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档案建设范例

智能化档案建设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内的应用更加深入。人事档案管理是单位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信息也是数据资源中重要的一项。若想人事档案管理智能化建设取得理想的效果,则需要对人事档案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之下,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智能化建设步伐,从而满足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档案信息检索

更加便捷传统以人工为主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检索方面具有很大的难度。单位在拓展和实践业务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人事档案信息,这为工作人员的档案检索与搜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检索效率不高,甚至还会出现重复且错误等问题,这给单位未来的战略统筹与发展规划造成了影响。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凸显智能化检索功能的特征,管理人员可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智能检索快速搜集和整理出相关的人事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在单位进行战略规划时,工作人员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检索和整理出相关资料,保证单位所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加精准。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单位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人事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不仅能为内部工作开展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能在完善制度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人事的相关档案资料,找到正确的工作开展方向以及相关的依据。除此之外,还能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在调配人员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有效性。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事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与人事档案管理的结合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力度,也能实现对现有人事档案的全方面有效管理和分析,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事档案资料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1-战略统筹,确定方针

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单位需要遵循战略统筹的原则,深入分析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对的新要求、新标准。单位要了解具体的战略法规,借鉴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基础理论,再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科学制定方针,从而为接下来相关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战略支撑和引导,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整体的建设效能和综合实践品质。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需要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市场调研工作,要充分了解目前人事档案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实际需求,再结合单位所涉及的服务业务以及覆盖范围确定具体的功能要素,从而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其所包含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设置,如此才能够保证所构建的系统符合现有的工作环境,以提高整体的执行性和适应性,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事档案管理之间的深层次融合。

2-革新技术,搭建平台

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单位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新时期背景下的智能化、数字化革新趋势,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其所具有的功能和适用范围,通过有效的规划,科学设置现代化管理平台,确定其具体的功能优势以及服务范围;再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确定相关的工作流程,设置具体的管理标准。这样才能够保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在实操的过程中更加规范,且符合单位的实际要求。同时,还需要利用互联网具有的信息搜集、整理和传播、共享功能,科学构建官网平台,就相关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传输与反馈,真正做到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在革新人工智能技术时,不仅需要针对系统建设积极引入相关技术软件,也要做好系统维护与安全防护,加强技术开发与系统完善。合理使用防火墙等软件,搭建安全防护屏障。

3-精准录入,智能统计

单位对档管工作领域的信息录入和统计基础要素具有较高要求,其操作的精准性影响着今后的战略统筹以及发展规划。因此,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需要遵循精准录入、智能统计的原则。对具体的系统功能和实操流程进行规划设置,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进行智能分类,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载体进行扫描录入。加强人事档案信息真实性、精准性的检测,做好信息汇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性的统计与评估,帮助管理人员深入分析和判断单位内部存在的风险,以便及时作出干预和控制。

三、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的保障措施

1-增强服务意识,重塑档案管理理念

单位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其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重塑人事档案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一方面,单位要紧跟时展形势,牢牢把握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契机。从自身的管理理念方面入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优化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形成数字化管理思维模式,要充分凸显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因此,单位在对人事档案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管理时,要对传统管理理念中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剔除,要立足于当前市场发展经济现状,形成动态化管理思维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之处,以便进一步优化单位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单位的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理念,要具备动态化、全面化和多元化的双重特征。对此,单位要紧跟时展形势,在动态化管理思维的引导下,把握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契机,逐步更新完善人事档案数据库。在人事档案更新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员的各项数据加以搜集、整理,及时更新人事档案数据库的资料信息,以便提供精准、客观的信息数据支持。此外,单位要妥善处理好智能化管理与文本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切勿对两者进行割裂处理,要充分发挥智能化管理与本体化管理各自的优势,打破文本化管理的局限。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2-提高管理实效,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单位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核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依托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的实效性,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事档案管理的深层次融合。第一,严格把控好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入口。单位要明确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的内涵,从人才招聘方面入手,对部门及岗位人员的能力条件作出明确说明,优化人才招聘程序,确保所构建的管理团队处于专业化和专职化的状态,以进一步提高单位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的水平,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第二,以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发展方向,优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增加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智能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就是说,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可在日常工作当中,灵活有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对人事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并且做好计算机的日常使用、管理及维护等工作。单位在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时,要增设智能化管理模块,应用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促使其朝着常态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第三,加强人员梯队建设。单位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团队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包括年龄结构、性别、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受教育程度等,对其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确保现有的人才队伍素质符合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位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水平。

3-保障信息安全,建设档案数据资源库

互联网在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捷条件的同时,其本身的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处于被威胁的状态。因此,单位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需要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处于安全状态。这就需要单位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投入,着手建设档案数据资源库,以便进一步保障人事档案的信息安全。第一,完善档案数据资源库的功能开发,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相关人员通过档案数据资源库查阅相关信息时,均需要进行安全认证,如果涉及隐私信息,则需要获得更高一级的授权或者许可。还可借助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开发制定,对其存储方式进行统一明确的说明。如此可有效降低档案数据资源库存在的风险,对提高档案数据资源库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第二,规范相关人员操作管理行为。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加以规范。从规章制度、管理细则等方面入手,逐步进行完善,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此可将人为操作存在的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这对数据库风险防范与规避具有推动与促进作用。第三,及时更新软硬件系统设备。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针对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数据库系统的更新与完善。从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对数据库各个环节的及时扫描与有效更新,以有效降低其本身存在的风险,这些环节包括数据扫描、数据分析、数据运用、系统维护等,从而使得单位人事档案数据资源库的安全性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确保数据信息的存储应用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第四,优化管理技术及管理手段。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理念,不断创新发展,重视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研发应用,成立专项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如数字认证技术、数字加密技术等。借助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保障档案数据资源库的安全性。

