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素质总结范例

自我素质总结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1

作为学生阶段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民族意识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囊括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途径,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高职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必要性的分析,详细介绍了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及其渗透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道德教育;高职语文;渗透

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国人道德底线的相继提高,公众在追求物质条件更加优越的同时,对自我素质的完善也有所期望。因此,素质教育备受各个阶层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针对教育行业,不论学生处于哪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道德教育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其道德意识,即使是已具备自我意识且能很好的约束自身行为的高职生,也不能忽视对其进行的素质教育且应加强高职生的道德培养。

1高职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道德教育是高职生提升自我价值的关键

教育的普及使当今社会上高等职业院校数目与日俱增,高等生的数量更是多到惊人,但是学校在扩大生源提高学费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教育质量,道德教育早已被利欲熏心的当局者认为不值一提,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高职生难免不被重视,这主要归因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合格。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在高职生的培养阶段很有必要。如果一个学生只具备高超技能,品质不过关,为人处世方面差强人意,那么这个人除了会使蛮力工作之外别无它用,因为大多数行业都需要综合实力超强,能够巧妙配合他人实现更高的目标的优秀人才。因此,一个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体现自身素养,则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标准,而这种标准不仅仅只来源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还要靠学习获取,并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巧妙地应用,这才是丰富自我的必要途径。总之,道德教育没有捷径可走。

1.2道德教育可以改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形成离不开每位公众的辛勤努力,但是在现代化时代,各种潮流风气的涌现和不同文化的相互冲击,社会上总有不良势力扰乱整个和谐氛围。初出茅庐的高职生未经社会洗礼,抵制不住诱惑盲目乱入,只会加剧不良风气的滋生,因此,在高职生未遭此毒害之前应使其正确认识外界诱惑,努力提高自我修养,防止这种恶俗现象的发生。高等职业院校在中国教育界比比皆是,高职生更是数不胜数,这个庞大的系统构成了教育行业的一个小型“社会”,高职生的文化修养便是这个“小社会”的真实面貌。重视高职生的道德教育,在传输基础文化和职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加强高职生人格的健全,无形中会影响同行之间的学生素质评比,以此带动其他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小社会”。教育行业的学生素质的提高改善了整个教育风气,教育风气的改善影响整个社会青年派的整体风貌,最终社会风气的端正不在话下。

1.3道德教育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不使每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中华文化的传承也牵动着每位游子的爱国之心。在文化的历史传播中,民族精神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文化的传播就是中华精神的传承,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后人。因此,在文化遗产中,我们能找到最具代表性最有感染力的东西就是精神。古物会变质会消失,但精神永驻人间。因此,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宣扬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便是中华人民爱国守法、团结友爱的道德体现,重视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国人道德教育,这在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一个强大的民族不一定像精兵部队的战士一样,个个身强体壮,但是必须要有凝聚力,必须在道德水平线上一致,才不会拖整个团体后腿,从而使团队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和国际地位。因此,道德教育的成败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

2道德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渗透和措施

随着学生教育层面的提升,学生受教范围越来越狭小,受教内容越来越专业,很多高校逐渐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也遗忘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这对学生母语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有所体现,从而保证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在学好本民族传统文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前有个全面的更新,这对学生今后发展和一部分社会风气的改善大有裨益。

2.1语文教学内容对道德教育的涉及

新课改之后,教育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语文教学在形式及内容上有所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语文教学内容除对诗词歌赋和散文小说的部分引用之外,还专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涉及,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赏析文人作者的经典作品,也不再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为目的,给学生更多的思想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对主观问题的重视也新上了一层台阶,学生的语文学生不再受固定模式束缚,这对学生开发大脑潜力很有帮助。除此之外,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使学生特别是道德培养被忽视了的高职生而言很有帮助,学生在理解性的认识语文教学之外,对道德的培养有了新的感触,这是小学、初中生的思想课堂上学习不到的。而且,理解性的记忆往往更使人印象深刻,更被学生受用,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是开发学生大脑,启发学生潜力的有力途径,在高职生人群中,道德教育的再次聚焦更体现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使塑造学生人格成为语文教学除母语学习之外的另一大关键。

