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B超影像学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B超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行B超检查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时间范围内我院接诊的223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经临床问诊、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自愿前提下的B超和CT检查予以临床确诊的165例患者展开研究,对比B超与CT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结核性胸膜炎以左侧胸腔为多发病变部位、游离型为高发影像分型、积液内多无回声存在,与其他类型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B超诊断敏感度为85.45%,特异度为86.21%;CT则分别为88.48%和84.4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像学诊断中,CT与B超均具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但B超操作更为简便、经济支出更少,且无辐射,可作为首选。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B超;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乃因结核分歧杆菌及其分泌物随体液循环侵入胸膜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若能于早期予以准确诊断及积极干预可对预后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降低致残率[1]。B超及CT均为影像学检查中常用方法,尤其是CT技术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使之在该病症诊断中的价值颇受医务人员关注,而渐忽略了B超这一传统检查方法的重要诊断意义。本文即以我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历资料为研究主体进行B超及CT影像特点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时间范围内我院接诊的223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经实验室指标检测、临床问诊以及自愿前提下的B超和CT检查予以临床确诊的165例患者展开研究,男102例,女63例,年龄跨度21~76岁,均(41.8±7.3)岁。所有入选者临床资料完备,B超及CT影像资料清晰、齐全,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处于哺乳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

1.2检查方法

(1)B超诊断:以美国GELOGIQC9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B超检查,患者背向检查者而坐,双手抱头并微微前倾上半身,凸显肋间隙。自腋后线第7~8肋间为起点进行3.5MHz超声探头横切面扫描,至积液无回声区后,沿其上缘倾斜探头做斜切面扫描,勾画积液最宽深度与范围。以患侧为重点观察区域,了解胸膜厚度、液性暗区范围以及其内是否有异常回声,必要时以体表十字定位法勾画出最大液性暗区,在穿刺部位及深度明确之后,于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2)CT诊断:以美国通用公司所产Optima680型号64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深吸气后屏气开始以肺尖为起点、双侧肋隔角为终点的层厚为8mm的无间隔扫描,扫描矩阵512×512,以实际需求进行薄层扫描(3mm),病变部位可予以对比剂应用,行增强扫描。

1.3观察指标

(1)根据胸腔积液分布位置、液性暗区范围、胸膜厚度以及是否有异常回声等进行B超图像特点分析;(2)以综合确诊结果为基准,计算B超及CT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进行相关研究涉及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述形式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的表述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χ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超图像分析

由表1可知,结核性胸膜炎以左侧胸腔为多发病变部位、游离型为高发影像分型、积液内多无回声存在,与其他类型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2.2B超与实验室检测等综合确诊结果相较

经表2、3可计算出,B超诊断敏感度为85.45%,特异度为86.21%;CT诊断敏感度为88.48%,特异度为84.48%;二者相较,差异P>0.05,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属最为常见的肺外结核性疾病,其显著的特征性表现即胸腔积液。积液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并于胸膜不断沉积之后形成包裹、纤维网格等,以致患者胸膜肥厚、呼吸功能受损。现阶段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依然为胸膜活检、胸水细菌培养,但却因诊断所需时间长、有创、技术条件受限等影响实际应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内部结构的一种检查手段,临床应用极为普遍,可实现对胸腔积液的准确定位和积液容积与位置的精确测量,用以准确指导胸腔穿刺抽液的进行,并判断胸膜有无增厚,是临床首选的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方法[2]。CT近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不仅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密度成像的优点,而且尤其善于发现深在细微病灶,可对胸膜腔积液、胸膜厚度、陈旧性结核病灶、纵膈淋巴结改变等做出准确鉴别,因而具有较高的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价值。本研究以实验室指标检测等综合确诊结果为基线进行B超及CT检查敏感度及特异性的计算,所获数据差异不大(P>0.05),均处于较高水平。可见,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以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关于B超影像学图像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因左侧肺更为狭长,且心脏偏左的关系,左主支气管趋向于横平且迂曲的走势,为感染病灶多发区域。在发病初期,胸腔积液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表现为无回声区,随病情进展,渐因积液粘滞度增加而使流动性降低,分隔出现,图像示网状或蜂窝状;后期胸腔积液呈渐吸收状态,细胞成分相应增加,图像示光点、光带。综上,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像学诊断中,CT与B超均具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但B超操作更为简便、经济支出更少,且无辐射,可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王刚.超声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6):38-39.

[2]李娅娜.超声在结核性胸膜炎诊疗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31):1368-1369.

作者:姚美兰 单位:广西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功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