3-规范良性运作,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单位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完善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其处于良性运作的状态,并逐步朝着规范性、科学性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单位要以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为切入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制度支持。单位要对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类处理,建立健全与之有关的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归档制度、档案甄别制度、档案转换制度等,对各个环节及具体操作流程作出明确说明,促使其朝着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单位要加强对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制度的实践探索,确保所形成的档案管理制度符合大数据的时展要求,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单位要完善与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有关的配套制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单位要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入手,逐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为智能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单位要深入到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的实际当中,分析绩效考核制度的不足之处,科学制订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及相关流程,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及任务考核指标作出详细的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约束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人员的行为。人事档案智能化管理制度处于良性运作状态,可以更好地满足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单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达成具有现实意义。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2

电子档案的概念是利用计算机或者存储设备,将一些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进行存储。信息与纸质档案的数据一致,并且存在一定联系的电子文件,以卷宗为单位被保存的数据就是电子档案。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档案的特点,并且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发展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

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上升,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大量的医院单位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飞速前进。医院的每一项工作对于医院的创新和评优都非常关键,在这众多的工作当中,档案管理工作是其中之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诞生,甚至将档案管理工作推上了更高的层次。将档案管理工作演变为电子档案智能化管理,电子档案智能化发展也促进医院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1电子档案的特点

1.1电子档案操作方便

电子档案比起纸质档案来,自身有很大的优势。电子档案在操作时非常的方便,比如,在制作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有多余的内容,或者是有漏掉的内容时,修改和添加都非常的方便,完善后的电子档案没有任何的痕迹,电子档案的页面非常的干净整洁。在筛选信息时,也非常的简单,工作者根据系统的操作,将需要的信息进行一次性的筛选,数据一目了然,方便对比。在传输方面也非常的快捷,工作者将电子档案的信息进行完整的整理,然后将其保存,最终通过网络进行一键发送,节省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为电子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提供帮助,非常的方便快捷。

1.2电子档案节约存储空间,携带方便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第二大特点是电子档案在存储方面,非常节省空间。纸质档案中大量的信息,因工作需要,如果要阅读和查看,只能是查看档案的原件,也就是卷宗,携带非常的不方便。而电子档案则完全不同,电子档案还有实现资源共享的特点,在存储中,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并且电子档案在占地面积方面不存在重量和体积的问题,携带起来轻松,方便[1]。

2电子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档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国家来说,档案是国家机密,对于医院来说,档案是医院文件,对于个人而言,档案是重要的个人信息。因此,可以看出,档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何管理档案是医院应该思考的问题,信息时代的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如何实现电子档案的智能化管理,是医院电子档案管理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2.1电子档案管理中,智能化的处理档案信息

电子档案管理不同于纸质档案管理,电子档案比纸质档案更具有优势,操作比纸质档案更加方便,操作程序更加简单。在信息处理方面,电子档案管理能够实行智能化处理信息,这是纸质档案管理所不具备的功能。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人们办公过程中都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办公的事项不断增多,人们通过电子信息进行讨论工作的机会也不断增多,无形中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多,这为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在处理大量的信息时,工作难度非常大。而电子档案智能化管理中,可以将一些需要的信息进行自动的筛选和计算,电子档案中的处理系统在人工的操作下,自动将工作完成。这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者减轻了工作压力,减少了工作任务,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成效。电子档案管理中,通过电子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处理档案信息,减少了人工处理档案信息的时间,使复杂的工作程序变得简单化,这样也为医院的其它工作提供了帮助[2]。

2.2电子档案管理中,智能化的管理档案信息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拥有大量信息,并且程序比较繁杂的工作。对于纸质档案的管理,管理者通常是将卷宗进行仔细的阅读,然后对档案中的错误进行修改,最终将其保存。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再按照卷宗号去翻阅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很花费时间,同时,工作程序也没能得到简化。电子档案在这方面就非常的科学,如果需要相关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者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按照时间、文件大小、文件名等去查找,然后进行阅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电子档案管理中,对于一些出现错误的地方,管理者只要将错误的信息删除,然后填写正确的内容即可。修改完成后的档案,再进行一键保存。管理程序非常的简单,同时也非常的节省时间。电子档案管理中,系统智能化的档案信息处理,使档案管理者工作的管理难度,得到了有效的减轻[3]。

2.3电子档案管理中,智能化的保存信息

电子档案信息,需要处理,也需要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科学的存储,也就是信息的智能化保存。首先对比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在保存上的区别。纸质档案保存的形式是将卷宗进行统一的整理,然后进行保管;而电子档案则是通过计算机或者一些处处设备对档案信息进行保存。工作者将信息进行录入,然后一键保存,最后将其存入到一个固定的位置,方便查找和使用。同时,还避免了一些人为和自然等破坏档案的因素,为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电子档案管理中,还能实现档案信息的智能化保存,提高了电子档案管理者的工作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技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广泛,医院为了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要加强医院内部档案管理建设,实现电子档案全面智能化管理,只有这样,医院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杨非娇 单位:牡丹江市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门陆斌.浅谈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智能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139.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3

关键词:智能化控制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飞速的发展,而智能化正是这一发展趋势下企业生产呈现出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企业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1智能化控制系统概述

智能化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在实际应用中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行业技术的智能化整合,从而实现其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智能化系统已经在诸多领域中实现了应用,如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建筑工程项目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等等,而工业制造企业对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虽然起步稍晚,但目前也已经呈现出了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

2智能化控制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2.1智能化控制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设备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稳定、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通常分为基础数据维护、设备检修、设备与配件请购以及设备管理人员考核几方面。首先是要建立设备台账,通过设备集成信息或前期的人工维护设备基本信息、供应商信息、维修负责人、备件管理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管理。其次,要合理制定明确的设备维修计划,维修计划一般可分为日常检修、常规维修计划以及特殊情况下的非常规维修计划与突发事故抢修预案,常规检修计划要明确设备检修周期、需更换的备件、设备检修的主要负责人、设备使用人员等信息,并在部门主管审批后由系统自动生成,日常检修工作计划在由系统发出的同时也要做好线下沟通工作,以免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维修完成后还需由系统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控制中心。设备与配件请购分为领用与采购两部分,既要设置自动创建领用申请功能,同时也需要根据库存情况与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自动判断,生成采购申请、采购订单、领用清单等。此外,对于设备维修人员,企业也可将维修时间、工作比例等信息设为考核标准,并在工作人员维修后对信息进行自动提取,实现对设备维修人员的评价。

