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造影检查中优质护理的运用

放射造影检查中优质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分析放射造影检查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接受放射造影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45例。A组给予优质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B组为17.78%(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B组为77.78%(P<0.05)。结论为放射造影检查患者行优质护理可减少其不良反应,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放射造影;优质护理;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

放射造影检查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检查方法,其通过对病变组织和周边组织的吸收特征比较评估病变类型与程度,可提高疾病检出率,利于疾病的定性诊断[1]。其影像质量较高,安全性佳,但在造影剂等影响下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辅以护理干预。研究中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接受放射造影检查的90例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在该项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接受放射造影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45例。其中,A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范围是16~80岁,平均(46.21±0.51)岁。B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范围是17~81岁,平均(47.62±0.42)岁。将以上数据行对比处理后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明确注意事项、告知常见不良反应和紧急处理等。A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为:①环境护理:确保造影室每日定时通风,保持其清洁和明亮,将急救物品和日常物品有序摆放在指定区域。室内湿度为51%~60%,温度为23~26℃。定时更换床单与被褥,并设置换衣室,使患者衣物摆放在指定位置;②实施“四心”服务:护理服务期间应做到耐心解释、爱心服务、细心操作和精心护理。护理人员应明确其服务对象是患者,需给予其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日常护理中,需礼貌接待患者,主动与其沟通,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注重仪表,确保着装端庄大方,通过微笑服务拉近与患者间距离,语气温和,语调平缓。患者成功领取申请单后,护理人员需细致讲解检查项目的作用和配合要点,使其提前做好准备,积极配合。检查时,护理人员应介绍检查流程,并及时解答其检查疑惑,消除其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造影剂的成分和常见不良反应,并询问其病史、用药史与过敏史,避免出现过敏反应。经患者同意后,指导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期间会不可避免地暴露身体,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暴露身体的必要性。选用合适的针头对患者行肾盂静脉造影操作,穿刺应快速且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期间应询问患者的静注感受,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静注并对症处理。有效配合医生操作,确保检查顺利;③不良反应护理:若患者在检查期间伴有皮肤瘙痒症状,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则应向其解释瘙痒症状为碘过敏导致,同时肌注异丙嗪(25mg)。叮嘱患者禁止抓挠,避免感染。若推注完造影剂后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则应立即松解腹部的压迫物,指导其深呼吸,将头部偏于一侧,备好干净容器。同时给予其心理安慰,告知其以上症状为造影剂正常反应,待其症状消失后再行检查。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需中止检查,行对症治疗,而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过敏等不良反应情况;利用自制评价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行为、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与沟通技巧,共85分,分为满意(70~85分)、基本满意(50~69分)和不满意(0~49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不良反应与护理满意度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不良反应

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B组为17.78%(P<0.05)。

2.2对比护理满意度

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B组为77.78%(P<0.05)。

3讨论

以往放射造影检查为传统模式单纯检查,通过筛查疾病类型与程度,进而制定治疗方案[2]。但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放射造影检查逐渐被扩展为诊疗领域。同时,检查期间的护理要点增多,护理难度增加,需要行优质护理。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约束其护理行为,并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行对症处理,避免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其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理论知识和流程,可有效配合医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效率。结果为:A组的护理效果优于B组(P<0.05)。可见,优质护理可降低该项检查患者的不良反应概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邢春花.探讨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医药,2018,(12):285.

[2]杨毛措.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97-98.

作者:李健华 单位:广西省贵港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