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论文范例6篇

油气勘探论文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1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教学方法;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7-02

《油气田勘探》是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油气勘探的基本任务与工作程序、油气勘探各阶段的工程部署设计方法、不同类型勘探资料录取要求、了解油气勘探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本课程综合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油气勘探系统”的理念,系统掌握油气勘探各阶段的根本任务、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等。

一、《油气田勘探》课的性质与特点

1.《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与《石油地质学》的比较,就能很容易理解《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性质。《石油地质学》是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根本任务是阐明石油地质三大核心理论问题,即:①石油天然气的成因问题;②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问题;③油气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问题。这三方面的理论是油气勘探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而《油气田勘探》课的核心是阐明如何来实现油气勘探中的三个核心目标。这三个目标分别是①高效:提高勘探的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②快速:缩短勘探周期,加速勘探进程;③经济:以尽量少的勘探投入探明更多的油气储量。因此,《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理论基础与方法应用的关系。《油气田勘探》作为《石油地质学》的延伸和实践部分,是以《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油气田勘探》的经济规律为指导,系统阐述油气勘探预测方法与技术、油气勘探程序与部署设计、油气勘探评价与决策以及油气勘探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如果说《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属于理论地质学的范畴,那么,《油气田勘探》就是找油的方法论,因此属于方法地质学的范畴。

2.《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油气资源勘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油气田勘探》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油气田勘探》处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金字塔的顶端部位,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石油地质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等;第二层次为地质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地质学基础原理,如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第三层次为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与石油勘探开发紧密相关,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油气录井工程、油气资源遥感等。第四层次则属于综合应用层次,包括《油气田勘探》和《油气开发地质》两门课程,前者偏于油气勘探,后者偏于油气开发。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很强。由于该课程属于“上层建筑”,综合性极强,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讲好每一堂课,就必须广泛收集有关油气勘探方面的历史素材,对油气勘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开展一定的总结和研究,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业经验,具体承担过与油气勘探相关的科学研究,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油气田勘探》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

《油气田勘探》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勘探方法与技术、勘探程序与阶段、勘探部署与设计、勘探评价与决策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教学思路也应该区别对待,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勘探方法与技术――“启发式教学”。油气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钻井工程方法等,这些勘探方法的具体原理已经在专业基础课程部分进行了介绍,在《油气田勘探》课程中主要是侧重各种方法在勘探中如果具体加以应用,特别要强调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要针对勘探任务和目标,采取最佳的技术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因此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启发式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具体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题,特别是要注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勘探程序与阶段――“对比式教学”。对比教学就是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同条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帮助人们区别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其规律。因此,对比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对比式教学法非常适用于油气勘探程序和勘探阶段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勘探勘探,先勘后探”,油气勘探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达到“快速、有效、经济”发现油气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与经济价值的目标,特别强调“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精”的客观认识过程。首先,要从盆地整体着手系统解剖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然后选择有利的生油凹陷及周边进行勘探,力争早日发现油气田,发现油气田后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去评价油气储量规模及其开发可行性。因此,勘探的阶段性是非常明确的。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在确定勘探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勘探对象、根本任务、主要成果、重点研究的内容、勘探综合评价方法等进行对比,让学生尽快建立勘探程序的概念和勘探的整体思路。在勘探阶段各部分内容(大区概查、盆地普查、区域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重点讲解第一部分,其余四个阶段的教学,则可以以例子的形式,引导学生按照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去自己分析和思考。这样就可以达到又快又好的教学效果。

3.勘探部署与设计――“研讨式教学”。油气勘探部署与设计,包括野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气钻井等设计内容,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油气勘探工作风险众多,包括地质风险、工程和技术风险、政治和经济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因此在勘探部署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风险,特别是地质上的风险性,因为它是所有风险中最常见的。在油气勘探部署与设计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内容在于各种部署设计的目标、地质条件分析和风险分析。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研讨式教学的方法。所谓研讨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来分析解答。以预探井的井位设计为例,老师应根据预探井设计的目的和设计原则,设计出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勘探区带,并给定一定的石油地质背景条件(如构造、地层、岩性、圈闭类型),让学生先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非得让学生拿出绝对正确的方案,因此也就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达到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的目标。