2.2智能化控制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成本管理中,企业需要将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以高度柔性与集成化的方式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模拟、分析、判断、推理,并最终做出合理的生产决策,这样才能够在智能化时代下适应产品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在当前的制造背景下,企业生产环节中的技术含量、自动化水平、设备性能以及工艺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结构与成本管理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在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中,智能化设备的采购、应用的相关费用在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不仅要对原材料、备品配件、包装运输等直接成本考虑,还要将产品设计、试验检验、维护维修、车间改造、设备切换等其他成本的管理纳入到智能化控制系统中。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结合设计模型来模拟生产过程,并对模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参数、成本损耗等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明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而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此外,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可以从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先进生产技术上入手,借助智能化控制系统对这些技术进行集成化的应用,从而将各项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实现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操作的失误率,这些都能够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2.3智能化控制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所在,只有保证了产品质量,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够具有竞争力,因此通过对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是极为关键的。需要明确的是,当前生产工艺与相关设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质量管理的本质和目的并不会随之改变,需要改变的仅仅是质量管理模式以及质量管理效果。在当前智能化生产趋势下,企业的质量管理需要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三方面入手,其中信息化主要为了实现问题与决策的快速响应,自动化是为了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而智能化则解决生产中问题的处理与隐患排查。因此,企业首先需要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控设备等对车间生产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实现车间现场设备与系统软件间的无缝兼容,保证车间生产状态能够被全方位的监控,同时能够以可视化、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建立控制中心接受数据与信息,并借助质量管理软件将生产中的数据参数通过图表、报告进行呈现,并由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实时可视化管控,确保能够在质量问题发生之前发现生产质量隐患并进行排除。最后,还要利用自动化如提醒装置、计时器和报警系统等工作流管控装置对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辅助,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此外,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对质量隐患的排查以及质量问题的处理,质量改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还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将所有质量数据存储进去并进行集中管理,并通过“云端”将这些质量数据制作成质量报告并实时发送出去,为提供实际生产所需的各项信息,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推动持续质量改进。

2.4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合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当前制造业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柔性生产下的生产细化要求却越来越多,因此合同的制定不仅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同时在内容上也是十分复杂的,一旦在合同条款制定上出现了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还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恰恰能够对这些情况进行有效避免。合同管理的智能化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全合同台账、档案制度,同时对合同管理的机构、人员和制度进行落实,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为此,企业需要在系统中记录和收纳企业所有合同文本及信息,如合同原稿、变更文件、客户与供应商等等,明确自身所涉及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类管理,并提供查询功能,以解决手工查询合同所带来的效率与准确性问题。要将合同按照类别和部门进行归类,从全局的视角下展开风险相关趋势的分析,并找出合同中的潜在风险,帮助企业找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利润的新机遇,同时针对各类风险隐患还可以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如资金预警、生产进度预警、资质到期预警等等。合同智能化管理还应起到最基本的合同模板与流程模板功能,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为企业提供多种业务类型与合同类型的示范文本,以及多种与合同相关的管理的业务流程样板,以便于企业直接使用或者参考修改使用。

2.5智能化控制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档案的种类与管理要求越来越多,传统的文件档案管理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因而将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也是很有帮助的。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控制系统需要支持档案收集、整理移交、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监督指导、评价、编研等多项功能,对企业完整的档案工作提供帮助,实现档案业务的高效、自动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系统首先需要对档案业务进行分级管控,通过档案类型管理、代码管理以及通过规则管理来实现资源统一化、数据标准化和工作规范化。同时也要利用条形码对库房、实体档案进行虚拟化和智能化管理,建立虚拟档案库房,对库房中的档案进行编号并在打印时自动生成条形码,并在档案出入库时进行条形码的扫描,以便于库房档案清点与记录工作,减少人工操作环节、降低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也要注意虚拟档案库房的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从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管理层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以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可控。

3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建立起智能化控制系统,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晓龙.智能化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9.

[2]杨昕.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12-14.

[3]王润祥.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1):67-68.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4

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智慧化内涵

一是档案馆服务泛在化。泛在档案馆体现为档案馆服务的泛在化、无所不在,其显著特征是:用户在哪里,档案馆的服务就在哪里,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得档案馆的服务。二是档案馆工作网络化。档案馆工作网络化是指档案馆的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档案馆所有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网络环境是全天候的,档案馆的服务也是永不间断的。三是档案馆资源数据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有数字化版本,所有资源也都是某种格式的“数据”,可由档案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数据管理不仅管理数据的组织、检索和提供,还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的完整过程。资源的多元化,表现为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格式繁多,以及“数据化”和“关联数据化”,即结构化和语义化。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中,数据的关联数据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四是档案馆功能智慧化。随着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的普及,以及各类信息感知技术、增强现实和大数据分析的采用,档案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高。传统的档案馆服务是被动的、机械的、以单项信息交流为主,智慧档案馆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有应答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应答服务。五是档案馆阅读移动化。当前人们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呈现出多渠道、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可以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阅读需求。六是档案馆空间创意化。国内外许多档案馆都在档案馆空间再造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从最初的信息共享空间扩展为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现在又扩展为创客空间,空间再造运动从很多方面重新定义了档案馆,提升了档案馆的服务效能。七是档案馆用户自主化。以用户为中心是档案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档案馆发展的核心战略。作为服务性机构,档案馆必须将用户及其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读者成为档案馆的主人。八是档案馆馆藏仓储化。在这个数字技术和新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既要争当阅读档案新生面的促进派,又要具有兼容和传承纸本阅读档案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二、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智慧化发展特征

(一)互联互通性

一方面,在智能技术环境下,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智能化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融合与应用,这既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提升数字档案资源采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等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之间的智能交流,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现代通信等技术与“智慧城市”相融合,成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又可通过物联网、传感网等,将档案信息子系统与城市各领域、各子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激活数字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发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增强地方软实力、竞争力中的战略作用。