2.2语文基础教学和道德教学的两手抓

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在语文教育和道德教学的衔接环节不够完善,甚至在目的上大相径庭,使得教育纯粹是表面上的文化教育,道德教学也沦为表面上的道德知识的定向传输,两者的不配合导致学生的双向忽视,教育目的有所扭曲,这是高职生素质培养不过关的部分因素。语文教学就是民族文化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本民族知识的同时不能以考试为目的,更不得为了应付老师,民族文化离不开民族精神的烘托,民族精神就是国人道德的综合体现,因此,语文教学更不能偏离道德教育,相反,二者应该相铺相成,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观的建立,思想道德教育中多以语文文化为基础展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密不可分,统一一致才能使教育起到根本性作用。语文课本上对权威作者的文章有所引用,表面上是对写作能力和思维的体现,然而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并不能只针对于字面意思做以剖析,更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站在作者角度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刻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暗含的寓意。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就是一个例子,这篇文章言辞犀利,对修辞手法的使用颇多,字面上彰显了鲁迅先生行文的艺术性气息,以尤其激烈的口吻将中国人的社会现状展露无遗,老师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得出抗日时期鲁迅先生对国人麻痹态度的无奈和悲愤等。大多数老师可能在分析文章的文学艺术思想之后便收手,然后应该在此之后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当代实际总结适合新时期的观点加之陈述,通过分析文章表达的道德思想并适用于现代社会,对避免同样性质的问题滋生也有好处。

2.3道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多样化体现

道德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语文课堂内容上,也共享了语文课堂时间,但这样远远不能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因此,道德教育必须要有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学生语文课堂之上,并深度渗透在知识中供学生学习,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各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道德意识,例如:语文情境教学、课外活动等。情境教学是将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切入到整个环境中切身体,通过语文课本中设定好的情节表演,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整个情境所要表达的思想教育,这比枯燥乏味的知识的传播更有意义;而课外活动是将学生以自己真实的身份放在外界环境中,在真实的不被固定的环境中表现真实的自我,使其充分认识自身素质水平,现场指出学生问题处理不够妥当的细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督促其改正。这是两种方式都是不同于宣讲式的现场教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别致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而在语文课堂中这样显著的效果一时无法达到。

2.4语文老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楷模

语文教师在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是最直接有效的行为楷模。学生在建立人格同时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在这些人为因素影响中,老师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之一,所以,对语文老师而言,要想学生的道德水平有所提高,自我素养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很重要。学生是最容易被左右的目标,也是最不稳定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外界的懵懂和天真的个性使得学生很大部分性格的养成来自于老师。一个性格颇好,教学方式灵活的老师更受大家爱戴,这些老师往往富有责任心,能以身作则,人格健全,各方面能力堪佳等优势集于一身,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的高超无形中改善了学生所在的班级氛围,从而一步一步落实到每位同学身上,使学生身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个优秀的导师有时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作者:高学渊 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馨璐.道德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考试周刊,2013,(82):21-22.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2

(一)多媒体课件滥用,忽略了物理实验

当今社会,现代传媒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教学课堂,使枯燥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滥用他人课件,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板书,代替了实验,甚至代替了讲解,用机灌代替人灌,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效果。例如,多媒体能够用图片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展现出物理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物理学知识,认清事物的本质,对物理教学来说是再好不过了。可是,许多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物理实验,把物理实验都用多媒体课件去模仿,对实际能力的操作大大降低。这致使多数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少得可怜,更别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滥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忽略了物理教学的教学本质。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学习观念不够端正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逐年下降。一方面受高考影响,学生认为进入大学是一种解脱,对学习的看重也大大降低。在课堂上,面对复杂高深的物理知识提不起兴趣,要么玩手机、看视频、聊QQ,要么明目张胆地在课堂上睡觉。一学期下来学的东西少之又少,基础还不如高中扎实。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不再是价值连城的“金子”,他们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实际,目光也越来越短浅,只看重现实的利益,而忽略了长久的发展,有些人对物理学发展更是不屑一顾。

