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应用

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对改善产妇心理情绪、促进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本院剖宫产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长为4.25±1.34d,首次排尿时间为21.38±2.51h、排便时间为25.15±3.23h,离床活动时间为13.61±1.14h,均短于对照组的6.26±2.02d、28.63±5.16h、32.05±3.17h、15.58±3.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8.01±1.06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0.03±1.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94±2.86分、44.31±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产前、产后的不良情绪,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手术室;心理护理;剖宫产;产妇;心理情绪;快速康复

现代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促使剖宫产手术愈加成熟,其是首选的高危妊娠产妇、不能阴道分娩产妇的生产方式。而相对阴道生产,剖宫产是创伤性的一种手术,产妇通常会有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要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效果和产妇的生活质量,加速术后产妇的康复。手术室心理护理的应用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1]。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本院剖宫产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经产妇20例,初产妇14例,年龄23~35岁,平均28.93±1.37岁,剖宫产原因:6例宫内窘迫,20例难产,8例妊娠并发症。研究组34例,经产妇21例,初产妇13例,年龄23~35岁,平均28.72±2.21岁,剖宫产原因:5例宫内窘迫,22例难产,7例妊娠并发症。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的适应证和指征;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剖宫产禁忌;有精神病史;有麻醉禁忌;有认知或语言障碍。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获得伦理会准许。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即术前健康教育,常规访视告知剖宫产的方法、流程和相关知识,术中强化准备工作和宣教工作,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告知新生儿喂养,开奶,饮食的注意事项。研究组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①手术前心理护理。通过术前和患者的有效沟通,明确其内心的疑虑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通过语言鼓励提高患者的信心,放松其心理,稳定情绪,保证护患关系良好,提高其配合度。护理人员耐心解答产妇、家属的疑问,改善其不良情绪,告知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以及操作流程。②手术中心理护理。告知产妇手术室中的医护人员情况和设备、环境情况,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手术室环境,改善其紧张、恐惧情绪,多通过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疏导产妇的情绪,勤与产妇沟通,及时询问其有无不适感,保证其心态良好。术前帮助产妇寻找适当且舒适的体位,动作轻柔,注意保护产妇的隐私,告知产妇发生呕吐、疼痛的原因。新生儿成功娩出后及时告知产妇相关情况,缓解其心理负担,提高信心。③手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清理产妇残留的血迹,帮助其穿戴好衣物,妥善送回病房。告知术后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例如可以加速乳腺的疏通,预防乳房胀痛等,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重点,同时告知家属患者恢复阶段的相关配合工作,加速产妇术后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其中包含住院时长,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观察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抑郁、焦虑情况,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进行评估,分值≥50分即代表产妇有抑郁、焦虑心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长、首次排尿时间、排便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研究组干预后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在高危妊娠、难产中被广泛应用,但其是一种创伤性大且风险较高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大,且产妇会因为不同因素出现焦虑、紧张情绪,例如不了解手术、担心婴儿安全和手术风险等,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效果,也会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2]。同时也会增加产妇并发其他疾病的概率,例如腹部切口或子宫内膜异位、产后大出血等,导致产妇在手术前出现焦虑、恐惧心理,而焦虑、恐惧情绪不仅会加大患者的风险感染率,也会增加新生儿的病死率、患病风险,与此同时会对产妇的生理功能造成刺激,激活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因此在剖宫产中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科学的护理,改善其心理应激和不良情绪,加速产妇的产后恢复。常规护理是单纯的遵医嘱护理,忽略了产妇的心理需求[3]。护理人员只有充分了解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措施,做好心理护理,才能保证产妇的心理达到最佳状态,为术后的康复打好基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医学护理服务,还需要提供心理护理,尤其是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恢复意义重大[4]。相关研究指出,在手术室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以保证产妇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成功剖宫产率和护理满意度。有关研究指出,给予剖宫产产妇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其心理情绪,加速手术愈合[5]。心理学是临床中的重要学科,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促使其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因此在临床的护理中被广泛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是一种注重细节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有效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合理、专业地借助不同方法,寻找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同时针对性地给予措施[6]。心理护理依据患者心理的反应特点以及活动规律,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方法,影响产妇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疗缓解,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结合临床的护理,加速患者康复[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在术前通过和产妇的面对面交流,告知其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手术方法,对患者、家属的疑惑耐心解答,从而提高其配合度和依从性[8]。术中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做好人性化护理和心理疏通,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和紧张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9]。术后密切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强化心理疏导和指导母乳喂养,强化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告知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加速产后康复。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良好的手术室心理护理可以促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手术,改善产妇的负面情绪,创建良好的医院氛围[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住院时长、首次排尿时间、排便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术室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产前、产后的不良情绪,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强誉庆 单位:静宁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