4.勘探评价与决策――“辨析式教学”。勘探评价与决策部分,主要是介绍油气勘探不同阶段的勘探总结评价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如果进行勘探决策与目标优选。评价部分主要是讲思路,即评价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评价;决策部分则主要是讲策略,即通过怎样的思路来决策。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教学,可以采取所谓辨析式教学方法,它是指针对教学中的某一具体内容,确定辨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辨析,最后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授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勘探区带和圈闭等目标地优选上特别值得应用该类教学方法。以圈闭的的评价优选为例,通过对圈闭油源供应、圈闭形成演化历史、储集层质量、油气保存条件等地质评价内容得到了两个圈闭A和B的地质条件得分(假设A-0.65;B-0.85),同事通过对圈闭规模、储层物性等参数的分析开展了圈闭资源评价,预测出了两个圈闭可能的含油气规模(A-5000万吨;B-1000万吨),如果在勘探经费有限的条件下,最先考虑钻探哪个圈闭?围绕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是选A还是选B。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必然会认识到地质风险大小和勘探经济价值高低的问题。关键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决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勘探阶段的因素。如果在一个盆地勘探过程中,久攻不破,那么这时候重点是考虑地质风险,因为及早突破出油关对整个盆地的勘探意义重大,这时候应选B;如果勘探处于中后期,目标是发现大油气田,这种情况下,出油关已经突破了,那就可以选A而宁可冒无油的风险。在学生辨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出圈闭优选过程中“保守型决策”、“冒险性决策”、“保险型决策”等不同决策思维模式。针对“保险型”的决策模式,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有几十个圈闭,那么如何来构建一个定量指标,以确定他们钻探的前后顺序”,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假设,逐步引导学生去考虑“数据归一化”、“加权求和”等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油气田勘探》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对勘探技术与方法,应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自我发现各种方法和原理的差别、各自的应用条件,以及各自的技术优势与技术缺陷;对于勘探程序及阶段,则应该采取对比式教学方法,举一反三,通过对比,建立不同阶段的目标、勘探手段、研究方法等明确的概念和认识;对于勘探部署与设计,研讨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找准分析问题的思路,达到主动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勘探评价与决策,应采用辨析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辩论中去更深刻领会各种决策模式和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庞雄奇,张树林,吴欣松.油气田勘探[M].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尹德今.论启发式教学[J].绥化师专学报,1995,(2).

[3]秦婷.浅谈比较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应用[J].音乐教学,2010,(23):31-33.

[4]韩英.比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16):163-164.

[5]吴国平.高校法学教育研讨式教学法探析[J].太平洋学报,2008(6):46-47.

[6]辛仁臣,李桂范.试论本科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53-56.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2

[关键词]岩性圈闭;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成藏模式;成藏控制因素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033-01

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是石油地质学中油气成藏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所有油气成藏的研究工作均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复杂,具有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高风险的特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地质理论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是什么呢?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是在何种成藏动力的驱动下沿何种通道以什么相态进入岩性圈闭,岩性油气藏的含油气性差别较大,其成藏机制是什么?均是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研究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在中国东部盆地,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20世纪80年代后期,济阳坳陷由构造油气藏勘探逐渐转为隐蔽油气藏勘探,90年代后期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勘探的重点,目前,砂岩岩性油气藏累计探明储量为60244×104t,占济阳坳陷总探明储量的17%。

由于岩性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勘探上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特点,这类油气藏的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有关岩性油气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分布规律、成藏机理、分布预测方法和技术,特别是成因机理(包括地质条件、动力、相态、排驱方向及含油气性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创造性进展。

1 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岩性油气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美国著名石油学家A.I.Levorsenl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2]。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各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例如前苏联北高加索海西期亚速一班库含油气盆地南部斜坡带发现了上倾尖灭的哈德砂岩岩性油气聚集带,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斜坡带的帕宾纳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聚集带。在中国中东部盆地,如南襄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先后不同程度地发现了大规模的岩性圈闭油气藏。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第三系核桃园组岩性圈闭油气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榆林、苏里格庙大型气藏和中生界安塞大型三角洲沉积砂体岩性油藏以及2001年发现并于2002年建成的陇东西峰长8油田,均属于大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了大批的岩性油气藏,如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先后发现的梁家楼油田,牛庄油田,林樊家油田、史南油田及东辛油田的营1l砂岩体。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有关岩性油气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分布规律、成藏机理、分布预测方法和技术,特别是成因机理(包括地质条件、动力、相态、排驱方向及含油气性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创造性进展。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经过刻苦攻关,建立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及相应的勘探技术,使我国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岩性圈闭及油气藏形成的特点