二、物理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把高校物理教材融入时代元素,与时展合拍。在介绍物理成果的同时,也加大对近期成果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迎难而上、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探索新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国家的兴衰,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也不能停留在过去,也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高校师资队伍。我们都知道,一所高等学府,它的师资力量必然是雄厚的,这其实道出了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有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才能为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能。教师还要注意精神方面的培养,对物理教学应保持一种热情,不断拓展自身视野,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把信息时代的物理学发展融入物理教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重视实验操作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合理、科学地使用才能给物理教学的课堂带来便利和好处。一份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要重视平时教学素材的积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教师更加注重实验的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自我创新。

(四)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要做好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事情的成败。要想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光有优良的教师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学生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技能。(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3

1.制定切实有效的三才人员培训目标

知识水平:按着培训目标,对全部在岗管理人员知识水平逐一核实,分类实施知识水平提高。对未达到大专学历人员,确定知识水平提升目标计划,协助确定指导老师,参加学历提升学习,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文化知识考试情况,落实学历提升目标。达到大专学历人员,督促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定期举行文化知识考试,确保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对本科学历人员(含双专),在督促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落实在培人员按计划完成学业。专业技术职务(业务能力):按着培训目标,对全部在岗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现状逐一核实,分类实施专业技术职务提高。对无职称人员,督促其结合自身工作性质,确定专业技术职务提升目标计划,协助确定指导老师,自行制定学习及参加职称考试计划,并报考委办备案,落实职称提升目标。对初级职称人员,鼓励符合职称提升条件人员,积极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评审。对中、高级职称人员,督促继续学习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待具备条件时,积极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

2.加强企业内部职工培训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优秀的培训教师,应值得我们思考。公司聘请外委培训教师,尽管授课专业,但存在着对企业职工知识、技能现状认识不清、与职工交流性差、不能长久留在企业供职工请教、费用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相比,企业内部培训教师有较多的优势。公司更应关注于企业内部职工培训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员工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公司也需要及时组织针对教育教师的专项培训,使其得到及时的充电和提高,不断丰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派他们出去研修和请专家进来传授。

二、高度重视,完善制度,为开辟三才晋升渠道提供有利保障

1.建立人才库,明确培养目标

按照经营管理、技术业务、岗位操作技能开展三才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岗位对优秀人才按照核心、骨干、后备进行选拔,建立公司人才库,进一步规范三才队伍建设,为公司有层次培养奠定了基础。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创新用人理念,拓宽企业用人选人视野,打造人才建设平台,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2.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鼓励人才提升业务素质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采用“公开竞聘”和“公推优选”两种方式。正科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采用“公推优选”方式;所有副科级(科级助理)和一般岗位选聘时,采用“公开竞聘”方式。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适应建设国际一流现代企业的需要。

三、结合需求,有效激励,创建人才成长长效机制

1.企业文化导向

公司要对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考核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工作优秀、效果显著的单位授予“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对工作成绩突出者授予“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予以嘉奖。设立高技能人才示范岗,先进生产者,优秀青年等设立与开展,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导向到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提升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上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2.薪酬上大力倾斜

管理人才竞聘上岗试用合格后,兑现相应待遇。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核合格后,享受技能津贴和操作技能奖金。技师(师傅)带徒,落实培训计划后,按带徒每人每月兑现带徒津贴。作为激发职工潜能,调动职工学习新知识,接受再培训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薪酬激励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总结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4