(二)全面感知性

物联网的发展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与扩展,不仅可以提升人们认知世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而且也为数字档案馆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动力,有利于推动智慧档案馆的形成与发展,最终达到资源的及时跟踪和合理配置,以及在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护、检查等环节,为档案人员提供服务。智慧档案馆可促进档案智能化服务与管理,突破传统档案服务的时空限制,以“互联网+”发展与应用为契机,全面整合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介,将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管理信息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实现对档案实体、内容信息、管理信息等的全面感知,打通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生态因子之间的“任督二脉”,促进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以及客体之间的全面感知,有效提升用户档案智慧服务的体验感与现实感。

(三)充分整合性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智能化发展不仅涉及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策略、整合模式、整合体制、整合机制等,还包括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平台整合、人员整合以及管理整合等。整合平台能够破解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系统异构现象,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科学统一管理;整合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作为数字档案形成者、管理者、利用者主体的人力资源价值;整合整理能够化解数字档案馆无序与有序、分散与集成、孤立与互通之间的矛盾,突破数字档案资源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集成管理与共享服务。

三、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智慧化趋势

(一)档案资源的智慧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核心生态因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能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通过传统档案信息资源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同类型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区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档案资源的系统整合。完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提升数字档案资源质量,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库,为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的信息挖掘与开发提供优质数据资源,增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为数字档案资源的智能共享创造了契机。要围绕数字档案资源的战略价值,抓住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战略机遇,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协同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激发数字档案资源的社会需求,提高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水平,创新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方式,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智能化共享。

(二)档案业务的智慧管理

数字档案馆智能管理是实现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的落脚点,它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智能化、档案工作现代化。随着数字档案资源和数字档案馆数量快速增长,档案馆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调控温湿度、自动调档还档、自动检索、自动利用、自动统计以及远程控制、远程自主利用等功能才得以全面实施。

(三)档案利用的智慧服务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档案利用服务,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的优势,而且需要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路径,创新档案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制度,实现档案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利用服务在线化、互动交流及时化等智能化服务,满足泛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用户档案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在线化等利用需求。

(四)档案机构的智慧发展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5

关键词:交通运输;元数据;电子文件;智能化;归档方法

我国目前已经积累了公路、铁路、水运、港航、机场等领域繁多的档案资料信息,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15万公里,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积累了大量相关档案信息,同时在现代化的快节奏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归档方式缺点逐渐显现出来。现代交通运输发展十分迅速,大大增加了交通运输档案的管理压力,因为不具备高效率的业务处理设备,缺乏现代化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现代行业发展的需求,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低、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人力资源,无法做到高效查找,流程烦琐、档案的准确定位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可采用智能化归档方式进行解决。

一、进行交通元数据电子文件智能化归档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1.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重心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且立志成为农业与工业双强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发展行业之一,且处于第一批发展行业内。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社会活动以及人民生活等领域处于不可缺少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加大全国工业建设,需要运输很多原材料与专业人才到全国各地,实现我国全面发展。我国最为强盛的交通运输方式就是铁路,所以铁路发展至今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铁路运输压力亦逐渐增大,应加速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确保安全性与规范性。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进入国际视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向国外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转化,使其适用于我国国情。在交通运输行业,对其行业管理、交通执法、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等方面,将会形成大量的管理制度、司法文书、设计施工监理文件、决算审计资料、人事档案、科技研究以及应用实录等档案信息,必须保证其新形成的部分数据信息不是只呈现出数量上的增加,还要保证其内容质量不会受到数量的影响,具有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以及惠民性。实现智能化归档管理,能够提升归档管理的时效性与效率性,加快现代化背景下的档案查找效率,降低传统模式下获取信息的难度,利用大数据库的功能,不仅可以提高对于档案的保存能力,还能提高档案的安全性。交通运输行业的领导层可以借助具有数字化、科学性、时效性的数据信息,及时为交通管理行业作出决策性判断,加速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相关档案部门的档案存储能力。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在传统交通运输管理档案模式中,档案的储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的纸质储存方式。这种方式缺点较多也较为明显,纸质档案存储录入方式较为烦琐,出错率较高,且不易修改,对于较为复杂的档案在写入信息时如果发生错误,则这张纸就将报废,会产生不必要的纸张浪费。在纸质档案经过一定年限的积累后,其数量会大幅度增加,就算对其采用分类归档,在实际查找过程中也会消耗很长时间。同时,纸质档案还存在一定的存储问题,虽然档案的纸张都有特殊要求,但我国地域广袤,地区条件不一,部分地区无法使用质量较好的纸张,一些地区较为潮湿,会增加纸张的湿度,导致字迹容易出现模糊问题,影响档案的有效存放时间。对于较为干燥地区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发生,造成档案的损毁;另一种存档方案为电子存档,在20世纪,我国就已有电子存档方式。电子存档的成本较高,大多数情况下是储存较为重要的文件,但这种方式也有储存风险,当时的电子存档设备制作材料不够规范,制作方式也不够严谨,时间一长,会因为空气中各种微生物导致设备老化或者是被腐蚀,还存在对设备进行保养的问题,当时的保养,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用抹有清洁剂的毛巾擦拭设备表面,并不能对设备起到实际的保养作用。当前,利用智能化的归档方式能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提升交通运输档案的存储能力。