2.1 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

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岩性或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称为岩性油气藏。储集层岩性的纵横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但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和成岩作用的差异,导致沉积物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尖灭体、透镜体及物性封闭圈闭等[3]。

在岩性变化大的砂岩、泥岩沉积剖面中,常见许多薄层砂岩互相参差交错。有的层状砂岩体顶、底均为不渗透泥岩所限,在横向上亦渐变为不渗透泥岩,砂岩体呈楔状尖灭于泥岩中,这就是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在砂岩尖灭端部以及透镜体的两端,往往泥质含量增多,渗透性变差;而向砂岩体主体,泥质减少,渗透性变好,形成透镜体、岩性尖灭圈闭或物性封闭圈闭等。除砂岩相变形成圈闭外,碳酸盐岩(粒屑灰岩)也可由于岩性改变而形成岩性圈闭,如生物礁油气藏。在成岩和后生作用期间,由于此生作用使原生的岩性圈闭发生变化,并使储集层的一部分变为非渗透岩层,或使非渗透层中的一部分变为渗透性岩层,形成岩性圈闭。如在厚层砂岩中,由于渗透性不均,也可在低渗透砂岩中出现局部高渗透带。在碳酸盐岩地区,由于易于发生溶蚀和此生作用,故容易在成岩阶段形成岩性圈闭。

2.2 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形成特点

根据储集体类型,岩性油气藏可分为4类,即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和火成岩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类。按圈闭的成因,岩性油气藏可分为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物性封闭岩性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等4种[3]。根据有效烃源岩与储集体的配置关系,可将岩性油气藏分为两类,即接触烃源岩的岩性油气藏和不接触烃源岩的油气藏,前者被烃源岩包围或部分接触,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通过烃源岩的层理、裂缝及砂层直接进入储集体;后者烃源岩与储集体之间存在几十甚至几百米厚的泥质岩层,只有通过断层、裂缝等油气输导体系才有可能成藏。

3.结论与认识

在阅读岩性油气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识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和赋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勘探开发所需的方法与技术仍存在许多不适应,加上岩性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复杂,导致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勘探上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特点。

(2)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的地质过程,其中初次运移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关键。与岩性油气藏有关的成藏机理是水溶对流、水溶泄流、单相渗流、混相涌流机制。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3

[关键词]石油地质类型 勘探 影响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08-01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多学科协同研究为基础的综合勘探体系,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石油勘探技术正在走向集成化、精细化,并逐步渗透到油气开发领域。有关数据表明,以有效的勘探技术为手段,从而使得其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在整个综合勘探体系中,各个地区的地壳运动大多是呈多周期性的变化的。因此要从研究区域构造条件等的控制作用入手,要探究分析清楚一个地区的含油气情况,研究地壳运动的沉积基底结构对它们的影响。因而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最后在纵向上确定相互关系,明确有利的生油区和含油区,在横向上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所以,首先就要从研究区域构造条件的控制作用入手,研究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1 石油地质类型

1.1 生油层和储集层概述

生油层主要是指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岩层,其中含有众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石油及天然气,根据岩性不同可以分为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在生油层的地层面上,其主要构成为烃源岩,在沉积环境中能够保存并存进微生物的繁殖,从而促进生油层的发育,形成优质的石油原料。泥质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包括粘土层、泥层、页岩等。

储集层主要是指过滤流体的岩层,主要成分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同时还包含泥岩及火山岩等,在碎屑岩中包含大量的石油及天然气。碳酸盐岩储集层中主要含有白云岩、石灰岩等,并分成裂缝、孔隙、溶洞三种类型,其中含有的石油及天然气数量仅次于碎屑岩。当前,随着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都是在碎屑岩中发现的,而这些岩层中也包含较多的孔洞,从而为石油流体提供了可以流动的缝隙,除此之外,这些孔洞还能够进行油气储集,而随着孔隙的扩大,会逐步改变这种情况,当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溶洞。

