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因素与超声影像学成绩的相关性

情绪因素与超声影像学成绩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对教师和学生情绪管理对超声影像学成绩的影响。方法将我校2014级和2015五年制影像学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情绪管理讲授,对授课教师和学生情绪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进行期末成绩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用“问卷星”制作课后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分数段与平均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课堂学习收获与职业的相关性认识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明显优势。结论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情绪管理能提高本学科期末考试成绩,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收获与职业的相关性认识。

【关键词】医学生;超声影像学;情绪因素;成绩;相关性;满意度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是依据超声图像,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1]。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它的根本目的也不会改变,就是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2]。如何培养合格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是超声影像学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3]。学习成绩越优秀、年级越低、专业兴趣及学业辅导需求越高的学生学业情绪正向分布越高,态度越积极[4]。微信公众号、问卷星等融入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活动或者教改中[5-6]。笔者对本课程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用“问卷星”制作课后调查问卷,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9月—2017年9月,将我校2014级和2015五年制影像学专业学生12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为60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年龄、性别、地域分布、高考成绩及其他医学相关课程成绩方面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授。1.2.2实验组。讲授内容和授课教师与对照组相同,差别在于授课教师情绪管理和课上对学生的情绪关注不同。授课教师课上情绪饱满,教学态度严谨。学生如果在上课中出现溜号、迟到等现象,教师采用课上增加提问次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如果出现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教师也要进行提示、制止,课间与学生进行多交流、多接触有此类现象的学生,增加师生间互相了解。1.2.3教学效果的检测与问卷调查。通过期末成绩检测教学效果,两组考核时间、地点和内容、方式均相同。用“问卷星”制作课后满意度调查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分数段与平均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分数段与平均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结果提示,师生情绪管理在提高本学科期末考试成绩方面有明显优势。

2.2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图1显示,对于课堂学习收获方面,对照组学生64%人认为收获很大和一般,36%依具体内容决定和没有任何作用;实验组共计84%认为收获很大和一般,16%认为依具体内容决定和没有任何作用。与职业的相关性方面,对照组同学共计76%认为对职业帮助大、有一定关联,24%认为无明显关联、不了解、难说、不肯定。实验组学生91%认为对职业帮助大、有一定关联,9%认为无明显关联、不了解、难说、不肯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课堂学习收获与职业的相关性认识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明显。结果提示,实验组学生在课堂学习收获与职业的相关性认识方面优于对照组。在课堂收获和职业相关性认识方面,无论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无收获或者不肯定等,我们认为解决这一现象要从师生双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教师授课中尽量照顾更多学生学习情况,增加对临床工作实践的讲授,激发学生职业精神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端正学习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听课中获得更多信息。

3小结

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比较,具有学制长、需要记忆的知识多、课时多、相应课余时间较少,从事工作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等特点,加之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患关系复杂,医疗环境复杂,内外界环境无形中增加医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更易出现情绪问题[3]。需从制定教学规划、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带教老师积极性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角度,来解决现有的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问题和改善教学效果[7]。目前,以病例为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积极的教学研究成果[8-9]。目前,不乏对超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或者真人模特等教学法的尝试[10-11],但是,高校教学不同于义务教育,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一般除了课堂时间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接触。医学专业大部分授课教师也是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后,就投身到临床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医学生进行交流。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较少,课程学习主要靠医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学习的现状主要是延续了高中被老师和家长安排的惯性,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常见期末考试临时突击现象,这样学习效果较差,常常恶性循环,课堂学习效果差,临床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发挥。加之,当下网络、手机的普及,更增加了学生自我约束的难度。大学生中常见情绪困扰有焦虑、冷漠、过度应激等[12]。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对师生双方面的情绪管理与教学效果关系进行探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课堂中师生情绪因素与成绩有明显影响。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部分同学对学科认识和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研究认为师生间增加交流,增加对学生的情绪方面的了解和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情绪能力,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及其重要作用。授课中做好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控制,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与学的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这就对教师授课提出更高要求,授课中不仅仅完成大纲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做到自我调整教学态度,以饱满和严谨的精神面貌带动课堂气氛。同时也要乐于和善于管理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也建议在学校层面真正重视课堂,建立相关措施,鼓励和奖励一线授课教师,让授课教师受益广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每年选取极少数的约定俗成的几个明星教师,让重视教学不是口号,真正做好本科基础教育。

作者:吴存刚 李福智 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