(一)推动教学改革,调整课程组合,优化专业结构

我国的高校应该设置与我国的人才培养需求相对应的课程。为了能够让课程最后能够反映出来学科的主要知识,所以在进行课程安排是应该注重基本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因此安排教学课程时,要进一步加深教学目的深入,使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活跃的课堂家偶尔,贯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二)调整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发展,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发展需求的综合型现代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队伍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不断的与同行交流,尝试运用国内外同行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总结比较自身缺陷不断提高教学经验、走在学术前沿。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新事情的又一项重要任务。而加强实践教学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学校应该注重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行开放自主的实践教学法;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在安排学生完成课程设置的教学实践外,也应该允许学生进行一些课程以外的自主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得到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校艺术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流于表面,成果不明显

我国很多高校对于人才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存在解读错误的现象。一些高校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在宣传提高学生素质上下了很大功夫,却错误的将素质教育狭隘的理解为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和知识储备的积累,从而只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有些还扩大了教学课堂所占的比重,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育评价标准沿用传统,僵化单一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我国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中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第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本应采用针对不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对应的评价模式的方法,传统模式“一刀切”的以分数论却使很多学生的自我素质得不到充足的体现;第二,在对教师进行评定时,不结合学生课堂反应和评价,仅仅依照教师自身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学课时和等为参照依据,不能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

(三)培养模式的单一性,不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仍然坚持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其实是被忽略掉的。在这样的一个培养过程中,学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和自我特色。但是在当下的时展过程中,发展不再仅仅是依靠量的累积就能够取得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创新以及自身的特色,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说就是要求人才在有着足够的专业积累的同事还要有个性,有创造力,有对于未来的预见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人创造既是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在改革过程中贯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缺乏持久的动力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教育是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而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不仅仅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上存在缺陷,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中也有着硬伤,首先,可持续发展要求教育改革要有前瞻性、未来现实性和可持续性。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从教育模式、评价标准、师资建设、课程安排等等方面来多大多墨守成规,不是积极主动考虑到未来的社会需求进行研究和创新发展,进行主观调整;而是被动的去时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往往具有滞后性。其次,当前高校学生接受的教育中,学习的知识多,培养的能力少;专业知识多,实践内容少;学习知识多,素质教育少等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很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个性的发展,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创造的能力,缺少持续的发展能力,不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的需求。

三、针对我国当前艺术教育改革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从思想上改造学生评定的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指出了传统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从而忽略学生和教学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现代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当前的艺术教育改革能够正确的贯彻以人为本方针,实现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改造高校对于学生评定标准,以此为思想基础,构建一个新的具有创新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相对比较柔和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的新的评价体系。

(二)高校要改革自己内部的管理体制与相关机制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5

1.1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许多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及时更新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和知识,提高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1.2参加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短期内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1.3通过自学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

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而学习与掌握的信息知识又是无限的和迫切的。要想在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自觉学习,就必须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2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教师师德修养

2.1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

教师们对于多媒体应该多接触、多练习、多使用,熟能生巧,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2.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写作

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通过研究、利用、管理和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并能更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条有效途径实现有意义的研修、反思。2.3与学科紧密结合进行学习与研究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教师根据所教学科自己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如汇报课、研究课、课题的研究等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4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活动

教师应把每一次活动作为提升自我素质、展示自我、学习经验的一次重要机会,积极参与活动研讨和反思,撰写活动总结和相关文稿,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更是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良好途径。

3教师博客的开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带动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通过教育博客,能够及时学到新时期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理论的变化、师德素养的要求等等知识,将对教师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远程教育的借鉴,提升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6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高中教育也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变成了目前高中教育的重要工作。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全方面地提升自我素质,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相较于大学数学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讲授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结合过程,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致力于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感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从提出问题、独立解决、自我总结等方面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阶段数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拥有优秀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品质,从而有效地满足当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自己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也代表着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综合能力,评估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包含综合性、持久性和阶段性等,从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综合性是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态度、核心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不仅仅是单一地考察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持久性是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广泛地使用已学的数学方法和掌握的数学思维思考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形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持久性也是学生的坚持能力的考察,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在学校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在校园之外的活动中摒弃了数学思维的话,他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最终无法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步伐,难以养成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表现在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其处于不同的阶段或水平时,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高一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可能只是单一地解决数学问题,但高三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可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通过自我的独立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时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高一时已经发生了质的提升,更加符合社会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基于这三个特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借助于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对高中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工作竞争。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另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大学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在高中时没有养成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难度上升一个档次的大学数学,往往会表现出手足无措,无法适应大学数学学习的步伐,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悲观情绪,丧失了大学学习的动力,进而阻碍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步伐,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产生一系列恶劣的后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主动掌握充足的数学知识。由于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一直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主讲,学生主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使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降低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因而老师应该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手段,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实力,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