1.2 石油勘探区域特征

石油勘探区域主要分为非常规和常规两种,在非常规的石油勘探区域中,前陆盆地中心能够形成丰富的油气藏,并大量发育,其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非常高,保存也比较完整。在坳陷的盆地中心能够形成煤系,为形成连续的、大型的油气藏提供有利条件。非常规石油勘探区域虽然地质较为复杂,但其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原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因此也是石油勘探企业的重要勘探区域。

大陆边缘容易出现地质运动,或者地震,或者位移,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社会稳定都有巨大危害,而在地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碎屑硫沉积,从而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随着地质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将有机物质保留在常规的岩层当中,从而不断发育,形成大面积的油气藏,这样也就为石油勘探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石油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

当概率密度函数越集中时,石油勘探评估的平均值就越可能实现,这也就为石油勘探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上述的非常规石油勘探区域和常规石油勘探区域,在非常规地带,石油勘探难度较大,而且需要耗费更多的开采成本,由此对于石油勘探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常规石油勘探区域,能够获取更多的油气藏,对于石油勘探技术的要求一般,但这部分区域是石油开采企业的普遍勘探区域,随着石油量的不断减少,这些常规区域的石油勘探区域和开采量也呈现下降趋势,由此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开采企业会更倾向于勘探非常规地带,这就需要其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技术,采取更科学的方式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从而满足石油开采需求。

3 石油地质勘探策略

3.1 加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当前,石油勘探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对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也必须采用新的勘探技术进行石油开采。首先要加强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的地质构造,可以根据地质储层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评估石油勘探区域,从而得出科学的勘探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开采储层石油。除了石油勘探技术的改进,还应当向物探技术及服务改进方面延伸,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并不断提升石油勘探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石油勘探过程中也要注重实现定量、定性描述,实现勘探方法的延伸,从而提升勘探质量及勘探效率。

3.2 坚持石油勘探质量与安全并重

石油开采企业进行石油勘探的目的是为了开采更多的石油,而最终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进步提供更有利的支持,近年来,石油勘探企业发生的事故不在少数,这是与石油勘探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石油勘探质量与安全并重的原则,应当在保证石油勘探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并通过运用各种新技术来实现石油勘探效率的提升及石油开采质量的提高。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满足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石油勘探需求,并确保质量与安全理念贯穿石油勘探及开采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实现我国石油勘探国际竞争力的真正提升,也更好的满足石油勘探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巨大,如果对于石油地质类型的了解不足而盲目勘探和开采,势必会导致石油开采成本费用增高,甚至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对石油地质类型加强分析,并针对其中可靠储层进行评价,以提升石油勘探效率,与此同时,还应当不断研究新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油勘探过程中,从而更好的满足石油勘探需求,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子齐.石油地层研究技术和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9(3).

[2] 张安生.莫索湾地区储集层沉积及成岩作用特征[J].新疆地质,2009(3).

[3] 吴因业,张天舒,张志杰,崔化娟.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0(1).

[4] 郭峰,陈世悦,王德海,胡光明,纪友亮,任国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1).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4

1.1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三大界面

1.1.1洪泛区岩性地层界面

岩性地层由于长年受到雨水冲刷,其油气中的水含量非常高,在泥质岩发育初期,岩性地质的高层界面会出现上下两个层级的洪泛面,这两个界面的泥质岩相互交叉,这种地质交互性地层界面,有利于发育岩性油气藏,同时这个区域也是岩性油气藏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1.1.2地质结构不整合的岩性地层界面由于地质结构不整合,所以这个区域内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很不均匀,上层和下层地质结构都有可能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位。经过长年风化林滤,各地质结构的储集层会出现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这些自然原因,也导致油气藏出现运移聚集现象。

1.1.3断层面岩性地层界面

盆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结构大多是断层面,在断层面形成初期,油气会跟随断层面走向在主干通道中运移,断裂活动造成岩石破碎或沿断层上涌的热液对储集层有明显改造作用,断裂对岩溶的发育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多期次发育的断裂有利于断裂开启,使水循环畅通,更有利于沿断裂带发育岩溶,对油气藏具有封堵保存作用。

2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2.1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应用原则

本文通过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勘探技术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可行性,在油气勘探之初,首先要对开采地区的地质结构、地质资源品质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合理可靠的勘探计划;

(2)地质类型,通过油气藏沉积特征,确定开采地域的地质类型,不同地质类型的开采方案和开采设备不同;

(3)定边界,在区域内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开采工程,必须建立一个密闭的开采环境,这样以便勘探技术人员确定地质参数;