3.创新档案的管理模式。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范围较大,现在已包含公路、铁路、水运、港航、机场等领域,多种交通项目增加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管理难度,其中开展的相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咨询服务类型繁多,以及各决策层管理难度较大、档案种类复杂且数量庞大,这些原因导致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交通运输管理规模越来越庞大,所产生的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种背景下加剧了上述问题的严重程度。因此,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产物,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使交通运输档案的管理智能化,使电子文件管理具有高效性、准确性以及即时性是现代化交通运输行业的基本要求与必要保障。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时,很多行业也在创新进步,5G、物联网的新兴技术诞生,能更好帮助现代交通运输档案的管理与发展,将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分散管理,能很好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整理耗时长、文件易受外界影响导致受损、空间限制因素等问题,能有效将传统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与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使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4.延长档案信息保存年限。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交通方面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各种车辆档案层出不穷,这也就导致了交通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多,通过探究交通数据电子文件,智能化归档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档案的储存期限。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档案信息通常采用纸质保存方法或者是简单的电子档案记录,但是随着我国交通行业越来越发达,单纯的纸质保存以及电子档案保存已经不能满足交通档案管理的需求,这也就说明交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如何延长档案信息的保存年限成为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通过采用交通运输元数据电子文件智能化归档方法,在提高信息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延长档案信息的保存年限,对普通的纸质档案信息而言,电子文件智能化归档方案要比纸质文件保存年限长很多,而且在调取时也更加方便,而相较于普通的电子文件保存而言,智能化的归档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数据的保存效率,在有需要时可以第一时间调出某一时间段或者是某一地区的交通数据,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数据的保存年限与管理效率,也就能够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总体发展,为以后的交通运输数据保存打下良好基础。

二、交通运输元数据电子文件智能化归档方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符合现代化的工作制度。交通运输档案的归档是一项幕后工作,大众更关注相关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享受交通运输带来的便利。同时,这类载人数量较多的大型交通设施的安全性是大众最关注的部分,虽然这类大型惠民项目的安全性是经过层层严格审查,但审查部分是普通群众看不到的,导致群众对于交通运输归档的关注度较少。很多群众认为交通运输归档不具有重要性,在此大环境下,一些相关部门也认为交通运输归档管理不重要,严重妨碍了交通运输归档的发展。交通运输归档管理实质上是一项十分复杂、需要很大耐心以及细心的工作,但由于相关部门对于交通运输归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在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造成交通运输行业与交通运输归档管理发展的两极分化,大大降低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2.缺乏现代化的专业人才。由于交通运输建设与交通运输档案的发展差异巨大,导致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由于大众对于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严重不足,导致交通运输档案管理报名人员虽然有很多,但实际能够录用的人才较少,产生较大的人才流失,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岗位招不满人。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相关专业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实操能力,并对于交通运输行业具有深度了解,能自主及时收集有效行业信息以及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满足上述条件后,还需要具备能熟练应用大数据的能力,帮助建立与完善交通运输档案的数据库。此外,因为有很多交通运输部门,特别是处于一线运输部门,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建立相关的档案储存室或档案管理部门,缺乏相关专业性技术人员,更没有建立地方档案数据库,加上一线的运输部门工作人员较少,常常出现一人多职的情况,他们只能处理基础的交通运输业务,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相关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

3.软硬件设施需要更新。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将传统交通运输档案转换为现代化的电子文件管理过程,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其管理和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化电子设备、技术、系统、工具。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有些不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档案还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阶段,不具备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条件,其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不完善,更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导致档案管理发展缓慢。

4.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有待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获取与传播都较为便捷,互联网的普及让大众得到获取信息的便利,但同时在这些便利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交通运输行业主控部门是国家相关行政机关,自然会涉及一些重要的文件与信息,更需要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和管理,并应及时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防止因信息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盗用造成严重的损失,确保档案文件与信息安全是现代化背景下交通运输档案管理正常运行的必要基础。但目前很多地方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在安全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三、交通运输元数据电子文件智能化归档方法具体措施

1.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培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档案信息管理的改革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和支持。首先,需要从领导层面加强相关意识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来普及相关知识。例如,通过知识讲座、报刊、专业网站、电子信息平台以及部门内相关系统培训,普及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基本知识,让各部门了解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工作过程,知晓档案工作涉及的范围,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并学习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其次,在面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保留相关凭证、文件、数据,并主动上交相关文件与数据,减少档案工作人员信息收集的时间,增加信息收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最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应该增加一定的资金补贴,并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保证交通运输档案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效率。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想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减轻工作人员的基础业务压力,应该以人为本,毕竟现代化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还是需要人力进行操作。目前,交通运输档案管理部门严重缺乏高度专业、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在职工作人员虽然具备较强的档案管理能力,但是缺乏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部分偏远地区甚至还未接触到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因此,需要构建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传统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现代化人才管理模式应将传统培养模式与现代化的教育内容结合,在保证其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知识的前提下,增加现代化科技设备的相关知识与实操技术,培养综合性较强的档案管理人才。一是在部门中引进具备现代化专业档案管理技能、计算机操作能力、基础交通运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增加部门管理的综合能力。二是利用现代化专业人才,在部门中实行定期的系统性培训,培养在职人员现代化知识,增强其对档案数据库的实操能力,从而实行档案管理部门全面化的综合能力提高。

四、结语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6

关键词:图书档案管理;RFID技术;高等学校

随着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不断增加,因而图书档案信息也在逐渐增多。这给高校图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效率以及管理准确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合理使用RFID技术对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现状

(一)图书档案管理观念落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档案建设的工作不够重视,以及高校内图书馆中的图书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完善。这些都导致图书档案管理观念和方法落后,图书档案信息和档案资源没有及时得到处理。部分高校即便是进行了图书档案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管理观念落后,长时间疏于管理,也会导致一些图书档案资源被长时间堆积,给之后的整理工作带来相应的难度,而且对图书档案资源的真实性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

(二)图书档案管理水平低下。从整体的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情况中分析来看,目前部分高校的图书档案管理水平比较低,有一些高校还在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对图书档案进行管理。这样会因为人工原因导致档案的信息保存不够完整,相关的档案信息不能被及时处理,而且由于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保障,使得图书档案的管理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高校图书馆在档案管理中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分类。这会使得整个高校的图书档案管理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对高校的图书馆发展建设产生影响。