基于目前课改的背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养成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单一地介绍课本中地理论知识,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就可以了,但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自主独立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单位和企业抢夺的目标,只会考试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可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上随机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知道答案的学生进行解答,最后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3.督促学生总结不足,及时地反思自我

反思和总结对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地向前学习,没有反思之前的不足的话,就会发生基础建筑不牢靠,影响最终学习的效果。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准确地解决这些不足,从而使每一步前进都变得更加牢固。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老师总结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话,就是对老师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的有效的发掘。因而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并且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将这一部分的考核归结到期末考核中去,从而引起学生对自我反思和总结的重视,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身处于课改的背景下,也身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前提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足的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更大的优势。高中老师要尽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章建跃,程海奎.高中必修课程中概率的教材设计和教学思考———兼谈“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J].课程教材,2017.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7

一、大量的词汇积累为写好英语作文打好基础

词汇学习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极力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使学生能熟练运用这些单词和短语,掌握的词汇量越多,写出来的作文就越生动,词语就会更加新颖。鼓励学生每天写点东西,有意识地多使用新学习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对一些固定搭配和用法加大教学力度,反复讲授和练习,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熟悉了,掌握了,在表达的过程中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才能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刚开始指导学生英语作文的时候,主要依托教材所学内容,从简单的造句开始,逐步扩展,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写作储存能量。这项基本功不是一天两天能得来的,关键在于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听、说、读、写互为目的,互为手段。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从分析范文、模仿范文开始,允许学生借用文章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形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导他们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注意单词的大小写,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形容词、副词的用法,句子的平衡及时态呼应等,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写作。要求学生多听录音,大声朗读。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相互依赖,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口语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以说引写,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在教学中多方寻找机会,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加强写作训练,特别是重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互补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训练。

1.开展课前五分钟写作。利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板书总结出上节课的短语、句型,或造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

2.每周要求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归纳本周在教材中出现的重点短语,并造句。充分利用白板的作用,达到反复复习的目的。

3.通过课前五分钟总结复习和写周记两个方面的训练,在学习每一单元之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话题训练,要求两到三位同学板书其作文。作文素材与本单元话题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短语,强化学生对本单元重点短语的运用,老师批改或学生批改,批改的同时用红笔画出运用合理的短语和好的句子,并给分,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逐步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作文的批改上,教师一定要坚持肯定为主、纠正为辅的原则,多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兴趣,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复述课文。有些听力内容完成后,要求学生再复述一遍,这样对写作会有一定的提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9sectionA1b完成听力后要求学生看着图片下方的信息很快地复述四段内容,也可下节课板书在黑板上。这些体育明星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3中按要求听完sectionA1b后,让学生充分讨论在家、在学校可以被允许或不被允许做的事,并复述给大家,下节课前要求一个组的同学板书他们的句子。因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气氛活跃,经过近十个左右的句子的反复练习,学生对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的结构牢记于心。讨论或写作的素材内容最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并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三、结语

总之,英语写作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非一日之功,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大量的多种训练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因此,平时就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熟能生巧,这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作者:王军惠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祁连山学校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困境探究

一、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教学困境

1.设置的课程比较少

现阶段,在苏教版的中学语文课程表里面,我们很少会看到作文这一标签,大部分都是写着语文。同时因为语文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所以教师一般都在作文教学时间内将新课或者是对试卷进行讲评等。此外,导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还有别的科目所施加的压力。比如,数理化这些学科,教师布置的试题数量非常多,这样就会使学生很自然地将自习时间用来做这些科目的试题或者作业。