(4)有效性,要提高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必须保证开采技术的有效性;

(5)确定开采目标,通过对岩性地层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有利于确定钻探的位置。

2.2火山岩油气藏采集处理勘探技术

因为火山岩的地质结构复杂,其油气藏分布范围很广,所以在火山岩上开采油气必须要通过分析三维地震资料,才能精准的找到勘探技术应用的难点和重点。其勘探过程涉及到的勘探技术有很多,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地质结构分析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勘探技术人员找到补偿炮点、检波点等分量的振幅差异,保持勘探设备在开采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2.3碳酸盐岩油气藏采集处理勘探技术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覆盖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特点,相关勘探技术人员应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该区深层碳酸盐岩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安装野外露头、测井等建立的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技术人员对碳酸盐岩油藏描述能力,成功解决了塔中地区台缘礁滩相和岩溶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预测难题。由此可见,这项勘探技术的应用性能非常好。

3结论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5

关键词:海洋石油开发;技术经济;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目前,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的现实资产就是油气储量,对石油开发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应当以储量资产价值最大化作为最核心的目标。油田开发一旦进入递减期,往往需要在原开发案的基础上追加投资,实现开发调整,目的在于延长稳产期和增加产量值。为了规避投资失误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就必须选用科学方法对开发项目的投资效果进行相关评价。

一、技术经济学简介

技术经济学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在实际社会生产中,找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并对两者实行最佳结合,采用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有关的经济效益计算、分析和评价,最终达到某一预定的目的。作为中国独创的学科,技术经济学最早于50年代被开始研究,之后经过不断的实践以及吸取国外有关理论和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交叉综合性学科。

考虑到油气勘探开发新项目评价的一项系统化工程,由于其广泛的涉及面,因此项目的投资环境、公司的投资策略以及项目本身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都会成为考虑对象。在评价中需要根据其关键因素和主要特点制定合理的主要评价内容及技术路线,这是由于考虑到油气勘探开发新项目特色多种多样,需要收集掌握的资料也存在很大差异。油田开采的着眼点为油气藏,其核心为有效储量以及潜力的评估,其基础为开发工程,考虑到开发难度分析的制约,针对合同模式研究项目的经济收益,根据投资环境进行决策进而通过反馈循环进行修正和完善。

二、技术经济学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技术经济学在其中实现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经济评价。作为一项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需要考虑的特点很多,包括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技术工艺复杂等等。其中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在石油勘探开发工程中又属投资最多、风险最大、技术最密集的领域,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勘探开发项目的特点合理地引进经济学,认真准确地对其进行评价,最终达到提高投资效益、杜绝投资决策失误的目的。

引进技术经济学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行业进行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类工作实现展开: 油气勘探,对油气勘探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是考察石油天然气勘探项目可行性以及构成项目建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石油天然气勘探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价,能够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油气田开发,油气田开发案是实现油气田合理开发的基础,其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以及风险高等特点,通过对其经济合理性进行论证,能够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展,进而杜绝投资决策失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油田基础建设,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油田基础建设可以说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保障。它所包含的陆地厂址选择、陆地地面工程以及海洋地面工程等,都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做好对这些工程的经济评价,在海洋石油勘探中显得极为必要。三类工作中,技术经济评价在油气田开发领域中是技术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

三、实证研究

某位于渤海湾浅海域的油田,石油储量有298*104t,油田面积3.1km2。根据此油田的地质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拟定三套油藏工程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油藏工程方案

油田距离陆地很近,要注水才能开采。根据地理位置以及油藏特点,提出如下地面工程方案:油气加热后再由海底输油管线混输,共建11个平台和计量平台,用栈桥连接其中,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回注,供水能力1000m3/d。

本次项目油藏工程为2套方案,地面工程1套方案,组合起来两套方案。总成本费用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累计销售收入、税金如表3所示。

表2 总成本费用测算结果

表3 累计消费收入、税金

油田开发生产相比于一般工业项目,是一种工艺特殊、程序复杂的能源采掘业,对运用技术经济评价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单一的技术评价存在局限性。考虑到投资方案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其评价内容和目标都不尽相同,要想达到正确的决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针对具体方案的具体特点选用最合适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油气勘探论文范文6

