效审计方法也更加科学、系统,所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也更加多样,加强了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力度,人员结构也更加多元化和合理化,这样一来不仅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而且大大增加了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据调查,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逐渐意识到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加大了对其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但是新公共管理的提出在给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给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在实际执行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够全面

就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审计法》来看,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仅显示为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远远不能满足国际组织对政府绩效审计提出的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的要求,也就是现阶段我国审计部门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内容、理论和实务等方面认识的都不够全面;另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审计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纵观西方各国,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占所有审计工作的比例达到90%以上,澳大利亚在50%以上,英国在35%以上,而我国却不足1%。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条例和制度规范

缺乏完善的法律条例和制度规范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又一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审计法》在政府绩效审计的方法、标准、原则等方面并没有出具相关的标准,对于如何具体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也没有明确的表述,对于不同的政府绩效审计对象也没有制定具体的参考方案,此外,还缺乏配套的约束机制和奖惩机制,进而导致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比较大,使得政府的工作成果得不到有效审计,审计工作得不到深入落实,甚至会由于一些不良诱惑导致审计结果的歪曲。

(三)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够高

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够高也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专业技能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审计方法比较落后,采用的依旧是统计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图标法等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存在滞后性,比较注重事后审计,很难对政府当期的业务进行及时的审计等方面;而职业素养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自有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的了解国际和国内审计方面的最新政策规范,道德素养不够高,容易受不良利益的诱惑等方面。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强化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建议

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完善的法律条例和制度规范、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够高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应有价值的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民众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如何强化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加强认识,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与公众间呈现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公共管理更加强调服务而不是管制,所以加强对公共管理的认识,提高对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落实以政府绩效审计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是解决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一方面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以有效解决政府部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加大学习力度,借鉴国外优秀的行政体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完善和优化,进而促进政府审计由单纯的监督评价机制转为激励约束机制。

(二)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政府绩效审计环境

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条例和制度规范,营造良好的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新要求,同样也是提高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所以审计机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和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法》,进而在增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权威性的基础上使得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更加规范、严谨;二是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细化相关的内容和标准,准则需要涵盖计划、执行、报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三是要制定和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执业准则》,以有效提高对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要求,进而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人员素质,确保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确保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所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法律、数学、统计学、经济学、运筹学、计算机知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加强对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更新培训的内容,尽快形成一支知识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专业的审计队伍;三是要完善配套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将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关联,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四)不断改革,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确保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不断改革,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首先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合理定位政府绩效审计的标准;其次,要掌握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以确保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建设性价值的发挥;此外,要掌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确保政府绩效审计评价工作符合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从微观入手,细化和落实到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去。

四、结语

总之,新公共管理的提出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社会环境、给予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战略方向,对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历史因素、制度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导致其实际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杨焱 单位::邯郸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