二、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RFID技术,也就是射频标识技术的简称,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通信的新型技术,在高校的图书档案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磁条——条形码”手段进行图书管理。这种技术虽然在使用上能够满足图书管理的部分工作,但是并没有办法依据磁条技术为图书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在RFID技术应用之后,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将产生质的飞跃,利用RFID技术对图书进行分类,可以极大地提升图书馆借还书籍以及书籍的排架工作效率,利用RFID电子标签来取代传统的“磁条——条形码”,采用相关仪器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扫描,从而达到识别书籍的目的[2]。RFID技术具有非常庞大的储存量。相比传统的“磁条——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具有数据读取范围大、可随时更新、重复使用等优点。科学地利用RFID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发展的智能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三、RFID技术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RFID技术提高图书档案管理效率。RFID技术对数据识别相较于传统的“磁条——条形码”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高校利用RFID技术可以使图书档案管理实现信息自动化管理,优化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服务流程,更方便学生在图书馆进行自主书籍借阅活动。RFID技术中的电子标签对于整个图书借阅流程来说就是一个标识,以标签作为依据在整个系统中进行流通。在图书借阅和归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RFID标签可以直接查询到学生借阅的书籍所在的分类,并且根据电子标签信息直接定位到书籍位置。这不但提升了图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对于管理工作流程也能有一定程度上的缩减[3]。工作人员利用RFID技术能够高效地完成图书档案的入档工作,通过对RFID标签进行特殊编排,使相应档案的电子标签具有唯一性,工作人员在之后的图书归还以及档案管理中只需要将唯一的电子标签进行录入即可完成档案管理和入档工作。RFID技术能为实现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提供帮助,为图书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进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利用RFID技术提升图书档案数据的安全性。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图书档案安全性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RFID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RFID技术中使用的电子标签就是书籍的唯一标识,电子标签都是被提前录入到整个RFID系统当中。因此,当图书档案产生变化的时候,系统会根据变化比对数据库中的内容,准确地定位产生变化的电子书签,并且迅速给出相应的提示。这对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RFID技术还能对文件信息和图书档案在馆内进行实时定位,能够为同学们查找书籍文献提供更多的方便,并且对图书档案的安全性也是一种保障。

(三)利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智能化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基础。高校图书馆也会向着智能化图书馆建设迈进。RFID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但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效率,而且还保障了图书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相比而言,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了,新型RFID技术的应用直接优化了图书档案的管理模式和学生的书籍借阅方式。这对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很多机遇。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在档案管理效率上提升一个档次,而且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上有一定保障。RFID技术能为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其应用需要逐渐铺开。高校要利用好RFID技术的高效性和耐久性等优点,提高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李燕.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传媒论坛,2018,1(21):138-140.

[2]黄光辉,陈江红.条码技术与RFID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的对比研究[J].青年时代,2018(20):287-288.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7

关键词:财务智能化;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在现代技术及设备的应用下,我国医疗事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医疗行业各个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医疗财务管理需求,因此,实现医院财务智能化管理符合当下时代所趋。在互联网及智能技术的应用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如何把握住发展机遇,克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则是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也是当下医院财务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一、智能化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

(一)财务智能背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1.财务管理更加信息化

在现代技术的融合之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结合现代技术扩大传统区域,在原有核算的基础之上为医院当前的发展提供目标与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当前医院发展现状,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战略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基础。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够将财务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搭建财务管理智能化体系与信息化财务管理方式,能够为医院财务报表及财务信息公开透明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这种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从而实现医院资源的有效配置。

2.财务管理更加精确化智能化

背景之下实现了数据的云处理与现代技术的应用,这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相关数据更加细化,这种精确的信息化处理水平保障了财务管理过程中数据的精确,同时也确保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基于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能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对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进行预期,在智能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方式实现了医院内部信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流通,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医院各个部分运营实际情况,为医院的管理方向奠定基调。与此同时,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实现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为决策者提供当前财务管理现状,为资源的有效分配及成本控制打下基础。3.实现了财务管理融合化智能化背景下数据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可以说,在先进技术的推动过程中数据资源也成为各项工作当中的关键点,财务智能化需要基于当前已有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在智能化背景下也越发出现融合的趋势,加强了财务管理实际职能。当前财务管理的融合需要相应财务管理制度的帮扶,才能够确保管理职能的高效运作,结合智能化发展背景,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医院方面需要将技术与工作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不仅确保工作内容高效,同时还要提供智能化的操作技术,完善操作水平,实现对未来突发情况、紧急情况的判断与处理。

(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医院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发生改革与发展,基于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将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应用至当下已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下,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确性,提升医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当下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大力推进,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财务数据管理的准确度。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大多数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来保存财务相关数据,容易导致财务数据出现纰漏。而在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之下,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财务信息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人工疏忽而造成的数据错误的问题,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提高数据管理准确性。二,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是提高医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医院涉及到的财务信息量较大,一个医院内下设各个科室包含不同部门,因此对各部分的财务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工作量巨大,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能够加强对医院财务信息的数据统计效率,优化财务信息管理效果。医院通过建立财务数据信息处理平台,能够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以及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反映,从而起到对经营策略的调整,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三)医院财务智能化管理发展的前提

第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化需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保障,通过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数据技术支持,从而引导财务管理工作向智能化数据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当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以当下的发展基础来实现数据化、信息化的融合。第二,共享服务应用为前提。当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以先进的共享服务为基础,能够使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向业务型、战略型方向发生转变,财务共享服务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融入至智能化技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展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二、智能化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基于该背景,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针对患者提供智能化门诊服务

病患求医挂号是最为常见的流程,医院挂号收费处几乎每天人满为患,不仅对于患者来说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排队等候工作上,同时挂号收费处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针对当下的挂号收费工作做好现金管理工作。智能化背景之下能够完善门诊服务,提高门诊服务效率,节省患者排队、挂号、缴费时间。患者可通过医院网上自助服务,提前进行预约,在手机上完成缴费等工作;系统内收到患者预约信息后能够调取出该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第一时间将患者相关病例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提供最佳的诊疗流程。患者按照医院网络平台的智能提醒,实时获取当下诊疗进度,安排个人就诊时间。当前已有很多医院逐步实现智能化门诊服务,将原有的现金缴纳人工排队的方式简化为网络平台提前预约、线上支付的财务管理,从而简化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面向医务人员,提供智能化临床数据库