2.写作观念比较浅薄

目前,有关调查表明,很多中学生写作文并不是由于其自身感兴趣,而是由于语文教师的强制要求以及想在考试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所以,中学生在作文创造的时候一般都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就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

3.所采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一般都采取传授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方法的方式,这样的授课模式太过单一。比如,教师会让学生模仿某篇范文去进行作文的写作,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很多消极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学生的写作思维被限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学生非常依赖范文。

二、致使初中作文教学陷入教学困境的原因

1.学生学习比较无助

(1)缺乏美感赏析。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美文,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美文都分成了不同学习要点和作业题目,从长远发展来看,会使学生不能对美文进行赏析。

(2)缺乏生活实践。

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有灵感,可是实际上很多中学生都比较缺乏灵感,也就是缺乏丰富的生活经历。目前,大部分初中生都只专注于课本以及习题,忽略了社会上的一些人情世故以及花开花落,由于缺少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感受,所以写作时也缺乏相应的思维。

2.写作教学的基础条件比较匮乏

(1)缺少独立教材。

初中语文教师都清楚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时,并没有给语文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作文教学的独立教材作为参考,所以,缺乏教材也会使作文教学陷入教学困境。

(2)作文评分标准不符合实际。

在进行语文考试的过程中,作文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所占分值也比较高。对于每篇作文,都有具体评分标准,而比较片面的评分标准不符合学生所具有的写作能力。

三、使初中作文教学摆脱困境所采用的方法

1.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侧重点

虽然初中学习只有三年,可是在初中,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思维想法都不同,所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各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

(1)对于初一学生,引导其写作时应该注重真实性。

由于初一学生刚步入初中,和小学不同,在保留小学童真的同时,应该表达出初中生的内心。对于初一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表达真实内心并关注周围环境。

(2)对于初二学生,引导其写作时应该注重个性。

因为初二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具有更强烈的感情,同时也具有独立性,喜欢释放自己的个性,所以,教师应该留给学生比较多的个性创作空间,同时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2.作文模式应该从封闭转变为开放

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主要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内涵。而开放命题、开放评分体系以及开放写作过程都可以快速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3.提高教师素质

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自己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方法主要有:多读书、多写、多练以及多钻研。现阶段,很多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大,所以没精力读书以及写作等,使自我素质降低,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4.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应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让学生进行作文的写作。

作者:刘黎垠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

第三篇: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初中语文教师是改变学生作文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每一位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学习的影响非常大,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学习和写作方式都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创新选择最为高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方式能够为传统枯燥的作文教学注入新鲜空气,让学生作文写作思维变得活跃,让学生能够在作文创作时,更为灵活地融入自身情感,让作文变得个性化。教师要想让自身的作文教学方式变得个性化,首先,必须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在作文学习之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作文主题的课外活动,比如作文写作大赛、作文朗读大赛、作文片段鉴赏等主题活动,用这些活动来激发初中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再者,随着南通市中考作文命题趋向于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个性化的语言,创新的角度……因而,平时的作文训练,也要注重命题的个性化,给予学生足够的个人发挥空间。比如《我的趣味童年》《这件事,我感动至深》《我的课余生活》等等,这些作文题目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变得个性化,富有个人感情色彩。