1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

石油天然气勘探是说:为了甄别勘探场地,抑或为了探查出石油天然气储量而实施的地质调研、地球物理探查、钻探作业和其它类的有关活动。有关石油天然气勘探支出的会计处理,有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两类。当前,全球普及度较高的是成果法。

1.1成果法的基础性特征成果法的基础性特征是:将探明储量相关的成本资本化,并依照特定的准则以折旧、折耗以及摊销的模式将其归入勘探出的油气产品成本内。假如产生的成本无法映射探明储量,这类成本就作当期费用处置。这类会计处理相比较来说,是少计石油天然气资产,多计开采支出。

1.2完全成本法的基础特征完全成本法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美国提出的,50年代末期以及60年代初期是运用的高峰期,如今已是与成果法相并列;完全成本法的理念是:油气产出活动的全部过程,无论成果怎样,都是为了探明油气储量,最后获取经济收益。所以,全部矿藏地区,勘探以及开发成本都必须资本化。这类处理将使公司的固定资产增长,降低支出,提升公司的账面盈利。因为成果法以及完全成本法所体现出的财会观念相异,两者处理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别。笔者对接近30个公司的调研中,成果法过渡到全部成本法,盈利就会飙升10%到百分之几百不等。TocheRoss&Company的调研指出:假如公司必须将完全成本法摒弃,使用成果法,净收益就会降低20个百分点,资产会降低30个百分点;股东的利益会降低16个百分点。第一波士顿的研究表明,由全部成本法过渡到成果法,净收益会降低55个百分点。

1.3完全成本法与成果法的争议处理目前,油气资产计价的两个模式能否共存?假如无法共存,那么应挑选哪一类模式?一部分专家指出不成功开采是计入成功开采成本的,这也是完全成本法的核心理念。其中,关键是寻到有价值的矿藏;而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成功项目的成本应资本化,这是成果法的核心理念。其中的关键是:一家运营艰难的企业能够通过成本资本化,在短时间内获取可观的利益。此外,从成果法推行者的视角来说,单单是与单项资产有关的成本才与计量相关,它类的支出应计入当期费用。

2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油气勘探会计处理构建

从本世纪初我国石油大鳄开始进军全球石油市场后,经财政局首肯,我国石油企业开始利用成果法核算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活动,然而却没有在文件中明文规定。油气勘探的原则以基础定则对资产的解读为切入点,要求勘探支出利用成果法实施计量,原则中将油气勘探支出分成未钻探勘探支出以及非钻探勘探支出。而且,非钻探勘探支出包含地质调研、地球物理勘探等环节产生的费用;钻探勘探支出包含地域钻探、评价井以及资料井建设等产生的费用。会计处理如下:①非钻探勘探费用计入当期损益。②钻探勘探费用在明确这类钻探井有价值以及储蓄量以前,短暂的资本化。对短暂资本化的支出费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明确钻探井中有勘探价值并有一定储蓄量的,将这类资产结转成井抑或有关设备成本。

③明确这类钻探井缺乏勘探的必要以及储蓄量较少的,将这部分资产扣减残值之后计入当期损益;④明确部分钻探井有勘探价值并有储蓄量的,将有勘探价值的钻探井勘探费用结转为井和有关设施成本,没有实际勘探价值的钻探井区域累计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此外,以一年为期,明确勘探区域权益。在钻探结束后一年中不能明确的,应将钻探井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是说钻探结束一个年度后所处的会计期间);在钻探完成后明确显示有经济效益可图并且有一定储蓄量的,业已费用化的钻探井的费用支出没有必要进行追溯调节,要将二次钻探以及完井后的费用资本化。而如此的会计处理模式既有极高的可行度,又权衡到会计谨慎性准则,规避无时间限制的资本化来做账的可能。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会计处理中应用成果法,对勘探力量较为理想的大型油气企业来说———自从建国以后中国大部分行业详尽殷实的勘探材料和前卫的人工地震勘探法,勘探作业的进展迅速,为发觉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构成的成本以及开采支出不多,并且这部分支出也能够抵税,与完全成本法下的所有钻探费用都进行资本化比较能够显著提升石油企业的收益。而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成果法为石油勘探企业的会计处理常规方法。但伴随时间的推移,到上世纪80年代确定了已全部成本法中折现价值填补的信息披露办法为标准进行会计处理。中间还产生了分歧,后来明确了应构建融合明确、测试、报告于一体的理论架构。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