信息技术及智能化背景下,能够更好的实现数据的储存以及归纳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使医生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快速的调取病人相关的病例信息,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存储,对相似病例的实验室数据进行调取工作,快速的建立起疾病分析模型及临床诊疗过程,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病人用药同样影响到治疗效果,药剂部门也可通过智能化数据库,对医院当中具有同样疗效的药剂进行分析,针对病人实际情况提供适合病人的伤害性最小的药物,避免药物滥用现象。在医院各个工作部门产生相应财务数据后,每天固定时间将部门财务数据上传至财务部门,从而实现财务人员对财务预算的控制和分析,进行有效调整。

(三)针对医院决策部门,实现智能化决策

大数据时代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全面、客观的数据分析,帮助医院决策层从宏观层面考虑当下已有的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分析,辅助决策层进行科学决策。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联系性较差,各部门数据并未实现统一问题,各个部门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当决策层需要相关数据信息,则需要从不同系统导出再通过人工进行处理,效率及数据准确率都受到影响。信息技术及智能化平台的搭建,为当下医院各个部门的数据分析提供更有效、更具备效率的处理,统筹医院当下已有水平及资金能力,对相关资金支出做合理考虑。除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外,智能化背景下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对医院的可视化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可安排市内医院下载同一软件,在同一个软件平台上上传医院财务管理数据,从而实现对医院内部财务信息的监控。但在这种方式下,可能会存在数据差异等问题。所以,基于大数据背景,可通过建立医疗行业数据资源体系库,实现数据的流通,既能够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还能够搭建起政府、社会、医疗机构一体化协同合作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财务智能化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已有医院引进了先进技术,实现了财务管理智能化。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智能化财务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财务管理智能化水平较低。当前现有医院财务管理智能化建设水平不足,许多财务上的数据处理工作仍需人工完成,只实现了财务管理部分智能化。究其根本,一方面,智能化设备更新工作不及时导致技术水平与实际发展存在脱节,另一方面,相关管理层对智能化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财务信息系统更新较慢。考虑到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较晚,因此在财务智能化管理上起步慢,相应软件研发与系统建设工作仍在探索之中。因而当前财务信息系统存在一定问题,更新速度无法迎合时展速度,一些具体财务工作还需耗费大量人力,降低工作效率。这种现状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智能化水平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第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很多财务人员在使用智能化管理设备时无法应对自如,进行数据处理时难以高效进行整理工作,个人缺乏一定的智能化操作经验,这样对医院财务智能化工作的开展与发展造成阻碍。第四,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基于大数据背景实现医院财务智能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减少未来可面临的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制定恰当的发展路径。所以医院财务智能化管理工作是实现医院长远发展的保障。这需要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对风险管控的关键性,在结合现展理念与发展技术之下进行有效数据分析,提高个人居安思危意识。

四、医院智能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策略

(一)及时更新财务管理先进技术,引进智能化设备

由于受到技术及设备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发展水平尚低,因此医院需要根据当前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积极建立更新财务系统,紧跟时展角度掌握当下时展先进技术。积极搭建智能化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发挥财务管理当中的管理作用,为医院其他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在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加强信息共享,发挥已有数据的作用。结合医院目前实际对未来资金收支做预计,从而能够起到资源合理配置作用。另外,结合财务管理智能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人员及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从而加强对各部门的有效监督,确保医院财务系统的高效运作。上层领导作为在系统开展过程当中的重要支持者与关键人物,需要加入的医院财务管理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当前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完成对数据的审核,统一规范财务管理系统各项工作。

(二)加强各个层级对财务管理等认识

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智能化推进过程中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在于现有领导层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加强领导层对医院智能化财务管理的认识同样是需要重点开展的内容。领导层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财务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在当前的必要性,加强领导层级对财务管理智能化的资金投入与人员支持力度。我国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包括质量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而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则需要使用专业财务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弊端,不能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因而导致后期在具体工作中无法实现数据的联通,这样为工作人员相关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降低了效率。实现财务管理智能化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同时还能够确保其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将医院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业务与管理工作集中在一个系统中,实现各项工作之间的数据化对接以及自动化处理,从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能力

医院财务智能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专业财务人员的支持,医院在确保智能化发展意识以及技能投入方面的情况后,同时要加强对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与管理工作,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操作经验,提升工作人员操作水平及岗位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工作。第一,开展定期培训工作。医院可组织现有财务人员定期进行相关学习工作,形式多样,例如专家讲座、小组外出学习等方式,这样的形势下能够让已有人员结合原有经验,实现与当前先进技术的对接,提高个人发展能力,实现财务人员在时展过程当中的专业性,为医院未来的财务智能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第二,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医院要认识到当前国家发展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养全面能力的人才。所以医院也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通过待遇、福利、激励机制等方式来吸引人才,从而为医院当下智能化建设提供新鲜血液与支柱。

(四)建立健全医院财务智能化档案数据库

当前社会发展以数据收集为基础,形成信息化社会。因此医院在开展财务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数据的搜集,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档案库,实现数据的多重备份与多重保障。结合当前已有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明确规划未来医院要开展的财务档案整理工作,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实现智能化管理方式。与此同时,财务部门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信息录入以及管理制度建设,以完善的系统搭建为财务档案数据库资料提供保障。另外,医院还需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确保各项数据资源的安全性与监控性,避免出现数据泄露和数据遗失等情况。除上述策略,在智能化发展背景下,医院还需认识到财务审计在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庞大的信息工作涉及到审计各个方面的问题,审计正确与否涉及到医院具体情况。因此,新形势下,搭建医院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建立智能化审计制度,提升审核效率,更好的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服务。

结语

智能化档案建设范文8

关键词:国家综合档案馆;智库建设;知识服务;知识经济

一、引言

智库是指运用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方案或者优化方案,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是党和国家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社会的发展对于智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现阶段需要一个强大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特征的智库作为向前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智囊,为国家决策作出科学的信息参考与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信息资源财富的重要存储机构、国家重要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国家综合档案馆参与智库建设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我国智库建设中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追求目标,也是提升档案部门服务水平、实现档案工作自身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档案馆参与智库建设的现实困境

