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的应用

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肝胆外科患者护理模式创新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在肝胆外科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3d疼痛评分(VAS),术后排气时间、下地行走世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并比较,对两组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2、3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患者术后疼痛感受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适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

关键词:肝胆外科;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术后疼痛;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肝胆外科手术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普通外科手术。病患部位位置较深,手术时创伤普遍较大,时间普遍较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患者术后疼痛感受较为强烈,且并发症较多,给术后康复带来较大的难度[1]。术后良好康复依赖于高质量的护理,提升肝胆外科术后的护理质量,是确保肝胆外科手术质量的基础。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院的护理人员数量缺口普遍较大,且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参差不齐,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2]。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潜能,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能,促进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肝胆外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3]。本方案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护士进行管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并比较患者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的差异,以期为肝胆外科护理管理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治疗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51.37±7.47)岁;手术部位构成:胆囊手术17例,肝脏手术15例,胰腺手术12例,脾脏手术6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51.41±7.38)岁;手术部位构成:胆囊手术17例,肝脏手术15例,胰腺手术12例,脾脏手术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年龄18~65岁;无影响疼痛感受的相关疾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患者及家属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利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肝胆外科手术史者;参加过类似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相关研究方案者;随访资料不完整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模式:(1)对护士进行分级:按照护士的学历、制成、年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评级,分为1、2、3级。(2)对纳入的患者进行层级划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疾病情况、手术难度、术后康复难度等,将患者按照上述指标进行护理难度划分,设为1、2、3级护理级别。(3)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对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配置不同护理级别的护士。1级护理患者配置1级护士,2级护理患者配置2级护士,3级护理患者配置3级护士。1级护理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治疗配合等制定详细的书面内容并由护理主任和主治医师审核确定。2级护理、3级护理患者由护士制定护理方案,护理主任进行审核确定。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化护理对策的决策,由护理主任召集相关人员共同制定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3d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可视化数字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疼痛感受越强烈。对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地行走世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护理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前1d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根据自身对护理的感受,选择相应的满意级别,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1、2、3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便秘2例、肺炎1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1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出现便秘1例、肺炎1例、胆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0%。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17,P<0.05)。

2.4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

对照组十分满意15例(30.00%)、满意29例(58.00%)、不满意6例(12.00%),总满意率为88.00%;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42.00%)、满意28例(56.00%)、不满意1例(2.00%),总满意率为98.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279,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深入发展,心理、社会支持、情绪状态、生理疼痛等对疾病病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4],我国的医疗模式也正在由传统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理模式转变。重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身心感受,不仅仅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感受,同时也是提升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5]。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士的职称、学历、护士实际工作能力与其绩效、奖金、名誉等挂钩[6]。突破了以往的唯文评、职称、年资等论收入的局面,部分实际工作表现突出的护士,可获得低职高聘的待遇,充分调动了基层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提升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方面成效显著[7]。肝胆外科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即术后疼痛感受强烈和并发症率高[8]。术后护理需要护士具备同理心,亲和的态度及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并具备专业的眼光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一些征象[9]。肝胆患者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涉及器官较多,术后各种引流管较多,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护理过程中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同时对患者术后饮食、活动锻炼的护理也需要良好的耐心和认真的态度。对护士的要求级别整体较高[10]。本文结果显示,较之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分级护理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受,提升患者各项康复指标的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有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说明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是适合肝胆外科护理管理的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艳,周欣,张金陆.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24):161-162.

[2]钟园娣,江美英.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8(12):952,955.

[3]汤宏芝,谢嗣红,徐翠,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37(6):602-605.

[4]李弘,黄金姣,黄霜霞.风险评估表结合追踪方法学对门诊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3):379-380.

[5]杜祜迪,郁新.肝胆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2):176-178.

[6]穆连春.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9):219,248.

[7]徐晖葵,周宇,张庆仪,等.情绪管理小组在肝胆外科监护室护理满意度管理的作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252-253.

[8]吴静.护理责任制在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259-260.

[9]周利平.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35):88-89.

[10]曾梅.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107-5108.

作者:吕冬梅 王付芳 李国红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肝胆胰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