二、初中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作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和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综合水平。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必须从学生的作文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入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实现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第一,增加学生作文知识的积累。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作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量,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就会出现题材老套、词汇量匮乏、语言组织能力欠佳等问题,因此,重视增加学生的作文知识积累量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提高学生作文表达能力。决定学生作文优秀与否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作文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当条理清晰、逻辑准确、内容丰富,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阅读起来感觉思路流畅,朗朗上口,而达到这些条件取决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初中学生语文作文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和表达。一篇充满个性化的优秀作文,离不开作者情感的融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教会学生如何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作文写作中来,从而让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三、初中学生作文思维方式的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其实就是鼓励学生作文创作时,要标新立异,要彰显自己的个性。作文是学生表达认知的载体,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学生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想提高作文个性化教学方式的教学质量,应当培养学生作文写作思维方式的个性化。一篇富有个性化的作文,它的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必然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因此,学生应当注意自身在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善于表达自身的情感,懂得运用自身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问题和作文创作,从而将自身的作文创作与其他学生的明显区分出来,彰显自身的个人魅力,使自己的作文富有个性化色彩。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作文创作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我曾经尝试着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的作文命题为“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另一组的作文命题为“以我和母亲为主要人物写一篇作文”。其中第一组由于以时间为话题,学生便有了非常充足的想像空间,所写的作文异彩纷呈,有写珍惜时间的,有写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快乐无限的,还有写时间如何流逝的等等,大都充满想象力,富有个性色彩。而第二组由于作文题目命题局限于自身和母亲,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趋于同化,都是写母亲为自己做饭、上学接送、生病送医等等,缺乏新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初中学生写作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四、结语

自我素质总结范文8

1.班级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大多数班级管理模式仍然过于依赖传统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在学生中的使用率逐年增高,但仍有部分班级管理者没有真正开辟和利用好网络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班级管理。

2.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学习目的不明确,再加上管理者对他们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导致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感到比较迷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3.班级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班级管理者日常事务性工作比较复杂繁琐,导致大多数学生与班级管理者的交流不够。大学生希望和班级管理者交流,但班级管理者由于事务性工作比较繁忙,很难有空余时间和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交流,长此以往,导致班级管理者对班级的情况不能完全了解,缺乏有效的掌控,这样的班级长期下去难免会出现问题。

4.班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有些班级管理的效果不佳,在很大程度上与班级干部的水平低下有关,有些班级管理者在选拔班级干部时,往往凭借与学生的关系或者表面印象,缺乏对班级干部的深入了解,而不是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去选人用人,最后班级干部无异于普通学生,甚至还要差于普通学生,在班级中无法形成应有的影响力,最终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改善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

1“.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认识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是围绕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就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正确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做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个体;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要相信在教育者的教导下,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人,成才;学生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是自由、具体、独特的、不断成长的生命体,“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教育者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强调教师要心系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利益,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导、培养学生,竭力关爱、服务学生。

2.加强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班级要建立统一的班级管理制度,每位同学都要严格遵守。有了制度才能保证统一严格的纪律,使班级各项活动井然有序;有了制度班级管理才能有根有据,不至于随意和盲从;有了制度才能约束班级同学的行为,不至于班级同学我行我素,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规章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班级干部职责;宿舍值日制度和公约;班级评奖评优和班委选举制度;学生德育考评制度;上课考勤制度;与家长联系制度;班费管理制度等。

3.以集体活动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

集体活动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彰显,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展现。集体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支持,离不开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在集体活动中密切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宽广了学生的心胸,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利用集体活动可以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4.充分利用学生干部来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依靠班级学生干部的传达、组织、贯彻和落实。因此,在构建“以生为本”的班级过程中,选择学生干部时一定要坚持原则,选拔那些成绩优秀、认真负责、群众基础好、公道正派、组织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的学生来为班级服务。在培养学生干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提高学生干部的责任感,降低他们作为学生干部的优越感。

(2)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沉着冷静。

(3)要提高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4)学生干部要团结同学,要有广泛而深入的同学基础。

5.建立班级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

班级档案是对每位同学大学成长的记录,对于每位班级的同学都具有很高的珍藏价值,对用人单位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折射出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所以,一份完整的班级档案对于学校、社会、个人都是很有价值的。班级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班委的轮换进行记录;二是班级制度建设;三是班级每位同学的奖惩记录;四是学生社会实践记录;五是班内活动大事记录。

6.建立班级网络新平台,探索班级管理新方法。

我们要充分利用博客、微博、人人网、邮箱、飞信和QQ等技术手段,搭建班级管理平台,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动向,掌握教育的主动权。通过班级管理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搭建起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桥梁。网络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标搭建了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来为班级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