1.馆藏资源的非现行性。文件价值理论根据文件所起的作用,把文件分成了现行性、半现行性、非现行性三种类型。现行性文件能够指导现在进行着的事物发展,而非现行文件则不具备此项功能[1]68。在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只要经过程序上和手续上的确认,就能够作为档案进入档案馆,并逐渐在综合档案馆中占据主要地位。这些是历史性文件,是前期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缺乏预见性与精炼性,对于现行事物的指导性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这对于档案馆参与建设全局性、前瞻性的智库来说是一个重要阻力。

2.资源价值的非针对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涉及时间较长、领域较广、主体较多,其蕴含的价值总量较大,然而其是一个全面的而不是某一领域的集合,平均而言,其单份文件价值并不够丰富,缺乏针对性,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重新分类和整理之后才能进行利用。如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学者来说,所获得的档案记录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对于只需要一个结果的研究者来说就会产生多余的步骤。此外,肩负“为党存档,为国守史”的职责使命,综合档案馆存储的大多为党政机关的原始性文件,缺乏高质量、深层次的档案资源开发产品,对于智库所需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资源来说并不匹配。

3.组织服务与智库建设需求的不匹配。当前,我国综合档案馆东、中、西部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各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缺少顶层设计与规划,综合档案馆与专业档案馆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对各级各类档案室的监督与指导存在脱节与缺位。更为重要的是,机构职能与思想大多被桎梏于收集与保管,缺乏面向新时期的信息服务理念与技术,对于决策支持的重视不够,存在妄自菲薄和不作为的现实现象。具体表现为,知识服务方式相对单一,知识服务内容层次较少,服务平台建设薄弱,主动服务意识差,资源开放利用程度不高,服务部门人才配置较低[2]47。同时,由于馆藏资源种类和数目较多,档案馆编研人才短缺与人才结构单调,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所编研的成果价值较小、服务范围窄,难以支撑国家、政府决策。

4.大数据局、图书馆等相关服务机构的竞争。综合档案馆参与智库建设遇见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于内部的,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内部问题包括档案馆自身资源的性质,原始性、非现行性和非针对性,以及档案馆内部的组织机构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在外部,与情报所、图书馆、大数据局等同类机构相比缺乏竞争力的问题也依然严峻。档案馆和图书馆基本性质一样,都是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担任着收藏保管文化资源、提供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任。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于档案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用户增加却非常少,这是因为图书馆储存的信息资源类型与形式更加丰富,资源集约程度更高,针对性强,利用更为便利,这样的知识结晶更利于智库决策以及系统吸收。档案馆相对于大数据局来说,竞争力更小。大数据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专业分享各种数据,能够就某一行业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记录,借助机器程序能够精准给出结果,能够被人们直接利用起来,而档案馆更多的是收集,收集的内容交错复杂,很难进行分析。

三、我国综合档案馆参与智库建设的实现路径与未来设想

1.机构整合与优化。想要促使档案馆参与智库建设,就必须对档案机构进行整合和优化。第一,应当完善档案事业的顶层设计,建立档案馆与智库决策部门、其他信息职能机构的沟通联系渠道,对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给予重视,对西部以及落后、偏远地区综合档案馆加强资金支持与技术辅导,探索综合档案馆参与智库建设的新模式,比如在发展较快的综合档案馆开展试点建设,再逐步推广的新方式[3]121。第二,设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于全国各行业档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突出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针对性,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解决和指导其参与智库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第三,对于综合档案馆内部的各个机构应当实施精简原则,进行部门整合以及组织优化,设立专门的智库支撑部门,把参与智库建设作为档案馆新的业务来拓展,提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专项活动专项管理,落实主体责任。

2.加快智能化进程与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潮流,国内很多领域也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具体到档案参与智库建设,智能化首先是实现数字化,将实体信息资源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当中[4]37,实现信息的利用方便、安全高效,解决东、中、西部地区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资源共享、远程利用打下基础。在数字化基础上,要迈向智能化、智慧化,建立分布式共享档案信息平台以及全周期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物联网、数据云、区块链等进行信息资源的远程抓取与自动管理,利用数据分析程序快速形成分析报告,基于安全的内部网络,在党委、政府各部门以及资源库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辅助决策,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速流转与自动化。

3.智库知识服务的再设计。新时期对于综合档案馆参与智库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档案馆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对象,通过专业技能与素养深入分析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经过抽取整合实现创造性的信息资源设计,将传送方式作为建设途径,满足档案知识资源的组织与增值[5]46。基于现实情况,应当对智库服务进行再设计[6]15,抓住档案的长处,突出档案价值的针对性,服务多元主体,做好服务流程,完善制度建设。第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安全保障工作以及信息资源的自动抓取与组织,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针对性强、集约化程度高的专题库,辅助智库部门的信息收集与利用,并对智库活动进行数字化存储与记录[7]111。第二,提高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服务效果、服务追踪等方面的标准,总结现有的信息服务经验,结合智库特点,重点提供与智库关注问题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服务,为智库机构和智库研究提供直接的、专门的文献保障和资源支撑,以提高效率、追求卓越为目标,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和准入标准,提升参与智库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注重用户沟通与反馈,探索服务方式与平台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

4.人员的重构与服务。以参与智库为目标的档案知识服务,必须建立在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之上。当前,综合档案馆缺乏智库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具有智库相关工作经验以及多学科背景的人才较为缺乏。为此,要建立一个层次合理、组织科学、结构稳定的智库人才队伍,要求学科广泛、年龄级差合理、技术过硬、服务意识够强,也要坚持对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养。参考西方国家的智库建设,可以大量引入政府人员、高校教师、其他社会人才作为后备与辅助力量,鼓励学历深造与技术培训,提高队伍创造力,提高档案馆的多功能价值以及科技化水平。同时,对于馆内人员提出的要求,应该给予一定的满足与激励,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好聚才工作[8]39。如此,才能提升参与智库建设的活力,加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决策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智慧化的科学决策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